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comments
我国才刚刚推出了全新的六人座MPV Proton Ertiga,大家都知道,这款挂着Proton厂徽的小型MPV其实就是从国外的Suzuki Ertiga重新贴牌生产(Rebadge)而来。 然而,就在Ertiga刚刚与我国消费者见面不久之际,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发布了下一代Suzuki Ertiga的构想PS图。RBA Design Studio最近发布了一组新的PS图,以国外全新的Suzuki Swift作为蓝本,为Ertiga换上新装。 根据他们发布的照片,“下一代”的Suzuki Ertiga沿用了大量Swift身上的元素,包括头灯、水箱护罩、前保险杆都有着许多Swift的设计元素在内,其中前雾灯上方有一排横式的LED日行灯,水箱护罩也一样采用六角盾型的设计。 除此之外,新的Ertiga在车侧方面耶采用了悬浮式的C柱设计,而车侧的侧镜也加入了360度全景摄影镜头,同时轮圈也换了一个全新的设计,而车尾的尾灯组也采用了部分LED的灯泡,中间的银色镀铬饰条已被取消。 无论如何,以上的图片都并非原厂的官方图片,而只是第三者自行PS出来的构想图,因此相信下一代的Ertiga还是会和图片中的设计有所差异。 目前国外市场的Suzuki Ertiga
/ 0 comments
为了完善本身的产品线阵容,同时与竞争对手对抗,Infiniti将在来临的北美国际车展上对外发布全新的QX50概念车型,这款QX50将会被视为是同样来自日系的豪华品牌Lexus NX200t的头号竞争对手,同时也和Mercedes-Benz GLC、BMW X3和Audi Q5处于同一级距。 原厂这次发布的宣传照其实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版本,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QX50的车头造型延续了Infiniti家族的特色,包括采用了大量银色网状镀铬材质的水箱护罩和扁平设计的头灯,头灯内建了LED的日行灯。 保险杆下方保留了一排横置式的LED前雾灯,与一条直立式的进气口相互结合,中间是一个银色的镀铬防刮材质,车侧的车镜采用黑色的烤漆处理,并且整合了转向灯,车窗也采用了粗壮的镀铬边框设计,车顶还有行李架,车尾方面也依然很一贯的Infiniti家族化设计,一样采用了LED的尾灯组。 动力配置是这次QX50的一大亮点,原厂之前已一再暗示QX50将会搭载该品牌研发的可变压缩比技术引擎,这具2.0升的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引擎可能会在QX50身上首发。此外,QX50也被指将会搭载Infiniti和Nissan旗下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
/ 0 comments
北美国际汽车展(NAIAS)将会在下周在美国的汽车之城底特律(Detroit)开幕,许多汽车厂商到时将会在这个全球车迷瞩目的车展上竞相发布自己的最新车款,其中就包括了来自韩国的四门轿跑房车,Kia GT。 在车展还未正式开幕前,韩国原厂就率先释出了一个预告视频,让大家在Kia GT还未真正面世前,能够一睹这款四门轿跑的部分细节。原厂这次释出的视频所透露出的细节其实并不多。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Kia GT搭载了LED的头灯和尾灯组,同时还内建了LED灯条状的日行灯,头灯下方还有类似蜂巢颗粒状的转向灯设计,车头的水箱护罩依然采用了家族虎鼻式的设计,水箱护罩中间有一个应该是360全景摄影镜头的前置镜头。 此外,视频也透露出Kia GT将会搭载一个可开启的全景式玻璃天窗,同时车内的排档杆造型也和其他Kia车系不一样,此外侧镜上也会整合忙点侦测系统,还有电子手煞车、前座椅加热功能等,排气管采用双出的圆型设计,同时车身多处也会搭配一些造型前卫的进气口。 原厂目前并没有透露Kia GT的动力配置,但从视频中可以从它的排档杆设计推断它将会搭载一具自排或双离合器变速箱,而引擎方面则有传言指它会搭载Genesis G90身上的那具3.3升V6双涡轮增压引擎,这具引擎拥有365hp的马力和510Nm的扭矩。 究竟Kia原厂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全新的Kia GT将会在车展开幕当天(8日)正式发布,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 0 comments
