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une 2025 / 0 comments
目前第六代、代号FL5的Honda Civic Type R即将在欧洲市场正式停产!由于Civic Type R无法满足欧盟在明年开始生效的欧盟6e排放法规,因此Honda宣布现有的第六代Civic Type R FL5将在今年结束后停止引进欧洲市场,并趁FL5在停产之前为欧洲市场推出限量40辆Civic Type R Ultimate Edition让欧洲客户抢购。 根据欧洲Honda原厂的介绍,这款限量40辆、而且仅供欧洲市场的Civic Type R Ultimate Edition只有冠军白(Championship White)一种车身颜色选择,而且对比标准版的Civic Type R,它在全车多处,包括外观与内装都拥有一些特仕化的套件。 Honda表示,这款Civic Type R Ultimate Edition虽然车身采用白色烤漆,但车顶采用的是黑色烤漆,搭配前引擎盖、车门下缘的红色拉边贴纸,还有车尾尾翼以及车侧踏板上加入了碳纤维的材质点缀,以及车尾专属的“Ultimate Edition”黑色铭牌以凸显其特别的身份。 除了外观上,这款Civic Type R Ultimate Edition的内装一样也比标准版的Civic Type R多了一些专属的原厂配件,包括打开车门时的“Type R”标志地面投影灯、碳纤维材质的中央鞍座、车内局部空间的气氛灯。 […]
5 June 2025 / 0 comments
继数个月前的预告之后,Volvo如今为该品牌即将发布的EX60公布了更多关于这款即将在明年发布的新车资讯,其中就包括它将会是首款搭载“多功能自适应安全带”(Multi-Adaptive Seatbelt)系统的车款,能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更贴身、安全系数更高的防护。 根据Volvo的介绍,这套新的安全带系统与现有标准的主动预缩式安全带系统最大的差异在于导入了更多与更完整的传感器,能透过车外的摄像头收集车子当下行驶的路况资讯,结合车内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司机/乘客资讯,结合传感器所收集到的司机与乘客的身高、体重、身型和坐姿等资讯,适当的调整安全带的预缩程度,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性。 除此之外,这套系统也会结合当下车速的变化来为安全带的预缩与勒紧程度进行调整,以确保司机与乘客能最大程度的受到安全带的防护。Volvo举例,一些体型较为健硕的司机或乘客在遭遇撞击时,透过这套新的自适应安全带系统将可以有效降低撞击为其头部带来的伤害;而体型较为娇小的司机或乘客则可以在撞击发生时,减少对其胸腔和肋骨造成的伤害。 Volvo将此套自适应安全带系统形容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汽车安全创新”,并指它对比市面上现有的预缩式安全带系统更符合不同驾驶者与乘客的身型,并且能尽可能在不同道路与车速状况下都提供最佳的防护。 值得一提的是,Volvo也是世上首个发明并推出车用三点式安全带系统的车企,他们是在1959年正式发布车用三点式安全带,而三点式安全带系统也从此之后成为所有汽车的强制性标配,据称至今已成功在全球挽救超过百万人的性命。
5 June 2025 / 0 comments
经常开车经过吉隆坡新街场大道(Sungai Besi Expressway)的朋友要注意啦,该大道的特许经营公司Besraya私人有限公司宣布从6月3日起至今年的11月30日,新街场大道多处将因为定期维护工程而需要关闭部份车道,或会导致非繁忙时段出现塞车情况! 根据《马新社》的报道,有关的大道维护工程将以分阶段的方式进行,涵盖路段包括KM0.1到KM21.9、KMB0.0到KMB0.8、KMS0.0到KMS2.2,以及KMP0.0到KMP3.3的路段,维护工程将在每日晚上10点到隔日早上6点之间进行,驾驶者受促在经过上述路段时小心驾驶以免造成意外。 该大道表示,他们将在大道范围内的电子布告栏随时更新大道工程所导致的封路状况,以提醒所有驾驶者留意当下的路况。
