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3)

  • 2025 Mercedes-Benz CLA Shooting Brake 大改款全球首发, 暂时仅有纯电版本, 之后将追加Mild Hybrid轻混动车型

    德国豪华品牌Mercedes-Benz在今年3月对外发表了第三代大改款、代号C178的CLA系列,不过当时发布的CLA系列仅为传统的Coupe跑房车型,而如今,德国原厂也为第三代的CLA推出了属于Wagon旅行车版本的CLA Shooting Brake,而且也公布了它的一些基础规格与细节。 全新第三代的CLA Shooting Brake依旧维持了Wagon旅行车的定位,对比上一代的车型尺码有进一步放大,据原厂表示,新的CLA Shooting Brake比上一代长了35mm、宽了25mm而且也高了27mm,轴距也比上一代长了61mm,而这也让它的车室头部空间比上一代多了26mm,车尾箱的载物容量也扩大到1,290公升。 和标准Coupe跑房版的CLA系列一样,第三代的CLA Shooting Brake目前暂时仅有纯电动版本的车型,但原厂已经承诺会在之后推出搭载传统内燃是引擎以及48V微型油电(Mild Hybrid)系统的车型版本,以满足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 目前纯电动版本的CLA Shooting Brake分为CLA 250+和CLA 350 4Matic,前者采用一组后置式单马达因此是后轮驱动,拥有272PS/335Nm的功率输出,0-100km/h加速成绩6.8秒;而CLA 350 4Matic则在前轴额外多了一组马达形成4Matic四驱系统,两组马达的综合功率达到354PS/515Nm,0-100km/h加速成绩5秒,两个版本的极速皆为210km/h。 在电池容量方面,CLA 250+和CLA 350 4Matic搭载的电池容量一样都是85kWh,并且采用800V的高压电动架构,因此最高支持320kW的DC快充,CLA 250+的续航里程可达761公里,而CLA 350 4Matic的续航里程则可以达到730公里(皆为WLTP测试标准),号称只需充电10分钟就可行驶325公里。

     



  • 原厂官宣! BYD Atto 2 纯电SUV本月24日于我国正式发布

    官宣了!早前几次神秘兮兮的预告后,大马比亚迪(BYD)原厂如今公开确认即将来马的新车就是我们之前猜测的Atto 2,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发布日期,就在本月24日(下周四),而且也会在25至27日期间举办公开活动让有兴趣的消费者可以近距离欣赏这款新车。 Atto 2其实早在去年2月就已在中国首发,不过它在中国市场被称为“元UP”,同时也在今年3月就已在泰国车展上亮相,因此进入我国市场几乎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它来马后的市场定位将低于Atto 3,但与现有的比亚迪海豚(Dolphin)不同,因为它是一款B-Segment SUV,而海豚则是一款B-Segment的五门掀背(Hatchback)! Atto 2的车身尺码为4,310×1,830×1,675mm(长x宽x高),而轴距则是2,620mm;作为对比,海豚的车身尺码是4,290×1,770×1,570mm,轴距是2,700mm,因此它明显比海豚更宽也更高一些。 中国的元UP正式售价为9.68万到11.98万人民币(约5.9万到7.3万令吉),而海豚在中国的官方价格则是9.98万到12.98万人民币(5.9万到7.7万令吉)之间,因此估计Atto 2来马后的价格也很可能会和海豚非常接近,也就是大概在10万到12万令吉左右。 动力方面,中国的元UP提供两种选择,基础款搭载前置马达,可输出95 PS马力和180 Nm扭矩,百里加速成绩为7.9秒。这款车型由磷酸铁锂(LFP)刀片电池供电,标准电池容量为32 kWh,CLTC测试的续航里程达301公里;此外,还有45.12 kWh的版本,续航里程进一步提升至401公里。 而更大容量的电池还可选择搭配更强输出的马达,其最大功率为177 PS马力,以及290 Nm峰值扭矩,CLTC续航里程测试同样为401公里。这一版本目前正面向国际市场销售,转换为WLTP工况测试的续航里程为312公里,其支持最高65 kW的DC快充,以及11 kW的AC普通充电。 其他配备方面,Atto 2/元UP搭配了一套16寸的轮毂、8.8寸数位化电子仪表盘、12.8寸中控台可旋转触控屏,以及电动调节前排座椅等。当然,安全层面,新车还搭载一套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 BYD Atto 2(2025曼谷车展)

