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与家电巨擘小米(Xiaomi)想要跨界造车的消息传了很久,却一直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最近,各大中国和海外媒体纷纷报导,称小米集团已经获得了来自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NDRC,简称发改委)的批准,成功跨过了造车的第一道门槛!
许多中国媒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是在不久前获得了发改委的造车申请批准,初步排除了生产电动车路上的第一道障碍,而小米汽车也是2017年以来第四家获得发改委批准的造车项目。在中国,想要造车就必须先获得发改委的批准,而发改委也负责监管中国国内的汽车行业新投资申请,以及相关的产能事务。
不过,在获得了来自发改委的批准后,小米目前也仅是成功跨过了第一道障碍,因为接下来他们还需获得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的批准,在工信部评估过小米提呈的产品设计、技术与规格信息后,将会决定是否批准小米投产有关的产品,而这时小米才算完成大规模造车前的门槛。
早在2021年,小米创办人雷军就已对外宣布有意跨界涉足造车领域,并且主打未来主流的纯电动车(EV)市场,同时还豪言将在未来10年向汽车业务投放100亿美元(约465亿令吉、729亿人民币)的资金,而且还设立目标要在明年(2024)上半年开始量产首批新车。
中国媒体称,小米的造车计划能否赶得上早前的规划,一切还得看中国官方部门的审批进度和速度,当地媒体《北京日报》曾在7月份报道,称小米已经在北京地区完成建设一家年产量可达20万辆的汽车生产线,专门从事电动车的生产作业,而消息人士也透露,小米在2024年的初始产量预计为10万辆左右。
中国多家媒体分析,小米之所以选择跨界造车,主要是因为其原本的主要盈利来源,也就是智能手机业务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出现了18.9%的萎缩,鉴于全球智能手机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也呈现发展放缓的迹象。
小米正好趁此机会实现业务与收入多元化的策略,除了可以避免集团盈利与收入过于依赖单一领域和产品外,也可趁此计划利用旗下在中国现有的数千家门店同时销售其生产的电动车产品,并把未来投产的电动车融合到现有的米家生态系统内,完善其生态系统的构造。
消息也说,小米的造车计划主要是依靠软体和生态系统方面获利,而不是像其它传统车企那样,透过生产与销售硬件获利。中国媒体报道指出,小米造车业务的部份预计仅会从实际生产与销售车辆的业务中获得1%左右的利润,但依靠其后续提供的软体服务和生态系统服务,预计可获得更可观的盈利。
由于小米锁定未来主流的电动车业务,因此其电池技术也成为了业界的关注焦点,中国有消息称小米目前有很大机率将会选择与宁德时代(CATL)或中创新航(CALB)合作,采用后者提供的电池技术作为小米电动车的主要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