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956)

  • Proton X70 首战告捷!原厂宣布每天接获200至300份订单,超过60%本地消费者选择顶级的 Premium 版车型

    Proton旗下的首款SUV,X70发布至今已超过了两个星期[点击这里查看新闻背景],相信许多人,包括小编也很好奇它的销量,究竟这款被视作Proton的“翻身之作”是否能成功获得本地消费者的青睐呢?日前,《马新社》就报道了X70的“首战”告捷,发布至今平均每天接获200至300份的订单。 该报道引述Proton Edar首席执行长Datuk Abdul Rashid Musa的谈话表示,在所有的订单当中,有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了顶级的Premium版,这说明了本地消费者对其丰富的配备甚感兴趣,且认为它是值得的。 “目前,本地消费者的强力支持还未停下来,这是Proton所收到的最好回应。”Abdul Rashid这么表示。不久前,Proton曾对外公布在X70发布之后,一共接获了1万5,000份订单。 目前,这款基于吉利博越打造的X70仍是以整装进口(CBU)的形式,从中国导入本地贩售。Proton和吉利计划明年在Tanjung Malim的组装厂生产X70(CKD),目前Proton已投入12亿令吉扩建新的生产线[点击这里查看新闻背景],预计明年10月便可竣工。 无论如何,Abdul Rashid也透露,新的X70预计可在预订之后的两到三个月内完成交付,不过交付时间的快或慢仍取决于消费者所选择的等级和车身配色。 Proton X70在本地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入门的Standard、中间的Executive 2WD和Executive AWD,还有就是顶级的Premium,价格分别是RM 99,800、RM 109,800、RM 115,800和RM 123,800。 除此之外,Proton也宣布新的X70可享有5年无限里程的保固、5次新车免费保养配套、5年免费的Celcom 4G无线上网配套(每月1GB容量),以及低至每年2.34%的贷款利率! Proton X70 Standard 2WD Proton X70 Executive 2WD Proton X70 Executive AWD Proton […]

     



  • Borgward BX5 仍在等待政府的最后批准,延迟明年上市

    中资德系品牌Borgward旗下的入门级SUV,BX5原定在今年9月30日于本地上市,但却不知何故没有了消息。而今日,Borgward Malaysia终于在其Facebook专页上贴文表示新车正在等待政府的最后批准,并且附上了一张BX5上路测试的图片。 今年4月,Borgward在本地展出了左驾版的BX5,以及中型级距的BX7(同样是SUV),并宣告BX5将在今年率先于本地面市。BX5的车身长度为4,490mm,车宽1,877mm,高度为1,675mm,轴距为2,685mm,至于本地BX5的规格配备目前仍不得而知。 动力配置方面,根据早前本地开放预览的新车规格参数,新的Borgward BX5搭载了一具1.8升的涡轮增压引擎,其最大输出功率为190 hp,峰值扭矩是280 Nm,搭配的变速箱是六速自排,并且采用四轮驱动设置;在中国,BX5还提供了1.4升涡轮增压引擎的选项,不过这款小排量的涡轮引擎版会否来马仍是未知数。 Borgward其实早在1919年已诞生于德国,主要生产豪华汽车,曾经在欧洲地区红极一时,更曾经是德国第三大的汽车制造商,但后来因为经营不善而在1961年被逼停业。 直到3年前,中国的北汽福田向创办人Carl F. W. Borgward的孙儿买下了这个德国品牌的拥有权,并在2015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宣布复活,同时也宣布Borgward的官方中文名称为‘宝沃汽车’,还在后来推出了两款名为BX5和BX7的SUV,让这个品牌如今成为源自德国、但由中国财团持有的品牌。 据悉,Borgward准备在今年进入东南亚市场,而大马将成为东盟区域内Borgward第一个落脚的国家;今年5月,Go Bremen Motors与Borgward签署了合作协议,负责大马及东盟国家的生产及分销,当时,我们被告知BX5的初步定价将低于10万令吉,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将在本地进行组装(CKD)。

     



