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1265)

  • Proton : 70%大学毕业生选择外国车,认为国产车不好。

    刚上任成为Proton Edar首席执行员(CEO)的Abdul Rashid日前对本地马来媒体Harian Metro指出,本地有约70%的大学毕业生在买车时倾向选择国外品牌的车款,而不是国产车,因为他们认为国产车比不上国外品牌,但其实这当中有许多人根本没有驾驶经验,或不曾拥有过国产车。 他说,这是Proton Edar过去几年进行的调查后所得出的数据和结果,一些大学生甚至会直接拿国外的豪华品牌来和国产车比较,但其实这并不公平,因为豪华车和一般国产车的定位不同,成本当然也不一样。 “在大学毕业并拥有多年驾驶经验后,依然选择国产车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不到10%,其他人则认为来自国外的汽车品牌比国产车好,但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有不少都是不曾拥有过国产车,甚至没有足够的驾驶经验。” 他也强调,Proton是目前全球14家创办至今依然屹立不倒的汽车品牌当中的其中一家,许多知名品牌在创办之后因为经历财政危机或种种问题而被逼关门大吉,或者易手转卖给外人,他认为Proton能在经济不佳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已经实属难得。

     



  • 试驾:Mercedes-Benz C 350 e,迈入绿色节能新时代。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近几年似乎成为了许多欧洲品牌的一股风潮,尤其是一些豪华品牌更是竞相投入这一块市场,除了早已面世的Volvo XC90和BMW的330e外,另一家德系豪华品牌Mercedes-Benz也加入战围,以同样是PHEV的Mercedes-Benz C350e迎战,直接对上BMW的330e。 我们在上周为大家试驾过了BMW的330e,这一次自然就轮到了它的同级竞争对手C350e,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它们倆都处于同一个级别的车型,C-Class和3系列多年来斗得你死我活的关系相信都已不用我多说,C350e和330e目前都在本地被视为是C-Class和3系列的旗舰车型,但这次C350e的价格却比同级的330e高上不少。 首先我们先为大家复习一下这一期的主角在本地的完整规格配备,C350e在本地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等级,虽然这三个等级都采用同样的引擎和电动马达配置,但在价格、外观以及内装配备上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三者的价差达到1万令吉。 我们这次借来的C350e属于Avantgarde的车型,但对比普通的Avantgarde多了AMG Line的内装套件,它的售价达到29万4,888令吉(未包括路税与保险),而如果是普通Avantgarde版本的话则是28万9,888令吉,而如果您喜欢外观更加有霸气的AMG Line版本的话,则可以花29万9,888令吉购买这个同时拥有AMG内装和外观套件的最贵版本。 外型与配备 C350e的外型基本上和一般的C-Class W205没什么差异,两者同样采用一模一样的外观设计,头灯组和已经停产的C300 AMG Line一样采用两颗鱼眼(Projector)配置的全LED头灯,而且拥有自动调整照射角度和遮蔽部份光源的功能。 C350e的LED头灯组会根据车上搭载的摄影镜头自动侦测前方和对面是否有其它车辆,并自动遮蔽头灯的光源或自动调整照射角度,以免强光影响到其他驾驶者的视线,而这功能目前也已被大量普及化在其它的宾士车型上,除了一些较为入门的车款和等级外。 眼尖的网友可能会发现照片中C350e头灯组内建的鱼眼拥有蓝色的边框,这一点是原厂故意设计用来把它和普通的C-Class作区分。此外,这款C350e前轮内的煞车卡钳也采用了蓝色的设计,与一般的C-Class有所不同,但这个蓝色卡钳只有在前轮,后轮的煞车卡钳依然采用普通的颜色设计,看起来有些不协调,如果能前后轮都采用蓝色的卡钳那会更好。 车尾方面,C350e的尾灯组和普通的C-Class也一样是全LED的设计,但后保险杆的右侧多了一个类似油箱盖的设计,打开过后它其实是电池组的充电插口,需要提一下的是,原厂只为C350e提供一组家用的三点式电插头,如果要使用一般商场看到的公共充电站则需要另外花钱购买,价格是7,500令吉,但如果你购买的是330e的话,它的价格只需2,000令吉不到。 除此之外,C350e其它方面的外型配备和普通的C-Class无异,它一样配有一个全尺寸的全景式天窗,可惜的是这个天窗中间多了一个横梁,因此对一些人来讲它只能算是前后各一个普通天窗而已,不过这一点还是比330e好,因为330e只有前面一个标准尺寸的天窗,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到天窗,但对于喜欢天窗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个非常吸引人之处。 