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1183)

  • 马来西亚位列亚洲十大最受汽车厂商欢迎设厂国家之一。

    当一家国际知名的汽车大厂想要把业务扩展到更多的国家时,往往都会选择在其它国家开设新的生产线和组装厂,并直接在当地生产自己的汽车,以借此来达到降低成本的商业考量,同时也可借此迎合一些国家政府的要求。 对此,一家国际知名调查机构BMI Research最近就公布了一份榜单,里面列出了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在国外开设新厂时的首选,而马来西亚则凭借政府开出的种种免税制度加上地缘关系,而成功位列亚洲10大最受汽车厂商青睐的国家之一。 根据该机构公布的报告,马来西亚在这次的调查中得分为65.4(总分100),比亚洲其它国家的平均分数58.5要高出不少。该机构指出,我国政府和东盟组织开出的种种免税条件、国内良好的基本运输条件,以及稳固的汽车工业基础是大马能获得高分的主要原因。 在详细评分当中,该机构认为目前有许多的汽车品牌都在我国设厂进行汽车生产和组装(得分98.2,满分100)、政府稳定的汽车工业发展政策(得分80.9,满分100),以及良好的基础运输条件(得分74.5,满分100),让外资在我国经商的风险能够减到最低,对比周边其它国家更有优势。 不过该机构也有点出我国在汽车工业发展上的弱点,譬如说本地汽车工业劳动力不足,以及本地汽车销量增长缓慢,是阻碍我国汽车工业更往前进一步的一大障碍。

     



  • Toyota 推介专属高度整合的 SmartTAG,无需额外粘上支架与置放电池,还有 Hilux 与 Sienta 专属的外观套件。

    Toyota日前宣布为目前在售的Hilux和Sienta推出更多的原厂配件,同时也为所有的Toyota车型推介一款特制而且可以高度整合在前挡风玻璃上的SmartTAG感应器,让Toyota的车主们可以无需再为SmartTAG不懂要放哪里而烦恼。 相信许多有使用SmartTAG的车主们都会有一个小小的麻烦,那就是不想把SmartTAG固定在前挡风玻璃上,因为不像在玻璃上粘上一个固定架,但放在中控台上SmartTAG又会在转弯时滑动或掉落,因此只能在过收费站时才拿在手上,过了收费站后又收起来。 不过这个Toyota自己特制的SmartTAG可以完整的贴合在前挡风玻璃的上方,无需额外粘上一个固定架导致不美观或碍眼,同时也无需额外置放电池,即省下替换电池的麻烦外,车主也无需担心SmartTAG在挡风玻璃上太过显眼而被破镜偷窃。 这个SmartTAG可直接采用车上的电流供应,而且电线组被完美隐藏起来,当Touch n’ Go余额少过10令吉时,机器还会发出警示声响,目前所有的Toyota汽车都可安装这个特制的SmartTAG,这个SmartTAG的售价为329令吉(包括消费税)。 此外,Toyota也为目前在售的Sienta推出价值2,950令吉的外观空力套件,以及为Hilux推出价值4,800令吉的TRD套件,以上提及的价格皆已包括消费税和安装费。 在Sienta的套件上,它包含了前保险杆的下巴套件以及侧裙套件,而Hilux的则包括了前保险杆下巴套件、保险杆下护板和特制的排档杆头造型等,而如果是Hilux 2.8G的车主,还可另外加价选配18寸的TRD铝圈。

     



  • 历来最强!F90 BMW M5 正式发表!600 Hp,750 Nm!