  • 财政部宣布拨出近10亿令吉,明年冻结21大道调涨过路费

    政府今日作出了一项有关大道收费站的宣布,但不是废除收费站,也不是降低收费,而是冻结调涨过路费。根据财政部的文告,内阁于本月12日已议决冻结调涨全国21条高速大道所有级别车辆的过路费。 同时,该部也为摩托车骑士捎来佳音,那就是从2019年开始1月1日开始,政府将取消摩托车在槟城第一与第二大桥的,以及柔佛马新第二通道的过路费。除此之外,政府也将冻结巴士在8条大道的过路费。 文告说,上述21条大道原本在2019年可调涨过路费,但如今政府将拨出9亿9,443万令吉来实施这些惠及人民的措施。而冻结调涨所有级别车辆的过路费,政府预计需要赔偿约9亿7275万令吉给特许公司。 “这项决定对于11月2日所宣布的2019年财政预算案来说是一项大跃进,因为当时的宣布只冻结调涨所有城市高速公路过路费;全盘冻结的考量是基于希盟领导的联邦政府有责任减轻大马人民的生活负担。”

     



  • 明年不会闹油荒,贸消部保证国内燃油供应每天维持充足

    根据本地报章《光华日报》的报道,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向国民保证,国内的汽油及柴油供每天将维持充足,因此明年1月起并不会有油荒的现象出现。 不久前,大马土著油站业者协会公开表示担忧我国从明年1月1日起会出现油荒,因为油站的燃油储存库可能出现干涸。他认为,随着政府明年恢复每周燃油价格自由浮动机制,业者将拒绝在月底前补足库存。 为此,贸消部秘书长Datuk Seri Jamil Salleh就发文告说,燃油早于1975年6月21日,在1961年统制品法令下被颁布为统制品,因此政府将确保市场上一直有足够供应,让任消费者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轻易购买到。 Jamil Salleh也提醒持有汽油及柴油零售执照的油站业者,必须遵守1974年供应管制条规,确保拥有燃油库存及足够每日售卖。他补充,执照持有人也禁止关闭油站或非法停售燃油,否则将抵触第21条规,可在1974年统制品法令第22条文下被定罪。 在此法令下,一旦罪成,首犯将面对罚款最高100万令吉或监禁3年,或两者兼施;第二次重犯面对300万令吉罚款或监禁5年,或两者兼施;与此同时,他也强调,贸消部执法官员将会监督油站,确保燃油供应充足。 无论如何,如果发现有业者不遵守法律,消费者可通过网站[点击这里]、电邮[email protected]、Ez ADU KPDNHEP手机运用程序或 Whatsapp到019-2794317向贸消部投诉。

     



  • 欢迎降低油价,油站业者协会要与政府会面探讨新机制

    继早前财政部长林冠英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将会恢复每周宣布新油价的政策后,这项消息再次挑起了油站业者的神经,大马油站业者协会(PDAM)日前就公开要求和林冠英会面以洽谈此事。 根据The Star报导,该协会欢迎政府降低油价以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但该协会希望在新政策开跑之前能与政府进行磋商,以找出一个对油站业者和消费者都有益的方案。 “身为终端的油站零售业者,我们无法控制汽油的价格,但我们必须定期向汽油批发商购买燃油储备。如果我们今天以较高的价格买入汽油,政府明天却突然宣布降价,那我们就必须以更高的成本来卖更低的价钱,这样我们会面临损失。如果油价持续下跌,那我们一个月内就要亏损四次。” 该协会主席Datuk Khairul Annuar指出,和其它行业不一样的是,油站业者售卖的汽油和柴油价格必须根据政府公布的价格,而购买燃油的成本价也轮不到自己控制,因此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利润和亏损额度。 “更甚的是,就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减少向石油公司入货,因为当初在设立油站时已经和石油公司签订合约,油站的燃油储备量是由石油公司来决定,及时要补货也是他们决定,我们只是负责经营油站和赚取之间的差价而已。” 该协会强调并不反对政府调降油价,因为调价油价后可让生活成本下降,许多物价也可控制在更合理的范围,油站业者本身的生活也会受惠。该协会建议政府允许油站业者改用新的购货机制,让油站业者在购买新储量的燃油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避免石油公司垄断一切。

     