动力配置 C350e在汽油引擎方面和普通的C-Class一样,都是采用一具2.0升的直列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这具引擎拥有缸内直喷和可变正时气门(VVT)技术,引擎本身拥有221hp的马力和350Nm的扭矩,而搭配的电池组则是容量6.200kW/h的锂离子电池,容量比330e的5.700kW/h要大,但原厂公布C350e的纯电动行驶里程最长只有31公里,比330e的37公里要少。 根据原厂提供的数据,C350e油电系统输出的综合马力达到279hp马力,综合扭矩也有600Nm的惊人水平,整体的综合输出无论是马力还是扭矩都比330e优秀。至于变速箱方面,有别于330e的八速自排,C350e采用的是七速的7G-Tronic Plus自排变速箱。 原厂声称它从0-100km/h的加速只需5.9秒,比330e的6.1秒要快,极速方面C350e则可以去到250km/h,综合油耗表现是2.1L/100km,这一点和330e的原厂油耗数据一样,但这种原厂提供的油耗数据往往都是看看就好,因为我国的交通状况不如欧洲或其它发达国家理想,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在走走停停的路况基本上是很难达到原厂的数据标准。 在和这辆C350e相处了一周的时间下,基本上我除了拿车后把车驾到雪隆地区某商场利用自备的充电器,在公共充电站把它一次过充满外,基本上就没再为它进行插电式的充电,只让它电池的电量在行驶过程中自行回充,得出的油耗数据大概是7.5L-9L/100km之间的数据,基本上油耗表现会比之前的330e稍微要好。 需要强调的是,我在这一周的试驾过程中几乎全程都是使用一般普通人驾驶传统汽车引擎汽车的方式来对待这辆PHEV,虽然它是一辆以节能省油为出发点的车款,但相信大家都认同,以大马人的驾驶习惯和心态,就算你买了一辆混合动力车型,也一样会把它当成普通汽油车来驾驶,很少人会特别为它而改变自己的踩油门习惯。 充电与回充模式讲解 和BMW的330e一样,Mercedes-Benz的C350e一样可以用不同的充电方式,第一个就是使用原厂在购车时就已提供的三点式家用充电插头,原厂号称这种充电方式可在约2小时半的时间内把电池充满。 至于第二种方式,就是额外花费7,500令吉购买专属的整套充电器,这个充电器包括了一个看似家里浴室热水器的电流变压器,以及一组可带到任何公共充电站使用的充电插头。当然,这种充电方式会比第一种的方式来得快,从0充满到100%的时间可被缩短到1小时45分钟,其实只缩短了45分钟而已。 为了省下这45分钟的时间而花费7,500令吉,到底值不值得就看您自己了。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随着这套专属充电器而来的,还有一条可在大部份公共充电站通用的插电头,意味着当你买下这套充电器时,除了可在家里更快的充满电外,也让你可以在全部ChargEV充电站使用他们的设备。 虽然目前Mercedes-Benz有让C350e的车主们免费申请ChargEV公共充电站的会员卡,但这项优惠并非永久性,而BMW的PHEV车主们同样也可以获得这张会员卡,但也只是目前可免费试用公共充电站的服务,原厂有注明这项免费服务“直到另行通知为止”,意思即一旦PHEV真正普及后,车主们可能就得付费了。 至于第三种充电方式,当然就是把它当成普通的Hybrid车来驾驶,并让它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自行回充。当然,它的混合动力系统当然也可分成几种不同的驾驶模式,那就是Hybrid、E-Mode、E-Save和Charge。 要理解这四种驾驶模式的差异其实并不难,Hybrid模式自然就是让电脑自行根据当下的电池容量以及司机踩油门的方式以及速度,来决定汽油引擎和电动马达使用的比例,基本上在这种模式下,只要不大脚油门的话基本上汽油引擎是不会启动的,而站在车外的人也不会听到有汽油引擎传出的声音。 而E-Mode和E-Save的功能有点类似,很多人以为E-Mode其实是让车子完全锁定在纯电动的模式下行驶,根据我多次的测试后,其实在此模式下电脑只会尽量让车子维持在纯电动,但如果行车电脑发现司机大脚油门需要超车或者爬坡,又或者超过了最高容许的130km/h时速,电脑还是会启动汽油引擎进行介入。 而在E-Save模式下,自然的电脑就会使用较多的汽油引擎比例来驱动车辆,但过程中还是会使用电动马达来辅助,例如在车子轻踩油门起步时,只要司机的踩油门方式维持在较斯文的状态,电脑还是不会启动汽油引擎。 而在Charge的模式下,电脑就会完全使用汽油引擎来驱动车辆,在此情况下C350e其实就和普通的汽油车没什么差异,但好处是能让它的电池组提供更多的回充动能,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你的汽油来为你的电池充电,而且引擎为了输出更多电池回充所需用到的动能,会变得转速较高而且噪音较大,但其实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由于我已试驾过了330e和C350e两款PHEV,在此我简略分享一下这两辆车的回充效率以及纯电动行驶时的感觉。在330e上,虽然它的电池组容量比C350e来得小,但无论是在家充电、在ChargeEV充电还是使用行驶中的动能回充,效率都比C350e来得慢,尤其是C350e使用普通的家用充电器只需2个半小时就能充满电,而330e却要使用超过4个小时。 […]