    我们早前已多次报道关于全新一代BMW M5的消息,而今终于来到了新车发布的日子!这辆代号为F90的BMW 5系列性能车型在昨日进行了全球首发,堪称历来动力最强的M系代表。 新的M5虽然沿用了4.4升双涡轮增压V8引擎,但它匹配了更高压力值的喷嘴系统、全新的涡轮增压系统,以及效率更好的引擎冷却和润滑系统,并且采用较轻的排气管,使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了600 hp马力,以及750 Nm牛顿米的峰值扭矩。 在传动系统方面,新的M5搭载M Steptronic的八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取代原版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器(DCT)变速箱。官方称,新M5的0-100km/h加速仅需3.4秒,电子限速为250km/h,解除后最高时速可达305km/h。 此外,新的M5确认搭载BMW家族的xDrive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可让车主自主性的选择要使用AWD还是普通的2WD后驱系统,而且前后轮的扭矩分配分别是20:80,这也是该厂33年以来首次作出这样的革新。原厂之所以打破惯例是因为传统的后轮驱动方式已经无法负荷全新引擎强大的马力和扭矩输出。 作为5系列的顶级性能车,它的外观造型自然更倾向于运动化。其实在新车临发布的几个小时前,一个来自韩国的Youtube频道已曝光了它的实车视频(我是新闻链接),基本上相信大家都已了解。 这一代的M5在外型上并没有太多浮夸的设计,相比前几代车型看起来有些低调,它的前保险杠设计依旧具侵略性,其双肾型进气格栅以及其他饰条等一样采用了黑色来搭配,并嵌上了M5的铭牌以表征身份;此外,它采用了新设计样式的熏黑双色M Sport铝圈,配上黄色的M标志煞车卡钳。 进入车内,它的内装沿用了5系列的布局铺陈,其三辐式M Sport方向盘上的M字样红色驾驶模式切换拨片让人眼前一亮,感觉非常独特。此外,排档杆也换上不一样的设计,在中央鞍部的部分也新增了红色饰条的点缀。 而且,它也换上了全新的运动座椅,这套座椅采用了黑白双色配搭,头枕处印有M5的铭牌;它的门槛处同样采用了印有M5字样的迎宾踏板。 值得一提的是,原厂在发布会上展示的M5 First Edition车身采用了独特的Frozen Dark Red哑红色涂装,其套件的配色也有所不同,而这一版本的M5在全球只限量发售400辆。 BMW M5 First Edition

     



  • Mazda 又爆出新引擎黑科技!三增压技术专利图曝光!

    Mazda从来都不缺黑科技,自从发布了第一代的SkyActiv引擎技术和造车理念后,Mazda就开始不断研发更多新的引擎和汽车技术,就在大家都引颈期待SkyActic-X的技术当儿,Mazda如今又被爆出正在研发另一个引擎黑科技,那就是三增压技术! 没错,你看到的不是普通的涡轮增压或机械增压,也不是普通的双涡轮或双涡流增压,而是三重增压技术!日前Mazda被指已经在美国申请这项三增压技术的专利,并且已被美国专利及商标局(USPTO)刊登出来。 根据目前所掌握到的消息,这具引擎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拥有传统的双涡轮增压技术,也就是两个涡轮增压器,在加上另外一个电控涡轮增压,所以就形成了所谓的三增压技术! 什么是电控涡轮?它和普通的涡轮增压有什么分别?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涡轮增压器都是透过引擎排出的废气进行再循环利用,以推动涡轮增压器里面的涡轮叶片,来达到增压效果,但电控涡轮则是利用电能来驱动涡轮里面的叶片,因此工作原理有些不一样。 那电控涡轮有什么优点呢?我们都知道车子在低速行驶时因为引擎室的空气量不足,所以涡轮的叶片也无法被有效的驱动,必须达到一定的转速后传统的涡轮增压器才会真正的介入,也就造成了所谓的涡轮迟滞(Turbo Lag)现象。 但电控涡轮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电控涡轮直接采用电能驱动,无需考量到引擎的进气和排气量是否足够,也就因此而抵消了传统涡轮增压的迟滞缺点。如今,Mazda看上了电控涡轮的这项优点后,决定把它和双涡轮增压技术结合在一起。 不止如此,Mazda还充分的利用了本身原来就有的i-ELOOP技术来发挥这个电控涡轮的优势,因为i-ELOOP本来就会透过车子滑行和煞车时所产生的动能来进行收集,把动能转换成电能并回充在电池内,用以辅助传统引擎的动能输出,而如今随着电控涡轮的加入,i-ELOOP也能被用来为电控涡轮供电。 有趣的是,这次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曝光的专利图,可以看到Mazda使用三涡轮技术的这具引擎是一具纵向设计的引擎,有可能意味着未来的新MX-5将会采用三增压的技术,因为MX-5是使用纵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设计。 正当全球各大汽车品牌都逐渐放弃传统汽油和柴油引擎,并把主力逐渐转移到纯电动车的技术,以符合欧盟未来完全禁止传统燃油引擎的政策之际,Mazda似乎是少数还在坚持开发新汽油和柴油引擎技术的厂家,随着SkyActiv-X技术之后,如今又曝出另一个三增压技术,而且我们还可能可以期待SkyActic-X和三增压技术结合在一起,到时的实际效果会是怎样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 经典回归,Volkswagen I.D. Buzz 概念电动小巴确认量产 !