  • 财长林冠英:政府明年1月1日起下调RON 95汽油零售价

    国际油价最近跌至接近每桶50美元的价格,让许多人纷纷提出要求政府调降国内的RON 95汽油价格。不过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12月31日,政府也宣布将在明年1月1日才会正式调降国内的汽油零售价。 网络媒体当今大马报导,财政部长林冠英今天就对外宣布,指政府将在明年(2019)1月1日开始公布新的油价,新油价预料将会比现有的每公升RM 2.20(RON 95)更便宜,以符合目前国际油价的走势。 林冠英也指出,明年开始政府将会采取油价随国际市场浮动的机制,而且也将会把原本每月检讨一次价格的油价机制,改为每周检讨一次,以让更多消费者可以享有更便宜的汽油。 “每月检讨一次价格的政策有助于长期稳定市场经济,避免市场因为油价波动过大而造成负面影响。但如今因为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政府已准备好以每周检讨的机制来取代原有的每月检讨机制。” 同时林冠英也保证,虽然目前国际油价走低让消费者得以更便宜的价格来购买汽油,但如果国际油价反弹的话,政府也会把RON 95汽油的顶价限制在每公升RM 2.20,柴油价格则是每公升RM 2.18。 “这项定价措施将会持续有效直至政府在明年正式推行油价津贴政策为止,在政府实行油价津贴政策后,油价将会跟随市场自由浮动,政府必须确保油价津贴只让真正有需要的族群受惠,而不是让富有阶层也能享有津贴,因为这对低收入阶层不公平。”

     



  • 为何 Proton X70 比吉利博越更贵?听 Proton 高层怎么说

    刚在12月12日在本地正式上市开售的Proton X70一如所料的成为了本地许多网民的话题,而它四个等级的价格被公布后(9.98万-12.4万令吉)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原因无它,皆因X70与中国的孪生车款吉利博越的售价上存在一段不小的差距,博越在中国的售价介于9.98万-15.98万人民币(6万-9.7万令吉),许多人因此而认为X70的售价过高。 为什么采用同一组动力规格、同样底盘、同样技术,甚至连外型都几乎一模一样,只在一些细节部分有所更动的Proton X70在售价上会比吉利博越贵上不少呢?很多人觉得这主要是首批X70是以CBU(整装进口)的方式在中国生产后运来大马销售的关系,因此必须额外负担一笔运输费和进口税所致。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完全错误也非完全正确,除了运输费的考量之外,真正左右Proton X70在本地售价的还有其它因素。最近,Proton销售部总裁Datuk Abdul Rashid Musa接受本地媒体访问时就针对X70的售价侃侃而谈,给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理由,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Abdul Rashid怎么说! 记者:恭喜Proton终于发布了旗下首款SUV X70,请问可以了解一下为何X70从宣布直到正式发布,因为什么原因而耗费那么长的时间吗? Abdul Rashid:X70从官方确认到正式发布的过程中确实耗费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当中的原因除了是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去测试中国左驾版(LHD)的博越外,也需要时间去把博越改造成右驾版(RHD)来迎合大马市场,而把左驾改成右驾并不只是更换方向盘方向那么简单,除了改动方向盘,其它的机械结构如油门和煞车踏板、中控台和中央鞍座的布局等也需要改变,而且也需要再进行一轮测试以确保它的品质。 另外,我们选择提前在本地开放让消费者预订X70,主要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需要时间去让本地消费者能够接受一款售价高于10万令吉的SUV,并且改变本地消费者对于汽车定价的固有思维,因此我们在正式发布前透过一系列的宣传来向消费者灌输这款SUV的价值所在,并且进行一系列的配合性措施,如升级本地的Proton 1S销售中心成为功能性更好、服务更完善的3S或4S中心,来让消费者改变对Proton的品牌形象。 结果证明,我们的这些政策是成功的,因为Proton X70从开放接受新车预订之后所接到的订单数量,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范围,证明本地消费者对这款SUV拥有很高的兴趣,并相信它是物有所值的。 记者:X70的正式售价在被公布之后,一些消费者认为最顶级的X70 Premium的12.4万令吉售价非常合理,而且性价比非常高,但也有些人认为它的定价超越了Proton给人的心理价位界限,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Abdul Rashid:我们在制定X70的售价时考量过了许多问题和因素,请容许我详细的向大家作出讲解。首先,我们并不否认X70确实是基于吉利博越改造而成,但博越从研发过程开始就已经是专为中国的左驾市场而设计,并非为了马来西亚的右驾市场。 所以,我们需要和吉利汽车合作,把原本左驾的博越改造成为右驾的X70,而改造过程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只是把方向盘、油门和煞车踏板的位置对调一下而已。所以在X70的研发过程中,Proton不仅要学习如何生产一辆SUV,吉利也需要学习如何生产一辆右驾的汽车,因此大家都需要时间和成本。 当我们派到中国当地的工程师与吉利的工程师合作完成左驾改为右驾的研发工作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确实改造后的汽车不会影响原有的性能、可靠度和安全性,这个过程也一样需要时间和成本。 另外,右驾的X70目前还是专为马来西亚而生产的车型,虽然说吉利也有把它出口到东南亚其它国家市场的未来计划,但那是之后的事,暂时来说右驾的X70只在马来西亚销售而已,而马来西亚的汽车销量也远不如中国市场那么的狂热,我们的市场规模要小很多,我们大马全年的汽车总销量也只勉强相等于中国一个月的新车销量而已,所以不能类似中国市场一样薄利多销,以巨额的销量来分摊高额的成本。 回归基本的市场经济原则,在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市场,因为需求量有限无法大量生产,因此生产成本往往都会来得比较高,而若销量高的话,厂商则可以基于大量生产分摊研发成本的原则来压低售价,但这一套在新车年销量只有60万的大马市场来说并不管用,而且大家别忘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X70目前并没有和其它Proton车款共用任何一组零件,因此在零件成本上也会比其它Proton车款要高。 除此之外,为了提升Proton的品牌形象,让大家更能够接受这款售价较高的SUV,Proton也花费了不少钱去提升它的售后服务,包括把现有的1S(只能销售新车)中心升级到3S或4S(集销售、服务、维修、零件供应功能于一身)中心,而我们也必须想办法抵消这些升级的成本,因此X70的成本比许多人的想象都要来得高。 很多人看了我们的价格之后,觉得我们的定价有些过高,但看回X70这款SUV所标配的一些配备,我们认为它的价格是合理的,在同级车中它拥有最完整的主动安全配备,其它便利性配备也是最丰富的,如1.8L涡轮增压引擎、六速自排变速箱、天窗、双区恒温冷气、空气净化器、六个USB充电插头、智能声控系统、LCD液晶化仪表板、LED头灯组、车载互联网系统等,纵观所有同级对手,我们的配备是最丰富且最完整的。 平心而论,很多人觉得X70的价钱很贵主要是因为它是Proton的产品,如果X70挂的不是Proton的厂徽而是某些日本品牌或欧系品牌呢?很多人就会在态度上180度大转变,从原本的批评改为称赞它物超所值了。 我们也清楚了解本地消费者的购车心态,品牌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一款汽车的评价,但Proton目前已经踏出了全新的一步,我们将会扭转大家对Proton品牌的刻板印象,让大家重新接受Proton。 记者:听起来你们对于Proton X70定价的理由也相当有说服力,那你们觉得售价RM123,800的X70 Premium销量会如何?你们预计顶级的X70 Premium的订单数量会多吗? Abdul […]

