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国产车的课题真是没玩没了啊,而且政府看起来是不打算遵循大部分的民意放弃这项计划了,因为财政部长林冠英最近就再次重申,指第三国产车将不会动用政府或公共资金,而是会由私人界出资。
马新社报导引述林冠英的谈话指出,他认为只要第三国产车计划的资金是来自私人界,那就不成问题。其实早在今年6月林冠英就已经说过同样的一句话,当时他对外媒指出,他已经提醒首相敦马哈迪,指现任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推行第三国产车计划,因此不会动用政府或公共资金,而是会让私人界去筹办。
敦马在80年代一手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国产车公司Proton,并在90年代批准让第二家国产车公司Perodua成立,自此这两家国产车公司就形成了互相竞争的局面,加上种种客观问题导致Proton业绩在过去几年一蹶不振,最终落入被中国的吉利控股集团收购近半股权的局面。
不过,随着今年509大选结束,我国首次迎来执政党轮替,敦马也以不同的身份回锅再次当首相,但他似乎并没有放弃多年来的国产车梦想,因此在今年6月提出了要创建第三家国产车公司的计划,并寻求和一些来自日本或韩国的国际知名大厂合作。
虽然敦马提出这项计划之后遭到了国内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大部分经济学者、汽车业专家和普罗大众都认为我国并没有创建第三家国产车公司的必要,也认为以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国民购买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三家国产车公司同时生存并获得盈利,但敦马似乎还是一意孤行。
Paul Tan汽车资讯网的读者和网友们,你认为我国在已经拥有了Proton和Perodua的前提下,还需要多一家新的国产车公司吗?你认为以我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和购买力,足以同时支撑起这三家国产车公司吗?欢迎你发表你的意见。
聽他放屁!到時候肯定提高進口稅,增加國內組裝非國產車的稅率來扶植這爛national car 3.0計畫
第三國產車行不通,我個人建議是不如把馬來西亞發展成為汽車生產(不是裝配)以及研發中心,給予國際車廠稅務與土地的優惠。讓國際車廠以馬來西亞成為東盟市場的起點。同時也可以把馬來西亞發展為區域的零件中心。
第三國產車是要注定失敗的。敦馬恐怕要“衰收尾”了。
不過,國產車3.0可以以rebadge的方式引進Ferrari和Lamborghini把成本壓低做成milo tin。哈哈哈,到時候我們的國家滿街都是超跑了。
如果真如林冠英所說的是私人界的計劃的話,幹嘛他和他的政黨議員如劉永山/林立迎/王建民一直在”漂白”/為這個計畫說儘好話? 他們大可以說聲反正是私人計畫,政府不會插手,讓那家公司自行發展。可是他們反倒一直辯護,根本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說穿了不就是要幫 Tun M圓夢?
再說綠能源車及電動車,Geely都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大可以直接rebadge在寶騰身上。可是不見Tun M要求Geely這樣做,擺明了就是不爽Geely買下Proton嘛。
新“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