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1299)

  • Mazda无意让 RX 系列跑车复活,不排除推出新转子引擎。

    Mazda在去年的东京车展上发布了RX-Vision概念车,而这款概念车的其中一个卖点就是和之前的RX-7和RX-8一样,搭载Mazda标志性的转子引擎。正当大家以为搭载转子引擎的RX系列跑车有望复活之际,Mazda的首席执行员(CEO)小饲雅道日前就抛下一颗震撼弹,称Mazda没计划要再开发一款定位比MX高、体积比MX大的跑车。 国外媒体Automotive News引述小饲雅道的谈话,称该公司不排除会推出新一代的转子引擎,但目前该公司没有任何新的大型跑车计划,因此人们期待的RX-9看来是不会推出了,不过搭载转子技术的SkyActiv-R转子引擎,还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的。 小饲雅道表示新一代的转子引擎正处于研发阶段,只是还不确定会否真正量产。如果要让新的转子技术进入量产阶段,就必须要克服目前和未来越来越严苛的欧盟排放规则,同时也要符合现代的油耗标准,加上必须确保这具引擎可在市场上存活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因此Mazda的工程师们需要克服许多的技术难题。 无论如何,就算新的转子引擎真的面世,它也不会被视为一个主要的引擎配置,只会是用来丰富旗下引擎阵容的其中一个周边选择,Mazda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注重在电动车上,不过该公司目前并没有开发纯电动跑车的计划。 目前,Mazda正在致力开发新一代的SkyActiv技术,新的SkyActiv预计会在2019年3月正式发布,不过Mazda也会将重心放在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的车款身上,毕竟纯电动车具有零污染和零油耗的优势,因此汽车电动化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Mazda早前也已经和Toyota达成合作协议,一同开发新的电动车。 2015东京车展的Mazda RX-Vision概念车

     



  • Toyota 发布 TNGA 底盘的动力配置,明年发布新引擎。

    TNGA是Toyota近年来研发的全新模组化汽车底盘,这具底盘出了具备高刚性和轻量化的特点以外,还能搭配多款不一样的引擎,实现一个底盘应用在多款汽车上的目标。最近,日本原厂就对外公布了TNGA底盘未来将会搭载的引擎和变速箱配置。 根据原厂公布的资料显示,他们已规划好未来5年在这具TNGA底盘上将会搭载的动力配置,在引擎方面,搭配这具底盘的引擎将有多达9具,而且会有17种不同的调校和版本,而在变速箱方面则会有4种,分别是多档位变速箱和全新的CVT。而除了一般的传统燃油引擎外,还有六种不一样的混合动力(Hybrid)系统,搭配10种版本和调校。 此外,Toyota也会在明年正式推介全新的“Dynamic Force”引擎技术,这具引擎技术被指结合了高速内燃和可变气门技术,可达到更高的热效率,并拥有更高的动力输出,同时也借助排气管和冷却技术减少能量消耗,让它拥有10%更强的动力,以及20%更好的油耗表现。 原厂表示,这款引擎在面世后将逐步装配在日本本土市场的车款上,同时也会逐步推介到美国、欧洲和中国市场,预计在2021年在上述国家市场的Toyota新车,将有多达60%会搭载这款引擎。 搭载上述技术的将包括一具2.5升的缸内直喷四缸引擎,原厂声称这具引擎在Dynamic Force引擎技术的加持下,将会是世界上其中一款热效率最高的汽车引擎,汽油版本的热效率将高达40%,而Hybrid版本的热效率则更是高达41%。 除了引擎外,Toyota也宣布将会推出两款新的自排变速箱,分别是一款八速自排(8AT)和十速自排(10AT)的变速箱,不止拥有更多的档位,同时还搭配了全新开发的高效率扭力转换器,能提供更广域的档位锁定。 为了能够减少变速箱造成的动力流失,原厂在变速箱内的齿轮做出了改良,利用了低摩擦组件,原厂声称对比传统的六速自排(6AT),新变速箱的动力流失将能减少50%。 而在最后宣布的就是Hybrid系统了,原厂将会发布全新的Multistage THS II后驱油电、和Hybrid Synergy Drive前驱系统,其中Multistage THS II系统将会搭配2.5升的传统引擎,这套系统将会拥有更好的加速体验和驾驶感觉。 除了一般传统Hybrid外,插电式油电系统(PHEV)也是重点之一,原厂将在现有的PHEV系统上进行改良,并加入双模式系统。在双模式下,以往只用来辅助的马达将可直接单独驱动车辆,同时新车也会采用更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让车子在纯电动模式下的行驶距离可提高60公里或更多。

