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July 2018 / 0 comments
开车是许多人生活中很正常也很日常的一件事,但一辆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零组件组合而成的科技结晶品,而且当中涉及到许多机械原理,因此汽车会老化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实,而如何保养汽车则对于一辆车子的寿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说到保养,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更换引擎润滑油(在我国很多人俗称为黑油),当然要保养好一辆汽车当然并不只是定时更换引擎润滑油就够了,但这一次我们从最基本也最普遍的谈起,那就是如何辨别与选择适合自己爱车使用的引擎润滑油。 引擎润滑油的任务除了为引擎内部结构提供润滑作用外,也扮演了为引擎降温、减少高速摩擦所产生的积炭和清洗引擎内部结构的作用,所以长期使用质量好而又适合的润滑油,确实能有效延长引擎的使用寿命。 如果你购买的是新车而且又还有原厂提供的保固(Warranty)的话,那这篇文章对你而言或许不是很重要,因为原厂的保养中心往往都会规定每一款车必须使用哪一种等级的润滑油,所以基本上只要根据原厂的规定和建议选择润滑油即可。 那如果你的车是送到外面的修车厂进行保养呢?由于市面上许多修车厂的素质参差不齐,我们也无法单凭三言两语去判断一名修车师傅是否真的‘有料到’,所以这次我们简单的讲解一下市面上大部分引擎润滑油在包装上的各种字母和数目字的含义,让大家知道自己到底买了怎么样的油。 首先,大家在购买引擎润滑油时都可以在瓶装上看到一些英文字眼如SAE、API等等,其实SAE就是代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意味着这瓶润滑油符合了SAE订下的某个标准,而SAE这三个数目字之后往往都会伴随着一些由数目字和英文单字串成的一行字眼,如0W-30、5W-40或20W-50等。 其实这当中的W就代表了英文字冬天(Winter)的意思,也代表着这瓶润滑油在低温情况下于引擎室内的流动性是否良好,所以W前面的数目字越小,就代表它在低温环境下依然能够对引擎起着比较好的保护和润滑作用,数值越大就代表它越不适合在低温环境下使用。 我们以本地常看到的5W-40润滑油来举例,根据资料,润滑油瓶子上的5W代表着摄氏零下30度,也意味着它可以在零下30度的环境中使用,而10W则代表摄氏零下25度,0W则代表摄氏零下35度,基本上这些温度都是属于极度寒冷的环境。 但大家别忘了,马来西亚根本没有四季,一年下来的平均气温都在摄氏30度左右,就算是住在金马伦高原或云顶,平均气温也有十多度,所以大家根本无需在意W前面的数目字,反之应该更加关注W后面的两个数目字,因为那代表了润滑油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的浓稠度,数值越大代表浓稠度越高。 我们以5W-30和5W-40两种等级的润滑油来举例,5W-40自然在浓稠度上比5W-30更高。我们都知道引擎在行驶过程中内部会不断产生高温,而且随着车龄越旧、行驶里程越高,引擎的工作温度也会随之提高,所以润滑油的浓稠度对于能否有效润滑和保护引擎来说非常重要。 许多修车师傅都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里数超过10万公里或车龄超过5年之后的旧车都不适合使用全合成(Fully)润滑油,这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为本地市场上大部分的Fully润滑油的浓稠度都较低,而浓稠度低的润滑油也只适合用在比较新、里数较低的引擎上,所以就形成了坊间‘旧车不能用Fully油’的说法,但这并不代表全部Fully润滑油的浓稠度都是低的,也有一些Fully润滑油的浓稠度较高,一样可以用在高里数的引擎上。 一般上,大部分专业修车师傅都会建议车龄较高的旧车尽量使用浓稠度高于40以上的润滑油,而且大部分都会建议使用50的浓稠度,这是因为里数高的老旧引擎因为内部机件老化,工作温度也越来越高,稀薄的润滑油容易因此而被挥发掉,也导致大家口中所谓的‘吃黑油’现象。 那浓稠度高和低的润滑油,在使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明显区别呢?