     



  • UMW Toyota Motor 今年6月共售出7,773辆新车,2025上半年表现承压累计销量达44,286辆,与去年同比下滑5.77%

    UMW Toyota Motor(简称UMWT)刚刚公布了2025年6月份的“成绩单”,结果这家日系老大哥在上个月共交付了7,773辆新车,使得该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总销量累计达44,286辆。 尽管UMWT并未公布5月份的销售数据,但根据4月时披露的27,876辆累计销量进行推算,5月的单月销量应为8,637辆,这也意味着5月仍是第二季度表现最强劲的一个月。 从不同角度来看,UMWT今年6月的销量比去年同期(7,600辆)略有增长,涨幅为2.28%,即增加173辆。虽然涨幅不大,但在整体市场趋缓的大背景下,这一增长也具有一定意义。 不过,如果把整个上半年来看,UMWT的表现则稍显承压。与2024年上半年47,000辆的成绩相比,今年前六个月的销量下滑了5.77%,即减少了2,714辆。 值得注意的是,UMWT公布的零售销量与陆路交通局(JPJ)同期记录的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距。JPJ数据显示,2025年6月Toyota品牌在马来西亚的注册量达到了9,946辆,明显高于UMWT所列出的7,773辆。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JPJ的数据中还包含了大量新注册的平行进口车辆(Recond Car),尤其是Alphard的所占比重显著。

     



  • 全新第三代 Mazda CX-5 的内饰为什么一反常态采用中控大屏幕和去除大量实体键钮?官方:主要出于客户偏好考量

    上周,广岛汽车制造商Mazda发表了全新第三代的CX-5。这款全球畅销的C-Segment SUV全车无论是外观或内饰都有明显变革,但最让人不解的是,向来很固执,坚持走自己一套风格的Mazda居然一反常态,座舱采用全新操作逻辑,大量传统按键被简化,包括旋钮亦已取消。 是的,过去“非主流”的Mazda也学会了亦步亦趋,在中控台配上了15.6寸的大触控屏幕,并整合了空调、媒体系统等功能。要知道,过去Mazda一直对这类设计嗤之以鼻,并强调人体工学才是重中之重。 针对这一改变,Mazda北美营运单位公共事务经理Tamara Mlynarczyk在接受西方汽车媒体《Motor1》访问时表示,这项设计调整是基于内部客户研究成果而作出的决定。她指出,新一代人机界面(HMI)开发的核心,是提升易用性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平衡。 “我们将中控屏幕由传统的旋钮控制系统改为触控操作,搭配更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让驾驶者无需移开双手,也能轻松控制空调、音响和导航。方向盘上的快捷按键也经过重新设计,使得日常操作更为直觉。” 回顾过去,早在2019年第四代Mazda 3发布时,该品牌对触控屏的态度仍较为保守,当时该车配备的中控屏并不支持触控操作,所有功能需通过旋钮操作,而这样的设计也一直遭人诟病。 事实上,CX-5并非品牌首次导入大尺寸触控屏,早前在与长安合作开发的Mazda 6e(中国市场称 EZ-6)电动车上,已率先采用类似的配置。不过,CX-5属于Mazda独立研发的全球车型,是否代表未来新车都会走上全面屏幕化的路线,目前仍有待观察。

     



