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598)

  • 2030年电动车产量要占30%!泰国公布电动车规划细节

    大家还记得吗?上个月我们才报道我们的邻国,泰国计划从2035年开始只发售纯电动车【点击这里查阅】,日前,泰国政府在展开电动汽车政策委员会会议后便公布了该国电动车的规划细节。 根据泰国能源部长Supattanapong Punmeechaow表示,该国将分三个阶段来进行与电动车相关的规划,并且拟定了小目标,要在2030年将电动车的产量提升到占当地汽车总产量的30%。 在第一阶段期间,也就是从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22年,泰国政府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电动摩托车,并且准备支持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 从2023到2025年,该计划将迈入第二阶段,届时泰国将开始发展电动汽车行业,并且定下目标要生产225,000辆电动汽车和轻型卡车、360,000辆电动摩托车,以及18,000辆电动公共巴士/卡车,并包括电池生产。 至于第三阶段将从2026到2030年期间开始执行,到时该国将采取“30/30政策”,朝着2030年生产725,000辆电动汽车和皮卡,以及675,000辆电动摩托车的目标努力,这将占当地总产量的30%。

     



  • Mazda 公布2021财年业绩报告, 营业收入萎缩至3.32亿令吉

    已经到了各大车企相继公布2021财年业绩报告的时候了,继之前的Toyota和Honda之后,另一家日本车企Mazda如今也公布了该公司在2021财年的整体业绩报告,该品牌在去年4月1日到今年的3月31日期间,一共在全球卖出128.7万辆新车。 根据Mazda的说法,这份销量数据对比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的141.9万辆新车销量下跌了大约9%,而这当中也离不开去年就开始在全球各大范围陆续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此外,鉴于车坛目前正陷入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而且还迟迟未获得解决,因此Mazda预计今年的新车产量将会因为芯片供应问题而减少10万辆。虽然10万辆的数据看起来不多,但须知道Mazda去年的全球总销量也仅为128万而已,所以这影响对Mazda还是挺大的。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Mazda在去年的整体业绩表现,但他们在美国和中国的市场却依旧取得了增长,其中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增长了2%,同时在中国则增长了8%,成功抵消部份疫情带来的冲击。 不过Mazda在其它国家的销量则不怎么样了,该品牌去年在日本本土的销量减少了13%,而在欧洲的销量更是暴跌了32%,至于在马来西亚所处的东盟区域内,Mazda的销量也同样出现下滑,最大市场的泰国去年的全年总销量也就只有4万辆,暴跌了23%。 销量减少意味着Mazda的营业收入(Operating Income)也跟着锐减,该品牌在2021财年的营业收入仅为88亿日元(3.32亿令吉),对比前一年的436亿日元(16.5亿令吉)简直是天囊之别。 相对来临的2022财年,Mazda预计他们的全球总销量将止跌回扬,预测将可恢复到约141万辆的水平,而营业收入则预计会恢复到650亿日元(24.5亿令吉),但该公司也表明迟迟悬而未决的芯片供应问题,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会是未来几个月车坛面临的最大挑战。

     



  • 吉利 SS11 工信部资料曝光, 第四代吉利帝豪今年中国上市

    中国的吉利汽车即将准备发表一款全新的四门房车,它就是官方定义为第四代的吉利帝豪(Emgrand),这款房车目前的内部产品代号为SS11,原厂提呈给中国工信部的文件已被工信部在网站上曝光,让这款房车的外观细节几乎被一览无遗。 根据已曝光的资料,这款第四代的吉利帝豪的车身长度为4,638mm,宽度1,820mm,高度1,460mm,轴距则是2,650mm,对比本地已经停产的Proton Preve来说,它比Preve更长、更宽和更矮一些,至于轴距则是两者一样,同时对比第十代的Civic FC也是相差无几,因此这款帝豪若依据本地标准可算是一款C-Segment的房车。 在动力部分,这款帝豪将会搭载一具1.5L的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引擎代号JLC-4G15B,最大马力114匹,但官方并未公布它的扭力数据,对比目前这一代的帝豪的同一具引擎,它的马力输出稍微提升了5匹。 这款四代帝豪在中国当地主打的是平民廉价的入门级市场,预计今年尾前将在中国开始上市,目前原厂还未公布它的价格。外观上它和早前的Preface、星越L等新世代吉利车款一样,都搭载了吉利家族最新的家族脸设计,包括更扁平的LED头灯组、新设计的水箱护罩和更运动化的保险杆等。 车尾部分同样融入了当代最夯的设计语汇,采用了贯穿一体化的尾灯组设计,两边的尾灯组透过中间一条红色线条(暂不确定是否会发亮)连接在一起,但车尾保险杆依然采用隐藏式的排气管设计。 这款新的帝豪被指将会采用和缤越一样的BMA模组化底盘,这组底盘也被应用在本地的Proton X50上(因为就是缤越的贴牌产品),它是吉利汽车自主开发的模组化底盘,专被应用在体积较小的都会型房车/SUV车款上。 内装部分则是所知不多,根据中国网站目前流传出来的谍照,四代帝豪的内装同样延续了缤越的大致设计,以前卫、简约和科技化质感着称,但原本站立式的荧幕主机改为嵌入式,而且同样搭载平底化的运动方向盘。 其实早在去年8月,就有消息称吉利打算下放更多基于BMA模组化底盘打造的车款给Proton,而这款四代帝豪刚好就是采用BMA的底盘,加上本地的Preve刚好已停产有一段时日,它是否会被带入大马市场成为下一代的Preve?咱们拭目以待吧!

