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近期最关注的本地车款就是非Perodua Ativa莫属了,原因无它,因为它是Perodua的产品,而且价格定于6.15到7.2万令吉之间,属于一个普罗大众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而且它也是时下最夯的都会型SUV(也可称为CUV),所以我们这次很快的就为大家借来了这款SUV进行试驾。
在开始之前,小编先为大家讲解一下SUV和CUV这两个名词之间的差异,其实SUV是指Sport Utility Vehicle,泛指一般车身离地高度较高、外形较为阳刚/运动化的车型,以往SUV广泛被视为需拥有一定程度的越野能力,初代SUV的表表者就有Mitsubishi Pajero、Mercedes-Benz G-Class或Suzuki Vitara等。
但随着时代推移消费者对SUV的需求也出现了明显改变,如今许多购买SUV的人都已不再要求它们具有越野能力,反而是看中它高挑的车身、大气的外观和可变性较高的车室空间,所以如今已有许多SUV已不再强调越野能力,甚至毫无越野能力可言,同时设计取向也越来越朝都会时尚风发展;少了几分阳刚味,却也多了几分时尚风和科技感。
而CUV这个名词又是近两年才突然兴起的一种崭新叫法,它普遍被用来形容一些车身离地高度比一般传统房车来得稍高,但也没有传统SUV那般高挑的小型入门SUV,它们甚至完全不具备越野能力,原厂开发CUV的目的其实也并非为了越野,而是顺应潮流和消费者的需求,将SUV的入手门槛降低而且也让女性消费者更愿意考虑入手(毕竟有许多女性消费者不太喜欢体积庞大的传统SUV)。
所以终归来说,CUV(Crossover Utility Vehicle)这个名词本来就是从SUV身上衍生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明确和详细的去区分不同市场取向的产品,但它本质上还是属于SUV的一种,所以你要称Ativa为SUV或CUV其实都没有问题;网友们,别再为SUV/CUV的称呼而执着了。
回到Ativa身上,这款SUV我们之前已做了多次的详细报导,而且也刊登过我们英文版同事对它的初步试驾印象文章,大家只需善用我们网站上方的搜索栏输入“Ativa”的关键词,就可在本站内搜索到所有关于Ativa的文章和资料,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多做叙述,纯粹专注分享我们对它的心得。
我们这次试驾的是售价最高、配备也最完整的Ativa 1.0 AV,它已经选配了黑色的Dual Tone双色车顶(需要加价RM800),因此价格刚好是7.2万令吉,可以说它是我国目前售价最便宜的SUV。
与它价格相仿的还有同厂的Aruz,但Aruz是一款主打家庭使用的七人座SUV/MPV,而Ativa则明显是主打尚未成家的年轻消费族群,或者是家庭成员人数不多、不会常要用到后座空间的小家庭使用,所以Ativa和Aruz彼此间的产品差异还是很好区分的。
外观我们就不多加叙述了,毕竟大家已经看过它的照片N次了,我们只谈论它搭载的Adaptive LED头灯组,这里所谓的“Adaptive”其实就是指它的头灯组拥有自动遮蔽部份光源的功能,操作原理基本就和Mercedes-Benz的Multibeam智慧型头灯组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它能透过挡风玻璃上的两颗摄影镜头去侦测并判断前方或对面车道是否有其它交通工具,以及当下的道路环境是否幽暗等,系统会根据当下的状况决定开启远光灯并且不断调整头灯组的照射角度,在没关闭远光灯的情况下也能避免闪瞎其它道路使用者。
不过它和宾士Multibeam不同的是,因为Multibeam的LED头灯组内建超过100颗LED发光体,所以系统可以很准确的调整它的照射角度,而Ativa的这组智慧型头灯组因为它的LED发光体没有宾士的那么多,所以它的调整角度也没那么精准,但它在功能性和实用性上还是非常够用的,而且也肯定不会造成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眼睛负担。