5 June 2025 / 0 comments
根据交通部长陆兆福提供的数据,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使用率截止目前仅达到了20%,远低于政府在2019至2030年的国家交通政策里所设定的40%目标,而他也表示政府将继续大力推广民众使用公共运输铁路系统。 《马新社》引述陆兆福的谈话指出,政府拟定的2019至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已明确列出要把国内的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率提高到40%为目标,但时至今日,我国的公交系统使用率却仅达到了20%,仅有这项目标的一半。 “交通部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确保民众更愿意使用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与服务,确保我们能在期限内达到40%的使用率目标。我们也极力推广民众使用公共铁路系统(MRT、LRT、KTM和Monorail等),因此我们也致力于推广“Road to Rail”(改用铁路)计划,鼓励更多商家使用铁路系统来进行运输,而非单纯依靠传统的载货罗里。” “一旦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竣工,估计将可大幅提高往返东海岸地区的铁路货物运输效率与使用率,到时商家们无需再只能依靠载货罗里运输货物往返两地。”
4 June 2025 / 0 comments
又是星期三为大家跟进未来一周油价走势的时候了,根据财政部的公告,我国西马半岛的柴油零售价,以及全国的RON 97汽油零售价在未来一周都将同步降价3仙! 这意味着,从明日(5日)开始至下周三(11日),全国的RON 97汽油将从原本的每公升RM3.10降至每公升RM3.07;而西马半岛的柴油零售价则从原本的每公升RM2.77降至RM2.74;至于RON 95汽油和东马的柴油价格则继续保持不变。 2025年6月5日至6月11日西马半岛的汽油和柴油售价: RON95汽油: RM 2.05/L RON97汽油: RM 3.07/L EURO 5 B10生物柴油:RM 2.74/L EURO 5 B7生物柴油:RM 2.94/L
4 June 2025 / 0 comments
日系品牌Nissan在今年3月对外发表了下一代大改款Leaf的首个官方预告,并在时隔2个月后,对外透露了下一代Leaf的进一步更多消息,同时也确认全新的Leaf将在本月尾正式全球首发对外亮相! 第三代的Leaf将会彻底改变其产品定位,虽然依旧是一款纯电动车,但它将从前两代的五门掀背(Hatchback)改为一款都会型的跨界SUV,并且用上Nissan最新的外型设计语汇,以及时下流行的许多外观设计元素,让第三代的Leaf更能贴合当今的市场主流审美与需求。 根据原厂的介绍,新一代的Leaf将会搭载车头的主动式进气栅,可在高速行驶时自动关闭以创造更低的车身风阻系数,并在低速行驶或电池温度较高时自动打开进气栅让更多空气进入协助电池与马达系统降温,而且门把也采用了电动伸缩式的设计,同样有助于降低车身的风阻系数。 根据Nissan的讲法,新一代的Leaf的整体车身风阻系数只有0.25(欧规)或0.26(其它市场),虽然它并不是市面上风阻系数最低的一款车型,但却是Nissan有史以来风阻系数最好的一款量产车型。 虽然Nissan在这一次的宣传,和上一次的首度预告中都让外界提前一窥了全新Leaf的车头设计与造型,但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是未能看到全新Leaf的车尾设计,因此估计是需要等到本月尾新车正式发布时才能看到它车尾的“庐山真面目”了。
4 June 2025 / 0 comments
