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随着零排放的纯电动车(EV)逐渐被公认为全球车坛未来的主流,作为汽车媒体的我们,也难免的会越来越多试驾到EV,小编也知道目前还是有不少人觉得EV在本地还不成熟,不单只硬体设施(如公共充电桩)还不到位,连EV的车价也还是不够亲民,导致很多人对EV兴致缺缺。

不过既然它真的来了,那我们也就要为大家试驾了,除了分享这辆EV开起来的感觉之外,也和大家分析一下EV目前在本地面对的困难和现实问题,以及哪种人在现阶段适合EV、哪种人应该先缓缓,等到这些问题都被逐一解决才买。

我们这起试驾的主角是韩国品牌Kia旗下的Niro EV,它在本地只有单一版本,售价25.7万令吉。说到Niro这款车,本地很多消费者或许都会感到陌生,因为前任总代理Naza一直都没有向我国市场引入过这款在欧洲和韩国本土卖得很不错的都会型跨界SUV。

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在这里我们也顺道为大家科普一下,Niro是Kia旗下被定位为新能源车的一款产品,第一代的Niro是在2016年面世,而第二代(也是我们这次试驾的主角)则是2021年面世,之所以被称为新能源车,主要是它打从第一代开始就只提供油电的Hybrid或PHEV版本,以及纯电动的版本,并没有纯传统内燃式引擎的选择。

而至于本地的Kia Niro则是在今年7月才正式发表上市,而且总代理只引进了纯电动一种车型,国外看到的Hybrid/PHEV油电版并没有来马,估计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政府只为零排放的纯电动车提供税务优惠,Hybrid/PHEV油电车已不再享有任何税务补贴,在这种情形下总代理不引入PHEV/Hybrid版车型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开始我们的试驾心得分享之前,小编在这里先为大家声明,本篇文章只是集中在新车试驾以及小编本人对于目前使用EV的一些体验上的分享而已,对于Niro EV这款车的规格配备部份,大家还是劳烦【点击这里】看回我们之前的文章。

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前言说完了,我们就来开始进入重点,首先我们就从它的外型开始。首先,Niro虽然被原厂称为是一款都会型跨界SUV,但老实说,小编其实觉得它更像是一辆车顶较高、头部空间较为宽裕的大型Hatchback掀背车,主要是因为它的车身离地高度并没有很高,确切来说只有150mm,因此很难被视为是一款SUV。

不过它到底是不是SUV其实也不是很重要,毕竟在SUV浪潮席卷下的2023年,很多品牌都一窝蜂的把自家产品跟“SUV”这名称硬扯上边,一些售价10万令吉以下的七人座MPV也被某些原厂称为SUV,所以是不是SUV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了解它的车身尺码、看过实车之后,它究竟是否符合你的喜好和要求而已。

作为一款定位C-Segment的跨界SUV,Kia Niro的车身尺码其实和自家品牌同样定位为C-Segment SUV的Sportage相距没有很大,它的整体车身长度虽然比Sportage略短,但轴距其实却比Sportage更长,车身高度则差了接近100mm的距离。

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以外型来说,小编觉得第二代Niro的外观设计算是成功的,至少它延续了Kia一贯主打运动化的风格,而且相信也没几多个人会觉得它长得丑,至少在外观设计的部份,Kia这几年是比同集团的Hyundai来得成功的,毕竟Hyundai这几年的设计真的是越走越偏激和极端,要嘛就是你很喜欢,要嘛就是你觉得它很丑,但Kia的设计语言却让很多人都可以接受。

小编对于这款EV的第一个印象除了它的外观设计不错之外,第二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它的内部乘坐和储物空间,首先是头部和腿部空间都很宽裕,而且无论是前座还是后座都一样,而且得益于它是EV没有机械式传动轴的关系,所以前后座的地板是全平整的。

这点除了可以让后座坐在中间的乘客坐得更舒服之外,前排中央鞍座的下方也可以腾出一个巨大的空间作为下层的储物空间,小编平时背着上下班、装着手提电脑的背包完全可以把它放在下层的储物空间内,对于这点来说小编真的要给一个赞,毕竟储物空间真的很重要。

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而另一个让小编留下良好印象的就是它的内装用料和组装品质,毕竟这辆EV的价格也来到了接近26万的水平,横看竖看都不是一辆便宜的车,消费者很自然的会对它的内装用料和组装品质有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点Niro是没让我失望的,该有皮革的地方有皮革,该有软质塑料的地方有软质塑料,而且无论是看上去还是摸上去一点也不会粗糙和廉价。