当然有,浓稠度较高的润滑油如20W-50,在驾驶起来时肯定会明显比使用10W-30的润滑油来得乏力和重拖,引擎噪音也会相对感觉较为粗糙,这是因为浓稠度低的润滑油能够有效减轻引擎的工作负担,所以开起来会明显觉得起步比较有力。但还是那句,车主需要根据自己引擎的里数和车龄来选择适合的浓稠度,别因为盲目追求更轻盈的起步动力而搞到引擎磨损得更快,最后得不偿失。 说完了SAE,那API呢?API其实就是美国石油学会的缩写,市面上大部分的润滑油都以此标准来标示本身产品的油质量,而API之后往往都会伴随着一些英文字母,如API-SN、API-SL等等。 如果你看到的是API之后的下一个字母是C开头,如API-CF,那就代表这瓶润滑油是供柴油引擎使用,汽油引擎的润滑油则是以S字开头,如API-SM等等,而如果C和S同时出现的话,则代表这是柴油与汽油引擎通用的润滑油。 至于要如何分辨这瓶润滑油的质量,则是以最后一个字母来判断,我们以API-SM和API-SN来举例,最后一个字母越靠后,代表它采用的添加剂和加工技术标准越先进,油的质量也越稳定,而我国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汽油引擎润滑油,一般上都是以API-SL/API-SM或API-SN为多。 说了这么多,或许有些网友会询问,‘到底我的车子适合使用5W-30还是5W-40的润滑油呢?’,其实每一款车、每一家厂商所生产的引擎技术和特性都有不同,所以并不能一本通书读到老,但我们可以笼统的说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普通汽车的引擎都适用浓稠度30或40的润滑油,除了一些比较特别的性能车款或比较少见的引擎技术除外,而如果是里数超过了10万公里,还是建议少用浓稠度40以下的润滑油。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一句,我国市面上有不少的冒牌引擎润滑油,一些修车厂的老板甚至自己也不懂自己售卖的润滑油是正货还是冒牌货,如果担心的话最好还是建议到油站或者是厂家指定的代理商直接购买,而且还是建议大家最好跟循原厂定下的更换润滑油的里数与时间期限来进行保养,毕竟润滑油在长期使用后难免会老化和变质,到时就再也无法起到保护引擎的作用。
2 July 2018 / 0 comments
Audi Q8 上个月初,Audi才推出了全新的SUV,Q8[点击这里查看新闻背景]。新车是“四环”家族的首款跑旅,我们都以为它是旗舰SUV,但我们可能错了!因为最近,车坛传出,Audi正在计划开发全新的Q9车型,以对抗BMW的X7,以及Mercedes-Benz的GLS! 如果消息属实,在Audi的车系编程上,新的Q9将会是该品牌旗下全尺寸的旗舰SUV,定位比Q8还要高;此消息获得了Audi品牌设计总监Marc Lichte的证实,他表示,现在还有许多构想正在等待执行。 目前,Audi旗下的SUV产品阵容上,有最入门的Q2,其上有Q3、Q5、Q7、Q8,其中Q7虽然有提供七人座版本,但就车格定位上,仍不及X7与GLS等全尺寸SUV来的高阶。 Audi Q8 消息指出,Q9可能将延续Q8的多项底盘设定,且它拥有硕大的车身尺码与宽敞的七人座乘用空间,当然品牌引以为傲的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以及多项科技配备自然也不会缺席。 但话说回来,目前Audi受到了柴油引擎排放作弊事件的影响,其中包含e-tron电动车在内的多项开发计画,据传都将有所延迟,因此我们可能需等到2020年左右才有机会见到Q9的诞生。
2 July 2018 / 0 comments
德国著名跑车大厂‘波子’Porsche目前旗下911系列中性能最强的GT2 RS日前正式登陆大马,这款911 GT2 RS在本地的售价达到了惊人的290万令吉(包含所有税务,但不包保险)。 这款911 GT2 RS搭载的心脏是一具3.8升的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达到700hp,最大扭力750Nm,对比上一代车型增加了80hp马力和50Nm扭力,采用后轮驱动的设定,变速箱则是PDK七速双离合器。 根据原厂公布的数据,911 GT2 RS从0-100km/h加速只需要2.8秒的时间,极速达到340km/h,同时还搭载了后轮转向辅助系统。由于是后轮驱动的关系,因此这款超跑采用了前后配的轮胎,后面的轮胎尺寸是325/30R21,前面轮胎则是265/35R20,而且还搭配了陶瓷煞车系统。 这款超跑除了搭配极其强悍的心脏和煞车系统外,还搭配了许多的轻量化工程来创造出2.8秒的加速成绩还有惊人的空气力学工程,其中包括了采用可以减轻7公斤重量的钛合金排气管等等,让油箱满载的911 GT2 RS重量只有1,470公斤。 如果你觉得这样还不够,还可以选配原厂提供的Wessach轻量化配套,这个配套的选配价格高达13.8万令吉,内容包括了炭纤维和钛金属的车顶、车尾盖、轻量化的镁合金轮圈、防倾杆和前后悬挂系统,让整辆车的重量再进一步减轻30公斤。
