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2)

  • 当前全国共有约50公里高速大道缺乏电信覆盖,PLUS、WCE、LPT2 被点名!政府将设专案小组处理覆盖死角问题

    公共工程部长Datuk Seri Alexander Nanta Linggi表示,政府正严正看待国内部分高速大道沿线出现电信覆盖盲区的问题,并已召开跨部门会议,商讨解决方案。 有关跨部门特别会议由工程部长与通讯部长Datuk Fahmi Fadzil联合主持,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以及马来西亚大道局(LLM)均出席了相关会议,主要是回应公众对通话中断和网络连接不稳的持续投诉。 Alexander表示,当前全国共有约50公里的高速大道被点名缺乏电信覆盖,当中包括南北大道(PLUS)、西海岸大道(WCE)以及东海岸大道第二阶段(LPT2)等关键路段。 “在如今高度数码化的时代,网络和通讯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所需。即便是在高速大道上,这项基本需求也必须获得保障。我们不仅仅是在修建道路,更致力于让人民随时随地保持畅通无阻的连接。” 为此,政府决定成立由大道局与通讯委员会联合领导的特别专案小组,协调整体行动计划,并锁定掉线频繁的重点区域,以评估新建电讯基础设施的必要性。 此外,高速大道特许经营公司也将加入讨论行列,以推动短期与长期的技术改善措施;与此同时,区域大道局与各州属MCMC团队也会前往现场,评估相关地点的电力供应,以确保未来设施升级工程顺利进行。 Alexander也建议通讯委员会直接介入处理频率干扰问题,同时协助政府即将推行的多车道自由流通系统(MLFF),体现政府在推进交通与数码基础建设方面的一致承诺。

     



  • Maxim 宣布已获批恢复电召车服务营运, 确保司机都有准证

    继inDrive作日召开记者会宣布已获得交通部和陆路公共交通机构(APAD)批准恢复电召车服务营运后,另一家同样被点名禁止营运的电召车服务公司Maxim如今也宣布他们同样获得了APAD的批准可以恢复营运,并且同样保证将严格确保旗下所有司机都拥有公共交通执照(PSV)和电召车执照(EVP)。 Maxim发出媒体文告指出,该公司如今已获得交通部和APAD的通知获准恢复电召车服务营运,但必须遵守APAD开出的各种条件和接受监管,而该公司也承诺将会更严格的确保所有司机都在接单时持有公共交通执照和电召车执照,并且也持有有效的电召车保险,同时也强调将完全配合APAD的监管工作。 交通部是在今年5月宣布冻结Maxim和inDrive两家电召车服务公司的执照,并指这两家公司从7月24日起不能再于马来西亚提供电召车服务,原因是这两家公司未能确保旗下所有司机皆持有有效的电召车执照、公共交通执照和电召车保险,违反了陆路公共交通机构的电召车平台营运条件,但允许两家公司提出上诉。 Maxim和inDrive后来也提出上诉,并且都声称已采取必要的行动纠正所有问题,因此陆路公共交通机构在本月24日发出声明,宣布批准两家电召车服务平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恢复本地电召车服务营运,即需接受为期三个月的监管。

     



