最新内容 (Page 1295)

  • 汽车图集:Honda NSX,东瀛法拉利,永垂不朽的经典。

    说到日本的超跑,相信大家都只会认同Honda的NSX,虽然Nissan的GT-R R35拥有非常强悍的性能,在实际表现上完全不输任何一个欧系超跑品牌,但它的定位本来就不是超跑,而是四人座的“街跑”。所以,若说到日本的超跑代表,NSX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之选。 NSX是Honda在上个世纪最得意的一款作品,它是在1990年面世,第一代的车型经历了15年的光阴,在2005年正式停产。有别于Nissan GT-R,打从研发阶段开始,NSX就已经朝超跑的方向发展,而且还是锁定法拉利为潜在对手,因此NSX无论在外型、性能、车体结构、技术层面还是售价上,都是属于超跑级距的,而它也因此赢得了“东瀛法拉利”的称号。 虽然第一代的车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很难得的在本地找到了一个愿意提供我们拍照机会的NSX车主。感谢这名车主的慷慨大方,让我们在第一代NSX停产多年后,依然有机会接触到这辆不朽的经典之作。 第一代的NSX虽然是在1990年面世,但它的研发工作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原厂在研发初期就已经将这款跑车定位为中置引擎的双座位超跑,起初的原型车是搭载一具2.0升的V6引擎,这具引擎原本是应用在二级方程式(F2)的赛车上。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它是日本品牌的超跑,但Honda当年其实是找来了意大利一家以设计跑车为主的汽车设计公司Pininfarina来为他们设计NSX的原型,原型的代号为HP-X(Honda Pininfarina Xperimental),意思就是本田和Pininfarina一起开发的实验式车型。 不认识Pininfarina的朋友们,我们在此为大家稍微科普一下,Pininfarina是全球著名的汽车设计业者,主要从事跑车设计工作,Ferrari和其母公司Fiat的多款汽车都是出自Pininfarina之手,其中就包括了Ferrari 430、Ferrari 360、Ferrari 458以及Fiat Coupe等等,当然它的客户也包括了其它著名品牌,如Maserati、Alfa Romeo、Peugeot和Citroen等等,而这也是Honda找上Pininfarina的最主要原因。 在开发过程中,Honda放弃了原本的2.0升V6引擎,采用排气量更大而且具有VTEC技术的3.0升V6成为NSX的动力来源,车室内装的设计也大量借鉴了美国空军上世纪9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有“战隼”之称的F-16,而且也采纳了当时一级方程式(F1)的大量赛车技术,应用在这款超跑身上。 除此之外,NSX也是汽车发展史上第一款采用全铝质一体化技术打造的汽车,铝制车身的最大好处就是比起一般的钢铁拥有更轻的重量,有助于提升它的实际性能表现,而如今许多性能车也大量采用了类似的手法。 除了请来意大利的专家为他们设计NSX的原型外,Honda也在研发过程中请来了日本籍的前F1赛车手中岛悟参与整个研发过程,并且不断驾驶NSX的初期原型车在日本的铃鹿赛道上来回奔驰,目的就是要透过大量的实际驾驶体验,来找出这款原型车所潜在的问题,以及对它的表现作出提升。 而在进入研发中段期间后,Honda也邀请了已故F1传奇车手、三届世界冠军Senna试驾了还未推出市场前的NSX实车,并采纳了这名传奇车手的大量建议,对NSX作出提升。同时为了感谢Senna的帮助(当然其中也有些商业宣传成份),Honda当年赠送了两辆特制版的NSX给后者。 在经历了大约5年的研发工作后,Honda在1989正式对外发布了他们这款号称要向法拉利发起挑战,而且还要比法拉利更可靠耐用的超跑。NSX搭载的3.0升V6引擎拥有270hp马力和285Nm扭矩,采用后轮驱动的配置,变速箱分别是六速手排或四速自排,但如果选择四速自排,引擎的动力输出会被稍微调弱,以符合这具变速箱所能负担的极限。 虽然对比现代的引擎来说这样的引擎动力数据根本算不上惊人,但原厂强调这是考量了“性能和可靠性”后,所调校出来的最完美比例。根据当年媒体实测出来的成绩,第一代NSX从静止开始飙速,0-60mph(0-96km/h)的加速成绩为5.03秒。 NSX在被发布后于隔年开始公开发售,不过因为受当年的技术所限制,全铝制的车身在产量上非常缓慢,加上NSX是由至少拥有10年经验的师傅以手工方式组装而成,还有非常讲究的车身烤漆工序,因此每天的最高产量仅为25辆,所以在第一代的整个销售周期(1990-2005年)中,全球只卖出了1万8,000辆。 2年后,Honda为NSX推出了进阶性能版的NSX-R,虽然依然采用同一具的引擎,但经过原厂重新的调校、悬吊系统的升级以及进一步的轻量化后,NSX-R对比普通NSX在赛道上的表现更加优秀。此后,原厂陆续每隔数年就推出一个特仕版或改进版的NSX,并在1997年为它换上一具3.2升的V6引擎,让它的最大马力提升到294hp,扭矩也上升到305Nm。 我们这次有幸接触到的,是在1990年出厂,第一批搭配手排变速箱的NSX,出厂序号是536号,代表着它是第536辆离开日本生产线的第一代NSX,而且这辆车也选配了许多原厂提供的配件,包括红色涂装的引擎防护板、特制的钛金属排气尾管,以及尺寸更大的ADVAN Racing RZ铝合金轮圈。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辆“不朽的经典”吧! 1990 Honda NSX