     



  • 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和 Stellantis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多家海外媒体报道,全球电子代工巨头,也是美国苹果公司主要代理生产商的富士康和Stellantis将在今天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据悉,现已并入Stellantis集团的FCA(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曾在去年1月表示,该公司计划与富士康的母企鸿海科技集团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以生产电动汽车和开发联网汽车,最初将专注于中国市场。 但后来,因为FCA与法国PSA集团合并成立了Stellantis,前者与鸿海敲定合作关系的努力也被推迟,但无论如何,Stellantis成立之后,在中国重新出发是其主要目标之一。 直到昨天Stellantis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将与富士康在今天举行电话会议,以介绍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Stellantis首席执行长Carlos Tavares和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将参加这一次的会议。 富士康和FCA在一年前宣布合作后,刘扬伟透露,富士康将负责合资公司的设计、零部件和供应链管理。知情人士称,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双方可能最初将重点放在智能座舱或车载数字服务方面。 过去我们已多次报道富士康进军汽车业的新闻,这家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子代工公司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加强汽车生产的能力。去年10月,该公司还发布了第一款电动汽车模组化平台和一个软件平台(MIH电动车平台联盟),旨在帮助汽车制造商更快地将车型推向市场。 在跨足电动车领域后,富士康已陆续与全球多家车企牵线,目前该公司已与我国宝腾汽车的母企之一,即吉利集团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代工制造服务,更与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拜腾和美国电动车制造商Fisker签订了合作协议。

     



  • 年底前有望于瑞典上市?Volvo 正在评估 IPO 的可能性

    根据海外媒体报道,Volvo汽车董事会已决定将评估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上市的可能性,如果进展顺利,那么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有望在今年年底前于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Nasdaq Stockholm)上市! 尽管如此,消息也称,Volvo汽车最终能否成功上市仍取决于市场环境,董事会不能确保上市计划一定会进行;此外,董事会还决定将公司的原任首席执行长Håkan Samuelsson的合同延长至2022年底。 目前,Volvo汽车正在全面加速电气化转型,并且推进智能电动科技能力建设,未来可期。因此,Volvo汽车上市是合乎逻辑的安排,新的投资者参与这一进程可以助力转型并分享成果。 针对此事,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兼Volvo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过去十年,我们全力支持Volvo汽车转型发展,巩固了Volvo的豪华品牌地位,并且提高了公司盈利水平。” “放眼未来,Volvo汽车必将保持加速发展态势,抓住电气化转型的历史机遇,为用户提供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如果Volvo汽车上市,吉利控股集团仍将保留其大股东地位。” 另一方面,Volvo汽车集团CEO Håkan Samuelsson也表示:“Volvo致力于成为快速增长的智能纯电豪华市场的领导者,进一步满足用户对Volvo品牌的期待。如果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将为全球投资者创造参与公司发展并分享成果的机会。”

     



