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odua Myvi向来都是本地最热门、最常见的车款,其热门程度甚至已经到达随便停在一个红绿灯前都能看到至少一辆Myvi。可以这么说,Myvi已经是我国历来最成功的车款,论普及度和销量,连隔壁棚的Proton Saga也不如它。
虽然“躺着也能卖”,但Perodua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强化Myvi的产品战力,在2017年推出第三代大改款的车型后,原厂如今在今年尾推出了第三代小改款的型号,主要就是为了让Myvi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其它竞争对手面前能继续保持它的优势和战力。
这次小改款Myvi的资料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很多,如果你还没看过的话,可以点击以下的链接翻阅我们每一则针对Myvi小改款的报导和文章:
2022 Perodua Myvi 小改款正式发布, 四个等级售价4.6万起
2022 Perodua Myvi 小改款, 四个等级差异与配备逐个看
开放预订仅9天, Perodua Myvi 小改款已接获4,303份订单
原厂推出2022 Perodua Myvi 小改款专属 GearUp 套件
剖析 Perodua Ativa/D55L D-CVT变速箱, 纯粹哗众取宠?
而这次,我们就不再去讨论什么配备差异或什么变速箱的课题了,就连引擎的动力数据也不需要提了,毕竟引擎没变,大家还是想知道的话可以点击上面的恶文章翻阅。我们直接进入试驾的重点,那就是分享我们试驾小改款Myvi的感想,以及小编比较推荐大家入手哪个等级。事先强调,我们这次试驾的是顶规的1.5 AV。
首先,这次Myvi小改款是沿用了原本的引擎,只是换了新的变速箱,它的变速箱就和Ativa一样号称结合传统自排和CVT变速箱优点于一体,而且可以相互抵消彼此缺点的D-CVT。
小编在试驾它的3天时间内,觉得这具D-CVT变速箱其实在大部分时间并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CVT特性,如果你不去特别翻查资料的话,一般人其实根本感觉不出来这具D-CVT和之前的四速自排(4AT)有什么样的差异。
换了CVT变速箱后,这次的Myvi开起来依然轻盈有余,起步动作当然谈不上暴力但也不会让你有重拖或反应迟缓的感觉。我们拿它和Proton Iriz的CVT对比,其实Iriz的CVT时至今日都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CVT特性,就算原厂怎么调校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把问题抑制,但无法把问题解决。
直接来说的话,小编认为Perodua的这具CVT变速箱比Proton那具来自Punch的CVT变速箱要好很多,至少在运转质感的部份它不会有明显的CVT特性,也不曾听到有CVT常见的噪音,但对比Honda自家的地球梦CVT,小编却也觉得Honda的那具CVT会比P2的这具D-CVT要好。
虽然原厂号称这次换了变速箱后让Myvi的0-100km/h加速表现有些许进步,但小编其实没有明显感觉得到出来,不过这也不打紧,毕竟Myvi主打的还是大众化和实用,性能从来不是它的最大诉求,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只对它的性能要求是“够用就好”,而不是要求它有几优秀几突出。
在油耗部份,原厂针对1.5版本的Myvi给出的官方油耗数据为21.1km/L,而1.3则是22.2km/L,这样的数据看起来已经是属于油电车(Hybrid)的数据了,然而我们实测过后是几多呢?