     



  • 挽回车主信心,Volkswagen 宣布延长 DSG 保固至7年。

    Volkswagen生产的汽车无论在动力、功能性还是科技层面上向来都很不错,但因为它在大部分的VW车款上都采用了双离合器的DSG变速箱,而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深怕三五年后这颗DSG变速箱会成为车主的累赘,不过Volkswagen在大马的总代理Volkswagen Passenger Cars Malaysia(VPCM)看准了这一点,宣布延长DSG变速箱的保固期和里程数。 VPCM在今天宣布,2013年12月前出厂的本地VW车款,除了继续享有原本的5年保固期外,还可享有额外2年的“VPCM Customer Care Goodwill”延长保固期,因此VW车款搭载的DSG变速箱总共可享有长达7年,或20万公里的原厂保固。 VPCM表示,在2年的延长保固期中,原厂将有条件的为顾客的DSG变速箱提供维修或更换零件服务,根据原厂在文告中的说法,零件费用将由原厂负责,而人工费则由车主和原厂共同分担。除了DSG变速箱外,一些特定的VW汽车零件也可在此计划下享有额外两年的保固,不过这将会是针对个别案例(Case by Case)而决定,且有关汽车必须接受VW原厂服务与维修中心检查后才能获得这项延长保固服务。 原厂也不忘强调,只有一路以来都在原厂维修与服务中心为爱车进行维修和保养的VW车主才能享有这项延长保固优惠。VPCM自今年9月接管Volkswagen汽车在本地的销售业务后,就宣布本地所有VW汽车的新车一律享有5年保固期。 VPCM董事经理Florian Steiner也坦承,该公司此举是为了留住现有的VW顾客,同时增加潜在顾客对VW汽车的品质信心,而延长保固期是最佳的方案。此外,VPCM也将在近期内宣布另一项好消息,那就是该公司将向部分车龄超过5年的VW车款提供经济维修配套,以更实惠的价格出售VW的原厂零件给车主,以减低VW车主的拥车成本。

     



  • 巴黎、马德里和墨西哥城,或在2025年禁止柴油车入城。

    空气污染和温室现象一直是欧盟国家非常关注的课题,因此早前就出台了一个在2030年前禁止传统汽油和柴油引擎在欧盟国家上路的政策,目前这项政策只待全部欧盟成员国签字通过就可正式生效。 不过,在2030年禁止传统引擎汽车上路前,位于欧洲的法国首都巴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以及位于中美洲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很可能会提早在2025年就开始禁止柴油引擎的汽车上路,这三个城市的市长和领导人早前在两年一度的峰会上会面,并达成了这项共识。 为何这三个城市的领导人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平均3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所引发的各种疾病之下,而柴油引擎又被指会排放不少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在吸入肺部后,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导致死亡。 虽然现今的柴油引擎技术已经很发达,而且柴油等级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柴油引擎在欧洲许多国家属于主流燃料引擎,柴油车不止在欧洲国家能见度很高,某些国家的柴油车甚至比汽油车更普及,因此柴油车也成为了欧盟国家空气污染的最大元凶。欧盟环境局(EEA)指出,欧洲国家每年有约46万,7000名未成年孩童,因为空气污染问题而死亡。 此外,墨西哥城市长Miguel Ángel Mancera坦诚,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是该城市目前面对的两个最头疼问题,因此市政府一直投资发展公共交通如市区巴士和地铁系统外,市政府也鼓吹民众以骑脚踏车取代汽车,以减少空气污染。 巴黎市长Anne Hidalgo也表示,巴黎市政府准备仿效日本东京市政府,立法禁止高污染的交通工具进入市区,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柴油车。目前巴黎政府已经采取行动减低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包括禁止1997年前注册的汽车进入巴黎市区、凯旋门一带的道路每月一次禁止汽车驶入等等。 柴油引擎一度被许多人,尤其是欧洲消费者视为低排放、低污染的选择,但随着Volkswagen集团最近爆发的柴油引擎排放造假事件,大大打击了人们对柴油引擎技术的信心,也间接逼使欧洲政府加快步伐,立法让欧盟国家从以往的汽油和柴油引擎时代,过渡到完全零排放的纯电动车或氢燃料车上。