  • Naza 暂专注于 CBU 汽车业务,未来将 CKD Suzuki 车型

    在放弃Kia和Peugeot的本地代理权之后,Naza集团转手就取得了Suzuki的代理权,重新将这家日本汽车品牌带回马来西亚。现在该集团已完成了其汽车业务的转型,近期内将专注于整装进口(CBU)汽车业务。 Naza集团首席执行长Datuk Nik Hamdam Nik Hassan在接受本地财经媒体《The Edge》访问时表示,该集团正在重塑他们的业务战略,以提高现有业务的运营和成本效益,同时该集团还希望精简化业务架构,韬光养晦,以期望在未来重拾昔日光辉。 他表示,该公司对今年的业绩感到乐观,因为该公司的销量正在持续增长,同比增长8%,与此前预测的一样,这意味着该公司的营业额也增长了16%至7亿令吉,而毛利也增长了35%。随着新车型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预计Suzuki和其它品牌的收入也将有所斩获。 根据报道,去年Naza集团旗下的汽车业务实现了6亿令吉的收入(未经审计)。Nik Hamdam透露,该集团共卖出了约40辆Ferrari、30辆Maseratis、260辆Ducatti摩托车、700辆Mercedes-Benz,以及250辆Recond汽车。 他认为,该公司在现阶段唯有依靠CBU业务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因为该业务所需的投资始终不如本地组装(CKD)业务来得大。“CBU将使我们能够将更多车型推向市场,它可能更昂贵,但却不能阻止将更多车型引进本地。” “反之,对于CKD,您必须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因为您需要顾及一致性的批量生产。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究可以CKD的车型,以及哪些应该作为CBU的车型;如果再看看我们所拥有的品牌,那么在开始CKD之前进行任何形式的组装操作都将需要大量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Nik Hamdam并没有明确排除未来CKD Suzuki车型的可能性。他认为,至少有一款车型不可能在本地组装。“由于Suzuki是我们可以发展的业务,从长远来看,也许在两到三年后,我们需要研究CKD的运作,并且在市场上投放更多车型(CKD),我认为CKD将会是一个选择。” 无论如何,Nik Hamdam对Suzuki重归大马也持有乐观态度,他声称这家日本汽车品牌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另一方面,他还暗示道:“当你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你当然想在市场上推出更多型号。在开斋节之后的下一阶段,我们将引入另一种车型,这是Suzuki系列中非常受欢迎的车型。”虽然他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这款非常受欢迎的Suzuki车型很有可能就是最新第四代的Jimny。

     



  • 韩国母厂发表第二代 Kia K9 小改款首组官图, 外观大翻新

    熟悉Kia这个韩系品牌的朋友相信都会知道,其实除了K5 Optima外,Kia还有其它定位比K5更高的四门房车,包括K7和K9,而这些定位更高端的四门房车一直都没被引入大马市场,而只是在韩国本土和北美等一些国家市场销售。 而当中定位最旗舰的则是当属它的K9,在北美市场则被称为K900。K9是在2012年推出第一代车型,并在2018年推出第二代大改款,而最近韩国的Kia母厂则为第二代的Kia K9发布了小改款车型的首组官方宣传照。 根据母厂发表的官方照可看到,这次第二代小改款的K9搭载了Kia最新的家族设计语汇,而且在车头的经典式虎鼻(Tiger Nose)设计的水箱护罩上方,也改用了最新设计的厂徽整合在前引擎盖前缘。 这次的小改款在外观上改变幅度其实相当的大,看起来更像是大改款,它的整体设计变得比之前更加方正和肌肉感,头灯组变得更四平八稳而且也更扁平,水箱护罩的面积也进一步放大,车侧也换上全新的19寸轮圈。 为了提升质感,如今整辆K9的外观也多加了更多的镀铬饰条,包括车头的水箱护罩边框、门把、窗框,还有车尾尾灯组以及后保险杆等部份,而且车尾也一样采用了时下最夯的贯穿式尾灯组设计,两旁尾灯组被连接在一起。 小改款前的第二代K9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引擎供选择,分别是3.3L的Lambda II T-GDi V6涡轮引擎、3.8L的Lambda II V6自然进气引擎,以及5.0L Tau GDi V8自然进气引擎,搭配的变速箱则是八速自排(8AT),分别有后轮驱动或全时四驱(AWD)版本。 在动力数据部份,最入门的3.3L V6涡轮引擎有370匹马力和510Nm的扭力,而3.8L的V6自然进气引擎则有315匹马力和397Nm的扭力,至于旗舰的5.0L V8引擎则有425匹马力和520Nm的扭力。

     