     



  • 没有交通灯的路口右拐,摩多直路高速撞上汽车翻覆。

    这一次我们分享的视频不再是关于反方向行驶,也不是闯红灯,而是一辆摩多和一辆汽车在一个没有交通灯的路口相撞的经过,我们不对这起意外下任何结论、不判定谁是谁非,到底是摩多还是汽车的过失才导致这次意外,各位看官自己下定论。 这段视频被网友上载到网络上,目前已经在Facebook上四处可见,视频中的日期和时间是在昨日的下午2时许,至于地点则是在吉隆坡Kampung Segambut Dalam某处的路口,视频的主角是一辆正要右转的Perodua Myvi,和一辆正要直走的摩多。 可以看到,当时这辆黄色的Myvi已经在路口处稍微停下,而对面的一辆灰色Perodua Alza也停下车让Myvi右转先过,Myvi司机这时也踩油门开始右转,但这时Alza身后突然出现一辆高速行驶的摩多从Alza身边闪过,直接撞上正在右转的Myvi。当然,这名摩多骑士肯定是被撞翻到倒地,而Myvi则只是车头损毁,车内的司机和乘客应该没事。 我们不是警方也不是法官,所以不评论谁对谁错,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我国仍然有许多繁忙的路口是没有设置交通灯,在这些路口处无论要进行转弯或直走,请都务必打醒十二分精神,应先放慢车速或先停下,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行驶,同时也秉持礼让态度,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世界各大主要汽车品牌的正确读音,你念对了吗?

