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为比较熟悉中国汽车市场的朋友大概都听过“一汽丰田”、“东风本田”、“华晨宝马”这些名字,往往在中国经营的国际汽车品牌都会在自家的中文译名前加上其它的名字,为什么?其实这和中国政府严苛的外资管制政策有关。
从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就规定所有想要在该国市场销售经营的外国汽车品牌,必须与当地企业以50:50的平等持股比例共组合资公司(Joint Venture),外国品牌不得以100%外资持有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这才出现了“华晨宝马”、“北京奔驰”、“长安马自达”、“广汽本田”这些品牌名称。
不过这项限制即将在几天后开始被废除,根据中国商贸部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公布的信息,中国政府将会在2022年1月1日开始废除这项针对外资品牌的限制,允许来自其它国家的汽车品牌以全外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这项政策的改变预计将会让一些国际车企重新掌握自家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所有权,毕竟在现有的合资框架下,外资汽车品牌必须和当地企业合作,以50:50的比例平等持股,而这些外资品牌往往也无法在中国公司内部掌握绝对的话语权。
其实中国政府早在3年前就已经逐步放宽这项政策的限制,允许外资汽车品牌在当地市场的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提升到70%,而当时的华晨宝马的股权结构就因此放宽政策而有所改变,BMW集团因此而将华晨宝马公司的持股比例大幅提高,而中国政府甚至在同年破例允许Tesla以全资持有的方式在上海开设超级厂房。
在明年1月1日之后,预计一些在中国当地经营多年的外国汽车品牌将会向他们当地的合资伙伴买入剩余的一半股权,以全资方式经营自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和产品,当地的一些汽车品牌的名称或许也因此将发生变化,不再冠上当地公司的名称在前面。
中国政府当年设立如此严苛的政策,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当地企业在面对外来企业的竞争时依然有市场生存能力,目前中国本土5家最大的汽车企业,分别是上汽集团(SAIC,简称上汽)、第一汽车集团(FAW,简称一汽)、北京汽车集团(BAIC,简称北汽)、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都是属于国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