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2024年已来到了第五个月份。众所周知,大马车坛今年很热闹,在诸多中国车企进驻的一番新景象之下,今年首5个月粗略计算已有十余款来自各大品牌的新车在本地面市,而且还陆续有来。
回顾这过去上半年的前段,要数“重磅选手”,肯定非我们这次试驾的主角莫属。是的,如题所述,那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巨擘比亚迪(BYD)旗下的人气电动车,BYD Seal(海豹)。
海豹是比亚迪旗下海洋系列产品的“顶梁柱”,2022年,这款拥有高颜值外型的纯电动高性能四门跑房于中国首发之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泛起一层巨浪,不少媒体甚至把它比喻为“Tesla Model 3杀手”。
除了销量佐证以外,来到今年,海豹更是史无前例,以中国代表的身份杀入含金量十足的年度世界风云车,以及年度欧洲风云车大奖决选,让比亚迪在国际车坛上声名大噪。
在万众瞩目和备受吹捧的呼声之下,海豹终在今年2月杪登陆大马车市,凭借大胆激进的定价策略,果不其然,海豹很快便在我国爆单,发布仅两天便接获超过800份订单。
好了,事不宜迟,我们马上进入正题!首先,海豹在我国共划分为两种不同版本,分别是标准版的Premium和性能版Performance AWD,其中前者的售价是RM179,800;后者则售RM199,800。
我们这次试驾的是Performance AWD版本,有别于过去一般车商的传统做法,无论是Premium或Performance AWD,两者的外观造型均保持一致,因此不会有买入门版外型较“Kosong”的尴尬现象。
海豹的外型设计无疑是偏向运动靠拢,流线型的车身腰线、低趴俯冲的姿态、优雅的溜背车顶,以及极富力量感的车头肌肉线条让它看起来即舒展又年轻,而且给人一种不好惹的既视感。
除此之外,凌厉的头灯设计也是点睛之笔,而且在前保险杠两侧进气口处还有水波纹设计的LED灯条,点亮后不仅效果酷炫,辨识度也极高;另外,海豹所搭配的19寸双色轮毂也非常好看。
来到车尾,贯穿式的尾灯已是司空见惯,亮点在于后保险杠下方造型设计相当激进的锯齿样式扩散器,大面积的覆盖范围加上亮黑色元素,展现出浓厚的运动氛围。
车身尺寸方面,海豹的长宽高分别为4,800 mm、1,875 mm,以及1,460 mm,轴距为2,920 mm。另外得益于流线型的车身以及细节处的优化,海豹的风阻系数达到了0.219 cd,略胜于Porsche Taycan的0.22 cd。
内装方面,海豹的风格延续了家族“海洋美学”的设计理念,环抱式座舱配合中控台处流畅的线条处理,营造出一定的优雅气质。值得一提的是,海豹的内饰用料也相当有质感,除了细腻的皮革包覆以外,车门板和中控台下半部还采用了性能跑车常用的麂皮材质。
其他部分,诸如15.6寸可90度旋转的触屏式荧幕主机、10.25寸的数位化电子仪表板、全景式玻璃天窗、前排一体式的运动型座椅、中央鞍座上的水晶排挡杆,以及Dynaudio音响系统等都让它加分不少。
只不过,小编要挑剔的是座椅上的菱格纹设计有点“下手太重”,让它显得有点俗气。另外,隐藏式冷气出风口的设计也就意味着冷气系统需通过中控屏幕进行调节,说实在的,这点炫技成分过多,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友善。
而且比亚迪自家的DLink车载系统界面也有待进步,最烦的是当您连接上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之后,想要调节冷气还必须退返到初始系统界面,再点入冷气界面进行操作,这若是在驾驶过程中必将分散司机的注意力。
好了,前面小编虽然对海豹的座椅稍有批评,但实际上这套座椅的坐乘体验还是相当优秀的,主要是它的泡棉软硬程度适中并支持多向调节,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还提供了更多的侧面支撑,可以较好的应对日常的激烈驾驶场景。
