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Lamborghini官方发布了一组Aventador S Roadster敞篷版车型的官图。这辆新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采用了一片大面积的碳纤维车顶,而且还可以手动拆卸。新车将在9月12日开幕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 在外观造型上,新的Aventador S Roadster沿用了非敞篷版Aventador的设计,如前言我们提到的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可拆卸车顶采用了约6公斤重量的碳纤维材质。 尾部方面,它一样配备了可以根据速度及驾驶模式来调适的后扰流板,不过新车采用了全新开发的后扩散器,值得一提的是当后扰流板处于特定状态下,新车所产生的下压力相比老款提升了400%。此外,它的四出排气管也改为了三出式,从而达到了减轻20%左右的重量。 Aventador S Roadster可说是战斗车型中的优雅表征,它的内饰并没有浓厚的运动气息,从官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它采用了大量的浅色材质,而且座椅上的皮革图纹设计也不一样。 动力配置方面,Aventador S Roadster依旧采用6.5升的V12自然进气引擎,不过原厂为这具引擎进行了调校,其最大输出功率可达740匹马力,峰值扭矩为690牛顿米。传动系统方面,与之匹配的是七速ISR变速箱,此外它还采用了后轮随动转向配置。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车从0到100公里/小时加速仅需3秒。 值得一提的是,原厂也表示,头数辆的Aventador S Roadster将在明年2月开始完成交付。如果您对这辆敞篷版的超跑也有兴趣,在欧洲它的参考售价为313,666欧元(马币约RM 1,577,238);在美国,它售460,247美元(RM 1,940,861);在日本,它的售价则是46,267,692日元(RM1,789,219)。
7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Volkswagen发布了一张旗下I.D.概念系列,Crozz的设计官图,并且释出了预告视频,宣告这款新车将在即将开幕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这回亮相的I.D. Crozz与今年四月在上海车展上现身的有一点不同。这款概念车进行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更接近量产版车型。 早前,Volkswagen已宣布另一辆I.D.系列的Buzz概念电动小巴将实现量产,以继承经典Microbus(面包车)车型。至于这款同样为I.D.系列的Crozz是否会量产则有待官方公布了。 与我们早前报道的一样,Crozz被定位为纯电动的跨界SUV车型。通过设计图及预告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它有别于上海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其车身采用了亮红色涂装。而且车头方面,它的水箱护罩进气格栅与头灯组采用了一体式的设计,从饰条、Logo,到头灯组皆可以亮起白色的LED光鲜,非常炫酷。 此外,它的前保险杠设计与早前亮相的Crozz也有所不同;根据早前厂方的消息,这款概念车最特别之处在于头灯组,我们形容它为移动的“眼睛”,其智能的闪烁功能可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作出适应性的改变,譬如,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它将通过智能光线接触其他道路使用者,以示提醒。 而且,它的光源可根据不同的驾驶者作出改变。在手动模式下,前方的画面将亮起浅蓝色的灯,内部环境的灯线也将随之调适,让司机可更专注的驾驶,而随着速度的增加,其头灯也将收窄。在完全自动的驾驶模式下,它的灯线将转换为偏红色,而灯线将随着转弯,直照角落,这时,它的智能闪烁功能将被激化,照向其他道路使用者,以示意其他人的存在。 在动力配置方面,参考上海车展官方的信息,I.D. Crozz将搭载两具前后电动马达,两者的最大输出为102匹马力/140牛顿米扭矩,及204匹马力/310牛顿米扭矩,综合最大输出为306匹马力。续航及充电方面,它的官方续航里程可达500km,在快充模式下,仅需30分钟即可将电池电量由0充至80%。 2017上海车展上展出的Volkswagen I.D. Crozz concept
7 September 2017 / 1 comment