     



  • Caltex Power Diesel 本地面市,最新的 Euro 5 等级柴油。

    继其它品牌相继在马来西亚引入Euro 5等级的柴油后,如今Caltex也不输人后,今天正式宣布在马来西亚引入具备Techron D技术的Caltex Power Diesel柴油,率先在雪兰莪Glenmarie和吉打州Sungai Petani的Bandar Laguna Merbok的Caltex油站推出,本月尾将进一步扩展到20间,并且会在明年把销售阵容扩展到50间Caltex油站。 Caltex推介的Power Diesel属于较环保和较洁净的Euro 5等级柴油,和其它品牌的Euro 5柴油一样,售价比普通的Euro 2M柴油每公升贵10仙,以目前的油价来说,Caltex Power Diesel的每公升售价为1.95令吉。 根据Caltex介绍,他们的Power Diesel含有少于10ppm的硫磺(Sulphur)成分,对比普通Euro 2M的500ppm硫磺成份来得更少,因此更适合用在现代化的柴油引擎上,除了拥有更佳的动力表现外,还能减少柴油引擎的废气排放。 除此之外,添加了Techron D的Caltex Power Diesel拥有一般柴油三倍的洁净能力,Techron D添加剂被指能协助保持喷油嘴免于产生积碳,让柴油引擎能够减少动力损耗的迹象,并借此提升油耗表现。Caltex声称经实验室验证后,正是Power Diesel能比一般柴油输出多10%的动力。

     



  • 世界冠军 Nico Rosberg 与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赛车队,成功的方程式,从 F1 赛车场延伸到普通公路。

    他成功了!来自德国的Nico Rosberg成功夺取了2016年第一方程式(F1)赛车的年度车手世界冠军,也成功让其效力的Mercedes-AMG PETRONAS F1车队连续三年蝉联年度车队冠军。 Nico是在击败了其同车队的队友Lewis Hamilton后,成功夺得了个人赛车生涯的首个F1车手世界冠军,Lewis Hamilton之前曾两次协助Mercedes-AMG PETRONAS F1车队问鼎F1车队冠军,而在经过了上周的阿布扎比站比赛后,一切都尘埃落定,获得最多积分的Nico已确认加冕为世界冠军。 在今年漫长的F1赛季中,Nico成功获得了九个分站冠军,是其十一年F1生涯中表现最好的一年。Nico的夺冠历程可说一步一脚印,他的首个分站冠军是在2012年夺得,在2013年获得了第二和第三个分站冠军,并在2014年获得五个分站冠军,同年协助Mercedes-AMG PETRONAS F1车队夺得年度车队冠军,开创了Mercedes-AMG PETRONAS F1车队的皇朝时代。 在之后的2015年,依然为同一支车队效力的Nico一共夺得了六次分站冠军,而在今年全球的21场比赛中,Nico一共十六次站上了领奖台,其中九次是分站冠军,最重成功以最高的车手积分夺下年度车手世界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Nico在F1的赛车生涯中一共有57次成功登上领奖台,并在当中获得了23次分站冠军,比其许多名宿如Mika Hakkinen、Kimi Raikkonen、Stirling Moss和Jenson Button都要多,而且这57次登上领奖台都是身穿Mercedes-AMG PETRONAS F1的赛车队服。31岁的Nico自2010年就加入Mercedes-AMG PETRONAS F1车队,六年来依然效力同一支车队。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Nico Rosberg的父亲Keke Rosberg也曾是一名F1赛车手,并曾在1982年夺得车手世界冠军,而Nico就在34年后的今天继承父亲的衣钵并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另一个世界冠军,而且也是继Graham Hill和Damon Hill两父子后,第二对获得F1车手世界冠军的父子档,而Graham Hill和Damon Hill先后获得F1车手冠军的年份,也同样相差34年(1962年和1996年)。 有趣的是,同样身为F1车手世界冠军,Nico Rosberg和Damon Hill在他们夺冠的赛季中的每一场分站比赛都一样前两名的发车位,其中Nico在今年的赛季中一共八次夺得发车杆位,在整个F1生涯中一共有30次的杆位夺得记录,而且全都是在Mercedes-AMG PETRONAS […]