     



  • 指将导致失业问题,印度政府不认同发展自动驾驶技术

    汽车朝向自动化驾驶的方向发展,是世界多国都公认和接受的未来趋势,纵然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存在许多可能引发意外的隐患,以及与世界多国现有的法律存在冲突性,但随着越来越多主流汽车品牌投入巨资开发各自的自驾技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20或30年后,马路上或许不再看到由司机手握方向盘操控车辆前进的情况。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接受这一点,最近印度媒体新德里电视台(NDTV)就报道,印度政府并不欢迎自动驾驶技术进入该国,原因竟然是因为当地政府认为自驾技术将会让当地的工作机会锐减,许多人的工作机会将因此被剥削。 该媒体引述印度联邦部长Nitin Gadkari的谈话,称印度全国有约300万人从事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工作,而汽车工业朝向无人驾驶发展,将可能导致大部分人因此而失业,并因此而对印度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其实Gadkari所说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如果汽车真的完全过渡到第五级以上的无人驾驶程度,那就意味着目前许多的巴士司机、德士司机、Uber司机、罗里司机、卡车司机、递送员和私人司机等行业都最终会被电脑取代,这些依靠驾驶找吃的一群人将从此失业。 不过纵观历史,从来没有人能够停止科技巨轮的发展,只有人类为了迎合科技而改变现有的生活模式,因此就算会造成部分人失业,科技的发展也不会因此而停顿。而Gadkari也承认,一旦自驾技术真正达到成熟阶段确实能为公路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包括减少交通意外事故率。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划分,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5个等级,第一和第二等级主要只能作为辅助性配备,如自动煞车辅助系统(AEB)、主动跟车系统(ACC)和车道维持辅助系统(LKAS)等;第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则属于半自动驾驶,主要还得依靠司机去操控方向盘和油门以确保安全,如自动变换车道辅助系统、自动停车系统等;第四级能大幅度取代司机的角色,但司机还是得在紧急时刻介入,而第五级则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 柴油门丑闻爆发3年, Volkswagen 花费超过270亿欧元补救