     



  • 外媒报导,吉利以最新造车技术作为求购Proton的筹码。

    又是一则有关Proton寻找国外合作伙伴的新闻,这次是引述来自英国的路透社的报导。根据报导指出,来自中国的吉利汽车集团确实正在向Proton提出收购报价,而作为条件之一,吉利答应向Proton提供该公司目前手中掌握的最新造车技术。 总部位于浙江的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收购瑞典豪华品牌Volvo后,因为是Volvo的金主而直接获得了Volvo在各种汽车技术上的专利权,同时吉利也透过收购Volvo这个管道,间接取得了Volvo的宝贵造车经验,以及一些关键的技术。 而在这次向Proton提出收购报价的过程中,吉利集团的代表提出他们会把开发博瑞GC9房车以及博越SUV时使用的技术,以及和Volvo合作用来开发小型车的技术转移给Proton,当然前提是要吉利成功买下Proton。而吉利也希望透过收购Proton,以更直接的方式进一步开拓右驾车(Right Hand Drive)的国际市场,因为目前中国和欧洲大部分地区都是左驾市场。 吉利博瑞GC9和博越SUV 该报导引述吉利汽车集团的一名消息人士的谈话指出,全球每年卖出约800万辆右驾版的汽车,但吉利在这方面的市场显然几乎是零,如果能买下Proton这个主要生产右驾版汽车的品牌,吉利就能进一步拓展这一块市场,甚至不排除让Proton重新贴牌(Rebadge)他们的车款在东南亚进行销售。 这名消息人士也确认,吉利是以收购Proton为前提和Proton的管理层展开商业谈判,目前吉利正在和Proton商讨着价钱的问题,同时吉利也希望能够买下51%的股权,以最大股东的身份直接掌控Proton的业务。不过,吉利管理层拒绝向该媒体做出任何官方回应。 Proton自去年获得我国政府的15亿令吉贷款暂时度过难关后,就开始积极的寻找来自国外的策略合作伙伴,虽然名义上是“策略合作伙伴”,但来自多方面的消息都指其实Proton正在寻求新的买家,以注资拯救这家已经连年亏损的自主汽车品牌。不过,我国第二国际贸工部长黄家泉早前也表示,Proton目前还未作最终决定,因此是否将51%的决定性股权卖给国外买家,尚是个未知数。

     



  • 世界前50家最受尊敬企业排名,BMW 夺汽车品牌第一。

    国外著名的财富杂志(Fortune)日前公布了世界50家最受人敬仰的企业排名,结果来自德国的豪华品牌BMW打败了日本的Toyota成为汽车品牌中的一哥,成为最受人敬仰的汽车企业。 在该杂志事先向3,800名企业执行人员、分析师、领导层以及专员进行调查,并让他们针对自己心中最敬仰的企业进行投选,结果美国科技业巨擎Apple成功夺魁,成为众多人心目中最尊敬的企业,而全球著名的咖啡连锁店Starbucks排在第3,社交网站龙头Facebook则排在第9、美国的运动产品生产商Nike排在第12,而汽水品牌的老大Coca-Cola则排在第16。 BMW以整体第21的位置击败了排在34位的Toyota,成为了今年最受人尊敬的汽车企业,不过BMW和Toyota这两家公司在榜单上的排名都比去年有所滑落,BMW在去年排行第18,而Toyota去年则是排名28。 让人讶异的是,在全球众多汽车品牌与企业当中,只有BMW和Toyota成功入榜,其它向来称霸各种商业排名的品牌如Mercedes-Benz、Volkswagen、Audi和Honda等等都未能入榜。