在动力部分,大家都知道它搭载1.0L的三缸涡轮增压引擎,搭配原厂号称创新的D-CVT变速箱,关于这具变速箱大家可以【点击这里】去科普一下。本地的Ativa统一都只有前轮驱动版本,原厂解释日本的四驱版本并非是要用来越野,而是为了应付日本冬天的下雪路况,而我国因为四季如夏所以没有引进四驱版的必要。
很多人一听到它有涡轮引擎,第一个对它的印象就是“贴背感”和很轻快的起步表现,但小编要在这里泼大家一盆冷水,因为根据我们的实测,它的0-100km/h加速成绩只有12.1秒,翻查我们之前实测第三代Myvi 1.5 AV的数据则是11.5秒,所以数据告诉大家Ativa虽然有涡轮引擎,但它的动力表现其实也仅仅是够用而已,大家不用妄想它是一款性能凸出的高性能SUV。
其实日本的Daihatsu母厂老早也曾经明确表示过这具涡轮引擎的用意是在于降低油耗和碳排放量,而不是为了满足性能迷的需求,事实上小编试驾过后也觉得它确实给不到我明显的贴背感,整体给人的感觉其实就真的跟一般1.5L自然进气引擎不相上下而已。
至于方向盘右侧的“PWR”按钮,也就是它的运动化模式,你在按下这个按钮后其实可以看到引擎转速会稍微提高,其实它就只是借助提高引擎转速来改善扭力表现而已,实际感觉到的差异大概只有5%左右,所以不用指望Ativa的运动化模式会好像某些车款那样给到你截然不同/脱胎换骨的动力表现。
此外,如果你想要在买车后改装电脑晶片来提高涡轮增压值来拉高引擎的马力和扭力输出,小编劝你别这么做,因为原厂已经表示这具D-CVT变速箱所能承受的扭力峰值只有150Nm,而Ativa的原厂动力输出已有98hp/140Nm,所以你如果要改装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变速箱的可靠性,除非你把它的变速箱也改装成手排。
另外由于它的排气量只有1.0L而且也只有三缸设计,所以你在高引擎转速时依然可以明显听到它相对比较粗糙的引擎噪音,而且也因为这具引擎没有平衡轴(Balancing Shaft)的设计,所以它保留了三缸引擎很明显的先天特性,那就是怠速时的抖动。
我们借回来的这辆Ativa的累计行驶里程只有不到500公里,所以我们应该是第一家试驾它的媒体,但我们已经可以在车子停在原地的情况下明显感觉到椅子和地板传来微微的车身抖动,虽然抖动幅度不明显只是轻微麻痹的感觉,但试想想,两三年后一旦引擎支脚(Engine Mounting)的塑胶开始老化,这些抖动岂不更明显?
如果拿它来和同厂的Axia/Bezza 1.0L相比,小编会说它的引擎抖动其实比Axia/Bezza来得少,但至少你坐在车内还是可以感觉得到。而如果对比不算同级对手的Proton X50,X50在同样是三缸引擎的前提下,它停在原地时的怠速抖动是几乎完全感觉不到的,因为X50的引擎有平衡轴设计,加上Volvo主导这具引擎的研发工作而且排气量是1.5L,所以X50引擎的整体运转质感基本上是完胜Ativa的,不单只抖动几乎感觉不到,引擎噪音也比Ativa来得小。
至于它的D-CVT变速箱,小编只单纯的跟大家分享实际开起来的感觉和结果,其实它和一般CVT变速箱给人的感觉差异不大,至少比10年前较为老旧的CVT变速箱要来的好,但你不会透过驾驶过程感觉得到这具变速箱能给到你多大的惊喜。
对于动力的总结来说,小编觉得Ativa的动力表现只能被视为是“够用”而不是“充沛”,在一或两个人的情况下当然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车子坐满了四个甚至是五个成年人,可能就会出现有些重拖的感觉了。
而在空间的部分,小编的身高为173cm,坐在前座基本没有什么空间上的问题,但它的方向盘依然只能做上下角度的调整,不能往后拉或往前推,所以小编要把双脚的坐姿调整到一个比较舒服和比较容易掌控油门/煞车的姿势,掌握方向盘的双手就势必会变得比较挺直,这点小编真的希望P2别再为方向盘的调整Cut Cost了,毕竟方向盘调整并不是什么很高成本的东西。