    世界上有许多知名的汽车大厂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而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语言,譬如说德国人说的是德语、日本人说的是日语、韩国人说的是韩语等等。当然,来自不同国家的汽车大厂,它们的名称也是依据本国的语言标准来发音,并不是全部都以英文读音为标准。 我们举个例子,来自韩国的Hyundai,它们的名称当然是以韩语发音为准,而来自德国的BMW和Mercedes-Benz也理所当然的应该以德国人的发音为标准,有时你我习惯使用的英文读音都未必准确。 在我国,比较常见发音错误的汽车品牌有Hyundai、Peugeot和Ferrari等,其中很多人把Ferrari的名称念成“FALALI”,虽然这是无伤大雅,但多少听在这些品牌发源国的人的耳中,多少会觉得有些好笑,或者是不尊重。 这次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就有人特意制作了一个视频,并找来各个厂牌的代表在镜头前念出正确的读音,比较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大概就是来自德国的BMW,德国人的正确发音竟然是“BMV”而不是“BMW”,至于还有什么厂牌的发音是你我平时都念错的呢?一起来看看视频吧!

     



  • 全新 Peugeot 3008 挂上欧洲车牌,现身本地进行测试。

    Peugeot在本地的总代理Nasim已经在去年尾公开宣布,将在今年引入全新第二代的中大型SUV 3008,并已确认会在今年第二季正式上市。日前,我们的网友就在本地拍到了两辆全无伪装的全新3008正在一辆货柜罗里上,准备运往另外一处地点。 虽然已经在本地看到实车,但可惜的是这次看到的是挂着欧洲车牌的3008,而且还是左驾版,而不是本地的右驾版本,相信这两辆红色和白色的3008只是Nasim从欧洲运来我国,用以进行上市前的内部测试和评估工作。 虽然欧洲版本的3008不能被视为是本地的最终版本,但我们可以看到这辆罗里上的白色3008拥有黑色的车顶烤漆,用以营造一个悬浮式车顶的视觉效果。此外,照片中看到的3008采用了双色的轮圈设计,而且车头和车尾都采用了LED灯组,其它的细节则一概未能得知。 3008刚刚获得了2017年度世界风云车大奖,它在国外拥有多种汽油和柴油引擎的选择,但预计本地消费者只会得到一具1.6升的汽油涡轮增压引擎,变速箱也是传统的六速自排,配置与目前的3008大致一样,但引擎是全新世代的。 第二代Peugeot 3008

     



  • 全新 Toyota Supra 测试谍照再次曝光,车头向F1看齐。

    相信很多人都已听说过Toyota正在重启已经停产多年的双门跑车Supra,并有意要让这款曾经被誉为“牛魔王”的经典车型复活。如今,我们在欧洲的摄影师拍到了这款全新跑车在欧洲某加油站增在添油时的谍照,不过可惜的是这次的谍照因为全车进行了重度伪装,因而少了一些看头。 虽然这次的Supra全车贴上了许多迷彩贴纸,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许多端倪,包括车头的头灯组使用了较为圆润的设计,厂徽部分也非常向前突出,有点向F1跑车看齐的意味,同时前保险杆也采用了三个进气口的设计方式,与Toyota在2014年底特律车展发布的概念车有许多相似之处。 Toyota已经确认这一次的Supra将会和BMW采取合作方式开发,因此在技术和基础上会和BMW的Z系列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外形方面就有赖于各位看官自行定夺美丑,至于内装方面,我们接获的消息称Supra的内装设计将于BMW的Z系列非常相似,甚至可能会直接照搬Z系列的中控台设计。 动力配置方面,预计Supra将会和BMW共用引擎,包括一具直列四缸和直列六缸的涡轮增压汽油引擎,同时还会有混合动力(Hybrid)的版本,而Hybrid版本将会被定位为顶级车型,并会采用四轮驱动的配置,其它车型则会采用后轮驱动,而且全车将会大量采用碳纤维材质打造,以降低车身重量。

     