德国的Mercedes-Benz原厂近日对外发布了一张GLA小改款的热身照,预示着目前的宾士入门级SUV GLA将在来临的北美国际车展(NAIAS)上正式亮相! 从照片可以看到,小改款的GLA将和已经小改款的A-Class和CLA一样,头灯组内搭载的头灯将从原本的HID升级成LED,而除了头灯组升级外,小改款GLA也会有全新的前保险杆设计,而车头厂徽两旁的水箱护罩设计也会稍作改变。 照片中也能看到,这款GLA的厂徽采用了钢琴面板的亮面烤漆,表示着它的厂徽后方搭载了许多用来辅助自动煞车系统等的侦测器。不过,厂方这次发布的只有一张车头的热身照,并没有发布其它部位的照片。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早前曝光的谍照中看到GLA小改款后,车尾也将采用新的LED尾灯组设计以及后保险杆,同时也会有新的轮圈。 在内装方面,小改过后的GLA看似搭载了C-Class的方向盘、更平直的音响主机系统按钮、加入了镀铬点缀的排档杆和改良后更容易判读的仪表板,同时原本就有的驾驶模式切换系统预计也会被保留,这套系统可让司机选择舒适(Comfort)、运动(Sport)、经济(Eco)、个性化(Individual)和越野(Off-Road)模式。 动力系统方面,原本GLA 250身上搭载的2.0升四缸汽油引擎会被原厂重新调校,马力输出将会从原本的211hp上升到218hp,而扭矩输出则保持在350Nm。而性能版的AMG GLA 45的马力输出也会从原本的360hp增加到381hp,扭矩则从原本的450Nm增加到475Nm。本地的Mercedes-Benz总代理早前已经确认,小改款的GLA预计将在明年中旬来到大马市场。
/ 0 comments
在踏入2017年的第一天,Nissan就为本地消费者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从即日起购买2017年出厂的Nissan和Infiniti全新车款,将能享有高达7年无限里程的原厂新车保固,而且当车子转售给下一任的二手车主后,下一任的车主也一样能继续享有这项保固配套。 Nissan和Infiniti的总代理陈唱汽车有限公司指出,这项新的决定是为了配合陈唱集团成立60周年。随着7年无限里程的保固配套出炉,Nissan和Infiniti将是目前我国提供最长新车保固期的厂商。在此之前,Nissan和Infiniti汽车在我国的新车保固期是3年或10万公里。 在此之前,Toyota和Honda同样提供5年无限里程的新车保固,是国内提供最常保固期限的普通品牌厂商;而在豪华品牌方面,提供最常保固期限的则是5年无限里程的BMW和Lexus,但如今都已分别被Nissan和Infiniti超越。一些混合动力(Hybrid)车型虽然提供8年 需要一提的是陈唱汽车提供的7年保固配套是全由原厂负责提供,并非如某些品牌的最后几年保固期是由第三方的保险公司提供,因此车主不必担心购车后需要额外付费以延长保固期,或在车子故障后需要等待保险公司核批才能维修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Nissan车款都能享有7年无限里程的保固,其中Nissan Sylphy、Nissan Leaf以及其它Nissan商用交通工具一律维持3年或10万公里的保固配套,而Pick-up车型Nissan Navara和客货车NV 350 Urvan则享有5年或15万公里的保固。 在其它车型方面,除了上述提及的车款外,其它车款如Nissan Teana、Nissan X-Trail和Nissan Almera等全都有资格享有7年的保固配套,其中首5年将是一般标准的新车保固配套,而第6与第7年的保固期则只涵盖引擎、变速箱和特定零件,因此严格来说算是5+2年的保固配套,但它胜在最后的2年的保固依然是由原厂提供,而不是透过第三方单位。 至于已经拿车的Nissan和Infiniti现任车主也不必失望,原厂并没有忘记你们,陈唱汽车表示他们将在近期内宣布针对现有车主的全新保固配套,想要知道更多详情,请关注和浏览Paul Tan汽车资讯网。