它的座椅这次做得蛮厚实的,并不像Axia/Bezza那样的单薄,因此做起来舒适性是比Axia/Bezza来得好,前面两张座椅的包覆性和支撑性都算OK,至少可以几乎完全支撑到我的大腿,但后座座椅的椅垫则明显较短,坐在后座大腿会有很大部分的悬空,而且后座椅背也没什么包覆性设计,几乎完全平整,所以后座的舒适性和前座相差甚远。
总体而言,小编觉得Ativa的车室空间表现其实和Myvi属于同一个水平,不至于局促但也算不上非常宽裕,坐在后座的乘客基本不用担心膝盖会顶到前面的椅背,头顶也还有至少一个拳头的空间,除非你的身高超过180cm,否则一般来说都不会有大问题。
内装质感和配备部份,一如以往,P2给予的全部都是硬质塑料,而且它的座椅皮革也没什么高级感可言,皮面相当的粗糙,做工也没什么讲究,车上的按钮基本上都算是触手可及,设计上不会给人很麻烦或很不科学的感觉。
这具8寸的荧幕主机内建的功能相当普遍,无外就是一般的蓝牙和USB读取功能,外加连接了后方的倒车摄影镜头,它并不像日本那样有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功能(但日本的荧幕需要加价选配),只有最基本的MirrorLink,而且MirrorLink也只支援Android手机,iPhone用户再次被原厂排除在外。
我们试驾的因为是最顶配的1.0 AV,所以原厂提供的轮胎是Bridgestone Turanza,这组轮胎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性能胎,但它在隔音性和舒适性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我们以前试驾过的一些车款也是标配这组轮胎。
纵然如此,Ativa在高速行驶时的轮胎噪音还是相当明显,所以问题其实是出在于原厂对于Ativa的隔音工程,而不是轮胎上;如果你买到入门或中间等级的Ativa 1.0X/1.0H,原厂提供的就是另一组Goodyear的轮胎,相信到时轮胎滚动的噪音会比1.0 AV更明显。
而在它组装品质的部份,由于我们借到的车还很新,所以没有任何奇怪的异音是意料中事,但日后会不会随着行驶里程增加而出现一些门板间或中控台里面的异音,小编没办法回答你,但以一般P2的做工加上7.2万的价位来说,有些异音其实是难免的,你总不可能奢求7.2万车价能给到你20万的组装品质吧?
安全配备部份,无可否认它确实是我国车市目前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车,至少在安全配备的部分来说它的性价比是没有对手的,因为就连Proton X50也要买到10.3万的Flagship等级才有完整的第二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而Ativa也就只需要7.2万就给你这些高科技的驾驶辅助配备,另外3个入门等级至少也已经有了自动煞车辅助(AEB)。
但这个ASA 3.0的驾驶辅助配套也并非全然完美,因为第一点它的自动跟车系统(ACC)并不是全速域,而是要在40km/h以上的车速才能启动,并不像X50那样全速域可以帮你完全煞停后再起步,所以在一些交通繁忙的市区这套系统反而无用武之地,因为你还是必须自己煞车,不能像X50那样交给系统去操作(风险自己承担)。
除此之外,它的ACC在车速40km/h以上启动之后,你会发现它的自动加速和自动减速功能其实相当的突兀,它不像某些车款那样可以把加速/减速做到很线性很自然很人性化,因此你必须要有心理准备一旦启动了ACC而前方车辆的车速又不怎么一致的话,车内的乘客可能会容易晕车。
第二点就是它的车道偏移警示系统(LDW),小编试驾了几天之后完全找不到单独关闭这项功能的方法,方向盘右侧有一个类似车道偏移警示开关的按钮,但按了下去之后并没有改变任何东西,LDW也依然还在启动。
尤其是它侦测到车子稍微压到道路的分隔线时就会哔哔声的警示,有时在一些相对较少车的路段你其实根本不大需要用到LDW,而且一旦刚好车上有乘客正在睡觉,而这套系统又没得关闭的话,那就会是一个麻烦。当然,小编是找不到单独关闭LDW的方法,如果你是车主而你又知道如何关闭(如果可以关闭)的话,欢迎分享给小编知道。