     



  • Proton 将出售51%的决定性股权?部长:还未有定案。

    国产车Proton将会出售51%的股权给来自国外的合作伙伴,这项说法几乎已经成为了必然之说,不过我国的第二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黄家泉却表示,其实Proton还没决定是否真的要把具有控制性的51%股权出售给其他人。 马新社引述黄家泉的谈话指出,政府不会随意放弃国有资产和国民品牌的控制权,但Proton有自主选择国外策略合作伙伴(FSP)的自由,只要对方能够提供到最好的条件,无论对方是来自美国、日本、中国还是欧洲都不是问题。 Proton在霹雳州Tanjung Malim的组装厂 来自中国的吉利汽车集团和来自法国的PSA(Peugeot和Citroen品牌持有者)集团先后被传即将买下Proton大部分的股权,并以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PSA将会买下Proton,而吉利则会另外买下Proton的子公司Lotus,不过这些至今都只是传言,仍未有任何的官方证实,未到最后一刻都无法判断真伪。 Proton目前的母公司DRB-HICOM已经在上周发表了文告,强调Proton寻找国外合作伙伴的谈判过程仍未结束,因此目前仍未有最终的结果,促请外界不要胡乱揣测,并表示最迟会在今年的上半年结束之前,即6月尾之前对外公布最终的结果。

     



  • 实车图集: Toyota Hilux 2.4G Limited Edition, 有何特别?

    UMW Toyota Motor在上周在本地推出了限量版的Toyota Hilux 2.4G Limited Edition,我们为此特地为大家拍摄了一组实车照片,让大家看看这款限量版的Hilux 2.4G到底有些什么的特别。 限量版的Hilux 2.4G Limited Edition只提供一种车身配色选择,那就是第二代的超级白(Super White II),在外观上它在引擎盖、车顶和车斗尾盖增加了两条黑色的贴纸,同时车门和B柱上也加入了一些类碳纤维,以及同样的黑色贴纸。 车侧的左右侧镜防护板都换成了黑色,而前方水箱护罩、前保险杆的部分范围、雾灯座等等,也从原本的镀铬饰条换成了金属灰色,同时车侧的17寸轮圈也从原本的银色变成了灰色。 内装上并没有做任何改变,因此配备也和普通的Hilux 2.4G AT一样,搭配引擎启动按钮、防爆与隔热膜、自动启闭的头灯与雨刷、八向电动调整的司机座椅、皮革内装、行车记录器、6.1寸的触控式荧幕主机、倒车摄影镜头,以及全车六具音响喇叭。 引擎也依然沿用原本的2.4升2GD-FTV柴油涡轮增压引擎,可在3,000rpm输出150PS马力,并在1,600-2,000rpm之间输出400Nm扭矩,搭配六速自排变速箱,同时采用四轮驱动系统。 安全配备方面,这款限量版的白色Hilux也和普通版的Hilux 2.4G AT一样,搭载三具气囊(第三具是司机膝部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以及后座的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座(ISOFIX)。 Toyota Hilux 2.4G Limited Edition

     



  • Chevrolet Trax 本地曝光,被罗里运往某处,即将来马?

    感谢读者的来信,我们最近又接获了一组本地的汽车谍照,这次的主角是一个在本地相对冷门的品牌,它是来自美国的Chevrolet,而且看来Chevrolet正打算在本地推出一款新的小型跨界SUV,来抗衡已经在本地立足数年的Honda HR-V、Mazda CX-3、Mitsubishi ASX、Ford EcoSport,以及即将来马的Toyota C-HR。 Chevrolet Trax早在2012年便在国外发布上市,但过后经历了一次小改款,而这次我们从照片里面看到的正好就是小改款过后的Chevrolet Trax,这款SUV目前已经在本区域内的越南和印尼市场发售,看来我国也即将成为东南亚继这两个国家后,另外一个引进这款SUV的国家。 Trax的车身长度有4,248mm,比Mitsubishi ASX短了47mm,但两者的车身宽度都一样是1,770mm,而Trax的轴距长度则是2,555mm,被归类为B-Segment的SUV,采用五人座的配置。原厂号称在第二排座椅躺平后,可以创造出1,370公升的尾厢容积,同时全车还有多达15处的置物空间。 在越南和印尼,Trax搭载一具1.4升的Ecotec涡轮汽油引擎,这具引擎拥有140PS马力和200Nm扭矩,变速箱是六速自排,我们预料我国消费者也会得到同样的引擎和变速箱配置。 从照片可以看得出,本地似乎将会得到两个等级的Trax,其中蓝色的应该会是较高的等级,因为搭载了较大的轮圈,而且前后保险杆也有些雾银色的饰板。不过两个等级都明显搭载了LED的日行灯、鱼眼式(Projector)头灯和前雾灯。至于其它配备,则要看本地总代理如何操作了。

