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公司出品“美食圣经”,为什么米其林会做餐厅评价?

全球知名,国际权威的米其林美食指南(Michelin Guide)首登大马,并在前天公布了他们的评选结果,但很多人疑惑的是,此米其林是否彼米其林?答案是的!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家家喻户晓的轮胎制厂巨头会跨界去出品“美食圣经”,甚至还搞得有声有色,享誉全球呢?

轮胎和美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米其林这么做究竟欲意何为?而且全球瞩目的顶级餐厅求之不得,要让一家轮胎公司来评头论足。好了,在这里小编就稍微为大家讲解,带大家一起追溯米其林“美食圣经”的起源吧!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但其实米其林也并非不务正业,好好地放任轮胎业务去评价餐厅和美食。米其林这么做背后确有一定的缘由,这不得不提到1900年的那场堪称两个世纪经典的巴黎世界博会。

轮胎公司出品“美食圣经”,为什么米其林会做餐厅评价?

在当时的巴黎世博会期间,米其林公司的创办人米其林兄弟,Andre Michelin和Edouard Michelin非常看好汽车旅行的前景,他们认为倘若汽车旅行这概念能够流行开来,那么他们家公司所生产的轮胎将会卖得更好。

于是他们便将地图、餐厅、加油站、旅馆酒店、汽车维修厂等等有助于汽车旅行的信息收集整理起来,并发行《米其林指南》小册在当时的世博会上大力推销。

任谁也没想到,这本最初免费发行的驾驶指南小册最后竟然歪打正着,变成了国际权威的美食指南标杆。当然,《米其林指南》的成功也要归功于法国人对食物的热爱。

轮胎公司出品“美食圣经”,为什么米其林会做餐厅评价?

《米其林指南》小册在初创时期,这条路也并不好走,在经营了20年之后,无意间目睹自己的心血被用来垫高工作台,米其林兄弟才认真琢磨求变,从原本的免费派送到付费购买,从教人如何更换轮胎,哪里可以找到加油站旅馆的旅游指南到建立极其严格的评审制度,并增加餐厅介绍和去广告化。

眼见这一做法备受饕客们的青睐,米其林干脆顺应民意,把餐厅指南单独划分出来好好的专注于美食点评,同时米其林还招募了一支神秘的食客(也称“餐馆侦探”),以匿名的方式到餐厅用餐,然后给予评价。

1926年,《米其林指南》开始给精致的高级餐厅颁授星星,从最初的一颗星开始,到五年之后设立零、一、二及三星架构。1936年,《米其林指南》也对外公布了星级排名的标准。

轮胎公司出品“美食圣经”,为什么米其林会做餐厅评价?

图取自网络

多年来,《米其林指南》因其严苛而独特的评价方法,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餐饮畅销书籍。如今时易世变,在全球“吃货”的热捧之下,《米其林指南》已横跨三大洲24个地区,评价的餐馆超过4万家,并在全球卖出超过3,000万本。

《米其林指南》登陆大马,对于向来为大马美食感到自豪的大马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当然结果出炉后,一如所料网络上的评论褒贬不一,但其实口味这回事本来就很“个人”,所以大家也不必过于较真。

您可能不太喜欢《米其林指南》所评选出来的大马餐厅(实际上只有吉隆坡和槟城),但米其林他家所生产的轮胎在业内还算是名列前茅的,特别是Pilot Sport系列的性能轮胎,其地位在车圈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这点没有人会质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