Honda City Hybrid在今年7月正式登陆我国,开价8.92万令吉,价格只比汽油版最高规格的City 1.5V稍微低一点点,但配备上却比汽油版的City 1.5V来得较为阳春,因此引起一些消费者的不满。 针对这件事情,Honda Malaysia的内部职员日前对外披露,Hybrid车型的价格向来都会比汽油版本的来得高,但因为我国政府有向Hybrid汽车提供税务减免,因此City Hybrid的价格才能压在9万令吉一下,若无税务减免的话,它的价格将会超过10万令吉! 其实类似的情况不只发生在City Hybrid的身上,因为本地的Toyota Camry Hybrid也一样。根据Toyota原厂的声明,若非政府给予Hybrid税务减免,Camry Hybrid在本地的售价将会是大约25万令吉,但税务减免后价格得以维持在17.5万令吉的水平。 我们再看看其它本地的例子,同样是在今年发布的BMW 740Le,同样是一辆Hybrid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BMW声称这辆油电旗舰房车的价格原本应该是在85万令吉的水平,但税务减免后得以压在60万令吉以内。 其实这得回归到一个很简单的原理,那就是Hybrid系统的造价和成本,大部分汽车品牌的Hybrid动力系统,因为结构和电子元件复杂,加上多了一组电动马达和电池组,因此成本都会比传统的汽油引擎来得高,而在这种情况下,新车售价难免也会比较贵。 除了上述提及的电子元件和Hybrid系统外,原厂还需要针对汽油版车型上原有的煞车系统进行改装和升级,因为在Hybrid车型上,煞车系统是负责在煞车时收集摩擦产生的能源,并回充到电池组内,让Hybrid电池更有效率。除了煞车系统,其它部件如冷气等也需要进行特别改造,因此成本自然也会提高。 在解释了长篇大论后,相信大家都大致了解为何很多时候同一款的Hybrid车型会比传统汽油车型来得更贵。如果你对这款Honda City Hybrid感到兴趣,想要知道更多有关它的详细配备与规格,请浏览CarBase.my。 Honda City Hybird
7 September 2017 / 7 comments
很多人一直以来都针对“摩多车能不能用紧急车道”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摩多和汽车应该都是一视同仁,而且紧急车道顾名思义就只是给紧急用途而已;反之,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摩多体积较小而且一般速度较慢,使用紧急车道较为安全,而且遇上有紧急事故时要让出紧急车道也比较容易。 不过,这项争论如今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陆路交通局(JPJ)和警方的发言人都出面给予一个确定,而且是双方都一致的答案,那就是摩多车和普通汽车一样,都不能擅自使用紧急车道。 根据mStar Online的报导,该媒体引述JPJ副总监Datuk Wan Ahmad Uzir的谈话,称摩多车和汽车一样,都不能在未经批准下擅自使用紧急车道,并指紧急车道只开放给特定交通工具使用,如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等。 而另一边厢,吉隆坡交警主任Mohd Nadzri也说了同样的话,同样表示摩多车一样不能擅自使用紧急车道,并指摩多车和汽车一样都是一视同仁。根据Wan Ahmad Uzir的说法,任何人一旦被逮到滥用紧急车道,可被罚款最高2,000令吉,或监禁最高半年。
7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Petaling Jaya在9月4日起就已经开始正式采用停车固本制,所有在MBPJ管辖区域内的公共停车位都必须采用停车固本来缴付停车费,但问题是目前整个Petaling Jaya地区只有16家停车固本的销售商,有些人担心在买不到停车固本的情况下,是否会无辜被开出罚单。 对此,本地英文媒体The Star询问了MBPJ的公关部官员Hasbullah,对方给出的回应是只要有关区域内没有一家停车固本的销售商,而且也找不到正常操作的投银机缴付停车费的话,MBPJ就不会向车主开出罚单。 他说,停车固本制度目前正处于逐步实行的阶段,因此PJ区内有售卖停车固本的商家还是非常有限,但MBPJ会逐步增加这些停车固本销售商的数量。目前MBPJ推出的停车固本分为3种不同的配套,分别是每本6令吉(内含10张60仙的停车固本)、25令吉(内含每张5令吉的停车固本,可停车一整天),以及价值100令吉的月票。