     



  • 什么是ESC、TCS、ABS、EBD 和 BA?为何政府要强制新车安装ESC?内含完整功能剖析与讲解、大量影片介绍。

    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最近成为了本地一个热门的用词,因为政府最近刚宣布从2018年6月开始,国内上市的新车必须配备ESC,虽然欧盟、美国和澳洲等发达国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实施这项措施,但我国政府后知后觉总好过不知不觉,而且我国的汽车市场消费者素质也不如欧美国家般成熟,至今还是有人抱着“安全配备是多余”的心态。 由于许多网友都纷纷留言询问到底什么是ESC、ESC有什么用途、它是如何操作、对驾驶安全有什么实际影响等,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询问“既然强制了ESC,为何不一并强制ABS系统”等问题,我们在此为大家整理一下ESC的各项资料,同时也一并讲述所有和ESC有关联的安全配备,包括循迹防滑系统(TCS)、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等等。 首先,ESC(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就是指车身动态稳定系统,但并非每一个汽车品牌都将这项技术统称为ESC,其中Toyota就称它为VSC(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Honda称为VSA(Vehicle Stability Assist)、BMW称为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等,而向许多汽车品牌提供这套技术配备的Bosch,则称之为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当然,还有一些品牌为ESC套上了各种标新立异的名称,我们就不在此一一叙述了。 Proton Iriz在湿滑路面上的ESC、ABS与TCS示范 根据网络资料,ESC最早由Mercedes-Benz的母公司Daimler AG集团研发和制造,并应用在旗下的Mercedes-Benz车款上,由于其安全性的实际作用获得了各方的肯定,因此这项配备也逐渐被多方采纳,后来更被欧盟和美国政府列为新车的强制性配备。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后,目前市面上我们所看到的ESC,都是整合了TCS+ABS+EBD+BA,成为一套完整的主动安全系统。简单来说,一般上只要厂商表示有他们的车款配备了ESC,就意味着已经同时拥有了包括TCS、ABS、EBD和BA等各种功能在内,因此政府只需要强制新车安全ESC即可,无需再另外立法强制要有ABS。 什么是ESC? 虽然许多汽车厂商都为各自的ESC技术套上不一样的名称,譬如说Toyota的VSC、Honda的VSA、BMW的DSC等等,但其实这些名称当中都有一个“稳定”(Stability)的缩写,顾名思义都是以维持汽车在行驶时的动态稳定为出发点。 我们都知道一般汽车有四个轮子(请不要告诉我后备轮胎是第五个轮子),四个轮子必须同时接触地面进行滚动,车子才能顺利且安全的向前移动。根据物理原则,车子在直线前进时四个轮子的转速理应处在同样的速域内,意即四个轮子的滚动速度差异不会过大;而当车子向左或向右转时,左右两侧的轮子就一定会出现转速不一的情况,这是因为车子在高速入弯时难免会出现侧倾的情况,这时外侧轮的一侧车身明显向下倾斜,因此外侧轮的受力较大,而内侧轮的受力较小。 