  • 中国发布全新 Honda UR-V,定位比 CR-V 更高更大。

    我们曾在去年报导过中国的东风本田打算在当地推介一款全新的大型SUV,在事隔半年后,东风本田终于付诸行动,在中国市场推介了一款定位高于CR-V,同时车身尺寸也比CR-V大的全新UR-V。 其实UR-V和广汽本田在去年推介的Avancier属于双生车型,两者同样基于Honda 2015年在上海车展发布的Concept D概念车而打造,因此两者在基础、技术甚至外形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同样都是Honda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兼合作伙伴,两家公司都一样获得日本原厂授权,在中国研发和发布不同的车型。 在外形方面,大家会发现UR-V的车头和车尾设计和去年发布的Avancier非常相似,车头和车尾同样搭载LED的头灯组,唯一的差别就是UR-V在车尾的车牌位置比Avancier往下移,因此UR-V的后保险杆位置会比较小,此外车侧、前保险杆等造型都是几乎一模一样,但就使用了不同的车型名称。 不过在车身尺寸方面UR-V和去年发布的Avancier有些不同,根据原厂号称UR-V的车身长度比Avancier的4,825mm长了9mm,但车身轴距和宽度一样都是2,820mm和1,942mm,因此这两款SUV的尺寸都比CR-V来得大,而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也比CR-V来得高。 在动力配置方面,UR-V将会拥有两种不同的引擎配置,但同样都是涡轮增压的汽油引擎,排气量分别是1.5升和2.0升。在1.5升的引擎方面,它拥有193hp和240Nm的动力输出,车尾将会贴上240 Turbo的铭牌。而2.0升的引擎方面则会拥有272hp马力和370Nm扭矩的输出,并且使用全时四轮传动系统,并在车尾贴上370 Turbo的铭牌。 变速箱方面,原厂为两具不同排气量的引擎分别搭上不一样的变速箱,1.5升的引擎将会搭配本田本身的地球梦CVT变速箱,而2.0升引擎则会搭配ZF提供的九速自排,2.0升的版本从0-100km/h加速只需7.8秒。 中国当地的UR-V同意标配全景式玻璃天窗、皮革座椅、三区恒温冷气、自动巡航、倒车摄影镜头、智能钥匙、引擎启动按钮、电子手煞车、Auto Hold和八寸的触屏式彩色荧幕主机,高阶的版本则会多加一些高阶安全配备,如主动式跟车系统、自动停车系统、前方碰撞警示系统、车道偏移警示系统、盲点侦测系统、胎压侦测系统和抬头显示器。 此外,第二排座椅的乘客打开中央扶手后,扶手内还配有一个彩色荧幕可显示后座乘客需要知道的资讯,同时也可让后座乘客自行调整后座冷气的温度和风量。 可惜的是,无论是UR-V还是Avancier都是Honda原厂授权当地的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专为中国市场而开发的SUV,意思就是说这两款豪华SUV只会在中国市场销售,进来我国市场的机率几乎是零。 Honda UR-V Honda Avancier

     



  • 反方向行驶越来越严重,政府将检讨法律,更严厉刑罚。

    随着近日来国内不断传出各种反方向行驶的事故,政府终于按耐不住要采取行动了。交通部副部长Ab Aziz Kaprawi认为,国内目前的交通法令和刑罚还不足以严厉,未能起到足够的阻吓作用。 The Sun引述Ab Aziz的谈话指出,交通部目前已经收到来自许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要求,坊间有不少人都希望政府能够修改法令,让相关法令的刑罚更为严厉,以阻吓其他顽固的驾驶者继续违法驾驶。 目前,醉酒或吸毒驾驶而导致严重车祸的驾驶者可在1987年陆路交通法令第44(1)条文提控,罪成可被判处3年至10年监禁,以及罚款8,000至2万令吉。交通部目前将会对这项法律条文进行检讨,同时也希望交通扣分制(Kejara)在重启后,可以起到相当的阻吓作用。 上周14日,槟城一名19岁的华裔少女在当地高速反方向行驶,结果与迎面而来的多辆交通工具相撞,最终导致一名无辜的司机当场死亡,这名少女过后被验出吸食冰毒,证实在毒品影响下危险驾驶,这名少女过后被援引滥用毒品的罪名提控,但这名少女不认罪。 除了滥用毒品的罪名外,这名少女目前也被警方援引危险驾驶导致他人死亡的罪名调查。自这起事故后,国内近日来就不断传出各种反方向行驶的视频,显示国内的这种不良风气越来越严重,政府已是时候正视这项问题。