  • JPJ 公布6月份新车注册数据报告, Perodua 依旧称霸, Proton 老二, Bezza 与 Axia 强势抛离 Proton Saga 登顶

    陆路交通局(JPJ)对外公布了我国在今年6月份的汽车注册数据报告,并按此罗列出各品牌在6月份的注册数据,毫无意外的,Perodua依旧是我国最畅销的品牌,凭借22,328辆新车注册量荣登6月份的销量冠军,第二和第三位置也基本没有悬念。 排在第二的依旧是Proton,它在6月份的新车注册辆为10,638辆,而第三的则是日系品牌Toyota,注册量为9,946辆,第四则是Toyota的老对手Honda,为4,495辆;而第五名则是1,609辆的中国品牌Jaecoo;而第六至第十名则依序是Mitsubishi、BYD、Chery、Mercedes-Benz和Mazda。 在今年累计注册量方面,根据JPJ的数据,Perodua截至6月份的新车总注册量已经达到166,188辆,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注册量已达到六位数的品牌;排在第二的Proton的累计注册量仅有69,771辆,远不是Perodua的对手。 紧随其后的是Toyota,它在上半年的总注册量已达到57,370辆,看来Proton得加把劲否则第二位置可能随时不保;而第四则依旧是Honda(35,471辆),第五为Jaecoo(9,175辆)。而第六至第十位则依序是Mitsubishi、BYD、Chery、Mercedes-Benz和Mazda。 而在最畅销的车款方面,6月份销量最高的车款依旧几乎被Perodua所垄断,前两名分别是Perodua Bezza和Axia(6,150和5,207辆),Proton Saga以5,195辆的微小差距排在第三名,而第四到第六名则都是被Perodua包办,依序是Myvi(4,183辆)、Alza(2,807辆)和Ativa(2,675辆)。 至于第七至第十名,则依序是Toyota Vios、Hilux、Honda City(包含Sedan与Hatchback)以及Toyota Alphard(当中应该有不少是非官方渠道引进的复新车),因此Proton仅有Saga一款产品成功挤进前十位,另一款销量最高的S70(1,395辆)仅能排在第十一位。 而在今年累计注册量方面,Perodua也一样以巨大的优势领先于Proton,旗下的Bezza、Axia和Myvi的累计注册量分别达到46,175、40,653和34,148辆,而Proton旗下最畅销的Saga则是以30,985辆排在第四位,第五和第六同样来自Perodua,分别是21,600辆的Alza和16,740辆的Ativa。

     



  • Continental EcoContact 6 与 EcoContact 6Q 轮胎登陆大马市场, 主打舒适与低噪音, 同时提供15至21多种尺寸选择

    德国知名轮胎品牌Continental宣布向我国市场推出全新主打舒适、低滚动阻力和低噪音的系列轮胎,名为Continental EcoContact 6和EcoContact 6Q,两者分别可应用在标准的燃油车、油电混合动力车(Hybrid)和纯电动车款上。 根据大马Continental轮胎的介绍,新的EcoContact 6采用了高科技的二氧化硅化合物,可有效降低轮胎滚动时的阻力并借此改善油耗,同时也透过轮胎特殊的花纹设计,让它可以同时兼顾不错的干地抓地力与湿地的排水行,时刻保持最佳的抓地力表现。 而EcoContact 6Q则是额外强调了轮胎滚动时的静音性表现,有助于大幅降低行驶时的轮胎噪音,更适合使用在没有引擎噪音的电动车上但同时也能使用在传统燃油车上,原厂表示它搭载的Advanced Green Chili 2.0技术有助于让轮胎表面依据不同的道路状况而作出变化。 原厂指出,它们搭载的ContiSilent静音技术也让EcoContact 6和EcoContact 6Q透过创新的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能有效吸收轮胎内部在滚动时产生的噪音,并能有效减低达9dB(A)分贝的噪音,让整个开车过程变得更宁静舒适。 原厂强调,新的EcoContact 6和EcoContact 6Q目前已在全球被多家汽车制造商采购为标准出厂配备,目前在马来西亚同时提供15到21寸的多个尺寸选择,目前已可透过Continental位于全国的所有授权代理与经销商,或Continental在Shopee/Lazada或TnG eWallet电子钱包内的官方网购平台购买。

     



  • 小鹏 Xpeng G6 小改款现身我国道路测试, 或近期内来马?