    日前,Volkswagen在美国的Pebble Beach车展上对外透露,将实现旗下概念电动小巴I.D. Buzz的量产计划,而且这辆量产版的VW Microbus(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面包车’)继承车型将在欧洲、北美,以及中国市场推出,新车预计将在2022年面市。 早些时候,Volkswagen在2017年的北美车展上推介了这辆I.D. Buzz概念车,随后再将它带到2017日内瓦车展上展示。这辆新版‘面包车’被定位为MPV,而且它将采用纯电动的动力单元;外观上它流有Microbus的血统,但设计上又不失科幻元素,可说是经典与时代的结合。 Volkswagen首席执行长Dr.Herbert Diess披露,自从I.D. Buzz概念车在底特律和日内瓦车展上亮相后,该厂接获许多车迷的来信,表达他们希望量产这款概念车的意愿,因此该厂将在2022年实现他们的愿望。 不过,他并没有透露太多关于新车的消息,目前仅知道I.D. Buzz的量产版将会采用与概念车相同的底盘集成式电池组。而根据过去的传统,Volkswagen I.D.系列的概念车都是基于该厂全新的MEB纯电动平台打造。 根据早前官方提供的数据,I.D. Buzz的车身尺寸为长4,942 mm、宽1,976 mm、高1,963 mm,轴距是3,300 mm。此外,由于它的电池组位于车底,并且电动马达占据的空间较小,因此可供驾乘人员享用的车内空间也更加宽敞。 除此之外,新车也将支持SAE Level 3的自动驾驶技术;考虑到部分消费者有货运需求,该厂还会特别推出商用版的I.D. Buzz Cargo车型。 在动力配置方面,该厂并没有透露具体的量产版规格,根据此前概念车所发表的消息,I.D. Buzz的前后轴将各自配置可输出150kW的电动马达模组,结合四轮传动科技、电子式悬吊系统,它的综合输出功率可达275KW(即374匹马力)。 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下,这辆新一代的经典小巴从0到100公里小时加速只需5秒,而它的最高限速则是160公里/小时。此外,I.D. Buzz概念车在150kW充电环境下,30分钟内即可将车辆充电至80%。,其续航里程还高达600公里。 Volkswagen I.D. Buzz 概念车

     



  • MAA 7月各品牌总销量数据出炉,大部分品牌销量下跌。

    大马汽车商公会(MAA)刚对外公布了我国上个月各品牌的汽车总销量,毫无意外的Perodua依然是7月份的销量冠军,一共卖出1万8,920辆,对比6月份增加了6.2%;不过另一个国产品牌Proton却表现惨淡,7月份只卖出5,954辆新车,对比6月份下滑了17.6%,但依然还是胜过Toyota排在第三。 至于排在第二的,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它肯定是Honda,Honda在上个月一共卖出8,576辆新车,对比前一个月微降了300多辆,但依然对它亚军的位置不构成任何影响。而排在第五的依然还是Nissan,一共卖出2,518辆。 在其它品牌方面,Mercedes-Benz、Mitsubishi、Volkswagen、Kia、Subaru和Volvo等品牌都呈现销量下跌的现象,其中以Volvo的下滑幅度最大,下跌了65.3%,只卖出了33辆新车,而这也基本反映了上个月车市对比6月整体显得较为惨淡的情况。

     