问题来了,通常汽车在转弯时,只要左右两侧的车轮的转速差距不会过大,而过程中没有碾过一些足以导致一边轮胎无法完全接触路面的积水或泥沙,通常都不会造成什么失控或轮胎打滑的现象,因为一旦其中一边的轮胎碾过积水就可能会发生空转现象,而所谓的空转就是指轮胎花纹无法与湿滑的路面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导致轮胎的受力程度进一步减低甚至是零受力,而另一边的轮胎则因为没有碾过积水而依然有抓地力,这是两侧轮胎的转速就会发生严重的差异。 纽西兰Toyota拍摄的VSC讲解与示范短片 试想想,如果今天车子的左侧轮胎因为故障而无法被传动轴驱动,只有右侧的轮胎可以被驱动,会发生什么问题?那当然就是右边转动的轮胎会把车子往左边推,同样的物理原则套用在汽车转弯时也是大致一样,车子打滑或失控往往就是因此而发生。 而ESC又能做到什么呢?ESC其实就是一套整合了四个轮子的感应器、油门控制器、煞车控制器和行车电脑的一套高科技系统,车子在行驶时,位于四个轮子的感应器会不断收集当下四个的实时转速,配合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幅度,一旦发现左右车轮的转速差距过大可能导致车子失控时,行车电脑就会发送指令给供油系统减少供油,同时利用煞车系统对转速过高的轮子进行煞车,让两边轮子的转速回到正常的速域,借此将频临失控的车子带回正确的行进路面上,避免车子因为失去控制而与旁边的车辆,或路边的防撞堤发生碰撞。 市面上许多配备ESC的车款都会在车内配置一个ESC的开关按钮,按钮位置通常被安置在中控台的中间,或司机右侧的冷气出风口下方位置。之所以让司机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ESC系统,纯粹是考量到一些车主可能会把车子开到安全的赛道进行竞赛,或在受控制的环境内进行某些较为极端的驾驶方式。但在此呼吁大家,尤其是那些整天自认驾驶技术高超的驾驶者,请不要在公路上关闭你的ESC系统,毕竟那是公路不是赛道。 国外Toyota拍摄的TCS讲解与示范短片 什么是TCS? 循迹防滑系统,顾名思义就是让车轮防止打滑的系统,它的作动原理其实和ESC非常接近,但在功能性上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异,早年的一些车款可能只单独配备了TCS,但如今大部分厂商都已将TCS整合在ESC系统内,我们以Proton Persona、Saga和Perodua Bezza为例,他们的ESC系统也一样整合了TCS。 那到底TCS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找到了外国Toyota一个有关TCS的示范视频让大家更容易清楚明白。在一些斜坡或湿滑的路面上,车子在静止状态下踩油门起步,有时会因为轮胎抓地力不足而发生轮胎空转现象,车子很可能会因为倾斜的路面而往后退,这时TCS系统侦测到轮胎空转就会介入为空转的轮胎提供间歇性的煞车,同时透过减少油门来降低引擎的动力输出,协助车子保持在原有的位置上,并让轮子重新获得抓地力而可以稳步向前。 看到TCS的作动原理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不是和斜坡起步辅助系统(HSA)一样吗?”,其实两者在功能性上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异。首先HSA的功能主要是协助位处斜坡的车子在高倾斜度的斜坡上保持车身不会往后退,并不会介入引擎的油门控制,同时HSA的启动时间通常是司机把档位推入D档或打入一号档后,右脚离开煞车踏板而还未踩到油门踏板的一霎那,利用煞车系统确保车子保持稳定。 而TCS的作用则是在任何路面上,当司机已经踩下油门让车子前进,但电脑却发现到车轮因为抓地力不足而出现空转(Spin Wheel)现象,才会启动煞车系统和透过油门系统来介入,主要是降低空转轮胎的转速来协助轮胎重新获得抓地力。 澳洲Mazda的ABS系统讲解短片 […]