     



  • Maserati Levante 本地正式发布,售价从RM888k起。

    在数个月前的新车预览活动后,Maserati在本地的总代理Naza Italia如今正式发布了这款意大利海神品牌旗下的首款SUV,这款海神SUV在本地的售价从88万8,800令吉起,而且还可额外选配许多配件。 本地上市的Levante搭载一具3.0升的V6涡轮增压柴油引擎,这具引擎可在4,000rpm输出275hp的马力,并在2,200-2,600rpm输出600Nm的扭矩,搭配ZF提供的八速自排变速箱以及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和后轮差速锁定器,0-100km/h加速只需6.9秒,极速可到230km/h,原厂公布的油耗数据为7.2L/100km,以这种级距的豪华SUV来说油耗还算不错。 原厂Levante标配了主动式气压悬吊以及Skyhook主动式弹簧,它的悬吊和弹簧高度和硬度可随着四种不同的驾驶模式,即普通(Normal)、运动化(Sport)、越野(Off-road)和进阶操控(Increased Control and Efficency)而作改变。 在外观上,Levante依然继承了Maserati家族的大量经典式设计,包括车头的水箱护罩,里面配置了多条直立式的镀铬饰条,中间还有一个三叉戟的厂徽。本地的Levante头灯组标准配备只是HID,但还是内建了LED的头灯组,同时也搭配18寸的铝圈。 内装方面,Levante在中控台上搭配了一具8.4寸的Maserati Control Plus影音荧幕系统,下方有一个旋转式的操控按钮,同时内装采用了大量的皮革铺陈,前座为电动调整的座椅,同时还有双区自动恒温冷气。 在额外加价选购的配件方面则分为Sport和Luxury,其中Sport的套件会在前水箱护罩和保险杆周围搭配一些黑色钢琴亮面饰板,同时也会在车门上加入一些镀铬饰条、红色的煞车卡钳、20寸的Nereo机器抛光轮圈、电动调整以及运动化造型的方向盘。 而在Luxury套件方面,则是在前水箱护罩和保险杆上加入金属处理的饰条、19寸的Zefiro铝圈、镀铬的行李箱饰条以及黑色的煞车卡钳。除了这些之外,顾客还可选购跟随Luxury套件专属的Zegna Edition内装套件,让Levante的座椅皮革更加精致,同时也增加遮阳板。 原厂为全新的Levante提供3年或无限里程的保固,以及3年或6万公里的Maserati Premium维修配套,有兴趣的消费者可前往Naza Italia位于Petaling Jaya的展销中心观赏实车以及要求试驾。 马来西亚实车预览的Maserai Levante Maserati Levante官方宣传照

     



  • Proton Iriz 印尼上市,1.3L单一等级,价格比我国更贵!

    Proton在上周宣布Iriz即将进军印尼的市场,并开始接受新车预订。如今,Proton正式在当地发布了这款在我国主力的B-Segment掀背(Hatchback)小车,Iriz在印尼的售价为1亿7525万印尼盾(5万8,500令吉)和1亿8528万盾(6万1,850令吉),而且只提供1.3L Standard的等级,因此售价比我国更贵。 在印尼当地开售的Iriz分成1.3L Standar MT和1.3L Standard CVT两个等级,搭载和我国一样的1.3升Campro VVT汽油引擎,拥有94hp马力和120Nm扭矩,变速箱分别是五速手排或CVT,而且在配备上也和我国版本的一样。 Proton之前曾经解释过,印尼政府针对汽车的税务架构和我国不一样,超过1.5升排气量的汽车在当地必须缴付更高的税务,因此如果引入1.6L版本的Iriz,价格上将会毫无竞争力可言,因此Proton只选择引入1.3L的版本。 在规格配备上,印尼的Iriz依然搭载鱼眼式头灯(Projector)、14寸的铝圈、LED尾灯组、黑色的门把与侧镜护板。内装上使用绒布座椅、拥有蓝牙连接功能的2-DIN音响主机。而安全配备则是两具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循迹防滑系统(TCS)、斜坡起步辅助系统、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以及两组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扣(ISOFIX)。 印尼当地的Iriz将会提供7种车身颜色选择,分别是棉花白、深夜黑、钱币银、海洋蓝、石墨灰、柑橘绿和火焰红。目前Proton在印尼拥有25间销售与维修据点,分别散布在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和苏拉威西省等地区。 Proton Iriz 1.3 Standard MT

     



  • 超热血试驾:Mercedes-AMG CLA 45,披着羊皮的狼!

