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买车,或者到新车陈列室看车的时侯,都会很习惯的用手指去按压陈列室内的新车车身板件,并以板件的软硬度来判定这辆车的车身结构是否安全。其实这种做法只适用于30甚至是40年前的汽车技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安全与否已不再是靠板件软硬度来区分了。

在三四十年前,汽车工业的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全球车坛对行车安全的概念还很模糊,甚至连气囊、ABS等这些在现代看起来很基本的配备也没有,因此当时人们的概念普遍就是光靠车身板件的软硬度来作标准,认为车身外壳板件越硬,越能保护到车内的司机和乘客。

不过在经过90年代末期的经济风暴、21世纪初的石油危机后,全球车坛的发展趋势转向以省油减排为主,同时EURO NCAP、IIHS和NHTSA等机构也逐渐带起了欧美消费者对行车安全的重视,因此减轻车身重量同时提升行车安全成为了各大汽车品牌的首要造车条件。

在这种环境下,各大汽车品牌纷纷舍弃以往偏重的传统金属,转而采用成本较高、更坚固但同时重量也更轻的铝或其它高刚性钢材,并且针对性的为车身部份的结构金属进行强化,包括了A柱、B柱、C柱还有底盘的结构杆等。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慢慢发现近年代的车在车身板件上都比以前三四十年前的旧车越来越软,也因此认为新车不如旧车安全,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现代的汽车经过大量的模拟撞击测试、大量的数学运算来确认一辆车在发生撞击时最重要的部份,并特别针对这个部份来进行强化,而这些针对性的强化都是旧代汽车所没有的,所以在安全性上新车其实是不降反升。

所以,大家在最近几年不断看到‘高刚性钢材’、‘热压成型’、‘MPA金属强度系数’等等的字眼,这些都是因为汽车工业大量导入新一代的造车安全技术所致。在去年尾本地的一个车展上,我们特地为大家拍摄了一个简短的视频,告诉大家怎样才算是一辆安全的车,并以现场的一辆Proton Persona来作示范,来看看视频吧!

Proton Persona的车身内部结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