而且在后排部分,它的座椅偏向于舒适,坐垫厚实之余,对大腿的承托到位并且十分柔软,并不会出现“小板凳”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膝部空间也很充裕,加上平坦的地板,第二排的整体乘坐舒适感还是有的。
除此之外,海豹的后尾行李厢空间表现也相当不错,容量有400公升,而且第二排座椅支持四六比例倾倒,可进一步延伸更多空间,但遗憾的是放倒座椅后并不能与后行李厢形成一个纯平的空间;当然,如果还不够,海豹的前备箱容积也是十分可观的。
最后,在动力方面,我们这次试驾的Performance AWD版本采用前后两组各别驱动前后轴的马达形成电子四驱系统,两组马达相加起来的综合马力达到530匹,综合扭力670Nm,0-100km/h加速成绩只需3.8秒。
电池部分,它的容量和Premium版本一样是82.5kWh,续航里程的达520公里(WLTP)或580公里(NEDC)。至于充电效能,海豹只支援最高7 kW的AC充电,需要15.2个小时才可充满电,但同时它也支持最高150kW的DC快充,只需37分钟就可从10%充电到80%。
从账面数据来看,海豹Performance AWD可谓是妥妥的一线水平,实际开上手,我个人认为它是稍微倾向舒适多一点,或者更具体来说,它是在舒适的前提下加入了运动元素。
当然,它的动力表现也并非浪得虚名,在Sport模式下,深踩一脚油门(电门?)时全力加速冲刺的快感依然给到你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不过当切换到Eco或Normal模式时,它的加速非常线性。
线性的力道传递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容易驾驭,可以很轻松地把车开得快又带稳,对乘客也更加友好,不那么容易出现晕眩的感觉。简单来说,就动力层面,我觉得暴力或猛兽之类的形容词并不适合用在它的身上,它的快是略带优雅的快,兴许迅捷才是最合适的形容词。
其实早在海豹于本地面市之前,小编去年曾受邀到访比亚迪位于中国深圳的总部,亲身体验过海豹的操控表现,在封闭的测试场地下进行绕锥项目时,海豹的侧倾抑制,以及车身姿态的灵活性让我留下了深刻影响。
我想这点除了证明比亚迪在针对海豹的操控方面有下苦心外,其与生俱来的扎实底盘也发挥了一定的优势,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吊组合之下,能够感受得到整个底盘悬吊的支撑性极佳。
当然,它并不像其他性能跑车那么“运动”,但稍带韧性的表现已足够让驾驶者拥有高速入弯的信心。除此之外,它的转向反应和精准度也在水准之内,唯一的小缺点是转向手感比较轻盈(在Eco和Normal模式下)。
整体来说,海豹的行驶质感是优秀的,在途经一些坑坑洼洼的路况时,它的滤震表现也算是中上水平,虽称不上特别舒适但也不会显得很生硬。此外,在隔音方面,它的风噪和路噪抑制也还不错。
总结:
海豹的直接竞争手毫无疑问指向Tesla Model 3,除此之外,GWM旗下的Ora 07也是另一挑战者。这三者在本地的售价相当接近(Model 3从RM181k起,Ora 07从RM169,800起),但除了海豹之外,小编还未试驾过Model 3和Ora 07,故这次的试驾报告就不拿来做比较了。
总的来说,海豹确实有着不错的运动属性,我认为它除了符合现在年轻人对于性能车的追求以外,也适合充当年轻爸爸的家庭车,主要是它在既能满足性能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兼顾一定的舒适与实用性。
海豹强大的动力和操控性能是建立在舒适的前提之上,它并没有牺牲舒适来换取运动,反之在平衡之道上拿捏得非常好,可说是动静皆宜,这也说明它是一款适用于通勤,可载一家老小到超市购物,亦可独自跑山路享受驾驶乐趣的座驾。
BYD Seal Performance AWD
好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