7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BMW X7 iPerformance Concept概念车官图在网络上传开了!从图中所见,可以看出它是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的七座SUV,而且它采用了BMW全新的设计语汇,外型看起来非常的前卫且具科技感;据了解,新车或有望在即将开幕的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 外观方面,它的车头经典的双肾形水箱护罩变得更加方正,但相反的是它的头灯组却变得更加细长。此外,它的前保险杠,以及两侧开口较大的进气口也采用了比较新颖的设计。 车侧方面,它的车侧倒后镜非常的细巧,而且采用了隐藏式的门把,再配上设计往内陷的多幅式大尺寸轮圈。来到尾部,保险杠两侧大L型的开口设计非常的抢眼,此外,它的尾灯组也采用了细长的设计,与头灯组相互呼应,整体看起来极具科幻感。 进入车内,它的布局设计继承了一些家族式的元素,不过它配上了新设计的平底方向盘、界面设计更科幻的LED数位化仪表盘,以及中控台多媒体触控屏幕。在中央鞍部,它弃用了现行大家熟知的“鸡腿”排档杆造型。 此外,iDrive控制区域的排列也有一些变化,车门两侧把手的设计也非常的前卫。对了,还有一点,从曝光的照片来看,它车内的座舱设计是采用了七座布局。目前官方并没有透露更多关于新车的消息,关于动力配置方面的信息,我们仍不得而知。
7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我们不久之前才刚在吉隆坡Segambut的组装厂外看到了无伪装的全新Subaru XV,预示着新的XV很快就会在本地正式上市。如今,我们获得了一份被指是全新XV 2.0i-P在本地的价格表,让大家可以抢先知道它的售价。 目前这一代的XV在本地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入门的2.0i和高阶的2.0i-P,预计新的XV也一样会采用相同的规格编程,而根据我们获得的这份价格表,新的XV 2.0i-P的价格将会是14万4,948令吉,未包括保险,价格比目前版本小涨了大概3,000令吉。 根据我们获得的消息,新的Subaru XV将会和目前这一代的车型一样,都是在位于吉隆坡Segambut地区的组装厂进行组装,因此将可能获得EEV认证,新的XV被指将会在今年尾正式上市,并在明年初开始交车给顾客。 新的Subaru XV预计将会和台湾版本一样,搭载和这一代一样的FB20自然进气汽油引擎,排气量为2.0升,但原厂会为这具水平对卧的引擎进行内部升级和重新调校。如果比照台湾版本,这具引擎的马力输出将会有154hp,最大扭矩是196Nm,搭配的变速箱依然是Lineartronic CVT,而且一样采用Subaru引以为傲的Symmetrical AWD四轮驱动系统。 2017 Subaru XV 2.0i-S(台湾版本) 2017 Subaru XV 2.0i(台湾版本)
7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最近有关Proton即将迎来新CEO的谣言满天飞,大部分的传言都指向刚加盟吉利不久的李春荣将空降Proton管理层成为新的CEO,但吉利和Proton双方一直都对此三缄其口。最近,Proton的母公司DRB-Hicom就针对此事公开发言,但DRB-Hicom的回应颇为玩味,即没有正面承认也没有否认。 根据DRB-Hicom所发布的文告,他们说吉利与DRB-Hicom双方目前还在完成Proton股权交易的过程,吉利是在今年6月23日宣布收购Proton 49.9%的股权,成为继DRB-Hicom之后董事局内最大的股东。 无论如何,DRB-Hicom的文告内容并没有正面回应到Proton是否会迎来新CEO,以及新的CEO是否会是传言中的李春荣。来自中国的李春荣才刚在上个月加盟吉利汽车,在此之前他原本是在中国的东风本田担任发动机部门的副总裁。 原本以为随着Proton确定与吉利牵手之后,这场“Proton寻姻记”就会从此告一段落,想不到后续还会发展出“Proton新CEO”的另一场肥皂剧,到底故事的最后发展会是怎样?大家一起拿凳子坐等看戏吧!
7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一向是业界权威的欧洲Euro NCAP(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公布了2017年第六批新车的撞击测试结果,其中第二代的Mazda CX-5凭借优秀表现,获得五颗满星评级,而这项成绩也将与澳洲ANCAP(Australasi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共享。 不久前,新的CX-5在美国也获得了IIHS进阶安全首选评价,显见原厂在安全层面上下足了功夫。根据数据,新的CX-5在成人乘客的保护环节上获得了95%的评分、儿童乘客环节获得80%、行人保护环节78%,安全辅助则有59%。 Euro NCAP对于CX-5的评价是,无论乘客的身材、高度及乘坐姿势如何,它均给予了优秀的保护能力。而且,它所搭载的主动防撞辅助系统在测试种表现不俗,在低俗行驶时,遇上紧急事故可即时煞停。 另外,在行人保护方面,有关机构也对CX-5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它的引擎盖与保险杆设计针对撞击行人时,头部与腿部的防护到位,而它的行人侦测,及盲点侦测警示系统运作也非常顺利,值得嘉许。” 新一代的CX-5是在去年于美国洛杉矶车展上亮相,目前它已在许多亚洲国家面市,如印尼、日本及新加坡。而新的CX-5也即将在大马推出市面,早前我们已多次跟进报道关于新车的消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6 September 2017 / 0 comments