/ 0 comments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就来到了2016年的最后一天,Paul Tan汽车资讯网在此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更上一层楼。不过,在迎接新的一年之际,我们还是要回归现实,先来看一看对你我生活都有影响的国内汽油价格吧! 在政府刚刚公布的新油价中,RON 95的无铅汽油售价将从原本的1.90令吉上涨20仙,来到2.10令吉,而RON 97的汽油则上涨15仙,新的售价是每公升2.40令吉。 而在柴油方面,一般较多人使用的EURO 2M柴油最新售价是每公升2.05令吉,比2016年12月的售价上涨了20仙。而等级较高的EURO 5柴油则一如往常的比EURO 2M贵10仙,最新的零售价为2.15令吉。 以上所提及的价格皆是2017年1月的本地新油价,新的价格将会在今晚午夜12点(1月1日零时)开始生效,想要省钱的你或许要考虑看看是否要即刻动身前往油站排队添油了。 2017年1月份油价: RON 95汽油: RM 2.10/L RON 97汽油: RM 2.40/L EURO 2M柴油:RM 2.05/L EURO 5柴油:RM 2.15/L
/ 1 comment
眨眼间又到了2016年的尾声,回顾过去的一年,中文版的Paul Tan汽车资讯网在七月中旬才正式成立,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为大家带来了20款新车的试驾分享(实际上已试驾的新车数量更多,但因行程问题而有些还未刊登)。在今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其实也就只有我)也为大家从这20辆已刊登试驾文的新车中,选出5款让我们最满意的车款。 首先要强调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的了解到这5款在我心目中最满意的车款,我只会选择已刊登试驾文的新车为准,一些已经试驾却还未刊登试驾文的车款是不会入选,同时入选的车款也全都是在今年于本地上市,一些早在去年或更早面市的车款不会入选。 此外,基于每个人的购车需求和预算都不一样,因此我们的甄选标准是基于让我试驾过后觉得最满意、表现最全面或性价比最高的车款,而非选出5款最便宜或最豪华的车款,与售价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单纯的只是选出最便宜的车款,那我干脆把国内5款售价最低的车款名字都放上来就可以了。 当然,你可以自由选择要认同还是不认同我的选择,但我还是那句话,每个人对车的要求以及购车预算都不一样,可能你会认为我选择的汽车价格有些不够亲民,也可能认为我的要求过低,但这本来就是咖啡与茶的问题,只有个人口味,没有对错。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我心目中最满意的5款新车有哪些吧! 5. Subaru Levorg 1.6 GT-S 这是今年这份榜单中售价最高的车款,新车价格达到了20万令吉,但诚如我之前所说,我们选的是最让人满意或表现最全面的车款,而不只是看价格来决定,而在试驾Levorg后我对它的印象确实非常深刻,而且也对它在大部分的表现上都感到满意。 为什么它会入选?很简单,它虽然只搭载1.6升的汽油引擎,但靠双涡流增压技术的加持下,动力表现却非常出色,无论是起步还是要超车都轻而易举,而且虽然在内装上沿用了Subaru惯用的中控台设计,但搭配蓝色车缝线的内装非常有质感,动态和操控表现也不在话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那几天的试驾期间路人对这辆车的注视程度和回头率,虽然Subaru的品牌光环还不如一些超跑那么的耀眼,但水箱护罩上的蓝色厂徽、Subaru家族式的车头设计、引擎盖上的Intercooler进气口,以及Wagon的车型设计,都让它在公路上显得非常特出,加上不错的性能、实用性以及内装质感,这是我觉得它吸引我的地方,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新车价格对许多人来说偏高。 