  • 全新 Mazda CX-5 在 oto.my 网站上规格配备全曝光。

    虽然大家都知道全新的Mazda CX-5将在近期内正式在本地对外发布,但已经有一些Mazda的新车经销商迫不及待的开始接受新车预订,并且提前曝光了新车的几乎所有规格详情,这种算不算是猪队友呢?不过想必原厂也不会介意经销商这么做啦! 根据一名经销商在本地购车网站oto.my张贴出来的消息,确认新的CX-5将会分成4个等级,包括两个汽油和两个柴油,汽油的是入门的2.0 2WD High Spec和2.5的2WD,至于柴油则是2.2 2WD和高阶的2.2 AWD,所以说如果想要买到四驱的CX-5,就只有买柴油版本了。 价格方面,新的CX-5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的正式价格,因此这些经销商透露的价格也未必准确,但相信不会相差太远,根据这名经销商的消息,最入门的2.0 2WD的价格是从15.5万令吉起,而最高规格的柴油版2.2 AWD则是18.4万令吉,由于国内汽车保险改变了制度采用自由化收费政策,因此这个价格应该是还未包括保险的价格。 其它详情方面,Bermaz早前已经公开确认,指新的CX-5将会继续在本地组装(CKD),不会从日本进口,因此第二代的CX-5也一样会是在本地的吉打州Kulim生产,同时也会搭载一样的2.0升SkyActiv-G汽油引擎(162hp/210Nm),和2.5升的汽油引擎(192hp/257Nm),2.2升SkyActiv-D柴油引擎(173hp/420Nm),变速箱一样是Mazda自己的SkyActiv-Drive六速自排(6AT),同时还会加入新的重心感应辅助系统(GVC)。 在配备方面,入门等级的CX-5(汽油的2.0 2WD)将会搭载传统的卤素灯泡,但还是会有鱼眼(Projector),至于高阶的汽油和柴油版本则会搭载主动式LED头灯。轮圈方面入门的汽油版本将会搭载17寸的多爪式铝圈,而汽油高阶版和柴油版则会搭载19寸的五幅式轮圈。 内装质感向来都是Mazda的强项,这次的CX-5将会搭载大量的软质塑胶,搭配一些木纹或金属饰板,皮革包覆的电动座椅、多功能方向盘、电子手煞车、后座冷气出风口、双区恒温冷气、Mazda Connect荧幕主机,和后座的中央扶手都会是标准配备,高阶等级还会追加彩色的抬头显示器,不过Bose的音响系统这次却被全车系阉割掉了。 在安全配备方面,新的CX-5将会比这一代来得更加丰富和先进,新加入的包括了盲点侦测系统(BSM)、前方主动煞车系统(SCBS)和后方横向来车辅助系统(RCTA),加上原本就有的6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和两组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扣(ISOFIX),这些都会是全车系的标准配备。 在价格比较贵的柴油版本方面,还会额外追加后方的SCBS系统、车道偏移警示系统(LDWS)、车道维持辅助系统(LKA)和驾驶者注意力警示系统(DAA)。

     



  • 图集: Mercedes-Benz C350e 完整版 AMG Line, RM299K!

    去年10月,Mercedes-Benz Malaysia(MBM)在本地推出了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的C350e,不过当时原厂还未推出完整的AMG Line等级供消费者选择。如今MBM终于升级了这款C350e车系顶级版的车型,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奉上新车的图集,以供参考。 其实,在去年这款新车发布时,它共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普通版没有搭载任何AMG套件的Mercedes-Benz C350e Avantgarde、搭载AMG Line内装套件的C350e Avantgarde,以及搭载AMG Line外观空力套件的C350e Avantgarde,价格分别是28万9,888令吉、29万4,888令吉,及29万9,888令吉。 如今完整的C350e Avantgarde AMG Line(结合内装套件及外观空力套件)售价为29万9,888令吉(不包含车险),购买的车主可享有4年无限里程保家。 外观方面,C350e与汽油版的差异并不大,不同之处在于头灯组内的蓝色饰条、蓝色的煞车卡钳,以及Plug-in Hybrid的铭牌。追加AMG Line空力套件的C350e,它的车头及车尾保险杠更显侵略性,与C250 AMG Line差不多一样,而且还有19寸的AMG多辐式轮圈(早前已搭配在其他AMG Line内装套件的车型上);内装方面,完整的AMG Line也增添了局部的AMG套件,包括AMG平底方向盘等。 C350e搭载的引擎和C250一样,都是一具备有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的2.0升四缸汽油引擎,引擎本身的动力输出有211hp马力和350Nm扭矩,而车尾厢底下的一组充电式锂离子电池组则提供额外的80hp马力和340Nm扭矩,让油电的综合动力输出来到惊人的279hp马力/600Nm扭矩,搭配的变速箱是7G-Tronic Plus自排,0-100km/h加速只需要5.9秒。 这组容量为6.2kWh的电池组属于水冷式的锂离子电池,使用一般家用插电座充电的话需要2个小时充满,而如果额外花费7,200令吉购买专属充电器的话,则只需要1小时45分钟就可充满电。 油耗是PHEV最迷人的地方,原厂公布的油耗数据显示,C 350 e每行驶100公里只需要用到2.1公升的汽油,而且可在电池充满电的情况下以130km/h的最高时速连续纯电动行驶31公里,每公里的废气排放量仅为48克。 本地版本的C 350 e在大部份配备上将会和C 300一样,包括拥有Comand Online操作系统、天窗、13支音响喇叭的Burmester音响系统、黑色木纹内装和三区恒温冷气。另外顾客也可选配Airmatic气压式悬吊系统,以及预先启动式的冷气,意即车主可预先设定车上的冷气在特定的时间自动启动,以降低车室内的温度。 欲知更多有关C350e的详细规格与资料,可浏览我们的网站CarBase.my,或者参考我们早前的试驾报告。点击这里