     



  • Reverse Park 真的比较麻烦吗?告诉你车头对外的好处。

    最近英文媒体The Star在他们的网站上刊登了一则他们读者的投稿,这名读者在他投稿中分享了他在停车场内遇到的不愉快经验,那就是大马的驾驶者很喜欢以车头对外的倒车方式进入停车位,一些停车技术较差的驾驶者在过程中还需要多翻修正车子的方位,因此需要重复的倒退和前进,阻碍了后方车辆的时间。 这名读者还指出,他去过这么多个国家当中,不曾见过类似马来西亚这样喜欢倒车进入停车位的国家,并指其它国家的驾驶者大致上都是以车头前进的方式直接进入停车位,即快速又有效率。 停车,是每一位驾驶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些人习惯性的直接以车头前进方式进入停车位,一些人则偏爱以倒车的方式进入停车位。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平行的停车位上,我国大部分的驾驶者都喜欢以倒车的方式进入停车位停车。 我们今天撰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批判这名投稿的读者他的心态到底是对还是错,也不评论到底倒车方式停车还是车头前进方式停车哪一个比较好,但我们今天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倒车进入停车位的各种好处。 在马来西亚,一般上普通的轿车甚至是MPV或SUV,车尾的长度一般上都比车头来得短,因此选择长度比较短的一侧率先进入停车位,在物理原则上来说无论是要进入停车还是要离开停车位相对都会比较容易和方便,这原理就像小车比大车更容易停车的原理一样,因为我们的汽车在驶入平行的停车位时,往往都需要摆动车身才能将车子准确的停在停车格内。 当然,一些自认停车技术很好的人来说,或许他们会觉得无论车头还是车尾先进入停车位,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因为他们都是停车高手。但在您说这一句话之前,请先继续往下看,看看倒车方式停车到底还有什么好处。 马来西亚的偷车罪案率位居全球第六高,每天平均有60辆汽车失窃,而相信大家都会认同,大部分汽车都是在车主已经把车子停好并下车离开后的情况下被人偷走,因此如何停车也会直接影响到车子被偷的风险。 为何我会这么说?试想想,如果今年您选择以车头进入的方式驶入停车位,那就代表你的车尾是朝外,而你的车头前方很可能是一栋墙壁或被其它车辆阻挡,在这种情况下造就了小偷很好的下手机会,因为你的车头朝内,后方驶过的车辆和经过的人难以看到车内是否有可疑人物,因此小偷只需想办法打开车门,就有足够的时间坐在司机座上慢慢研究如何破解你的防盗系统并启动你的车辆,反之若你的车头朝外,保安员经过巡逻时看到车内的司机形色可疑可能就会上前查问,而这也是为什么倒车进入停车位有助于降低偷车罪案的原因。 在某些欧洲国家的警局,是有明文规定警车在警局范围内必须以车头对外的方式停放,这是因为一旦警方接获紧急投报,警员可第一时间驾驶警车离开赶往罪案现场,而同样的情况也可一样发生在普通驾驶者的身上,试想想一旦车主突然接获紧急电话需要第一时间离开,那他就可以省下慢慢退车、修正方向盘离开停车位的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当汽车发生故障的时候,就算您驾驶的是一辆刚买不久的新车,但也有可能会因为一时忘记关闭头灯而导致车内的电池电量耗尽,而国内大部分的汽车电池都置放在车头的引擎室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为车子进行Jump Start时,车头对外将会方便和容易许多。 至于该名读者在投稿中提到的倒车进入停车位非常耗时,会阻碍到后方的驾驶者时间,其实就算是以车头对内的方式进入停车位,离开时也一样需要倒车离开,而这时不单止一样耗时,而且在倒车时也因为视线受挡而难以看到外面的来车,因此提高了停车场内交通意外的风险。 所以,以车头对外的方式倒车进入平行停车位并非如该名读者所说的诸多缺点和麻烦,反而还有不少的优点,即能节省紧急状况下离开停车位的效率和时间,也能协助降低偷车罪案率,而且遇上汽车故障时也较容易向其他人求救,因此养成车头对外的方式倒车进入停车位也未尝不是好事。

     



  • 本地 Toyota Innova 没柴油款,原厂称将认真研究引入。

    UMW Toyota Motors在今天下午向我国消费者推介了全新的八人座MPV Toyota Innova,虽然我国市场的Innova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2.0E MT(手排)、2.0E AT(自排)和2.0G,但本地的三个等级统一都是搭载2.0升的汽油引擎。 其实这一代的Innova在我们的邻国印尼市场上还有一个柴油的Q等级,这个等级搭载的是一具2.4升的柴油涡轮增压引擎,出了柴油引擎搭配身型庞大的MPV能提供更好的动力输出外,2.4Q的等级也加入了LED头灯、日行灯、第二排商务舱座椅设计等更高级的配备,与此等级对比,本地的Innova在配备上可说是逊色不少。 我们在今天的新车发布会上询问原厂为何没将这个等级引入大马,原厂解释这是基于成本的考量,因为新的Innova比起上一代增加了不少安全配备,因此若一并将上述的奢华配备引入大马势必会导致车价水涨船高。 不过,原厂也向在场的所有人保证,指他们会认真探讨讲柴油引擎引入大马搭载在全新Innova身上的可能性,因此不排除未来消费者可能可以在本地买到柴油版本的Innova。我们早前已经为您带来全新Innova的新车上市报导,以及我们早前试驾的心得,同时您也可以浏览Carbase.my以获知本地Innova的完整规格配备与价格详情。 Toyota Innova 2.0G Toyota Innova 2.0E AT

