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长陆兆福在上周五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委任本地三家私人企业成为官方认可的验车中心业者,正式终结Puspakom垄断多年的局面,不过在对外公布了这三家私人企业的名称之后,却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包括交通部究竟是以何种标准进行筛选,以及这三家没有经验的公司可以被交通部选中。
伊斯兰党党员Nurul Islam Mohamed Yusoff最近就在其个人Facebook账号内张贴各项来自大马公司注册委员会(SSM)的资料,质疑这三家获得委任的私人企业不曾拥有相关领域的经验,其中一家公司甚至才刚在去年6月才成立,但交通部却表示其公司财政状况稳健,他质疑交通部是以何种标准来判定这家公司的财政状况。
他在其帖文中指出,交通部是在去年才开放让外界申请成为继Puspakom之后的本地验车中心业者,但根据SSM所查询到的资料,其中一家在最终获选的Wawasan Bintang私人有限公司其实是成立自去年6月13日,他质疑一家只成立了8个月的新公司,在还未提交完整的年度业绩与稽查报告的情况下,是如何被政府视为“财政状况稳健”。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另两家同样获得委任的公司,即Pakatan Petroleum和Beriman Gold私人有限公司,向SSM呈报的业务范围分别是“石油与天然气贸易”,以及“建筑、通讯与资讯科技”,与验车业务毫无关联,甚至与汽车领域几乎沾不上边,他质疑为何这些公司也能获选。
他也在其帖文内公开呼吁交通部长陆兆福公开对外作出交待,并解释为何这三家公司会获得交通部的委任,成为继Puspakom之后受到官方委托和承认的验车中心业者,以免引起公众的质疑与混淆。
对此,交通部也正式对此事作出了回应,该部表示开放让私人企业申请成为验车中心业者的期限是到去年的10月31日,而交通部用来进行筛选和评价的标准,则是在2022年11月29日订立,过程中也根据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第333条文进行审查,所有的申请标准都已从去年4月23日起公布到陆路交通局(JPJ)的网站上供公众查询。
交通部指出,所谓的资格与标准包含了提出申请的私人企业必须在我国注册并由我国公民所持有,拥有至少1,000万令吉的缴足资本(Paid-up Capital),并且每年有至少500万令吉的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
除此之外,这些参与申请的企业也必须向有关当局获取相关的标准认证,且有关认证的有效期必须在最近的2年之内,并且要从他们的营运资金中拨出5%金额作为抵押金,并向环境局获得相关的认证,同时还必须获得国际汽车检验委员会(CITA)注册成为正式会员。
与此同时,提出申请的私人企业的持有人、股东以及其董事会成员都不得有任何尚未解决的司法诉讼,或被政府部门列入黑名单内,而最终获选的三家企业,即Wawasan Bintang、Pakatan Petroleum以及Beriman Gold都完全符合这些资格与条件。
交通部也解释,该部与JPJ不曾规定提出申请的企业必须何时向SSM完成注册,而是更注重于审查他们的财政状况,包括是否有能力给出足够的缴足资本以及营运资本。
对于以上三家获选的私人企业都没有相关领域的经验一事,交通部说Puspakom自1994年起便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获得官方委任的验车中心业者,因此我国多年来除了Puspakom之外,其它企业自然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也是正常不过且无法避免的事情。
同时交通部也强调,这三家获得委任的私人企业的验车中心服务地点,都是由交通部以及JPJ在考量过全国各州的实际状况后,向这三家企业进行个别指定和委派,而非这三家企业自行选择要在哪一个州或地点开设验车中心。
交通部也指出,目前已向这三家私人企业发放的委任状都是附带条件的,这三家企业都必须根据条件满足政府提出的后续要求,包括需在未来24个月内建设符合规格的硬体设备、添购符合标准的验车设备、培训并招聘条件达标的技术人员,而在满足这些后续条件后,交通部才会向这三家企业发放最终的营业执照,而不是这三家企业获得委任之后就能直接确保可以营业。
交通部最后也重申,在此项招标计划下,政府无需为此支付任何财政开销,而且若有任何一家获得委任的企业无法在期限内满足政府其它的条件,他们不会获得最终的验车中心营业执照,而政府之所以强调审查这些企业的财政背景,就是为了确保他们可以提供质量达标、透明且有公信力的验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