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comments
美国车企Ford日前正式发表了官方预告,正式对外宣布旗下的入门级Pick-up皮卡Ford Ranger将在今年迎来大改款,并且预计会在明年全球开售,以取代目前推出已有10年之久的第四代Ranger T6。 原厂也在这次的预告中对外发布了官方的新车宣传照,但新车并没有在宣传照内完全露脸,而是穿上了许多迷彩伪装,只让大家看到新车的大致造型和轮廓。 可以看到这次大改款的Ranger采用了许多美式经典的肌肉皮卡造型,包括面积更大的头灯组、C字造型的日行灯,还有更大的水箱护罩等,借鉴了许多来自大哥F-150的设计元素,车尾的尾灯组也采用了LED光源。 为了配合时代发展脚步,全新Ranger被指将会同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的版本,而原本的纯汽油/柴油引擎版本也会保留下来。在PHEV部份,它被指将会采用一具2.3L的四缸汽油引擎搭配电动马达,综合马力输出达到367匹,最大扭力680Nm,综合油耗数据仅为3.0L/100km。 在柴油引擎部分,新的Ranger相信会继续沿用现有的2.0L四缸双涡轮增压引擎,同时在高规等级上也会推出3.0L的V6涡轮增压版本,而主打高性能的Ranger Raptor相信也会继续有提供,但可能会在较后时间才个别推出。
/ 0 comments
目前第二代的Mazda CX-5是在2016年全球首发,至今已有5年的产品周期,按理来说应该是时候推出改款车型了(至少也应该有小改款),如今中国媒体就刊出了一组当地拍到的谍照,主角就是小改款的Mazda CX-5! 这组谍照来得正是时候,因为不久前就有外国媒体报道称小改款的第二代CX-5将会在今年12月于日本本土上市。虽然我们还无法100%确认这组谍照的真实性,但就先让我们来看看小改款的CX-5有什么样的改变吧! 这次小改款的CX-5采用了类似Mazda 3的简洁化设计,把车头原本就已经相当简洁的造型再进一步简化,完全把当下流行的简洁化美学进行到底,最显眼的地方就是前保险杆取消了原本左右两侧的雾灯和雾灯做设计。 再来第二点就是水箱护罩的设计,乍看之下它的水箱护罩造型好像和之前没什么差异,但大家留心注意水箱护罩下缘的镀铬饰条是有明显变粗的,尤其是连接到头灯组的饰条部份,另外头灯组也依旧采用扁平式的设计,但内建的LED日行灯造型变成类似BMW天使眼的光圈设计。 车尾的部份改变则相当不明显,在比对之后你会发现它的车尾排气管的口径似乎比之前缩小了,而且后保险杆上的红色反光片面积也同步缩小并改变了位置,而且尾灯组似乎也有些同步被缩小。 由于早前外国媒体也曾数次爆料称Mazda将会为CX-5推出大改款的型号,而且将会主打后轮驱动的方式,但如今看来CX-5在短期内都还不会推出大改款,我们就暂时静待这个小改款的CX-5面世吧!