4. Nissan X-Trail 2.5 Impul 可能很多人一看到X-Trail就会问“这款车不是早在2015年就上市了吗?”,没错,X-Trail确实在去年已经来到本地,但搭配原厂Impul套件的运动化版本却在今年1月才面市,因此我们把X-Trail Impul归类为今年上市的车款。 为什么它会入选?其实X-Trail本来就已经在各方面的表现上都很不错,无论是空间、外型、配备和性能表现上都相当均匀,加上Impul套件的加入后更让X-Trail在操控和动态表现上更加进步,而且18寸的黑色Impul轮圈也让它变得更加帅气和更吸睛。 在和X-Trail Impul几天的相处过程中,最让我满意的莫过于它的空间和舒适性表现,在把第三排座椅收纳躺平后,在五人座设定下的X-Trail真的在空间上无可挑剔,而且原厂的“零重力”座椅设计也是我试驾过的车款当中,其中一张最舒服的座椅。要说这款车的缺点的话,大概就是2.5升引擎的油耗有点偏高,以及安全配备有点不足(只有双气囊)吧。 3. Kia Sorento 2.2 CRDi 身为一款七人座的大型SUV,我在还未接触到它之前,一直觉得它的操控和动态表现会很差,但在实际试驾几天后,发现它的体型虽然庞大和笨重,但它的动态和操控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依然不能拿它和一般的房车相比,但以这个级距的SUV来说,其实它的操控性已经算是很不错。 第二点让我很满意这款Sorento的就是它的柴油引擎,虽然Mazda CX-5也有引入柴油引擎的版本,但Sorento的柴油引擎调校得很出色,完全没有涡轮迟滞的感觉,441Nm的巨大扭矩输出让Sorento无论是在高速公路还是上云顶都轻松自如,重点是油耗表现也非常出色。 另外一点让我颇为满意的就是它的安全配备基本都很到位,同样是入门等级,但对比其它的柴油七人座SUV如Toyota Fortuner等,它还是给了你应该给的安全配备,如六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斜坡起步辅助系统等,虽然一些奢华配备如皮革电动座椅、电动尾门、HID头灯和天窗等配备从缺,但该有的基本配备它都给足,而且操控和动力表现都不错的情况下,我认为以它不到16万令吉的价格来说是超值的。 2. Hyundai […]
/ 0 comments
由于明天就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也是Honda Malaysia为受影响车主提供上门替换问题气囊的最后一天,Honda Malaysia在今天宣布将会把限期延长至明年三月,意即至明年三月为止,车主们除了可到临近的Honda服务中心替换有问题的气囊外,也依然可以前往全国各地的移动检修中心替换他们的气囊。 Honda在文告中指出,目前在各商场的移动检修中心和上门检查气囊服务,将会继续延长服务期限至明年3月。不过,在北马、中马和南马的三间临时检修中心则不会延长服务期限,将在明天(31日)结束,不过车主们依然可将车子送往Honda的维修中心替换气囊。 该公司也说,目前司机座的气囊组件库存量已经达到100%存货,而前方司机座的气囊组件库存量也将在12月杪达到70%,受影响的Honda车主受促尽快将车子送往检查和替换有问题的气囊,以免发生意外时才来后悔莫及。Honda车主可拨打1800-88-2020的热线,或上门到维修中心查询。
/ 2 comments
Hyundai今年杪在本地车坛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推介了一款属于C-Segment的混合动力车款(Hybrid)Ioniq,它除了是Hyundai在本地官方引进的首款Hybrid车型外,更是同级车款中历来性价比最高的一款新车! 在Ioniq上市初期,大家都已经知道它将会搭载琳琅满目的主被动安全配备,而且价格也非常亲民,不过在我们试驾过了全新的Ioniq后,我认为它的性价比不只在于它能给到你的主被动安全配备和亲民的价格,更多是在它的内在进步上,包括它的操控! 我们这次受到Hyundai原厂的邀请,在上周参与了他们举办的一场公办试驾活动,有机会完整的体验到了全新Ioniq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主被动安全、空间、操控、隔音和舒适性等。 由于我们之前已经为大家报导过Ioniq的完整规格配备,因此我们不再费唇舌的为大家再次解说了,有意要了解Ioniq完整规格与详情的网民们可以翻阅我们之前的Ioniq新车上市报导。