    今年3月才在中国首发的小鹏(Xpeng)G6小改款即将来马?看来是的,因为一辆全车经过伪装的小鹏G6日前被目击现身在雪州的Glenmarie一带,并且被网友Fareez Azhar拍下并分享到paultan.org的FB讨论群组内,而该处刚巧就是大马小鹏汽车总代理Bermaz的总部所在地,因此很可能意味着小改款的G6即将来马! 虽然说我国的小鹏G6是在去年8月才正式发布,但基于这次G6小改款在外观和内装设计部份的变化程度其实也不算大,加上本地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已趋激烈,尤其是有不少的中国电动车品牌已相继在我国推出销售,因此总代理确实有可能在新车发布仅约一年之际就引进小改款的车型,以维持其产品竞争力。 中国的小改款小鹏G6同时提供三种车型版本选择,价格介于17.68万到19.88万人民币(约10.5万到11.8万令吉)之间,三个版本都同样搭载同一组的后驱马达,拥有296PS/450Nm的功率输出,0-100km/h加速成绩6.3秒,因此差异主要体现在配备和电池容量以及续航里程的部份。 根据小鹏中国官网的资料,小改款的G6搭载的电池容量分别有68.5和80.8kWh,对比小改款前的66和87.5kWh有小幅度的提升,续航里程也从原本的580和755公里小幅调整成625和725公里(皆为CLTC测试标准),而且充电效能也有显著提升。 根据官网咨询,小改款的G6的充电效能如今从原本的3C提高到5C(中国的电动车充电效能指标,5C是指一小时能充满五次电,所谓的充满是到80%),意味着其电池只需12分钟就能从10%充电至80%,一样采用800V的高压电动架构。 有趣的是,小改款的G6目前在中国仅提供后驱版本,小改款前就有的AWD双马达四驱性能版车型至今还未有小改款的消息。而在外观部分,小改款G6的差异与之前并不算大,主要是车头的贯穿式尾灯组如今真的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贯穿”并连接在一起,而原本在灯条中间位置的“X”字型厂徽也被移到上方的引擎盖前端。 除此之外,它的车身尺码也和小改款前大致维持相同,只有整体的车身长度微微增加了5mm,达到4,758mm的水平,车宽、车高和轴距依旧维持在1,920×1,650和2,890mm的水平。内装方面,它的屏幕主机也从14.9寸升级到15.6寸,仪表板则维持为10.25寸,冷气出风口的造型也有所改变,前座也加入了按摩纾压功能。 而小改款G6的另一大卖点,就是原厂宣称它搭载了更高阶、更先进的驾驶辅助配套,号称采用小鹏自家研发的图灵(Turing)AI晶片进行运算,并搭配两组Nvidia Drive Orin晶片组,实现更精准与更全面可靠的驾驶辅助功能。

     



  • 2025 Proton Saga MC3 改款再次现身被拍, 车顶搭载探测雷达与高清摄像头, 正为ADAS驾驶辅助系统进行最终调校?