至于操控和车身动态部份,小编觉得这组Daihatsu的DNGA模组化底盘虽然让Ativa有了一个明显的操控提升,但它的整体调性依然很偏向舒适,完全没有欧系车给人的那种感觉(当然,因为它还是日系车)。
与第三代的Myvi对比,小编认为Ativa的车身动态和操控表现比Myvi来得稍好一些,高速入弯时车身侧倾的幅度被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方向盘还是一样没什么回馈感,辅助力道依然很多让它转动起来很轻盈,大致符合一般大马人对于P2品牌的操控要求。
不过小编要挑的就是它的后轴悬吊太软了,加上Ativa的车重不到一吨,当后轮在碾过一些凸出的路面时车尾会出现很多次不规则的弹跳,虽然它的弹跳不是死硬而是软的(类似于大力坐在弹簧床上的感觉),但还是会让后座乘客容易感到不适。
另外,也由于车身很轻的关系,Ativa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尤其是当车速过了100km/h之后很容易因为外来的气流而影响到它的车身动态,譬如说旁边车道有另一辆车子高速超车经过,所产生的气流其实足以把你的Ativa推到稍稍偏离原本车道,这时你就需要修正方向盘把车头摆回到原本的路线上。
类似的情况小编也在之前试驾Axia和Bezza 1.0时遇到过,而且在高速公路上的发生机率还蛮高的,主要是因为车子的重量过轻难以保持高速行驶时的动态稳定性,所以小编觉得如果你是一个打算买了Ativa过后每个月或每周都会开车驾长途返乡或外出的人,你得要有心理准备。
小编觉得Ativa在高速行驶时需要不断专注前方路面而且随时修正方向盘的驾驶方式会很累人,如果是开长途的话很容易感到精神疲劳而打瞌睡,因此小编认为Ativa以及Axia和Bezza都一样,还是比较适合在市区里面走走停停作为代步工具就好,它并不是经常需要开长途车的买家的最佳选择。
最后就是总结的部份,虽然Ativa有很多的美中不足之处,但大家别忘了它的价格其实也就只需要7.2万令吉而已,虽然还是有些人觉得很贵,但小编还是得告诉你一个事实,那就是它确实已经是本地目前最便宜的一款SUV/CUV(Axia Style根本不算SUV),而且它的配备确实也相当的有诚意。
我们只拿现实来作比较,7.2万你能买到什么车款?无非就是日系品牌的一些B-Segment房车而已,而且还是最便宜、配备最阳春的等级,不要说主动安全配备了,可能就连LED头灯组、双色轮圈、皮革座椅甚至是荧幕主机也没有。
那如果对比X50的话呢?首先7.2万是买不到X50的,因为X50的最入门等级也要7.9万令吉起跳,而且小编个人其实也不大建议购买最入门等级的X50,小编其实认为如果真要考虑X50的话,比较好的也应该从售价8.48万令吉的1.5 Executive,或者售价9.32万的Premium开始考虑。
当然,如果你真的面对预算不够的问题,你的预算最多只能去到7万令吉左右,而你又真的很想要入手SUV的话,那或许Ativa真的是你的唯一选择,但小编认为如果你比较在意开车时整体的隔音、动力表现和质感,小编会建议你稍微多加1万左右的预算,考虑入手X50 1.5 Executive或Premium。
虽然说X50 Executive/Premium的安全配备没有Ativa 1.0 AV那么的完整,但还是胜在动力输出更充沛、引擎运转的噪音和质感更好,同时轮胎隔音也比Ativa来得优秀,最重要的是它内装的用料比Ativa要高级很多,至少X50的皮革质感要比Ativa好,中控台也用上更多的软质塑料。
当然,X50的油耗表现或许还是会比Ativa稍微来得吃亏一些,我们试驾Ativa时的实测油耗数据为14km/L(其实并不算差),但车本来就和人一样是没有绝对完美的,总有些缺点是你必须去取舍。当然,X50本来就不算和Ativa属于同级对手,但碍于很多人一直拿它们来比较,小编所以也就简短分析一下彼此的特点和差异而已。
2021 Perodua Ativa 1.0 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