     



  • 发布前数小时,韩国Youtube曝光全新 BMW M5 视频。

    大家都在引颈期待全新代号F90的BMW 5系列旗舰车型,也就是新的M5,之前关于全新M5的新闻已经是层出不穷,包括它将会是史上最强的M5,而且也被指为了应付强大的动力输出而被逼放下身段,首次搭载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等。 如今,韩国一个Youtube频道就在新车发布的几个小时前曝光了全新M5的一个实车视频,让这款新的M5在真正发布之前,可以让人对它的外观和内装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这款新的M5在外型上和本地目前看到的530i M Sport高度相似(当然啦,M5原本就是基于普通的5系列打造而成的)。 不过在外型上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异,首先就是双肾型水箱护罩的材质,以及里面多了一个M5的铭牌,以及进气口更大的前保险杆,还有就是熏黑的M Sport铝圈,以及上面印有M标志的煞车卡钳,还有就是后保险杆圆形四出的排气管,还有保险杆中间的黑色扰流片,以及行李厢上有一条碳纤维的小鸭尾尾翼。、、 内装方面的差异比较没那么明显,一样搭配三幅式的M方向盘,同时排档杆也换上不一样的设计,座椅也换上了强调包覆性的跑车化座椅,其它配备如中间的iDrive系统荧幕都一样是触屏式的,排档杆后方也有iDrive旋钮。 同时,这次的视频也确认了全新M5将会搭载全时四驱系统的传言,这次的M5将可让车主自主性的选择要使用AWD还是普通的2WD后驱系统,当然它也搭配了电子差速锁定器。 至于引擎方面,视频里面没有做详细说明,但根据画面判断应该就是沿用上一代的4.4升V8双涡轮增压引擎,不过会经过重新调校,预料马力将会超过600hp,扭矩也会超过700Nm,同时0-100km/h加速还被指会少于3.5秒,简直可以向一众超跑叫板了。

     



  • 主打入门市场,Mercedes-Benz GLC 200 本月尾发布。

    目前Mercedes-Benz在本地售卖的GLC系列就只有GLC 250 4Matic一个等级,不过为了降低价格迎合更多人的市场,Mercedes-Benz Malaysia日前确认将在本月尾发布一款定位较入门的GLC 200,而且一样会在本地组装(CKD)。 虽然这款GLC 200目前还未正式发布,但吉隆坡一带的Mercedes-Benz新车展销中心日前已开始可以看到这辆车的踪迹,根据我们获得的资料,这辆入门的GLC 200的价格将会是28万8,888令吉(未包括保险),比现有的GLC 250便宜了3.7万令吉。 外型上由于是入门等级的关系,因此GLC 200并没有搭载AMG Line的套件,所以前后保险杆看起来都比较单薄和阳春,但头灯组依然是全LED,只是少了Multibeam功能,只有普通的自动切换远近光灯,轮圈搭载的是19寸的AMG铝圈。 内装方面也和GLC 250有很大差异,GLC 250主要都是以黑色为内装铺陈,加上黑色的削光木纹饰板,但GLC 200搭配的是棕色的木纹饰板以及方向盘,而且方向盘也不是AMG的平底非真圆造型。 荧幕和音响主机方面也比较阳春,GLC 200搭配的是Audio 20的系统,并不是功能比较完整而且反应速度比较快的Comand Online,原本的Burmester高阶音响系统也变成了普通的音响主机。 动力系统方面,GLC 200搭配同一具的M274 DE 20汽油引擎,这具四缸的涡轮增压引擎在GLC 200的身上将有不一样的调校,马力输出将下调到184hp,最大扭矩则是300Nm(GLC 250是211hp/350Nm),变速箱一样是九速的9G-Tronic,但并没有4Matic四驱系统,而是采用普通的后驱。 Mercedes-Benz GLC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