  • inDrive 宣布已获交通部与 APAD 批准恢复本地电召车服务, 确保所有司机与电召车都持有有效准证, 执照和保险

    早前曾被交通部以违反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APAD)的电召车营运条件为由而遭到冻结执照的国际电召车服务平台inDrive,如今宣布已经获得来自交通部与APAD的正式通知,并可在我国市场恢复电召车服务营运。 inDrive马来西亚区总监Govin Kumaar指出,该公司已经采取必要的行动,确保旗下所有的电召车司机都持有有效的公共交通执照(PSV),并且每一辆电召车都拥有有效的电召车执照(EVP)以及电召车服务的保险,并已将所有文件提交给APAD进行审查,最终获得交通部与APAD批准恢复营运。 他指出,该公司非常感谢交通部以及APAD在审查所有资料与文件之后决定批准让该公司恢复营运,同时也承诺该公司将继续改进内部监管与审查制度,确保所有司机在接单前都拥有有效的相关准证与执照,不会违反我国现有的陆路公共交通法令,而且也会持续与APAD合作并接受来自后者的监督与检查。 “inDrive目前在全国拥有约4万名电召车司机,政府与监管机构的这项决定无疑是解决了近期困扰许多司机的疑虑,也让我们可以继续为马来西亚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电召车服务,同时也让我们的司机可以继续维持生计,并创造更多的永续性工作机会,因为inDrive抽取的车资佣金是行业内最低的,司机可获得85到90%的车资为最终收入。” Govin也宣称,该公司以往确实出现过针对EVP执照监管不严的问题,但如今该公司已提升并强化内部的监管系统,因此如今可以非常自信的保证所有提供电召车服务的inDrive司机都已持有有效的相关准证和执照,并且会完全配合APAD开出的三个月观察期。 此外,inDrive也宣布该公司将在今年内推出新的残疾人士社区关怀计划,除了为残疾驾驶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外,也会推动许多对残疾乘客友善的政策与措施。 inDrive创建于2012年,起初是一家来自俄罗斯的电召车服务公司,主打乘客可以与电召车司机协商价格,并以双方同意的车资提供电召车服务,该公司一开始是使用“inDriver”的名称运营,后来在2022年宣布重塑品牌并更名为inDrive。 虽然inDrive是一家创办自俄罗斯的公司,但目前该公司已全面撤出俄罗斯市场,并把全球企业总部设在美国加州(California),同时在全球近50个国家、888座城市提供网络电召车服务,是继Uber之后全球下载量第二大的网络电召车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其应用程序的下载量已超过2.8亿次。

     



  • Isuzu D-Max 稳居大马2025上半年皮卡市场销量亚军!共交付3,081辆新车,市占率达16%;新引擎有望年内导入?

    2025年上半年,大马皮卡市场依旧由Toyota Hilux稳居榜首,但Isuzu D-Max再次稳固地守住第二把交椅。根据Isuzu Malaysia发布的数据,1月至6月共售出3,081辆D-Max,占据一吨级皮卡市场16%的份额,其中首季的强劲表现成为关键推力。 销售主力依旧集中在搭载1.9升Ddi BluePower涡轮增压柴油引擎的车款,占整体销量接近86%。其中,配备自动变速箱与四驱系统的1.9 Premium规格为最畅销车型之一,而在今年2月新增的Low Ride版本也为产品线注入新选择。 Isuzu Malaysia首席执行官Tomoyuki Yamaguchi表示,过去一年市场趋势已开始明显转向,不仅是传统皮卡买家,就连不少轿车用户也开始看见D-Max在实用性与驾驶性能上的双重优势。他强调,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品价值的传递,并强化顾客的整体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首席运营官Kenichi Kudo也透露,接下来的重点将不止于展厅销售,而是透过“沉浸式体验”活动接触更广泛的潜在客户群,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与此同时,市场亦高度关注新一代2.2升Ddi MaxForce引擎是否将在年内引入马来西亚市场。这具引擎具备高流量润滑系统与高涡流燃烧室设计,提升了燃烧效率,输出功率达163匹马力、400牛顿米扭矩,相比现行1.9升引擎提升了13匹与50牛顿米。 更重要的是,官方声称其额外市区油耗表现将降低10.7%,匹配的也将是全新开发的8速Rev Tronic自动变速箱,替代目前使用的6速系统。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D-Max若能在今年完成动力总成升级,将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本地皮卡市场的稳健地位。

     