/ 0 comments
本地很多订购Proton X50和X70的朋友相信都会抱怨等车要等很久,小编本身也有朋友在去年11月订购X50之后至今都还没拿到新车,但我们看看国外的情况,澳洲媒体近日就报道称,购买全新Toyota Land Cruiser的客户可能要等车长达4年之久! 根据澳洲媒体《CarsGuide》的报道,当地市场的全新Land Cruiser由于反应热烈加上生产线的问题,最早一批订购Land Cruiser的准车主也需要等到今年12月才有可能拿到新车,而如果订购特定较冷门的等级的话,等车期可能还会长达4年! 该媒体表示,这是因为当地的Land Cruiser是由日本直接进口,而日本的Toyota生产线目前正面临芯片和其它零件的供应短缺问题,另外日本也因为疫情反复导致生产Land Cruiser的生产线本月几乎全面停工,所以加剧了Land Cruiser的供应问题。 日本媒体《BestCarWeb》也指出,新的Land Cruiser在日本当地接获的订单已至少有2万辆,这已超出了原厂的预期并迫使原厂提高生产线的效率高达4倍,但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厂目前也只能完成其中5,000辆的新车交付。 有鉴于Land Cruiser在日本和海外市场的高需求量,许多日本当地的Toyota代理商已经开始向顾客坦言新车的等车时间或许需要长达2至3年,甚至是4年之久,这当中除了因为需求量太大外,也因为疫情反复导致部份汽车生产线或零件供应商的工厂无法开工,直接拖延了生产时间表。 澳洲的Toyota原厂也表示,由于新车产量严重不足,他们预计新的Land Cruiser必须等到今年10月尾才会有一批为数不多的新车进驻当地的陈列室供客户赏车,更不用提要有新车能交给客户了。 2021 Toyota Land Cruiser Series 300
/ 0 comments
Hyundai在今年的7月尾向本地市场发布了搭载涡轮引擎版本的Hyundai Kona,让Kona这款B-Segment都会型SUV在我国的规格表变得更加完整。如今Kona在本地一共有四个等级,分别是2.0L自然进气引擎的2.0 Standard和2.0 Active,以及以下即将讲到的1.6T引擎两个版本,而且我们也在新车陈列室重开之后,为大家带来这两个新的1.6T引擎版本Kona的完整新车实拍。 这两个新等级分别是入门的Kona 1.6 Turbo以及高阶的Kona 1.6 Turbo N Line,价格分别为RM146,888以及RM156,888,以上为西马半岛已包含首年路税的新车价格,而且也已包含政府提供的销售税(SST)回扣,但未包含首年的新车保险。 至于早前发表的2.0 Standard和2.0 Active,他们在包含SST回扣后的价格则分别是RMRM119,888和RM136,888。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地的Kona目前都是从韩国进口,因此只有一半的SST回扣。 这两个新等级的Kona和早前在本地发表的小改款Kona有些不一样,主要差异在引擎上,早前本地发表的小改款Kona搭载的是2.0L四缸自然进气引擎,而这次发表的两个新等级则是搭载1.6L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价格更高但动力和配备也更完整。 它们搭载的是一具名为Smartstream G1.6的四缸涡轮增压引擎,最大马力达到198匹,最大扭力265Nm,而且在1,800到4,500rpm都可以持续输出最大的扭力,搭载在Kona身上让它的0-100km/h加速成绩只需要7.7秒,搭载的依然是七速的双离合器(DCT)变速箱,而且也只有前轮驱动。 而1.6 Turbo和1.6 Turbo N Line两个等级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外观上,入门的1.6 Turbo的外观造型和早前发表的小改款2.0 Standard和2.0 Active大致相同,只是车顶额外多了行李架,同时车身也采用双色涂装,A、B和C柱以及车顶采用黑色烤漆。 至于1.6 Turbo N Line则是采用了原厂的N Line运动化套件,前后保险杆的设计都比较偏运动化,而且内装的方向盘等也多了一些N Line的镀铬铭牌,两个新等级都同样搭载18寸的新轮圈。 内装部份,两个新等级标配的配备都一样,都有10.25寸的电子液晶仪表板,以及8寸的触屏式荧幕主机,这个荧幕主机支援无线的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同时还有Qi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电子手煞车、Auto Hold、车内气氛灯等,而且1.6 […]
/ 0 comments
