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刚买二手车被窜改里程数, 车主状告车商胜诉获赔!

在我国,购买二手车向来都会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仪表板显示的总行驶里程数造假,相信绝大部份人都认同,这种二手车里程数造假的现象其实存在已久,早已不算是什么秘密,而消费者似乎也对此不良现象是无可奈何。

不过从现在开始,许多二手车商习惯性造假里程数的做法似乎要收敛一些了,因为本地媒体《The Vibes》最近就报导,一名购买二手车的车主在买车5天之后发现其二手车的里程数已被人窜改,一怒之下把二手车商告上消费者仲裁庭而且还胜诉了,而二手车商也被谕令需在14天内向车主作出金钱赔偿!

根据《The Vibes》的报导,这名49岁的公务员是在今年5月向雪州Banting地区的某家二手车商以旧车换购的方式,将他原有的一辆2008年产的Toyota Camry 2.4L作为换购的一部份,以RM23,000的价格售卖给二手车商,并向同一家二手车商额外加价RM34,600购买另一辆十年车龄的Honda Accord 2.0 VTi-L。

事主在完成买车手续的5天之后,把新购来的Honda Accord送往森美兰州芙蓉的一家Honda授权保养与维修中心进行检查,花费RM3,880.66更换了一些零件和进行了例常保养,而当时他也被该原厂授权的维修中心告知车子仪表板显示的里程数与原厂的资料库不符。

当时事主被原厂维修中心的职员告知其新购买的Accord刚在今年1月最后一次送回原厂授权的维修和保养中心进行保养,而且根据原厂的记录,当时这辆Accord的累积行驶里程已经达到202,671公里。

同时事主也成功取得了前车主的联系方式,并向前车主确认了对方在卖掉这辆Accord之前,其累积行驶里程已超过20万公里,是仪表板上显示的里程数两倍之多。换句话说,这辆Accord在被卖给事主之前,已被人把原本超过20万公里的里程数窜改成10万公里以下!

发现刚买二手车被窜改里程数, 车主状告车商胜诉获赔!

这名事主获悉车上仪表板的里程数被窜改后,立即致电联系该家二手车商,但对方却否认指控而且表示对此毫不知情,并强调他们是在没修改任何设定的情况下把车辆转售给事主,同时还反过来指责事主既然知道自己购买的是二手车,就应有心理准备随时面对不可预期的故障与损坏问题。

由于事主对于二手车商的辩解感到不满意,因此在向马六甲国内贸易与消费人事务部咨询后,在后者建议下决定向消费者仲裁庭提出诉讼,将有关的二手车商状告上庭。根据诉状,该家二手车商在向事主销售该辆二手Accord时,曾承诺向事主提供1年或不超过4万令吉维修额的引擎、变速箱与冷气零部件的保固,但注明保固里程不得超过18万公里。

有鉴于事主发现其购买的二手Accord的实际行驶里程已超过20万公里,因此事主透过仲裁庭向二手车商追讨其已支付的保养费用的50%赔偿,同时要求二手车商退还RM5,000的部份购车金额,同时也要求对方赔偿总保固金额的一半也就是2万令吉,作为无法继续向他提供保固的赔偿。

消费者仲裁庭主席Haliza Aini在检视过事主提呈的所有证物之后,判处有关的二手车商需向事主作出RM6,940.33的金额赔偿,而二手车商有14天的时间遵守并执行庭令,若逾期并未执行庭令将可被援引1999年消费者保护法令第117(1)条文,额外罚款最高RM5,000,负责人甚至可被判监禁最高2年或两者兼施。

在此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消费者仲裁庭在我国存在已久,被宪法赋予权力审理金额5万令吉或以下的买卖与消费争端,好处是其可以比一般法庭拥有更快的效率,可在更短的时间内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争端,而且无需聘请律师,只需收集足够的资料和证据并提呈给仲裁庭即可。

看到这里,各位曾经购买二手车的朋友,你是否也曾遇过、或曾经怀疑过自己购买的二手车已被车商窜改了仪表板上的里程数?小编自己也曾陪同朋友购买二手车,并在选购过程中相中一辆Mazda 6 2.5,仪表板显示的里程数仅为6万公里,车子的外观与内装看起来也状况依旧不错,但在与总代理比对其资料库内的信息之后,发现这辆Mazda 6的真实里程数其实已经达到16万公里,因此当时果断劝说朋友放弃购买,毕竟把里程数窜改直接减少10万,真的很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