在开始这次的试驾分享之前,我们还是为大家复习一下Ioniq在本地两个等级的售价编程(以下为西马价格未包括保险): Hyundai Ioniq HEV:10万328令吉 Hyundai Ioniq HEV Plus:11万828令吉 引擎与变速箱 坐上Ioniq的车内,第一件事当然是和其它车一样,那就是启动引擎。由于Ioniq是一款Hybrid车型,因此它在启动引擎的瞬间和之后都没有传统汽油汽车的引擎声,而这一点也和其它大部分的Hybrid车型一样。 Ioniq搭载的是一具1.6升的Kappa GDI汽油引擎,搭配一组置放在后座乘客椅下方的锂离子电池和电动马达。虽然这具汽油引擎具备缸内直喷技术,但为了降低油耗而使用了Atkinson循环模式,因此动力数据上没有很漂亮,单是引擎的动力输出就只有105PS马力和147Nm扭矩,以1.6升的汽油引擎来说此数据有点低。 不过,在搭配了电池组和电动马达后,它的综合马力却达到了141PS马力和265Nm扭矩,其实Hybrid车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它的综合数据,因为现时许多Hybrid车型的电动马达都会扮演辅助引擎的角色,加上原厂号称这具引擎的热效率达到业界领先的40%,因此它的实际动力表现都还是不错的。 变速箱是Ioniq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相较于许多Hybrid车型都会搭载CVT,Hyundai反其道而行的为Ioniq搭载了一具七速的干式双离合器变速箱(DCT),原厂解释之所以会选择DCT,是因为他们想让Ioniq拥有出色油耗和环保之余也能让车主享受到驾驶乐趣,同时DCT也被证明比CVT拥有更佳的传输效率,因此动力表现会更好。 确实,在实际上路时这具双离合器变速箱确实比一些CVT变速箱来得更有效率,在善用排档杆的普通(Normal)和运动化(Sport)模式的情况下,Ioniq的起步表现虽然称不上猛爆,但以一款C-Segmen的汽车来说已是足敷使用,至少在运动化模式之下不会有重拖的感觉,而变速箱的换挡衔接性也不错,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顿挫感。顺带一提的是,若司机将排档杆切换到运动化模式,前面的数位化仪表板也会从原本的蓝色变为红色。 相信很多本地消费者一听到双离合器变速箱,尤其是干式离合器(Dry Clutch)都会闻风色变,主要是某些品牌的DCT经常传出故障或离合器磨损过快的灾情,但Hyundai原厂的工程师对我们解释,由于Ioniq是一款Hybrid车型,在起步或市区内走走停停时主要依靠电动马达的动力来驱动。 原厂解释,一般纯汽油的汽车在这种情况下对离合器的磨损程度是最大的,反观Hybrid车型因为电动马达的介入而能够让离合器的负荷大大减少,并借此大幅度延长了这具DCT的离合器寿命,因此Hybrid车型搭配双离合器将会是一个理想的组合。 此外,原厂借鉴了其它品牌DCT传出的各种问题并对本身的DCT进行改良,包括将整个变速箱的所有组件“化整为零”,不再整合在一起,因此若出现单一组件磨损或损坏,车主只需单一的更换有关组件即可,无需像其它品牌的DCT一样需要更换几乎整个变速箱,因此维修费用大大降低。 空间与内装质感 Ioniq的轴距(前后轮之间的距离)长度达到2,700mm,以C-Segment的表现来说算是不过不失,不过在坐进车内之后,它的腿部空间却有着让我满意的表现,前座在调整成我习惯的驾驶姿势后,后座的乘客依然可以拥有接近2个拳头的膝部空间,唯独后座头部受限于车顶的造型,因此如果坐的较为挺直的话就会完全顶到头,必须坐的较为倾斜和慵懒一点,头部才会有大概两个指头的空间。 Ioniq的皮革座椅海绵设定有些偏软,但并不会像一些日系品牌那样的软趴趴,以舒适性来说还算不错,但对身体的包覆性却只是中规中矩,尤其是后座的左右包覆和支撑性没有很好,若司机稍微激烈的操驾车辆,后座乘客可能会被左右的抛来抛去而比较容易晕车,因此建议若后面载了人,司机还是斯文一点比较好。 其实Ioniq的内装质感营造得算是不错,以11万令吉的新车价格来说已经算是交足了功课,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原厂在前后座的冷气出风口和中控台的一些部位上以蓝色线条作点缀,而且中控台和前门板上缘也采用了软质塑胶,摸下去的质感不错,同时中控台的设计也比较像传统的汽车,不像其它品牌Hybrid车型那样的怪异或“科技感”。 