  • 宝腾成立出口公司“宝腾国际”,积极扩展海外业务!剑指全球南方市场,放眼五年出口量扩大十倍;今年目标6,000辆

    本地国产汽车品牌宝腾今天正式宣布成立宝腾国际有限公司(PROTON International Sdn Bhd, 简称PICSB)。作为集团全资子公司,新公司将主导品牌全球化布局,并提升应对国际市场的灵活度。原任宝腾国际销售部总监林铭通将执掌新公司,出任宝腾国际首席执行官。 宝腾的出口业务如今已被视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增长引擎,而新成立的宝腾国际则肩负起拓展海外市场任务,尤其是进军“全球南方”市场,并不断优化现有海外销售与营销策略。根据集团的长期战略蓝图,宝腾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将出口量提升至现有的十倍,进一步巩固“Made in Malaysia”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地位。 事实上,宝腾早在1986年便踏出国际化第一步,出口至孟加拉,随后品牌在英国市场迎来快速增长,1992年更创下年销1.5万辆的成绩,成为当地发展最快的新车品牌。到了21世纪初,宝腾一度出口至64个国家。此后,宝腾逐步将重心从欧美转向东盟、中国、印度及中东北非等新兴市场。 原任宝腾国际销售部总监林铭通将执掌新公司,出任宝腾国际首席执行官 2025年,宝腾将继续扩大其海外布局,包括投放更多符合各地市场需求的新车型与新技术。截至今年,品牌已累计向19个国家出口20,169辆新车,并在马来西亚所有车企中出口表现排名第一。 在众多出口车型中,入门级的Saga依然是销量支柱,自2020年起出口量达10,998辆;X50与X70则分别录得3,986辆及3,316辆。然而,今年表现突出的却是新晋电动车型eMas 7。 自去年12月起出口至尼泊尔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eMas 7截至目前已累计交付233辆。该车型于今年5月单月售出916辆,年初至今销量已达3,632辆,强劲表现使其快速跻身品牌出口榜单前三。 在市场推进方面,2025年初的国际拓展节奏明显加快。2月,宝腾与埃及当地经销商Ezz Elarab合作,推出本地组装的Saga;3月,eMas 7首次登陆尼泊尔市场,6月随即进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该车在马来西亚车展上亮相后,新加坡将成为其下一个登陆市场,也意味着宝腾时隔十多年重返这个东南亚岛国。 宝腾国际将2025年出口目标设定为6,000辆,并放眼在2026年将数字翻倍增长。公司也表明,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目前出口量的十倍增长。当前宝腾的出口市场已覆盖包括文莱、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百慕大、巴基斯坦、南非与肯尼亚在内的19个国家。 林铭通表示,宝腾国际的成立为品牌的全球拓展提供了全新平台,也将大幅提升组织运作的效率和响应速度。未来几年,宝腾将在多个海外区域加大销售与市场团队的招聘力度,并配合汽车高科技谷(AHTV)项目的推进,加强生产能力,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全球订单需求。

     



  • 2025 Lexus NX 350h Luxury 我国低调上市, 取代 NX 250 Luxury, 搭载2.5L Hybrid油电混动系统, 售价RM395,888

    继不久前的Lexus RX 500h F Sport Special Edition后,大马Lexus总代理最近又静悄悄的向本地市场发表了新的NX 350h Luxury,它搭载的是Hybrid油电混动系统,并且将会取代原先的NX 250 Luxury,这意味着搭载2.5L自然进气引擎的Lexus NX将会正式退出我国市场,至少无法再透过官方渠道买到NX 250新车。 第二代的Lexus NX是在2022年正式登陆我国市场,当时总代理UMW Toyota Motor向我国市场引进的是搭载2.5L四缸自然进气引擎的NX 250 Luxury,以及搭载2.4L四缸涡轮增压引擎的NX 350 F Sport,并没有Hybrid油电版的选择。 如今随着总代理更新了我国Lexus官网的NX新车规格资讯,将原本的NX 250 Luxury撤下并以NX 350h Luxury取而代之,这意味着NX 350h Luxury已正式取代原本的NX 250 Luxury,成为本地NX系列的入门级车型,因为它的价格比依旧在售的NX 350 F Sport更便宜一些。 在具体价格部份,新的NX […]

     