新冠状肺炎疫情肆虐,在全国封锁的情况下,我国车市在过去3个月面对着艰巨的挑战。尽管如此,随着汽车业重新运作,生产线、销售和出口等活动恢复正常,本地国产汽车制造商宝腾仍有信心能够在2021年录得不俗成绩,实现销量增长。 日前,宝腾发文告表示,该公司在今年6月至8月期间一共卖出5,354辆新车。这段期间正是我国重新实施全面性封锁的行动管制令之时,因此所录得的销量非常惨淡,而这批销量皆依赖于线上订单和出口。 尽管宝腾在丹绒马林的生产线随着霹雳州进入第二期复苏阶段后,于7月5日开始恢复局部生产活动,但因为来自雪兰莪州供应商的零配件短缺,所以有关生产线只是短暂运行一段时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初截至刚过去的8月,宝腾所录得的综合销量为62,637辆,这相比于2020年同时期仍稍微增加了1.6%。 “目前的综合销量显示,宝腾在今年首5个月内有不俗的表现。汽车业在2021年充满挑战,各种防疫行管令、芯片短缺和其他因素都形成了销售成长的障碍,但是我们有信心在今年的最后4个月,整个行业的销售业绩都会上扬。”Proton Edar首席执行长Roslan Abdullah这么表示。 另一方面,在两个生产工厂都复工后,宝腾也会重启出口活动。例如,巴基斯坦将会在9月开始接收3批总共108辆的Proton X70;同时,在当地组装Proton Saga的计划也将会比预期提前进行,并在10月杪正式启动生产线。 宝腾表示,该公司能够重开工厂和销售分行的其中一个关键为工业疫苗接种计划(PIKAS)成功执行。最新数据显示,宝腾员工有超过93%已完成完整的疫苗接种,而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员工也有超过75%人员完成接种。因此,根据现有的复苏阶段标准作业程序,整个宝腾的业务生态系统几乎能够百份百投入运营。
/ 0 comments
又来到了小编报油价的时刻!根据财政部刚刚公布的消息,未来一周(9月9日至9月15日)的RON 97汽油售价将微涨1仙,RON 95因已达至政府设定的顶价故维持不变,而柴油也一样保持不变。 有鉴于此,从明天起,RON 95汽油每公升将售RM2.05,RON 97则售RM2.73;柴油方面,一般的EURO 2M柴油每公升售RM2.15,而EURO 5柴油则售RM2.25。 无论如何,以上提及的价格将从明天开始持续维持到下周三午夜11时59分为止,政府将在后周三的下午时分对外公布新一轮的油价更新,到时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油价消息。 2021年9月9日至9月15日的汽油和柴油售价: RON 95汽油: RM 2.05/L RON 97汽油: RM 2.73/L EURO 5 B10生物柴油:RM 2.15/L EURO 5 B7生物柴油:RM 2.25/L
/ 0 comments
上个月初,Jaguar Land Rover Malaysia在地市场推出了2021年式的Range Rover Velar小升级版本,这次的小升级版本虽然在外观上完全没有做任何改变,但在一些内装配备部份却有升级。 进口的Velar目前在本地只有2.0L R-Dynamic一个版本,但还可细分为P250和P380两个等级,在享有政府一半的销售税(SST)回扣后的新车价格从RM612,207开始起跳,拥有5年的新车保固、5年免费保养配套和3年的道路紧急援助配套。 Velar是一款定位高于Evoque但低于Discovery的中大型五人座豪华SUV,第一代面世至今只有4年时间,它是在2017年全球首发,并在2018年4月正式被引入大马市场。 这次小升级版本的改变范围包括了原本旋钮式的换挡旋钮被取消,回归传统变成大家熟悉的排档杆,但采用线传控制的方式,而且也换上了重新设计的三幅式方向盘,并整合了感应式的多功能按钮。 除此之外,它的影音系统也获得升级,虽然依然是采用上下双荧幕的设计,但里面的系统更新为最新的Pivi Pro,使用起来的画面和质感比之前更好,而且也更人性化,包括容许超过一台手机同时连接配对,而且也加入了车舱主动降噪(ARNC)功能,以及3D的360全景摄影系统。 引擎依然是同一具的Ingenium 2.0L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250匹,最大扭力365Nm,搭配ZF的八速自排(8AT)变速箱以及全时四轮驱动(AWD)系统,并加入电子气压式悬吊(原本P380就有标配),可在车速超过105km/h时主动降低车身10mm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 0 comments