    又有2025年式改款Proton Saga的谍照了!和之前看到的标准上路测试不同,这次被拍到的这辆Saga车顶架设了一堆探测雷达与镜头,这不是在拍谷歌地图,而是貌似正在进行针对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调校工作,因此可以确定这次改款的Saga将会搭载更高阶的驾驶辅助配套! 其实根据Proton早前对外公布的一份文件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当时Proton表示旗下的供应商已经与一家中国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同开发针对AMA(A-Segment Modular Architecture)模组化底盘车款的驾驶辅助系统,而所谓的AMA模组底盘,其实就是基于Saga现有底盘重新命名的底盘,而为什么会被称为AMA?因为现有的X50和S70采用的底盘被称为BMA,而X70的底盘则是CMA底盘。 除此之外,根据早前我们获得的一些谍照,也可以清晰看到改款Saga的前挡风玻璃上端搭载了一组高清摄像头,通常这种高清摄像头只会出现在配有高阶主动驾驶辅助系统的车款上,因此结合目前种种迹象与证据,我们几乎可以拍板确定2025改款Saga将会搭载之前没有的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基本的自动煞车辅助(AEB)、车道维持辅助(LKAS),甚至可能也有自动跟车系统(ACC),但可能仅限于高阶车型。 此外,鉴于2025改款的Proton X50已经确认将改搭四缸的全新1.5L涡轮引擎,因此我们也猜测这次改款的Saga可能会搭载同一系列但没有涡轮增压器的版本引擎,因此将是一具1.5L四缸自然进气引擎,但这仅是我们目前的猜测,因为原厂至今并未对外作出证实。 同时,根据之前的观察,改款的Saga预计也会在部份定位较高的版本上首次搭载LED头灯组,这点无疑是为了对标其同级对手Perodua Bezza,因为Bezza小改款后无论是最入门的1.0 G还是顶规的1.3 AV都同样标配LED头灯组,而这点是Saga明显逊色不少的。 从此前被拍到的多张谍照来看,2025改款Saga依旧会沿用原本的底盘和车身轮廓,但会在外观上做一些明显的变化,包括车头和车尾的造型,同时内装估计也会有新的设计,包括更大尺寸的屏幕主机和更先进的功能配备等,以迎合目前越来越普及的汽车智能联网潮。

     



  • Hyundai IONIQ 6 N 全球首发!采用双电动马达四驱设定,激活 NGB 超增压模式可榨出650 PS/770 Nm,3.4秒破百

    日前,Hyundai应约在刚开幕的今届国古德伍德速度节(Goodwood Festival of Speed)为旗下最新的电动性能车,也就是IONIQ 6 N举办了一场全球首发会。顾名思义,这款新车可被看作是IONIQ 6的高性能版本,专面向追求极致性能的电动车用户。 作为Hyundai N部门倾力打造的纯电四门Sedan,这款基于E-GMP平台打造的IONIQ 6 N不仅在外形与内饰上加入大量运动化设计,还搭载各别设置在前后桥的双电动马达形成四轮驱动系统,并支持包括漂移和耐力赛在内的多种驾驶模式。 与此同时,Hyundai N还同步发布了IONIQ 6 N Drift Spec漂移赛车以及一整套名为IONIQ 6 N Performance Parts的高性能改装组件。Drift Spec是一款专为漂移比赛设计的限量车型,配备宽体包围、赛道专用前分流器、大尺寸尾翼及轻量化部件,整体空气动力学套件极为夸张;而Performance Parts则提供原厂性能升级组件,适用于N系列量产车用户,进一步增强车辆在操控、冷却和个性化方面的表现。 看回新车,外观上,新的IONIQ 6 N保留了普通版那套流畅、极简的设计语言,但在细节上注入更多N系列专属的动感元素来表证身份。它的车身采用标志性的N系列蓝色涂装,并通过大面积黑化组件与空气动力学部件突出运动感。前脸部分,像素化LED灯组带来鲜明的识别度,而熏黑处理的进气口和引擎盖线条则进一步强化了战斗氛围。 车身侧面延续了隐藏式门把手与溜背造型,流线型轮廓不仅美观,也有助于优化风阻系数。红色点缀的侧裙如画龙点睛,在视觉上打破蓝黑基调的沉闷感,并与红色制动卡钳呼应,配合Pirelli高性能轮胎和熏黑轮圈,整体展现出强烈的赛道取向。 尾部设计更显激进,车尾顶部安装了大尺寸固定式扰流板,以在高速行驶中提供更大的下压力,而尾厢边缘的小型扰流片也承担了优化空气动力学表现的任务。后包围则采用极具攻击性的造型,中央配有功能性扩散器,增强下部稳定性。灯组延续了IONIQ家族的像素风格,以矩阵式布局提升科技氛围和视觉辨识度。 来到车内,熟悉的极简中控台依旧是主旋律,贯穿式双联屏依然作为信息和娱乐系统的核心,科技感不减。但作为高性能版本,IONIQ 6 N在多个细节部位进行升级。例如前排运动座椅采用一体式设计,搭配加强型侧向支撑,在激烈驾驶时为驾乘者提供充足包裹性。 方向盘也经过重新设计,采用三辐式布局,并加入蓝色驾驶模式按钮与红色N Grin Boost(NGB)超增压功能按键,为驾驶者提供更多战斗模式切换选择。内饰材料部分,加入了大量Alcantara和碳纤维材质,整体质感更加贴近赛道氛围。 智能系统方面,新的IONIQ […]