  • 2025 Honda HR-V 1.5 V 小改款完整实拍, 售价13.8万令吉

    Honda Malaysia在本月中旬发表了小改款的HR-V,并维持了原本四个等级的车型编程,从最入门的1.5 S、1.5E,到定位高阶的1.5 V和1.5 RS e:HEV都获得保留,但当时在发布会上亮相的新车只有售价最高的1.5 RS e:HEV,反倒是销售比例更高的1.5 V却没有在现场展示。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遗憾,我们特地在发布会后找到有在展示1.5 V车型的本地Honda陈列室,并为大家拍摄完整的HR-V 1.5 V小改款的内外完整实拍图集,让大家可以详细的看看小改款的1.5 V究竟和之前有什么两样,以及对比顶配的1.5 RS e:HEV究竟少了些什么。 首先是价格部份,作为汽油版旗舰车型的1.5 V,它在本地的售价为RM137,900,对比顶配、身为油电混动版的1.5 RS e:HEV便宜了RM6,000。至于1.5 S和1.5 E的价格则分别是RM115,900和RM130,900,以上都是西马半岛未包括首年保险的上路价格。 而这也意味着,小改款后的HR-V 1.5 V对比小改款前其实小涨了RM2,000,至于它这次的小幅度涨价是否还具有性价比我们就不做任何评论了,毕竟本篇文章不是试驾心得也不是什么主观评测,我们就留给大家自己去衡量与定夺。 在规格方面,HR-V 1.5 V搭载一具1.5L的VTEC Turbo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181PS,最大扭力240NM,同样搭载CVT变速箱,0-100km/h加速成绩为8.8秒,这部份的参数与小改款前维持一样。 外观方面,这次小改款的HR-V在外观上和之前差异并不大,主要的差异体现在车头的水箱护罩的网状设计,以及前保险杆的下端进气口设计,而且其LED尾灯组的灯具排列方式也和之前有所差异,而原厂也为它换上了同样设计但经过不同烤漆处理的18寸双色轮毂。 在配备部份,1.5 V标配了电动尾门、镀铬排气尾管、电动皮革座椅、7寸半数位化仪表版、方向盘的换挡拨片、8寸支持无线Apple CarPlay与Android Auto的屏幕主机、电子手煞车(EPB)和自动驻车(Auto Hold)、单区的自动恒温冷气系统、后座冷气出风口、经济(ECON)、标准(Normal)和运动化(Sport)三种驾驶模式、自动折叠的左右后视镜。 […]

     



  • Jetour Dashing 与 VT9 开始本地投产, 将成区域生产基地

    已经陆续在我国发表了两款SUV产品的中资品牌Jetour(捷途)宣布旗下在售的两款新车,分别是五人座的C-Segment SUV Dashing(大圣)和七人座的VT9,目前皆已开始在我国的柔佛新山正式投产,并成为本地组装(CKD)的车款。 大马捷途原厂发表媒体文告指出,这两款SUV是透过本地的合作伙伴Berjaya Assembly私人有限公司(简称B-Assembly)位于柔佛淡杯(Tampoi)的汽车组装厂进行本地化组装,该组装厂占地约64万平方尺,目前拥有超过100名雇员。 大马捷途汽车的首席执行员(CEO)付勇指出,随着捷途汽车在我国销售的车款全面进入本地化组装,也意味着捷途汽车对我国市场乃至东南亚市场的高度重视与承诺,同时也强调该品牌将持续向我国市场作出更多的投入,以推动并维持捷途汽车在我国市场的产品质量、创新与服务质量。 同时付勇也指出,在与B-Assembly合作于本地组装捷途新车后,我国也将被捷途汽车视为是东南亚区域内的主要新车生产与组装基地之一,并将以此进一步拓展品牌在东南亚区域的其它市场,同时也能有效缩减客户的新车交付等待时间,并且也能为区域内的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Jetour目前在我国推出了两款SUV,分别是五人座的Dashing和七人座的VT9,其中Dashing在本地分为Comfort和Prime两个等级,售价分别为RM109,800和RM116,800;而VT9也同样提供Comfort和Prime两个等级,售价分别是RM118,800和RM123,800。 与此同时,大马捷途原厂也宣布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将陆续向我国追加高达14亿令吉的投资金额,以推动更多的本地组装计划,同时也会把本地组装的新车出口到临近的其它东盟国家市场。

     



  • 2025 Nissan X-Trail e-Power 印尼发布!下个轮到大马?