     



  • 试驾:全新 Toyota Innova,行车质感更佳,安全大跃进!

    UMW今天为大家推介了全新的八人座MPV Toyota Innova,但其实原厂早在上周四就已经邀请了大部分的本地汽车媒体参与他们主办的试驾活动,这次为期仅一天的试驾活动行程是从Toyota位于Shah Alam的总部出发,前往雪州的Banting,并在同一天返回Toyota的总部。 原厂规划的这个试驾行程其实主要以笔直和平坦的高速公路为主,但过程中也参杂了Banting的乡区道路,以及在Shah Alam较为拥挤的城市道路,因此也算是可以体验了全新Innova在实际上路时的操控体验和乘坐质感。 全新的Innova依然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2.0G和2.0E,原厂这次只提供了最高等级的2.0G供我们试驾,但由于两个等级都搭载同样的引擎和变速箱以及同一具底盘,因此在驾驶体验上不会有什么差异。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了解两代Innova之前的差异,原厂也特地找来了一批上一代的Innova 2.0G让我们在回程时试驾,因此我们能够明确的分辨出两代Innova除了在外型和内装质感外,在驾驶的感觉上是否有什么差异。 由于我们刚刚为大家带来了全新Innova的本地上市新闻,因此我们也不多作赘述,不再为大家讲解全新Innova在外型上的设计、引擎动力数据和搭载的配备,直接进入重点,那就是实际坐在新旧Innova车上的质感,以及实际的上路感觉。 首先我们从座椅的设定开始,坐进新Innova的车内,我觉得新Innova的座椅包覆性不错,左右侧倾的表现并不算很出色,但胜在椅垫的长度还算足够,同时座椅的海绵也蛮舒适,基于它是一款家庭式的MPV,因此这样的座椅设定算是及格,同时还符合了MPV的定位。 在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座椅上,它的海绵设定和前排座椅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一样都是走舒适性的路线,因为它是拥有三排座椅的MPV,因此第二排座椅除了可以收叠方便第三排乘客上下车外,还可以前后滑移,因此第二排座椅的乘客在空间上也绝对没有问题。 至于第三排座椅,得益于第二排座椅可以前后滑移,因此只要第二排的乘客愿意稍微迁就一下,牺牲一点膝部空间,因此第三排的乘客还是可以拥有足够空间的,只是第三排座椅的海绵厚度有点薄,因此在舒适性上肯定不如第二排来得好,而且在高速行驶时,第三排的动态表现也比较差,弹跳会比较明显,若长途行驶较容易晕车。 不过,这次新的Innova依然在第二排和第三排的车顶搭载了拥有独立吹风机的冷气出风口,因此虽然Innova的车身体积蛮大,但却保证了第二排和第三排乘客可以有很好的冷房效果。 谈完了乘客的乘坐体验和感觉后,我以司机的角度和身份分享一下这次试驾的体验,虽然Toyota声称这次的引擎加入了Dual VVT-i技术,让它的马力和扭矩都比上一代有小幅度的增长,而且还从万年四速自排更新为六速自排,但新Innova在起步的表现却略比旧一代的逊色,而原厂的工程师也解释这是基于省油和节能的考量而作出的设定。 不过,全新的Innova这次搭载了三种不同驾驶模式的切换功能,在中控台的冷气旋钮下方有两个按键,分别是经济模式和运动化模式的选择键,如果你想要省油而且平顺的驾驶体验,可按下经济模式的按键,变速箱电脑会将换挡时间提早,让引擎转速更低以达到省油效果,再按一次则是将省油模式关闭并回到一般模式。而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加速力道,则可以按下旁边的运动模式,你会发现变速箱换挡时机会被延迟,以拉高引擎转速并借此获得较好的扭力。 