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 Mercedes-Benz C 250 AMG Line,第一桶金的选择。

很多人在成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都会想要换一辆“比较好”的车来犒赏自己,而所谓的“比较好”,往往都是指一些豪华品牌的车系,其中Mercedes-Benz就是许多事业有所成就、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朋友们的其中一个最大目标。

虽然说C-Class如今已不再是Mercedes-Benz的最入门车型,在它之下依然还有一个A-Class,但无可否认的是C-Class依然还是整个宾士家族内较为亲民和入门的车系,而且还具有相当辉煌和经典的历史,因此许多人在找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往往都会把目标设定在C-Class,或者是同级的BMW 3系列。

今天我们借来的就是C-Class家族内在本地算是汽油版最高阶的C250 AMG Line,因此它无论在外观和配备上也是最丰富的,或许有些人会说,其实C-Class最高阶的是C300和C350e,但C300已经在本地停产,而C350e又是油电车型,所以不能直接比较。

试驾: Mercedes-Benz C 250 AMG Line,第一桶金的选择。

一如往常,我们在开始前还是先为大家复习一下C-Class在本地的完整规格列表,它目前在本地一共被细分为6个等级,最入门的是C180,而最高规格、价格最贵的,当然就是价格逼近30万大关的C350e AMG Line,以下是C-Class的完整规格列表:

  • Mercedes—Benz C180 Avantgarde:22万8,888令吉
  • Mercedes-Benz C200 Avantgarde:25万3,888令吉
  • Mercedes-Benz C200 Exclusive:25万7,888令吉
  • Mercedes-Benz C250 AMG Line:28万78,88令吉
  • Mercedes-Benz C350e Avantgarde:28万9,888令吉
  • Mercedes-Benz C350e Avantgarde(AMG Line内装):29万4,888令吉
  • Mercedes-Benz C350e AMG Line:29万9,888令吉
  • 试驾: Mercedes-Benz C 250 AMG Line,第一桶金的选择。

    由于我们在今年初就曾经试驾过最高阶的C350e,而且还未大家带来完整的试驾心得分享,因此我们在一些外形和内装设计上的介绍会稍微省略,主要以两者的差异为出发点。

    在外型上其实C250和C350e没什么很大差异,只不过C250搭配的是AMG Line套件,而当初我们试驾的C350e则是搭配普通的Avantgarde外观套件(内装才是AMG Line),因此可以看出两者的前后保险杆的设计有明显差异,而且头灯组也有一丁点的不一样,轮圈也是19寸但是不一样的五幅式设计。

    它一样搭配了全主动式的LED头等,除了会自动调整远近光灯外,还会自动遮蔽部分光源和调整照射角度,不影响其它驾驶者的视线,只是它的头灯组内少了C350e专属的蓝色饰条点缀。

    其中AMG Line的前保险杆进气口会显得比较有气派,同时也会比较有运动化的感觉,保险杆下缘有一条银色的反光镀铬饰条,后保险杆左右两侧增加了一条黑色的假网状排风口设计,只是可惜我们这次借到的C250是黑色车身,如果是白色的话比较可以凸显出进气和排气口黑色造型的部分,以及搭配全黑的全景式玻璃车顶。

    坐进C250的车内,它和我们之前试驾的C350e一样都是搭配AMG Line的套件,所以方向盘一样是平底非真圆造型,中控台和门板也充斥着大面积的黑色木纹饰板,而这次我们借到的车辆搭配的是米色皮革座椅,个人觉得虽然看下去是蛮高贵,但实在是很不耐脏,我拿车时发现这辆车的座椅已经累积了相当的污渍难以清除,尤其是会直接接触到身体流汗部分的地方,污渍更是明显,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深色的座椅。

    中控台上依然有搭载一个彩色荧幕,只是边框很粗,而且是从原本的COMAND Online降级为比较阳春的Audio 20主机系统,搭配中央鞍座上的旋钮,以及高阶宾士车系上才有的Burmester音响系统,中控台有皮革包覆,打开前乘客座的手套箱,里面还有一个原厂提供的香精组,瓶装的香精用完后可以回原厂,以400令吉的价格购买新的一瓶。在此强调多一次,之前的C300 AMG Line已经在本地退役,因此汽油版的C-Class的旗舰等级,目前是由C250 AMG Line来担当。

    试驾: Mercedes-Benz C 250 AMG Line,第一桶金的选择。

    抬头一看,C250一样也搭配了一个全景式的玻璃天窗,因此如果你购买的是白色的车身配色,搭配AMG Line的前后保险杆,以及黑色的车顶(因为是全景式天窗的关系),我觉得这样的黑白颜色搭配是最好看,也最能凸显AMG Line保险杆设计美感的颜色。

    其它部分方面它一样和C350e没什么差异,整体的乘坐空间不算很大,而且还比同级对手的BMW 3系列有所逊色,以我173cm的身高作为丈量标准,前座调整到我的正常驾驶姿势后,我在后座的膝部空间只剩下不到一个拳头,头部空间也一样,加上黑色的顶篷,所以会觉得车内的空间视野有些局促,全景玻璃天窗就算打开了也帮助不大,但好处是后座左右两边的车窗和后挡风玻璃搭配了遮阳帘。

    另一方面,由于这是纯汽油版本,后方并没搭载任何的电池组或电动马达,因此在行李厢空间表现方面肯定会比之前试驾的C350e来得优秀,原厂宣称这款C250的尾厢空间有480公升,对比C350e的335公升要大上不少,而且后座椅背还能倾倒,因此载物功能比C350e更好。

    试驾: Mercedes-Benz C 250 AMG Line,第一桶金的选择。

    在动力规格方面,这辆C250搭配的同样是一具2.0升的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211hp,最大扭力350Nm,而且扭力峰值在1,200rpm就能涌现,最大的重点是原厂在今年为它更换了一组新的变速箱,从原本的七速自排(7G-Tronic Plus)更换成拥有九个档位的9G-Tronic。

    驱动方式一样还是后轮驱动,根据原厂提供的数据,这辆C250的官方油耗表现为5.7L/100km,从0-100km/h加速只需要6.5秒,极速可达到250km/h。那在更换了一组新的变速箱后,它的驾驶体验是否也会随着有改变呢?