根据小编试驾3天得下来的平均油耗数据,这辆Myvi 1.5 AV的平均油耗为15.3km/L,这其实与原厂公布的21.1km/L有一个蛮明显的差距,而小编也对此不感到奇怪,毕竟原厂的数据向来都是以最理想的状况去测试,而现实生活里我们出门会塞车、会有很多红绿灯,驾驶速度也不会是一直维持稳定,所以数据有落差是肯定的。
至于驾驶质感部份,Myvi还是维持了它原有的水准,就是一般而已,碰巧这几天都有在下雨,车子碾过路面的积水时卷起来的水打在轮拱内的声音非常明显,可以感觉得到轮拱里面的挡泥板厚度很薄,而且也没特地做过什么隔音处理。
除了这些之外,不知是原厂标配的Goodyear Assurance的问题,还是这款车本来的隔音就不好,它开起来的轮胎滚到噪音真的很大,尤其是在一些年久失修、表面已经很粗糙的柏油路上,只要车速超过80km/h或以上就相当的扰人,印象中Proton Iriz和Saga的轮胎滚动噪音都没这么严重,如果大家有预算的话,不妨在买车后换掉这组原厂标配的轮胎试试看是否有改善。
这次小改款Myvi的座椅依然还是同样的设计,只不过在材质方面有所改变,最顶规的1.5AV除了有皮革外还采用了红黑混搭的双色设计,老实说小编觉得这样的颜色搭配其实很激进,它只会造成两种效果,要嘛就是有些人很喜欢,要嘛就是有些人很讨厌,而小编就属于后者。
其实Myvi向来都是一款主打大众化的平民房车,本就不应该有这种激进的设计和搭配方式,小编觉得原厂应该采用全黑的皮革内装就好,虽然全黑的座椅看下去一成不变,但至少它比较安全,绝大部分人就算不至于喜爱都好,也不会觉得讨厌或觉得不顺眼。
这张座椅的椅垫依然还是很短,以我173公分的身高坐在上面,我的大腿其实有接近1/3的部份是没办法被支撑到的,而它的椅背也只是刚刚好支撑完我的背部而已,包覆性也没有什么特出之处,头枕的角度几乎形同虚设,我无论怎么调整椅背都很难让它的头枕支撑并贴合得到我的后脑勺。
至于空间则还是一如以往的够用,虽然它只是一辆B-Segment的掀背小车,但实际坐起来它的后座腿部空间却甚至比一些C-Segment房车还要好,当然这也是有所取舍的,就好像我刚才所说的前排座椅很小张,换来的好处就是后座腿部空间更好,但这也牺牲了驾驶者的舒适度,尤其是在开长途车时。
操控和稳定性和之前没有什么明显差异,它依然还是一款定位都市型的掀背小车,如果你在都市地区内以不太高的速度驾驶的话一般都不会有大问题,但如果车速提高到100km/h或90km/h以后,在一些弯道中它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车身侧倾,而且车子悬吊的弹跳感也蛮严重。
安全配备部份,这次它加入了自动跟车(ACC)、盲点侦测(ACC)、后方车流警示(RCTA)、车道居中辅助(LCA),还有车道偏移警示(RCTA)和车道维持辅助(LKAS),以它不到6万令吉的价格来说诚意绝对是足够的。
虽然它的ACC并不是全速域,也就是说它无法在市区内自动帮你跟随前车煞停,因为它必须在车速30km/h以上才能启动,而且最高也只支援到125km/h的速度,但以它的价位来说,小编觉得这已经不是“是否为全速域”的问题,而是“有没有ACC”的问题,而Perodua却成功做到6万令吉以下给你ACC的配备,这点值得掌声鼓励。
当然,小编知道有些人会觉得这些所谓的半自动驾驶辅助配备并不是很重要,甚至会觉得它们因此增加了车子日后的保养和维修成本,但理性来说,这是全球的大势所趋,不单只是Perodua,小编可以肯定每个品牌以后推出的车款在安全配备上都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满,只是看谁更愿意提早一步推出甚至是普及化而已。
反观它的一个同级对手,同是国产品牌的B—Segment掀背房车(不用猜大家都知道是Iriz吧),但却在安全配备上依然停留在基本的6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而已,连自动煞车辅助(AEB)也没有,在性价比上已经是完全被Myvi碾压了。
最后总的来说,Myvi这次小改款让它的性价比变得更高,虽然价格也有小涨,但在小涨两三千令吉的情况下却拥有几乎完整的高科技主被动安全配套,小编觉得这很超值,以性价比而言,本地任何一款B-Segment掀背房车都不是它的对手。
当然Myvi也不是完美,因为它也是有它的缺点,诚如我在上面提到的,它的轮胎噪音、隔音工程、它的操控和稳定性都还有很多进步空间,而且座椅的支撑性也还是没什么进步。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身高在170cm左右以下,而且你也比较少有长途驾驶的需求,同时你也对操控要求不高、纯粹需要一个可靠稳定的代步工具的话,那Myvi基本算是适合你的一个选择,毕竟Myvi在本地市场多年来已经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口碑,它质量稳定,故障问题少,维修与零件价格也不贵。
但,如果你今天的预算更为充裕,可以去到8万甚至是10万令吉的话,小编觉得或许你还是可以先去试驾下Toyota Yaris或Honda City Hatchback,毕竟后两者的隔音表现还是要比Myvi好很多,很多时候只要隔音好,开车的心情自然也更好,而且长途驾驶的疲劳度也会减少,毕竟不用一直被轮胎噪音轰炸。
2022 Perodua Myvi 1.5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