说到柴油引擎的D-Segment房车,在本地的选择还真的好像是寥寥可数,我可以想到的大概就只有Peugeot的508 GT,第二个就是Mazda 6 SkyActiv-D,目前如果说要在本地买到柴油的D-Segment房车,大概就只有这两款车可以选了。 不过这也并不奇怪,因为本地消费者向来都对柴油引擎兴趣不大,真正懂得欣赏柴油引擎的人少之又少,一些人甚至还以为柴油引擎“没力+耗油”,对于柴油引擎的认识连门框也摸不到。 其实,柴油引擎向来标榜“低油耗+低转高扭力”,也就是说它能在省油的前提下给到你很不错的起步动力表现,因此柴油引擎被公认很适合搭载在一些车身较笨重的车型上,就譬如说SUV和MPV,但其实D-Segment也蛮适合的。 这次我们试驾的主角,就是柴油版的Mazda 6 SkyActiv-D,汽油版的Mazda 6大家相信都很熟悉了,那柴油版+重力感应系统(GVC)呢?我们这次就来告诉大家,到底柴油版的Mazda 6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告诉大家马六在本地全车系的编程与售价,马六在本地分为汽油和柴油两个版本,其中汽油又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入门的SkyActiv-G 2.0(售价16.5万令吉)和高阶的SkyActiv-G 2.5(售价20.1万令吉),而柴油只有SkyActiv-D 2.2一个等级(售价20.9万令吉),至于Wagon版本的SkyActiv-G 2.5 Grand Touring则比Sedan版便宜,售价18.8万令吉。 首先我们来看它的外观,其实它就和普通汽油版的Mazda 6一模一样,只不过目前在售的都是小改款过后的马六,因此在细节上和小改款之前(还未小改款之前本地只售卖汽油版,柴油版在小改款之后才引进)有些差异,其中一个就是头灯组的排列方式,小改款之前采用的是HID头灯组,小改款过后高阶版本搭载的是LED头灯,而且连LED日行灯的造型也不一样。 除此之外,车头水箱护罩的内容设计也和小改款之前有些细微差异,而且前方的雾灯因为改成了LED,所以体积也变得比较小,雾灯座旁边也加入了一条银色的反光镀铬饰条,除此之外整车的设计改变其实不大。 由于柴油版被规划为最高规格的等级,所以在配备上也是最完整的,它搭配的是19寸的熏黑五幅式铝圈,轮胎尺寸是225/45R19,大尺寸的铝圈、扁平的轮胎搭配在D-Segment的车型上,其实很是协调,只是以后换轮胎时钱包就可能比较出血了。 其实外观的介绍也没什么重点,我们就直接跳进车内配备的讲解,这辆柴油版的马六搭配了全皮革的座椅,而且司机座拥有八向的电动调整,包括了电动腰靠和记忆装置,座椅的包覆性其实还算不错,只是椅垫的长度有些不足,对于我的大腿来说没有办法提供完整的支撑。 在内装的质感营造上向来都是Mazda的强项所在,就算你今天购买的是最入门的Mazda 2,它的质感也绝对会是同级车里面其中一款最好最高级的,当然身为旗舰房车的Mazda 6也不会让你失望,全车多处的皮革包覆,而且摸下去里面还有一层海绵非常柔软,车缝线和板件之间的接口都非常整齐。 至于没有皮革包覆的地方也一律采用了大量的软质塑胶来做铺陈,加上中控台中间有一块偏紫色的皮革饰板,整体的质感呈现非常的好,以这个价位来说几乎是难逢敌手,甚至是连20万入门的Mercedes-Benz和BMW,在质感上也不如它这么的精细。 这一次柴油版马六搭载的抬头显示器是彩色的,而且除了一般的时速和档位显示外,还整合了车侧盲点系统的显示在一起,因此安全和功能性上都比之前的抬头显示器更好,方向盘也换上了同样是三幅式,但经过重新设计的家族化皮革方向盘,右边还整合了自动巡航系统,可惜的是主动跟车系统(ACC)并没有来。 另一个小改款之后的重点就是原本传统的手煞车拉杆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手煞车按钮,不过按钮后方有一个空白键,明显就是Auto Hold被拔掉后留下的空白键,个人觉得Auto Hold和电子手煞车应该是整合在一起且不可分割的配备,如果说只给电子手煞车却不给Auto Hold,那就显得半汤不水、两头不到岸了,因为这两个配备其实都是共用同一组电线操作的,如果说为了成本考量其实还真的说不过去。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中间的MZD Connect荧幕,以及排档杆后方的一组旋钮,对比以前只能在中间的荧幕上触控进行操作,这一次的MZD Connect其实是非常的人性化而且很方面,你即可以直接在荧幕上进行触屏操作,驾驶时也可以通过左手去操作排档杆后方的旋钮,让你不必分心,并借此降低车祸发生的机率,而且这个MZ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