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n寻姻记”又出现了峰回路转的发展?本地权威财经媒体The Edge报导,指已经宣布退出合作谈判的吉利汽车集团如今重返谈判桌,让这起原本看起来已经胎死腹中的合作方案出现新的转机,同时还指Proton再度向政府要钱,这次Proton开口要18亿令吉,比去年的15亿令吉还高!
The Edge引述一些消息来源指称,继去年获得政府发放的15亿令吉有条件贷款后,Proton这次再向政府开口要求价值18亿令吉的经济援助,以应付该公司在去年和今年所面对的巨额亏损。根据报导,Proton自去年截止上个月31日,一共猛兽了14亿2,600万令吉的亏损,如何应付巨大的财政赤字是Proton的当务之急。
据报导,Proton去年获得政府首次发放的12.5亿令吉的贷款后,这笔巨款就立刻被用完来偿还给拖欠各个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债务,而政府也规定Proton必须立刻寻找来自国外的“合作伙伴”,向Proton注入资金之余,还要协助Proton提高他们的造车能力和技术,并扩展海外市场。
来自中国的吉利汽车集团(Volvo的拥有者)和来自法国的PSA集团(Peugeot和Citroen的拥有者)都先后宣布向Proton提呈合作报价,不过吉利的总裁安聪慧后来又公开宣布已经退出这场合作谈判,虽然安聪慧没有实际说明原因,但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之前曾经公开抱怨,指Proton和DRB-HICOM的管理层,在谈判过程中立场反复、朝三暮四。
The Edge引述消息人士说,法国总统不久前来马访问,但整个行程竟然没有提及PSA和Proton之间的合作谈判,也没签署任何备忘录或协议,因此明显可以看出,PSA与Proton的这桩合作谈判或许也无法成事。
消息说,由于Proton的品牌历史以及大马政府历来有干预Proton运作的惯例,致使PSA逐渐失去与Proton合作的热诚,转而探讨与其它品牌合作的可能性。目前PSA集团正致力开拓全球市场的版图,早前就从美国通用汽车(GM)集团手中买下了Opel和Vauxhall两个欧洲品牌,目前其规模已位居欧洲第二大。
就在吉利宣布退出谈判不久后,Proton的母公司DRB-HICOM的董事主席Datuk Seri Syed Faisal就发表公开声明,强调所有向Proton提交合作意向的单位和企业依然留在谈判桌上,而DRB-HICOM也依然在考虑着所有谈判对象提出的条件和内容。
Syed Faisal的这项声明和安聪慧的说法明显有许多矛盾之处,但The Edge报导指吉利事后已经重返谈判桌,重新与Proton展开谈判,而另一方面PSA则逐渐失去与Proton合作的兴趣,同时还有消息称,吉利选择在法国总统来马之前一周高调宣布退出谈判,可能是背后另有打算。
许多人都更希望看到吉利最终赢得这场谈判,因为吉利在2010年从Ford的手中收购了瑞典豪华品牌Volvo后,成功让Volvo这个垂死挣扎的品牌转亏为盈,并让Volvo在全球市场的销量翻了数倍,同时Volvo在吉利麾下也依然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包括可以自主开发新的技术和车型。
不过需要提到的是,Proton始终无法和Volvo相提并论,无论最后胜出的是吉利还是PSA,他们都比较大可能只会把Proton当成是打开东南亚市场的一个踏脚石。
其中吉利就被指主要是看上Proton位于Tanjung Malim的生产线,可以用来生产旗下品牌Lynk & Co的右驾版汽车,并用来出口到英国和澳洲市场,同时也会把Proton定位为低端廉价车品牌,并透过受过Proton的过程中一并获得英国跑车品牌Lotus的控制权,以完善集团本身的产品线阵容。
同时吉利还要考量到的一点就是,我国很大可能会在今年迎来全国大选,如果在大选前完成收购Proton,并对Proton的人力资源和管理层结构大刀阔斧的改革的话,恐怕会引起政治家的介入,目前Proton直接聘有1万2,000名员工,而Proton的承包商和供应商则雇有5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字。
此外,无论是PSA还是吉利最终入主都好,未来的“合作伙伴”都希望能够获得Proton管理层的真正掌控权,在一般正常的商业模式下,没有任何一家财团愿意无条件的出资打救一家财政状况不佳、频临死亡的企业,而又什么好处都没得到,尤其是可以决定一切的“掌控权”。
与此同时,政府也必须要有两手准备,因为一旦Proton最终无法和所有的谈判对象达成合作协议,根据政府早前开出的贷款条件,Proton拖欠政府的15亿令吉贷款将全数转换为持股权,而这时政府就会成为Proton的最大股东,而这也代表政府日后自然就要为Proton的所有负债和亏损买单。
尤其是去年借出的15亿令吉已经证明只能暂时替Proton解燃眉之急,无法真正解决Proton根本的问题,因此难保Proton日后会否因为亏损而继续向政府提出经济援助。
Proton在去年一口气推出了四款新车,包括了全新的Perdana、Persona、Saga和Ertiga,而Proton也凭借这四款新车在2017年的首两个月取得1万3,306辆的新车销量,但这也只是和去年同时期的销量持平。
糟糕的新闻,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永远都补不完的,早以预料普滕会有这样的下场的。 既然是没销量亏损了,也没裁员减薪的动作出现,合作伙伴谈的成不成也无所谓,这意味着他们早已经等待着政府经济支持。所以说,普滕车的未来可想已知,有多么的难走。可怜了我们这些普滕车主的,要买又被压价,不买就是了。
一共猛兽了14亿2,600万令吉的亏损
好一個14億的猛獸,不要改,很貼切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