29 June 2018 / 0 comments
BMW在去年于本地发布了全新的5系列(G30)之后,这款中大型豪华房车在本地随即受到了不错的反应,可惜的是当时BMW只带来了一个版本而且只有一个等级,那就是搭载传统汽油引擎的530i M Sport,一些消费者或许会觉得在选择性上受到了限制。 不过,BMW之后在今年1月也在本地推介了油电混合动力的530e Sport,而且是插电式油电混合版本(PHEV),而且也因为得益于本地政府提供的EEV津贴,让它的车价得以进一步压低,目前在没有消费税的情况下售价32万4,380.88令吉,对比530i M Sport的36万6,833.88令吉,便宜了超过4万令吉。 这次我们向BMW Malaysia借来了这辆530e Sport进行试驾,我们将会拿之前曾经试驾过的530i和它进行一些动力、配备和功能性上的对比,而且也会拿它的同级对手Mercedes-Benz E350e来作部份比较。如果你还没看过另外两款车的试驾心得,可以点击这里翻阅530i和E350e的试驾文章。 这次试驾的530e在外型上基本和530i没有很大差异,主要在前后保险杆和轮圈上的造型差异,由于本地530i标配了M Sport的套件,因此530i在外型和内装上无疑都会比530e来得更运动化,当然两者的差异也体现在一些配备上,因为原厂为了让530e的车价得以进一步降低,而无可避免的拔除了530i身上的一些配备。 外观上,530e少了530i的主动切换远近光灯功能,只搭配了一般普通的鱼眼和LED头灯组,而且它的头灯组也并非好像530i那样全部都是LED光源,仔细一看它的转向灯依然是传统灯泡,这一点对于车价超过30万的BMW来说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内装部分,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方向盘,530i搭载的是M Sport的三幅式方向盘,而530e则采用普通三幅式设计,但平心而论530e的方向盘设计还是不错的,只是没530i那么的运动化而已。 其它差异方面,可以看到530e为了减少成本而阉割掉了原本的标准尺寸天窗,不过这个天窗在530i身上个人觉得也是可有可无,因为它并不是全尺寸的全景天窗,所以个人觉得无关痛痒。另一个缺席的配备就是Display Key,不过小编在之前530i的试驾文中也有提过这个类似智能手机的钥匙因为需要不时充电,而且体积有点大而不是很实用,所以被阉割掉也没什么可惜。 不过,在拔掉了Harman/Kardon的音响系统后,个人就觉得在音效上真的存在蛮大的落差,尤其是在音场的营造和乐器立体感的感觉上有明显的差别,但如果换做是一般人的听歌需求而言,530e的普通音响其实也不算会太差,这一点就看你是不是一个对音响有需求的人了。 另外一个就是530e的iDrive系统并不支援手势操控,但个人认为530i身上的那套手势操控系统其实功能性并不是很好,最大的用途也就只是用来操作音量大小声而已,但既然方向盘上已经有了音量按钮,而主机上也有一个音量旋钮,所以我觉得这个手势操控系统也一样是可有可无。 其它部份其实没有很大差异,530e依然保留了电动调整的前面两张座椅、司机座一样有记忆功能、后座依然有独立调整温度和风量的冷气出风口,而且后座一样有手动与电动的遮阳帘。 在动力心脏的部份,530e一样搭载一具2.0升的双涡轮增压汽油引擎,引擎本身的动力输出有184hp马力和320Nm扭力,在加上电动马达提供的额外动力,综合动力输出达到252hp和420Nm,0-100km/h加速只需6.2秒,极速可达235km/h,对比530i的数据会比较亮眼。 530e搭载的是一组容量9.2 kWh的锂离子电池,原厂号称在满充的情况下可以纯电动行驶最长48公里,不过它的电池容量因为比E350e更大,因此如果你想要在行驶过程中切换到Save模式让电池透过煞车和滑行回充的话,效率会非常的慢。 另外,原厂在借车给我们时也没有提供快充的充电插座,所以我们也没办法为大家测试使用快充充电站的回充时间,而根据原厂提供的资料,如果使用一般家用三脚式插座的话最少也要3到4个小时,而如果使用原厂附送的快充插座,则需要大约2个小时。 安全配备方面,这辆530e虽然比530i便宜了超过4万令吉,但它一样标配了6气囊、自动煞车辅助系统、盲点侦测系统、车道维持辅助系统、胎压侦测系统、后方横向来车警示系统等等,整体而言安全配备没什么差异。 