而在动力表现的部份,小编觉得7.8秒的0-100km/h加速成绩放在2023年的水平来看并不算很强,但其实也绝对够用,毕竟这样的动力性能基本已和搭载1.5L涡轮引擎的Honda Civic相当了,在切换到运动化模式后,小编甚至觉得它的0-100km/h加速成绩实际上已快过7.8秒。

在这几天的试驾过程中,小编绝大部份时间都是使用省电(ECO)模式来开这辆Niro EV,而在吉隆坡市区内这也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去到哪里都是车龙,就算是开上高速公路或者是上云顶,小编也觉得使用一般(Normal)模式就可以了,运动化模式基本没什么会特别需要用到的场景,除非你想偶然体验一下它全力输出时的贴背感而已。

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而在操控的部份,小编觉得这辆Niro EV是比较适合在都会地区里开的一辆车,因为它的悬吊有些偏软,虽然车重超过了1,700公斤,但在驶过一些不太平坦的路面时还是会因为弹簧阻尼偏弱而出现较多的车底回弹,尤其是在后座的部份,这样的设定若不是高速行驶的话其实是相对舒服的,但高速行驶时可能就会导致后座的乘客比较容易晕车了。

而在续航里程的部份,小编觉得韩系品牌的EV在仪表板内显示的剩余续航里程基本都比较准确,至少在我试驾过的Kia EV6和Hyundai Ioniq 6里面,仪表板显示的剩余续航里程都蛮贴近真实里程的,两者的落差大概在10-15%左右而已,并不像某些中国品牌的EV那样,仪表板显示的剩余里程与实际里程相差超过30%甚至是40%以上。

总的来说,小编觉得这辆Niro EV的组装品质和用料都相当不错,以它接近26万的价位来说我在用料和品质的部份是没什么要投诉的,唯一就是觉得它的配备还可以更好一些,譬如说加装抬头显示器、Bose的音响等,毕竟车价都来到26万了,这些配备就别再拔掉了。

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而另一点就是小编认为Niro EV虽然本身的产品竞争力算是很不错,但问题在于它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显得有些尴尬,因为Tesla已经来马,而他们在本地销售的Model Y在价格部份也比Niro EV更有吸引力,再加上Tesla在EV领域内的品牌光环,Kia Niro EV要在这种情况下杀出重围似乎有点困难。

而说完车子本身的意见和看法之后,小编就分享一下试驾了好几款EV之后的一些感想。首先,小编本身是住在高楼住宅内的,虽然拥有自己的私人停车位,但公寓管理层目前还是不允许屋主自行在停车位内加装充电盒,也没打算在公寓范围内安装EV充电桩。

所以小编每次试驾EV时都得面对里程焦虑的问题,在接近没电时也要特地开车去外面的公共充电桩,花上半个小时甚至是更久的时间等待充电。说实在的,这点确实是相当麻烦,即没办法充分享受驾驶的乐趣,每当想到要特地花时间去其它地方充电的部份都觉得纳闷和无趣了,但奈何这就是小编的工作,所以也只能逆来顺受。

EV试驾: Kia Niro EV, 产品本质很棒但生不逢时的好产品?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小编才有的,小编相信很多住在组屋/公寓内的朋友都面对同样的问题,就是没地方可以充电,而目前有计划安装EV充电桩的公寓其实也仅属少数,更别说是没有自己专属停车位的组屋了,所以如果你和小编一样住在高楼住宅,而你的住宅范围内由没有安装充电桩的话,那你真的不太适合在现阶段入手EV。

那谁比较适合在现阶段入手EV?很简单,首先就是你必须住在陆地住宅(Landed House),无需经过管理层批准就可以在自己住家范围内的停车位安装充电盒的,而你家里又已经有另一辆搭载传统汽油/柴油引擎的汽车,可以让你在北上南下时不用担心的,那你就可以放心去买EV,毕竟现阶段的EV还是比较适合市区内短途代步,要长途旅行的话,还是要有另一辆备用车。

总的来说,小编认为EV在现阶段的现实环境下要做到真正的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有不少人是住在高楼住宅内的,如何在停车位安装私人充电盒成为了一项难题,而就算你是住在陆地住宅,你也必须确保你在出远门时有另一款汽车可以使用,而这也就在实际意义上导致EV难以成为中低收入阶层的购车首选,毕竟你必须先拥有另一辆汽车,解决了出远门的问题才能买EV,同时负担两辆车的车贷和保养开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2023 Kia Niro 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