  • Honda 公布2021财年报告, 售454.6万辆车, 盈利比前年多

    继Toyota之后,日本另一大车企Honda也对外公布了他们在2021财年的业绩报告,从去年4月1日截止今年3月31日,Honda一共在全球卖出454.6万辆新车,并创造6,602亿日元(249.5亿令吉)的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 欧洲媒体《路透社》报导,Honda在2021财年的6,602亿日元营业利润比之前的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6,336亿日元(239.5亿令吉)来的更高,代表Honda在2021财年的业绩表现比2020年更好,但还是比原厂当初的预计来得稍低。 该报导也指出,Honda在2021财年第一季(2020年4-6月)开始到第三季(10-12月)的业绩表现都受到全球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芯片供应短缺而影响,但Honda在第四季(1-3月)的业绩强势反弹,比2020财年第四季暴增了218.8%。 虽然Honda在2021财年去的很不错的成绩,但该公司还是对未来一年的业绩表现抱持谨慎保守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车坛目前依然遭受芯片供应短缺的打击,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在几个国家包括印度出现强力反扑的迹象,同时一些原材料的价格也上涨。 在销量数据方面,Honda去年一共在全球卖出454.6万辆新车,对比2020财年少了24.4万辆,这主要归咎于去年新冠肺炎在全球多个国家陆续爆发疫情,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消费情绪。 除了汽车之外,Honda旗下的摩多品牌也在去年只卖出了1,513.2万辆,比2020财年少了21.8%。而放眼已经到来的2022财年,Honda预计在新车销量方面会提升大约10%,来到500万辆新车的水平,其中主力市场依然会是在北美和中国,

     



  • Toyota 掌舵人丰田章男反对日本禁售燃油车引起股东不满

    大家还记得吗?去年12月,日本政府曾提出要在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车【点击这里查阅】,而今时隔差不多半年,当地的车企巨头Toyota掌舵人丰田章男(Akio Toyoda)再次公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尽管Toyota也在朝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迈进,但熟悉车坛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丰田章男向来对电动车并不感冒,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上贬低电动车,甚至也怼了全球电动车巨头Tesla。 根据海外媒体报道,丰田章男是在近日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会议上作出是项表态。他也是该协会的负责人。他认为,如果日本政府继续计划停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那么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很可能会在业内失去优势。 但对于这样的言论,一些Toyota的股东却很“不爽”,他们担心丰田章男在此事上唱反调会损害到公司的未来。他们说,Toyota正面临着落后于竞争对手的风险,而丰田章男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他们还警告,若丰田章男仍然固持己见,他们将考虑出售所持有Toyota股份。 无论如何,丰田章男则表示,虽然很多公司的人对此事提出了警告,但他们并非以自己公司的名义进行反对,而是代表协会中所有制造商的名义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他表示会支持那些无法做出改变的汽车制造公司提出自己的想法,但在当下,Toyota也正在为转型做出准备。

     



  • 指采矿过程太耗电不环保, Tesla 宣布暂停接受比特币交易

    Tesla掌舵人Elon Musk早前曾高调宣布看好并支持虚拟加密货币比特币(Bitcoin)的发展前景,甚至还出手买入价值15亿美元(62亿令吉)的比特币,并表示将在未来接受以比特币作为交易货币,这项消息传出之后也曾让比特币的行情价值看涨。 不过Elon Musk却在最近突然U转,宣布Tesla将会暂停接受比特币交易,原因是Tesla发现比特币在采矿过程中消耗过多的化石燃料能源尤其是煤炭,间接造成气候问题恶化。 Elon Musk在透过他的推特账号宣布这项消息后,随即造成了比特币的价值下跌大约10%,而Tesla的股票价格也出现下滑迹象。Musk表示虚拟加密货币的概念很好,但前提是不能造成温室效应恶化,因此Tesla将等到比特币改善这项问题后才考虑重新接受比特币交易,同时也会开始考虑物色比特币以外的其它虚拟货币。 英国媒体《BBC》早前报导称,比特币在开采过程中因为需要大量使用高效能的电脑计算机和处理器,因此将直接消耗掉更多的电源。对比之下,比特币采矿活动所消耗的电源比马来西亚或瑞典全国每年所消耗的电源更多,甚至逼近埃及每年所消耗的电源。 该报导也指出,目前全球比特币有超过75%的采矿活动发生在中国境内,比特币采矿过程所消耗的电源相当于整个中国前十大城市的用电量总和,而这些电源大部分都是以煤炭发电的形式产生,因此比特币间接造成了严重的气候暖化和环保问题。 此外,该报导也表示比特币除了造成严重的气候暖化和环保问题外,也因为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高效能的电脑处理器和芯片,而导致全球目前面对的芯片产量短缺的问题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