我们来谈一谈这辆车的动力表现,因为电动马达提供了额外的动力辅助,加上530e依然是采用后轮驱动,因此在一些弯道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这辆车出现推头的现象,这一点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在进弯时稍微放慢一下速度而且收一下油门就好。 实际动力方面,这辆530e当然完全都没有问题,而且之前试驾的530i基本上已经是绰绰有余,就算你切换到经济模式也一样可以感觉到它的动力是随传随到的,只不过530e在一般Auto eDrive(让电脑自动切换油电模式)的情况下,可以感觉它的油门踏板反应有些迟缓,但切换到运动化模式之后反应就立刻变得很直接。 在动态表现方面,小编之前也曾经试驾过它的弟弟330e,个人觉得330e的底盘调校非常的出色,在动态和操控表现很出色之余也保有很多的舒适感,不过哥哥530e却没做得那么出色,它的悬吊和530i一样都是主动式弹簧阻尼的悬吊,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过坑洞或路墩的时候偏硬,许多顿挫感会直接传递到驾驶者的身上,或许这对驾驶者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乘客而言却可能会不大舒适。 另外,这辆530e也和之前的530i一样,在车室的空间表现上有些不尽理想,无论是后座的膝部空间还是头部空间都在这个级距里显得相当局促,对比它的头号对手E350e算是吃了一个大亏,而且也因为电池组置放在车尾箱的下放,让原本530i的530公升行李厢空间大幅缩小到410公升,但幸亏的是它不像E350e那样,至少它的行李厢底板是平整的! 另外,有一点是小编想要抱怨的就是,这辆530e搭载的LED头灯组虽然没有主动切换远近光灯功能,但至少还是有自动水平调整,不过小编发现它的头灯照射角度却有点过高,很多时候头灯的上缘水平线已经照到了前方车子的后视镜,那就意味着我的头灯已经让前面司机觉得刺眼了,不过碍于车内没得手动调整照射水平,所以小编也很无奈,只能将此事向原厂的职员反映,希望他们可以改变一下头灯组的设计或调整一下它的照射角度。 油耗表现方面,这辆530e的油箱容量只有46公升,在4天的试驾过程中我是以一般驾驶者的心态去对待它的油门,没有特别斯文,偶尔的黄金右脚,但到了还车时还剩下最后一格的汽油,而iDrive系统内显示的平均油耗数据则是8.2L/100km。不过要提醒大家,因为这是一辆专供媒体试驾的车,一些媒体在试驾时可能会为了测试它的性能极限而经常大脚油门,在ECU已经习惯这种偏激烈和热血的驾驶模式下,油耗数据也难以做准。 小编觉得这款油电版本的530e在配备上阳春了不少,天窗和手势操控被拔掉这一点我觉得并不重要,但少了Harman/Kardon的音响、外观套件也变得没那么帅气,这点让小编觉得530i会更超值。 其实小编当初还以为原厂会采用类似330e的策略,借助EEV的税务津贴把车价拉低,而且也为330e配上一般3系列中最满的配备(M3除外),岂料原厂却在5系列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让汽油版的530i成为配备最满的等级,油电的530e反而被阉割许多配备。 […]
29 June 2018 / 0 comments
自去年11月,Kia Stinger在本地展出以来[点击这里查看新闻背景],我们就非常期待这款跑房的到来。如今Kia Malaysia终于在其Facebook的官方专页上释出了预告,看来新车在本地上市的日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他们一直在谈论它。你也将是,很快…… #stinger”这是原厂在预告贴文中的标题,看起来非常玩味。而除了一张俯视车头的照片以外,原厂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发布日期,以及其他细节 根据去年在本地展出的Stinger,我们极可能会迎来顶级的Stinger GT,它搭载了一具3.3升的V6双涡轮增压引擎,拥有370 PS的马力和510 Nm的峰值扭矩,搭配的变速箱是八速自排。 此外,它也提供后轮驱动,以及四轮驱动配置供消费者选择。根据原厂提供的数据,新的Stinger GT从0到100公里/小时加速只需4.9秒,极速可达269公里/小时。 至于其他两款在海外面市的不同动力版本分别搭载了2.0升的Theta II直列四缸涡轮增压,拥有255 PS马力和353 Nm峰值扭矩,以及2.2升CRDi柴油涡轮增压引擎,拥有200 PS马力,以及440 Nm峰值扭矩。 新车在本地售价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原厂直接点名了Audi S5 Sportback、BMW 440i Gran Coupe,甚至是Porsche Panamera来作为竞争对象,因此它的价格肯定不会太亲民。