    我和这辆C250相处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而刚好之前我也曾经试驾过搭配七速自排的C250,因此我可以比较明显和容易的区分到两者实际驾驭起来的差异。其实原本的七速自排对于一般驾驶需求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但原厂还是为它加入更多的档位,这多出来的两个档位真的有必要吗?

    首先我们就以油耗表现来衡量,搭配九速自排的C250在时速达到120km/h时,我的转速表依然显示我的引擎转速还维持在2,000rpm以下,只在1,500rpm左右徘徊,以基本机械知识而言,引擎转速越低所消耗的燃油自然就会越少,因为引擎负担没那么大。

    再来我们就谈一下它的实际驾驭体验,其实之前的七速自排给到我的感觉,对于一般都会驾驶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在普通的Comfort模式下换挡逻辑和反应也不算差,当然在Sport和Sport+模式下换挡效率会更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全脚油门以极限加速的方式来操驾它时,换挡的顿挫感会明显变得很大,让人感觉有点像单离合器的变速箱一样。

    在换上了新的变速箱之后,我依然找了一个没人的私人路段尝试把它全脚油门踩下去,看看它在全速冲刺时的换挡顿挫感有什么差异,果不出我所料,新的九速自排在换挡的衔接性和顺畅性上都比之前的七速自排要好上不少,全脚油门之下的顿挫感也明显减轻不少。

    除此之外,老实说如果你是一名很少会激烈操驾、平日都只是以斯文的方式在都会中驾驶穿梭的驾驶者的话,你是很难会察觉这两具变速箱彼此间的差异,因为之前七速自排在应对一般日常驾驶的工作上已经是相当不错。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之前的七速自排变速箱被指在本地拥有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在一些C-Class身上出现了换挡时的异音问题,小编的同事本身就是这一代的C-Class车主,一样也有面对过类似的问题,但在送修后原厂已经把问题修复好,相信这个问题在新的变速箱上不会再出现。

    长篇大论的谈完了变速箱后,我们来谈谈其它的动力表现和操控变现等,在动力表现方面,我觉得以C250的动力输出来说,你只需要把它设定在Comfort模式就已经足够日常使用。

    除非你今天在车上要载满5个成年人(包括你自己),或者你要把它开上云顶,那就在最后几个最倾斜的斜坡把它切换到Sport模式,在此模式下变速箱的反应明显加快,而且引擎转速也会稍微被提高,虽然比较耗油但换来的是更直接和有效率的动力输出,变速箱也会变得更加聪明。

    至于Sport+模式,我个人觉得一般人基本不大怎么需要用到它,除非你今天想偶尔热血一下,把它开到赛车场上想要体验它211hp马力和350Nm扭力的完整输出,否则的话在一般马路上根本没什么需要用到;而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相当保守,只求安稳舒适的驾驶体验,Eco会是你不错的选择,同时还能缴出更优秀的油耗表现。

    在操控和动态表现方面,C250搭载的是AMG运动化悬吊,对比一般的悬吊高度降低了15mm,因此和之前试驾的C350e有着巨大落差,C350e搭载的是Airmatic可调式的悬吊,一个强调的是操控,另一个强调的是舒适感。

    强调操控的当然是C250的AMG运动化悬吊,更短的悬吊行程意味着它在高速过弯时的稳定性更好,车身的摇晃可以减低,反观之前我试驾的C350e,因为气压式悬吊的关系,就算我把它调到运动化模式,依然还是会觉得它的Airmatic悬吊过软,高速行驶时有一种软趴趴的感觉,而C250就不会。

    来到最终的总结阶段,必须强调的是它的竞争对手是BMW的3系列,以及Audi A4,而不是自家的C350e,而且C350e是油电车型,定位与纯汽油的C250不一样,因此我们不应该拿它来和C350e比较,说到底哪一个比较值得入手。

    由于BMW 3系列目前在本地销售的等级已经被精简到只剩下入门的320i和油电版的330e,因此BMW已经没有一个与C250等级相匹配的对手(320i的对手是C200,330e的对手是C350e),而Audi可以和它相匹配的,应该就是中间等级的A4 2.0 TFSI,但它的价格比C250便宜了接近2万令吉,而最高阶的A4 2.0 TFSI quattro S-Line则又比它贵了2万令吉,所以其实很难帮它找一个对手。

    无论如何,我们单纯的看回C250本身的配备和价钱来评断它的性价比,我认为它的配备其实不会输给C350e,只是少了油电系统因此整体马力和扭力输出方面会没那么亮眼,但其实C250的引擎动力已经非常够用,一些应该有的配备如全景玻璃天窗、Burmester音响系统、AMG Line外观和内装套件、全主动式头灯组等都有了,价格又比C350e AMG Line便宜了1万令吉,加上本地消费者很多都对油电系统抱有怀疑和恐惧感,我相信C250 AMG Line依然会受到许多潜在C-Class买家的追捧!

    Mercedes-Benz C250 AMG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