     



  • 全新第三代 Mazda CX-5 正式登场!今年杪率先于欧洲上市;计划2027年推出自家研发的 Skyactiv-Z 油电混动版本

    Mazda今天如期发布了全新大改款(第三代)CX-5的官图!作为广岛汽车制造商麾下的主力车型,新车预计于今年杪率先于欧洲市场发售,并计划在2027年推出搭载自家研发Skyactiv-Z油电混动系统的版本。 外观上,新车的整体造型延续了魂动(Kodo)的设计理念,不过在细节处理上展现出更强烈的力量感,而且头灯组改为分层结构、前杠线条更为锋利、水箱护罩轮廓调整后视觉重心降低。 新车侧身轮廓并没有激进变革,整体依旧维持流畅紧凑的比例,但换上全新设计的熏黑五辐花瓣轮圈,让整车气质更偏向年轻;相比之下,车尾部分变动相对明显,新的尾灯设计改为更纤细的横向布局,同时尾门中部换上了“MAZDA”字母标识,取代了传统厂徽。 车身尺寸方面,它的长宽高分别为4,690 mm、1,860 mm,以及1,695 mm,轴距拉长至2,870 mm。由此可见,这次大改款之后,新车的车身尺码已明显放大。 进入车内,新车的座舱设计有着较大幅度的变革,这次它终于配备了15.6寸的大屏幕取代过去遭人诟病的中控台悬浮式小屏幕,而且该屏幕主机还采用了Google的车载系统,提供原生的Google Maps与语音助理整合服务。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新车全面取消了中控台上的实体旋钮与按钮,操作逻辑转向全数位化;此外,它也换装了全新设计的方向盘,方向盘中央也同样以“MAZDA”字母标识取代传统厂徽。 安全层面,除了一般常见的传统安全配备以外,新车还将搭载Mazda自家最新一代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其中涵盖多项主动安全技术,以补齐与主流竞品在科技层面的差距。 动力部分,首发的燃油版车型目前已确认将搭载2.5升e-Skyactiv-G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并辅以24V轻混动系统。传动系统方面,新车依旧采用熟悉的Skyactiv-Drive六速自排变速箱,并将提供前驱与四驱两种选择。 不过,新车的动力参数已明显下降,最大输出为141 PS马力,峰值扭矩238牛·米,相较旧款2.5升195 PS马力版本有较大幅度缩水。加速表现也有所影响,百里加速成绩需时10.5秒,体现出新车更侧重燃油经济性而非性能表现。 除此之外,更关键的是Mazda已确认将在2027年替这款新的CX-5导入Skyactiv-Z油电混动系统,该动力系统完全放弃了与Toyota的技术共享,是Mazda自主研发的成果。 而且据了解,这套系统将成为Mazda电气化时代的重要技术基石,强调热效率与输出平衡的自有路线,区别于现今主流的混动解法。无论如何,关于新车的更多详情我们将持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