    继2020年于北美市场首发之后,我们就一直在等待着新一代的Nissan X-Trail登陆东南亚市场。现如今,这款第四代的X-Trail终于在我们的邻国,也就是印尼登场,并在2025 Gaikindo印尼国际车展(GIIAS)上正式发布。 这是继新加坡之后,该车在东南亚内的第二个国家上市,下一步很有可能会来到马来西亚,毕竟Nissan在我国的总代理Edaran Tan Chong Motor(ETCM)早在去年12月的吉隆坡国际车展(KLIMS)上便展出了这款新车。如无意外,新车预计很快就会在本地面市。 在印尼,这款新的X-Trail只提供e-Power油电混动版本,该车还搭载了e-4orce四轮驱动系统,并采用七人座布局设定。因为是从日本整装进口的关系,该车在当地并不算便宜,定价为7.95亿印尼盾(约RM205,300)。 这款X-Trail e-Power的核心技术亮点在于各别设置在前轴和后轴的双电动马达,其中前轴马达可输出204 PS(150 kW)和330 Nm扭矩,后轴马达则可输出136 PS(100 kW)与195 Nm扭矩。 这套双马达由1.5升三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代号KR15DDT)供电,该引擎采用VC-Turbo可变压缩比技术,仅作为发电机,为1.8 kWh的电池组充电,与车轮无直接机械连接。与此同时,新的X-Trail也提供e-Pedal单踏板驾驶功能,进一步强化电驱体验。 外观上,第四代的X-Trail延续现代感十足的家族设计语汇,包括双层式LED头灯、大尺寸V-motion水箱护罩、立体轮廓翼子板、折角D柱、反向C形尾灯组,并提供双色车顶选项。 内装部份,新车换上全新的中控台和方向盘设计外,并搭配小巧的电子排挡杆与双12.3寸全液晶屏幕(仪表屏+中控屏),驾驶模式可透过旋钮选择,包括有Auto、Eco、Sport、Off-road及Snow;另外,若将第三排座椅收起,它的行李厢容积可达485公升。 其他配备方面,新车可谓是一应俱全,包括有全LED前后灯组、三区冷气恒温系统、可做10向调节的电动前排座椅、全景天窗、10.8寸HUD抬头显示器、Qi手机无线充电面板、无线的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以及Bose的音响系统等等。 安全层面,作为新世代车型,除了一般常见的传统安全配备以外,新车自然也标配了一套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其中包括有自动紧急煞车(AEB)、自动跟车(ACC)、车道维持辅助(LKAS)和路标辨识辅助(TSR)等。

     



  • 终止在中国的合资引擎业务,Mitsubishi 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日前,Mitsubishi Motors正式宣布,终止其与中国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关系,以及合资公司的引擎业务运营,这意味着Mitsubishi将彻底退出中国汽车相关生产业务的市场。 Mitsubishi是在1997年与中国航天汽车等企业在当地沈阳市成立合资企业,并为该品牌与多家中国本地车企提供车辆引擎。事实上,早在两年前,Mitsubishi便已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此次撤出引擎业务等同于该品牌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全面“清零”。 据了解,Mitsubishi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至1973年,当时Mitsubishi便已开始出口中型卡车到当地市场。到了2000年代初期,其在中国的两家引擎合资公司所生产的动力系统,占据了中国约三成的国产车配套市场,曾搭载Mitsubishi动力的Chery Eastar便是当年的热门代表。 2012年,广汽三菱合资公司成立,股权结构为广汽集团持股50%、Mitsubishi Motors持股30%、Mitsubishi Corporation持股20%。2018年是其高光时刻,当年销量达14.4万辆,其中Outlander单一车型就贡献了逾10.5万辆。 不过好景不长,仅四年后该公司的销量暴跌至3.36万辆,至2023年10月,Mitsubishi在长沙的整车工厂及相关资产被广汽埃安(GAC Aion)接手,宣告合资项目实质上画上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