29 June 2018 / 0 comments
在前往印尼进行官方期间,我国首相敦马哈迪暗示,政府有意恢复大马与印尼合作的东盟汽车项目。此项目最初是于2014年,由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所提出,计划让我国的Proton与印尼的PT Adiperkasa Citra Lestari结盟。 当时,两家公司已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同意深入研究结盟的可行性,以及合作领域,而马哈迪还是时任Proton的主席。但在那时候,Proton除了与上述印尼的国产车品牌接触以外,还与数家包括中国浙江吉利集团(现已是Proton的股东兼海外策略合作伙伴)在内的汽车制造商探讨合作拓展东盟市场的可能性。 马哈迪并没有进一步说明详情,例如在此项目下合作的参与者(汽车制作商)是否还与当初相同,以及何时展开等。反之,他追忆起当年与印尼总统Joko Widodo(Jokowi)试驾Proton车款时的情景,而当时印尼总统Jokowi就坐在乘客坐上。 “当时,我不再是首相,我在Sepang赛道以180公里/小时的时速驾驶,但Jokowi并没有抱怨什么。”马哈迪在记者会上这么表示,而Jokowi则回应道:“这速度非常快,但我并没有恐惧,因为敦马哈迪先生也坐在车内。” 无论如何,您对这个东盟汽车项目有什么看法?此项目是否应该恢复?哪一家汽车制造商应该参与其中?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想法。
29 June 2018 / 1 comment
日前,BMW Malaysia旗下的BMW Group Financial Services推出了全新的BMW Full Circle Recharged,以及MINI Full Circle Urban Explorer融资计划,让想要购买BMW新车的消费者们可享有每月更低,以及贷款期限较短的分期付款配套。 在BMW Full Circle Recharged融资计划下,该品牌的iPerformance系列车款尤为受惠,入手330e M Sport的供款每月只需2,918令吉;BMW 530e Sport低至3,908令吉;BMW 740Le xDrive低至6,668令吉;而BMW X5 xDrive40e M Sport则低至4,718令吉。 除此之外,消费者每月只需缴付2,098的分期付款,就可将318i Luxury带回家;那如果你看中的是刚在大马上市的BMW X3,在该融资计划下,其未来3年内的市价还会获得保障,维持在原价的50%以上,而它的供款只需低至3,808令吉。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该融资计划购买新车的消费者,原厂还会送你Fitbit Charge 2,以及限量版33升,由HoriznStudios特制的BMW旅行箱。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活动条规。 另外,在MINI Full Circle […]
29 June 2018 / 0 comments
前天,我们才为大家奉上了一则全新五代Nissan Serena S-Hybrid的简单介绍视频,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新旧两代Serena的对比视频,让大家更方便的了解新旧车款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实这款全新的中型MPV早在2016年已经于日本发表,不过本地的Nissan总代理Tan Chong Motor在上个月才把它引进大马,不管怎样,迟到总好过没到,如果您对这款新车有兴趣,不妨看看我们用心制作的这一个视频。 新的Serena依旧采用和上一代一样的S-Hybrid混合动力配置,搭载一具2.0升的自然进气汽油引擎,但这具引擎经过了原厂的改良而且加入了缸内直喷的技术,最大马力为150PS,最大扭力200Nm,变速箱一样是Xtronic CVT。 另外,这具引擎还额外搭配了一组可额外输出48Nm扭力的电动马达,这具马达的意义主要只是辅助车子在起步时提供额外动力而已,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行驶。全新Serena S-Hybrid的官方油耗数据为14.2km/L,而且也因为在本地组装而获得EEV认证。 