虽然上一代的旧款Innova在起步动力表现方面要比新的Innova稍微出色,但谈到车身动态和操控性方面,新款的Innova却比旧款来得出色,而且旧款的Innova在座椅的设计上较为小张,无论是椅垫的腿部支撑还是背部支撑都让我觉得不足,长途行驶对我而言会容易造成疲劳,但新款的Innova却改善了座椅的品质和支撑性。 在动态和操控表现方面,旧款的Innova在悬吊设定方面偏软,在驶过一些铺到不平的道路或有高低起伏的高速公路时,整辆车的二三次摇晃非常明显,在转入高速公路时的侧倾也很严重,而全新的Innova则在这方面的表现都要好上不少,而原厂也表示这是因为新的Innova在车身刚性上进步不少,因此连带操控表现也有所进步,但必须强调的是Innova毕竟是一辆高重心的MPV,因此不能拿它的动态与操控表现来和普通房车相比,我只能说对比旧的Innova它是有了不小的进步。 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提的就是两代Innova之间的内装质感,毕竟上一代的Innova自2005年就已存在于本地市场上,过去十年来虽然有不断推出小改款,但主要都是针对外型进行修饰,内装上的改变幅度并不大,因此在对比两代车型的内装时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时代感落差。 以我个人意见而言,Innova定位在家庭MPV的市场级距上,因此很长会用来载送一家老幼,偶尔也会载载货,上一代的车型内装却以米色和浅灰色为主,成年人或许还会比较小心照顾,但车上的小孩会很容易弄脏米色的座椅、门板或地毯,因此这一代的Innova改成了黑色内装,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除了内装主色外,新的Innova在中控台、仪表板、方向盘和排档杆基座等部分也有了全新的设计,整体的设计更符合现代人的普遍审美观,而且门版靠手的地方也有较为柔软的绒布饰板,增加了舒适感。此外,在顶级的2.0G上还有木纹饰板,虽然许多年轻人对木纹饰板不感兴趣,但还是有不少已经成家立室的成熟男性可以接受得到,而且这次木纹饰板的颜色改为偏向深色,而旧款的则较偏向浅色,因此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此外这次卖点之一的车顶蓝色气氛灯也不错,唯一缺点就是不能依据个人喜好更换颜色。 我们早前曾经报道过一些针对全新Innova的新闻,并明确确认新的Innova将搭载灯罩式卤素灯泡,没有鱼眼(Projector)也没有HID,结果一些网友批评原厂诚意不足。我们已将网友在这方面的意见反馈给原厂的市场开发部门职员知道,而原厂的职员也解释新一代的Innova已经加入了许多崭新的安全配备,而且需要顾及最终的价格,因此有些配备必须割爱,但他们表示将会收集更多消费者的意见,若大部分消费者都认为鱼眼头灯应该列为标配,而原厂也一定会在下次小改款时认真考虑消费者提出的要求。 总的来说,在经历了超过10年的时间后,新的Innova终于迎来了大改款,而这次的大改款无论在安全配备(2.0G有七气囊和VSC)、外型、内装设计、质感和动态表现上都精进不少,唯一较为遗憾的是新Innova的引擎账面数据虽然比就一代稍微上涨,但实际驾驶起来的起步表现却稍微逊色,虽然可以选择运动化模式获得较好的扭力输出,但在此模式下我还是认为这一代的Innova在起步表现方面比起上一代较为逊色,但因为难以两全其美,新的Innova在获得了EEV认证后,稍微牺牲一些动力表现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种八人座的家庭MPV,力道够用就好。而且还必须强调的是,在本地市场的大型七人或八人座MPV并不多,除了Innova之外大概就只有Nissan Serena S-Hybrid和Ford S-Max,但Innova在价格上却是最经济实惠的! 欲知道全新Innova的详细规格配备与资料,请浏览我们的Carbase.my。 Toyota Innova 2.0G Toyota Innova 2.0E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