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迟迟未能获得有效解决,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多家车企因为芯片不足而无法按计划生产新车,连带也影响了交车给客户的时间,我国车企也不例外,最近Mazda在我国的总代理Bermaz Motor就确认部份从外国进口的车型将因为芯片短缺的问题而延迟交车。 目前受影响的主要都是从国外进口(CBU)的车型,本地在售的Mazda 3、Mazda 6、CX-3、CX-30、CX-9和MX-5都是从日本进口,而Mazda 2则是从泰国进口,这些车款预计都会延迟交车给客户,意味着准车主们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新车。 早在今年7月,日本的Mazda母厂就已经对芯片短缺的问题作出回应,表示该公司将会调整目前的市场供应策略,包括把现有的货源优先供应给一些在疫情后呈现强劲市场反弹的国家如美国和澳洲等,因为这些国家目前的需求量更高,而至于日本本土和欧洲的供货量则会被暂时减少。 除了进口车型的交车时间会被延长之外,Bermaz也保证他们不会裁减新车搭载的配备,并会依照销售时列明的规格表提供完整的所有配备给车主。至于本地组装(CKD)的CX-5和CX-8,Bermaz早前也曾因行动管制令而面对零件供应短缺的问题,但他们承诺会尽快解决问题,并在年底前把所有订单都完成交付。
/ 0 comments
纯电动车(EV)已经被全球公认为未来汽车业的发展大趋势,许多欧美国家甚至是日本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全面废除传统汽油/柴油车的法令,并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时间表,以客观理性的角度而言,就算我国政府目前未有任何跟进的计划,我国终究也会有一日必须跟随世界的脚步过渡到EV的时代。 而谈到EV,很多人都认为EV目前难以大量普及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缺乏公共充电桩、EV的充电效率不如传统汽油/柴油车添油那么省时间,而另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EV的售价并不亲民,至少目前仍有许多EV车款被认为是“有钱人才买得起”的奢侈品。 我们来观摩一下本地市场目前在售,或曾经引入过的EV车款的价格,BMW早前发布的iX系列纯电SUV的售价从42万令吉起跳,而同集团的MINI Cooper SE则要价21.3万令吉,就连Nissan Leaf也要价超过18万令吉,更不要说Porsche旗下首款EV Taycan了,这款纯电四门跑房在本地的入门售价接近59万令吉。 对于一般的B40低收入群体甚至是许多M40的中产阶级来说,以上这些EV的价格其实都不怎么亲民。虽然说Mitsubishi曾在8年前在我国推出过一款名为i-MiEV的纯电动车,而且只要价13.6万令吉,但这款EV当时明显就是为了试水温而来,更多是为了在本地市场塑造Mitsubishi的品牌形象而非为了赚钱,后来i-MiEV的销量也证明了这点,当然另一个因素就是它的续航里程只有区区的150公里,这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所以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不仅仅在马来西亚,EV在许多国家目前还难以大量普及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价格问题,我们以英国的价格来举例,Honda e这款EV在当地的价格为2.8万英镑(约16万令吉),但它的尺寸大约等同于现有的Honda Jazz,而Jazz在当地的价格只需不到2万镑(低于11.5万令吉),两者价差达到了40%。 我们再以另一个品牌来距离,Peugeot e-208在英国售价为2.7万英镑(15.5万令吉),而汽油版的208在当地只售1.8万镑(10.3万令吉),两者价差达到50%。而纯电版的Hyundai Kona在当地售价为2.8万英镑(16万令吉),而传统汽油版的Kona则只需2.1万英镑(12.1万令吉),两者价差同样明显,以这样的价差来衡量,许多消费者或许更情愿考虑定位更高、配备更好而且空间更宽裕的Tucson或Santa Fe了。 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无非就是EV目前仍处于较新的科技与技术,许多车企耗费了不少时间和资金研发EV所需要用到的电动马达、电池和充电技术,而作为一家商业公司,车企当然也需要透过EV的销售价格来回收他们的研发成本,因此这造就了EV目前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当然,有些人或许会争论某些国家的车企也能把EV的价格做得很便宜,我们不遮不掩,就直接说是中国好了,但看回现实数据,我们以中国的五菱宏光MINI纯电EV来举例,它在中国的售价只需3.8万人民币,换算成令吉也只需2.4万令吉,比本地在售的Perodua Axia还要便宜,但事情别只看表面,还要看完这款EV的全面数据才算是理性消费。 根据五菱提供的官方资料,这款五菱宏光MINI EV搭载的电池容量只有9.3kWh,如果你对这个数据没什么概念的话,那小编可以告诉你市面上很多油电(Hybrid/PHEV)车的电池容量都比它大,而这款五菱宏光MINI EV在充满电后的最长续航里程也只有120公里。 