在试驾过程中我也没发现到任何组装的问题,每个组件之间的接缝点都做到一致,唯独它的中控台在视觉上看起来像是硬质塑胶,同时前座两张座椅的椅垫支撑也不大够,如果能将椅垫做长一点,对司机而言能够降低长度驾驶的腿部疲劳程度。 需要一提的是,Ioniq的电池组被安置在后座乘客的椅子下方,因此椅子下面可以看到一排通风口的设计,但其实无需对此感到担心,因为在连续几个小时的试乘中,我都没感觉到后面的椅子会发热,而将电池组从后尾厢移入后座乘客的椅子下面,也能有助于提升尾厢的空间表现。 说到尾厢空间,虽然原厂号称Ioniq拥有488公升的尾厢空间,但我们在实际使用起来却觉得它的空间似乎没有账面数据来得大,主要是因为后挡风玻璃向后倾斜的角度很大,加上Ioniq还是采用了一贯Hybrid车的造型,因此让它的尾厢空间被压迫到了,但平心而论,Ioniq的尾厢空间表现还是足敷一般日常使用的。 操控与动态表现 在操控和动态表现这方面,是我觉得Hyundai这一次进步最大的地方。老实说,本地上市的韩系车款中,能让我对他们的操控和动态表现感到满意的并不多,尤其是C-Segment的韩系车款当中,动态和操控一直都不是他们的强项,顶多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Ioniq却让我对Hyundai有了改观。 首先,原厂强调本地上市的Ioniq和其它国家的Ioniq一样,都采用了同样的底盘调校方式,因此我国消费者买到Ioniq在底盘的调校方面会和欧洲等国家向消费者买到的一样,有别于Elantra或Sonata等同厂车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底盘调校。 在实际驾驶上,Ioniq的这块底盘其实算不上很精准、操控很好或很灵敏,但以Hybrid车型来说它的底盘调性算是难得的好,对比某同级对手的Hybrid车型来说,Ioniq的底盘反应明显较有个性,驾驶起来也不会那么的沉闷。 在试驾过程中,曾经有一小段安全的路面,我们跟随车队的速度开到了超过150km/h,在这种速度下Ioniq的车身稳定性依然很好,拜后车身采用多连杆(Multilink)悬吊所赐,整辆车都没有明显摇晃的感觉,也几乎听不见嘈杂的风切声或扰人的轮胎噪音,同时引擎噪音也处在一个可被接受的范围,底盘也没传来任何不该有的异音,可以说Ioniq其实蛮适合在高速公路上长途驾驶。 除了高速公路外,我们也把车开进了一些较多弯道,而且道路状况没这么好的马来甘榜地区,我发现Ioniq的底盘在弯道的处理上还是不错的,如果拿它来和一些普通的C-Segment对比,它的弯道处理肯定不是最好,但如果拿它来和一般品牌的C-Segment […]
/ 0 comments
本地中文日报南洋商报日前报导,国内的汽车轮胎价格将从2017年1月1日之后开始调涨,其中涨幅最高的将会是中国进口的轮胎,价格涨幅高达10%。 该报引述柔佛州轮胎商公会主席吴素星的谈话指出,这次调涨的轮胎包括了本地和国外进口的新轮胎以及复新轮胎,许多轮胎销售商都已经陆续接到轮胎制造商和批发商的通知,表示轮胎价格将在1月1日后调涨,而造成这次价格调涨的主因,是橡胶原料价格涨价所致。 根据马来西亚橡胶局(LGM)的资料显示,用来制造轮胎的SMR20等级橡胶在今年一月的价格是每公斤4.66令吉,而在十二月的价格已经飙涨到8.37令吉,涨幅接近一倍,因此轮胎制造商难以自行吸纳成本。 除了原料涨价外,令吉兑换率疲弱也导致了进口轮胎价格调涨,根据吴素星的说法,国外进口的轮胎涨幅将会介于5-10%,而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涨幅则约为10%,不过市面上一般的轮胎零售商都会有一至两个月的库存,现有的库存量估计可销售至明年的农历新年,因此消费者还是可在这段时期以现有的价格买到便宜轮胎。 除了轮胎之外,汽车电池涨价也将会成为车主们另一个头痛的问题,根据吴素星指出,用来制造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料是铅,铅的国际价格已从每公吨1,800美元(约8,046令吉)飙升到每公吨2,500美元(1万1,175令吉),因此汽车电池的售价也一样会在1月1日后调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