    看到这张照片觉得很眼熟吗?没错,几天前我们才为大家分享过Mercedes-Benz CLA 200的试驾心得,而这次我们的试驾主角依然是CLA,只不过换成了无论是性能还是价格都要比CLA 200强和高上许多的Mercedes-AMG CLA 45。 有看过我们上一次CLA 200试驾心得的朋友或许会记得,我们在上一篇的文章内并没有把CLA 45列入普通的CLA系列家族内,这是因为CLA 45无论在性能、定位还是价格上,都与普通的CLA系列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这次也特别额外试驾高性能版的CLA 45。 在还未开始这次的试驾分享之前,我们先为大家复习一下CLA 45在本地的售价和规格。本地的CLA 45只有一个规格,在西马半岛的价格为40万8,888令吉,但这个价格只包括了消费税和路稅,还未包括新车首年的保险,因此实际的上路价格会更高。和普通的Mercedes-Benz车系一样,原厂为它提供了2+2年无限里程的保固。 外型、内装配备与空间 由于是基于普通的CLA系列进行开发和提升,因此CLA 45在外型上和我们上次试驾的CLA 200非常相似,只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在车头上可以看到的差异就是前保险杆的左右两侧多了两片碳纤维的扰流片,用处是在高速行驶时借助迎面而来的风力让车头有下压的效果,此外由于是AMG车型,因此车头的钻石型水箱护罩也换成了网状式的设计,左手边还有一个AMG的铭牌。 在车侧方面,CLA 45换上了熏黑的19寸铝圈,轮胎尺寸是235/35R19,里面藏着的是一个红色的AMG煞车卡钳,普通的CLA 200则是使用18寸的单色轮圈,煞车卡钳也是普通的颜色,上面只是写着Mercedes-Benz而非AMG字眼。 此外前叶子板上也有一个“Turbo 4MATIC”的铭牌,显示它搭载的是涡轮增压引擎,以及4MATIC四轮驱动系统。虽然如今宾士全车系都几乎已经是涡轮引擎,但只有在AMG车系上才会在前叶子板有这个铭牌。另外,CLA 45的左右侧镜也使用了正碳纤维设计,还内建了车侧盲点系统。 在车尾方面,CLA 45的尾灯设计和普通的CLA 200没两样,但尾厢盖上多了一条碳纤维的鸭尾式尾翼、左右两侧的铭牌换成了“AMG”和“CLA 45”的字样,而后保险杆下缘黑色亮面烤漆的部分多了四个直立式扰流片的设计,左右两侧的排气管从原本的三角形双边单出变成了四方形的双边双出,而车顶也多了一个标准尺寸的天窗。 除了以上提及的配备之外,CLA 45和CLA 200在外观上能够看到的配备基本一样,包括了内建日行灯的全LED头灯组、全LED的尾灯组,同时两个车型都搭配了AMG的外观套件,包括了AMG的前后保险杆。 我们也说一说肉眼看不到的安全配备,CLA 45一样搭载七具气囊(第七具是司机膝部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这些在宾士上当然是标配,同时CLA 45还多了车侧盲点侦测系统,以及比CLA 200稍微高阶一点点的自动煞车辅助系统。在CLA […]

     



  • 有兴趣成为汽车媒体人吗?paultan.org 中文版公开招聘!

    对汽车有着浓厚的兴趣、自认为汽车达人,而且能写得一手流畅的中文文章?Paul Tan汽车资讯网自去年中成立之后,目前正寻觅着第二位中文版的写手兼记者,以加入paultan.org的大家庭。 如果您对汽车和网络文字工作都很有兴趣并自信能够胜任的话,我们邀请您撰写一篇属于自己的文章,文章内容与主题不设限但必须与汽车有关。切记,这篇文章必须是您自己的作品,谢绝抄袭或翻译。 当然,文章必须以中文书写并且保持精简易明,作品完成后请附上您的个人履历,透过电邮同时邮寄至[email protected]以及[email protected],我们期待与您见面! 机不可失,自认有能力胜任又对这份工作有兴趣的话就赶快行动咯,机会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