再来另一个例子,我国网络在去年曾经热传一款来自中国的小型纯电动小车,名为Mini EV X2,事实上它的外型也大幅“参考”(不客气的话就是抄袭了)了英国精品豪华小车品牌MINI的经典造型,当时网络上的价格说它只卖1.4万令吉,不过经过我们一轮的资料查证后,发现它的最高时速只有50km/h,甚至不能合法的向陆路交通局(JPJ)注册为一辆汽车,所以不能合法的开上马路,那这样子的EV你还会买吗? 把话说白了,要早一辆能上路的纯电动EV其实并不难,至少中国已有许多车企造得出来,但造得出来并不代表造得好,并不是所有EV都像Tesla或Porsche Taycan那样拥有如此的高性能和超过4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以一分钱一分货的恒定概念,目前价格很便宜的EV基本上技术含量都不高,续航里程短、性能甚至是安全性也不好,这样的EV你会把它当成是一款真正的汽车吗? 为了不让大家误以为我们针对中国的廉价EV,那我们就拿中国一些比较“像样”的EV来举例,中国目前卖得最好的EV当属比亚迪(BYD)的汉EV,但它的价格也要23万人民币(约15万令吉),而如果你想要入手配备和性能更好一点的小鹏XPeng P7,价格甚至来到了33.8万人民币(21.7万令吉),一样都是不怎么亲民的价格。 把目光拉回到本地市场,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大马的消费者普遍上都对价格非常敏感,大家都希望可以获得最新的科技和技术,而同时价格有维持在非常亲民的区域内,我们以去年发表的Perodua Ativa来举例,以8万令吉不到的价格能买到配备第二级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小型SUV,都依然有那么多人嫌贵了,你还能说大马消费者不挑剔吗? 有鉴于此,许多车企自然也不敢或也不想向本地市场引入过多的EV车款,毕竟大马消费者目前对EV的接受程度不高、本地的基础设施不足、政府缺乏针对EV生态的长期规划和目标,加上消费者无法接受价格动辄20万以上的EV,只选择性引入性能更好的高价EV,因此也就变成了EV在本地市场沦为“有钱人想要尝鲜的玩具”的印象。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国永远都不会出现价格亲民、性能却也不错的EV,但这需要时间,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无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被改变的,而这也必须等到政府出台明确的EV发展规划后,车企们才敢大动作的进军大马市场,毕竟若连一个基本的政府规划都没有,谁会愿意冒险投资一大笔钱进来?而这也是Tesla迟迟未正式进军大马市场的原因(目前本地的Tesla都是透过第三方渠道引进)。 另外小编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大的可能性,那就是如果有朝一日EV在我国市场开始出现大量普及的现象,那很可能市面上的大多数EV都是来自Proton或Perodua的产品,但小编可以说这种现象并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因为Proton虽然有吉利这个富爸爸在背后撑腰,但Proton目前仍处于回血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要让Proton变回一家能赚钱的车企,环顾消费者接受度低和公共充电桩不足的事实,这种现象显然短期内不会出现在Proton身上。
/ 0 comments
近日,沉寂一时的苹果造车消息又浮上台面!据多家海外媒体报道,这家全球科技巨头已找上了Toyota商议共同合作生产Apple Car的事宜,如果进展顺利,那么Apple Car将有望在2024年实现大规模量产。 据了解,苹果目前已开始在布局为Apple Car打造一条新的供应链。消息还称,苹果将在8月与韩国SK集团和LG电子公司会面,洽谈有关电池供应的合作事项。 较早前,外媒曾报道,苹果正在研发一种新电池技术,有可能“彻底”降低电池的成本并增加车辆的续航能力。一位接受外媒采访的人士指出,苹果公司的monocle电池技术被认为是业内新水平。 与此同时,他还透露,新的Apple Car还将采用LiDAR技术,这可能为车载人工智能(AI)功能增加深度;继与Hyundai合作的计划告吹之后,今年4月,车坛一度传出韩国电子巨头LG与加拿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Magna合资的新公司已“非常接近”与苹果签订合约,为苹果生产早期的Apple Car。 消息也称,该公司负责的产量将不会那么大,因为苹果主要打算通过其第一代的Apple Car来评估其市场价值。此外,苹果也不需要担心任何供应链问题,因为LG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包括LG显示器、LG化学、LG能源解决方案和LG Innotek等公司将成为Apple Car背后的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