    Volkswagen集团的柴油门丑闻事件爆发至今已有好几年的时间,虽然丑闻看似已经渐渐平息,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淡忘这宗被喻为汽车工业史上最大宗的欺诈案丑闻,但其实Volkswagen集团至今都还在深陷泥潭当中,还在为这宗爆发多年的丑闻买单。 根据德国媒体德国交易报最近的报导,Volkswagen集团光是在2018年就已经花费了55亿欧元(262亿令吉)来处理柴油门丑闻留下的各种烂摊子,包括各国政府的罚款、消费者的法律诉讼赔偿、召回成本等等,而丑闻自2015年爆发至今,该集团已为此支付了超过270亿欧元(1,286亿令吉)的代价。 不仅如此,这笔成本还会在未来进一步提升,根据Volkswagen集团首席财务官(CFP)Frank Witter的说法,该集团预计在2019年将会花费20亿欧元(95.3亿令吉)来处理这单丑闻的后续,而2020年的花费则预计是10亿欧元(47.6亿令吉)。 而为了弥补柴油门丑闻对该集团旗下各品牌造成的巨大负面冲击,该集团已经决定要在2023年前投资约440亿欧元(2,096亿令吉)来开发零排放的纯电动车,还有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载互联网系统,以求摆脱该集团最近几年给人的负面形象。

     



  • 小知识:什么是 Nappa 皮革?为何会被车商大肆宣传?

    Proton的首款SUV X70不久前终于在本地正式上市,随着X70在本地开卖,Nappa皮革这名称也开始走入本地许多人的眼里,但相信很多人都只听过Nappa皮革,而未去真正了解过到底Nappa皮革有什么特别,以及为何有那么多的车商会特地针对Nappa皮革大作宣传。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皮革的制作和生产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真皮革产品随处可见,以往只有车价在十多万令吉以上的车款才会有真皮包覆,而十万以下的车款较多都是人造皮(也就是俗称的假皮),但如今真皮的成本因为大幅降低,就连数万令吉的平民车款也可以看到真皮包覆的内装了。 在这个真皮产品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时代,真皮内装已经不算是什么吸引人的噱头,那车商还能靠什么来宣传自己呢?有!那就是Nappa皮革!虽说一样都是真皮,但真皮也有分成几个不同等级,主要依据柔软度、表面纹路、皮面的耐磨度等来分类。 在很多人眼中,Nappa皮革往往被视为是高级皮革的代名词,其实也不一定。Nappa皮革的名字由来是因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名为Napa的小镇,这个小镇在上个世纪曾以生产优质皮革而闻名,当地的皮革又主要以羊皮为主。 因为Napa镇生产出来的皮革质地柔软、纹路自然、没有过多的人造纹路加工而且耐磨等等,因此很快就在皮革业界中站稳了阵脚而且享负盛名,因此当时只要质量相同而且都是羊皮,都可被归类为Nappa皮革。 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因为大量的工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Napa镇内的许多皮革工厂因而相继被关闭。自此之后,Nappa皮革不再一定是出自Napa这个小镇,而且也不一定是指羊皮,就算是牛皮也可被称为Nappa皮革。 因为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国际性机构去制定标准,因此只要是质地柔软、纹路自然、造工良好的真皮,在现在都可被称为是Nappa皮革。换句话说,Nappa皮革并不是指特定某种皮革等级或原料,而是用来针对一些质量达到相当标准和柔软度的皮革的统称。 也因为没有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机构去规管,因此任何一家皮革工厂生产出来的皮革,无论是牛皮还是羊皮,只要柔软度好、纹路自然,他们都可自称为是Nappa皮革,并不存在违法或欺骗消费者之嫌疑,因为业界对于Nappa皮革的标准定义本来就相当模糊。 在目前本地的汽车市场上,通常只有价格在20万令吉以上的豪华车才会看到Nappa皮革,20万令吉以下的车款,暂时也只有位数不多的少部份车款有搭载。但诚如小编在上文提及,Nappa皮革并没有绝对的定义标准,因此大家无需要对这种皮革的应用太过趋之若鹜。 最重要的还是亲自去陈列室试驾一趟,真正坐进车内的座椅去感受一下它的皮革质量是否达到你的要求,软硬度和座椅的设计、支撑性等是否是你喜欢的设定,再综合各种因素如车价、配备、安全性、售后服务质量等等来决定是否购买一辆车,这才是理性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