新的Serena在本地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入门的Serena S-Hybrid Highway Star(12万7,874.84令吉)和高阶的Serena S-Hybrid Premium Highway Star(13万9,195.59令吉),以上的价格为6到9月期间0%消费税(GST)的价格,而且新车一律享有原厂提供5年无限里程的保固。 想要知道更多有关全新Nissan Serena的详情,请浏览我们的姐妹网站CarBase.my,同时你也可以翻阅我们之前带来的试驾文章。 2018 Nissan Serena S-Hybrid Premium Highway Star (C27) Nissan Serena S-Hybrid Premium Highway Star (C26)
29 June 2018 / 0 comments
继在印尼推出的三个月后,大马的Google Maps终于迎来了摩多导航模式,如今,这项新的导航模式已可以在最新版本的Google Maps上找到,启用摩多导航模式非常简单,只需要点击摩多图标即可。 摩多导航模式对于摩多友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专为摩多友们定制路线,在交通拥挤的路况中找出最快的捷径,以方便骑士们更准确的拿捏路程时间。 这项功能还可根据摩多的骑行速度来提供更准确的行程及预达目的地时间。与汽车驾驶模式一样,摩多导航模式的预估时间和行程准确性非常高,从而提高了人们使用的次数。 新的摩多导航功能是在去年年底于印度首发,是Google Maps推出的最新增强功能,这项新功能的出现可说是在给摩多友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城市交通压力。
28 June 2018 / 0 comments
日前,Volkswagen集团与Bosch、Nvidia、Continental,以及Aquantia四家供应商签约,组成了自动驾驶汽车网络联盟(Networking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Alliance,简称NAV),该联盟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协助自驾汽车走向现实,建立一个新的自驾行业标准。 该联盟也希望获得更多的车企和供应商响应加入,共同打造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目前,该联盟已拟定了五个具体目标: 制造商之间就自动驾驶车辆所需的多千兆以太网相关的新技术标准达成共识 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为车辆计算机和传感器创建通用程序和测试要求 促进落实符合新规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与全球标准机构和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携手促进行业标准化 更好地对市场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网络要求相关的教育 全球汽车业已进入研发自动驾驶车辆的阶段,但目前其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如雷达传感器、煞车和转向等车辆系统传输大量的电力数据,从而使车辆能够在分秒之间做出安全决策。 来自美国的Aquantia Corp公司战略市场营销副总裁Amir Bar Niv表示:“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载网络需要高水平的带宽,而联盟将专注研发多千兆以太网,有助于行业标准的建立。” 另外,Continental集团首席技术官Kurt Lehmann也表示,NAV联盟为新一代车载高速数据网络铺平了道路。至于该联盟的另一个成员Bosch,已经与Nvidia合作,为采用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车载计算机。 根据Volkswagen的蓝图规划,该集团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进行无人驾驶车辆的测试,并将在2021年推出Level 4/5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