     



  • 盘点为何 Proton 如此吸引,能让国外厂商竞相合作。

    “Proton寻姻记”这段肥皂剧的最新发展,就是硕果仅存的两家国际汽车财团,来自法国的PSA集团和来自中国的吉利汽车集团,目前仍留在这场求购戏码的谈判桌上。打从政府宣布Proton必须寻找外资合作开始,Proton就被和许多国际知名的大财团联系在一起。 许多人看到这里或许会觉得疑惑,Proton近年来亏损连连,而马来西亚却只有大约3,000万的人口,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家完全自主的国产车生存,尤其是Perodua的存在,侵蚀掉了原本属于Proton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那为何一家亏损连连、国内市场不大的汽车品牌,足以吸引许多国外投资者的目光呢? 马新社对此作出了他们的分析,他们认为Proton这家小众车厂之所以会成为许多国际大厂争相并购的对象,主要的原因是因为Proton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拥有完善的生产线和销售网络。 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东盟是一个拥有10个国家,而且人口达到6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虽然东盟国家普遍的消费能力不如美国和欧洲的市场来得高,但东盟国家的经济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其中一个区域,因此东盟市场自然也称为许多国际大厂虎视眈眈的对象。 Proton是东盟区域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完全自主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提供售后服务的汽车品牌,纵观东盟十个国家里面,没有任何一家在这些国家发源的品牌拥有自主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尤其是Proton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自主开发和制造引擎了,同时还拥有自己的底盘技术,这两点对于汽车生产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一个旨在打进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的大型汽车品牌来说,能够拥有这类型可以自主设计和生产,并能在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上直接给予协助的伙伴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让新的买家在打入本区域的市场时,能够事半功倍,避免在初来乍到时碰到许多不必要的钉子。” 此外,Proton在过去几十年来已经在本地培养出一个完善的汽车生产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除了Proton以外,还包括了许多负责生产及供应Proton主要和次要零件的零件生产商,新的买家若与Proton合作便能直接套用这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在打开本地和东南亚市场时无需担心零件供应的问题。同时,Proton也长期雇用一批拥有经验的汽车生产线与相关的技术人员,因此在人力上拥有相对的优势。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Proton目前拥有的两家生产线,分别位于Shah Alam总部的生产线,以及位于霹雳州Tanjung Malim的汽车城,这两家成产线的年产量达40万辆,足以负担新买家在东盟区域内的生产需求,而且Tanjung Malim生产线配备的机器相当先进,足以生产任何等级或品牌的车型。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直接在一些劳动成本和工资相对便宜的国家如印尼等,直接在当地设立新的生产线并以较低廉的工资聘请员工会较为划算,但根据专家粗略统计,在一个国家从零开始设立一个全新的生产线,并聘请一批毫无经验的员工,加上日后的训练费用,至少要花费20亿美元(88亿6,800万令吉),这样的成本相对直接收购一家现成的汽车品牌来说要贵上不少,而且中途还可能会出现许多变故和未知的潜在问题,因此直接收购一家具备完全自主研发和销售能力的车厂,是相对比较划算的。 马新社也引述RHB资本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Alexander Chia的谈话,指若Proton最终成功获得外资入驻并建立一个完善的合作关系,未来可以预见的是Proton将会从对方身上获得不少的技术支援,包括采用对方的底盘推出Proton目前欠缺的SUV车型。同时Proton也有望在新合作伙伴的协助下打开东盟其它国家的市场,并在5年内将Proton的年销量提高到50万辆。

     



  • Lexus LC 双门四座位跑车日本开售,价格从RM508k起。

    作为Lexus汽车的原产国,日本日前终于正式开卖Lexus在去年发布的全新LC系列,这款采用四人座Coupe造型的双门跑车系列,在日本当地LC一共分为两个版本,分别是汽油的LC 500和混合动力(Hybrid)的LC 500h。 外形上,全新的LC继续采用了Lexus家族的纺锤形水箱护罩,中间搭配了大量的黑色亮面材质,而车头则采用了全LED的头灯组,头灯下方搭配了一个L字型的LED日行灯,但没有雾灯配置,传统的雾灯位置变成一个大面积的进气口。 车尾方面,LC采用的尾灯设计与全新的LS系列有些类似,从侧看是一个倒L的造型。当然,它的尾灯组也一样采用了全LED的配置,尾箱盖上方有一个可伸缩的尾翼,而后保险杆的左右两侧则有体积相当大的排气尾管,轮圈尺寸分别是20或者21寸。 内装方面,LC采用了面向驾驶者的中控台设计,而且全车系也采用Alcantara皮革包覆的运动化座椅,仪表板也采用了LCD的液晶显示设计,中间的圆圈会在车子启动,或司机切换驾驶模式时而跟随移动,并因此而改变显示方式,同时方向盘后方还备有换挡拨片。 音响品质向来都是豪华品牌强调的其中一项买点,LC标配的是全车12具喇叭的Lexus Premium音响系统,但消费者可另外加价选购拥有13具喇叭的Mark Levinson立体音响系统。 新的LC是基于Lexus的GA-L模组化底盘进行开发,而原厂为了强调更多的运动型、操控性和加速性,特意采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铝材质和碳纤维来打造它的主要车身部件,同时为了创造更平衡的前后配重,原厂也特地将引擎摆放的位置往后移50mm,同时也取消了后方的备胎,全车系标配失压续跑胎(Run Flat Tyres)。 在动力配置方面,汽油的LC 500搭载的是一具5.0升的自然进气V8引擎,这具引擎可在7,100rpm输出471hp马力,以及在4,800rpm输出540Nm扭矩,搭配的变速箱是十速自排(10AT),从0-100km/h的加速只需4.5秒,采用后轮驱动的配置。 而在Hybrid版的LC 500h上,则是搭配一具3.5升的V6自然进气引擎搭配电动马达,这具汽油引擎拥有缸内直喷和Dual VVT-i技术,光是引擎本身的马力输出就有299PS,扭矩有356Nm,在加上电动马达的辅助后,综合马力输出可以达到354hp。 LC 500h使用的变速箱和早前推介的LS 500h一样,都是综合了E-CVT和传统四速自排于一身的多段式混合变速箱,这具变速箱最多可拥有10个档位,原厂号称这样的技术搭配可让车子的加速变得更加线性于平顺,同时也能提供更好的加速性能。 Lexus LC的车身尺寸长度达到4,770mm、车宽1,920mm、车高1,345mm,车重方面一点都不轻,介于1,935至2,020公斤之间,而且前后都采用多连杆的悬吊设定。 安全配备方面,LC将会搭载非常完整的主被动安全配备,除了一般的车身动态稳定系统外,还会有车道偏离警示系统、车道维持辅助系统、自动紧急煞车系统,以及可完全跟随前方车辆煞停的主动式跟车系统等等。 价格方面,汽油的LC 500在日本开价从1,300万日元(50万4,600令吉)起,但这个价格还未包括其他的选配套件若选配了L Package或S Package套件后,价格最高可达1,400万日元(54万7,800令吉)。而在LC 500h方面,价格则是从最低的1,350万日元(52万8,200)令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