还记得MG5之前只在澳洲的新车安全测试(ANCAP)中获得零星评价的新闻吗?(你没看错,是一颗星都没有,新闻请翻阅这里)如今,MG原厂将他们在澳洲当地销售的MG5进行了规格升级,增加了一些原本没有的主被动安全配备并再度送测,而这次的结果,是三颗星(最高为五颗星)。 根据ANCAP公布的测试报告,升级后的MG5凭借比之前较为到位的主被动安全配备,而在撞击测试中得到了三颗星的整体评价,不过ANCAP也强调三颗星的安全评价仅适用于2024年11月之后出厂的新车,而在此日期前出厂并在澳洲市场销售的MG5则依旧维持“零”星评价。 根据ANCAP的报告内容,如今MG5在澳洲市场已全车系的前后座皆标配预缩式的安全带(Pre-Tensioners Seatbelt),并且前后座都有安全带提示系统,同时也加入了车道偏移警示、盲点侦测,以及非全速域的自动煞车辅助系统。 这次针对MG5配备升级后的重测,除了涵盖标准的车头与车侧撞击测试外,也重点测试了MG5的头枕防护功能、行人撞击测试,以及更全面的轨道性撞击防护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升级后的MG5在成人安全防护指数(AOP)中获得62%的分数(之前仅为37%),而孩童安全防护指数则小幅度提高到68%(之前为58%),路人防护指数则为65%(之前为42%),而针对安全辅助配备的评价指数则是59%(之前仅有13%)。 报告内容也清楚列出,升级后的MG5在撞击测试结束后,车内坐在司机座的模型人所遭受的头部、胸部、腿部,以及副司机座的乘客胸部伤势都明显比之前有所改善,而针对司机座的颈椎伤势和后座乘客的胸部防护项目的评价也明显有所提升。 无论如何,必须强调的是,澳洲销售的MG5是从中国制造后进口到该国销售的,而我国销售的MG5则是从泰国进口。不过,东盟的新车安全测试机构(ASEAN NCAP)目前尚未公布针对东盟市场的MG5的撞击测试成绩。
4 June 2025 / 0 comments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Perodua将在今年底之前推出品牌首款纯电动车,而在这款电动车还未发布之前,它就已经数次出现在我国道路上进行伪装实测并且还被网友们拍到,而如今,我们获得了一组更多细节的谍照,让我们可以更完整的看到这款Perodua即将发表的EV到底会是如何。 从网友在FB群组里分享的视频中可以看到,这辆Perodua的纯电动车当时就停在某处充电站内准备进行充电,而刚巧它当时的旁边就有一辆蓝色的BYD Atto 3,因此从两款车肩并肩停在一起的情况来看,Perodua这款纯电动车在车身尺码上似乎相当接近Atto 3。 根据Perodua在今年5月初于2025马来西亚汽车展(Malaysia Autoshow)当时展出的“概念车”来判断,Perodua的首款EV在车身尺码上似乎更接近B-Segment SUV的级别,但由于原厂当时并没有对外提供这款“概念车”具体的规格与数据,而且它也只是一款“概念车”(不代表最终量产车型),因此我们也无法断定Perodua的首款EV究竟是定位B-Segment,还是与Atto 3同属C-Segment。 根据目前的已知消息,Perodua的首款电动车的价格将会低于10万令吉,预计落在8万令吉左右,但原厂可能会采用电池租赁制的方式销售,换句话说,8万令吉可能仅是未包含电池的净车价,车主需另外花费向原厂租赁它的电池,原厂声称这样做的好处是车主不需要担心电池老化的问题,只要电池状况衰退就可更换另一组新电池,而且以后转卖时也免去电池影响二手价的问题。 此外,根据早前其它媒体曝光的消息,Perodua不久前也低调的向我国的知识产权注册机构MyIPO注册了名为“QV-E”的商标使用权,并且从该媒体获得的商标展示图中看到,“QV-E”里的“E”是使用蓝色字体,而“Q”则只有下方的一撇是蓝色,其余都是银灰色字体。 采用部份蓝色字体的商标设计,不禁让人联想到这个商标很大概率会被使用在Perodua首款纯电动车上,毕竟蓝色正在汽车领域里通常被用来代表“节能”或“环保”,尤其是是蓝色字体的“E”,“E”一般被车企用来比喻为电动化(Electrified)或电动(Electric)的意思,经常被用在新能源车如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或纯电动车的产品或车系命名上。 类似的例子多不胜数,就譬如BMW的330e,代表着它是3系列里的PHEV版本;Mercedes-Benz的C350e也代表它是PHEV版本的车型;而Proton的eMAS商标里的“e”也代表电动化的意思。不过,目前这些都只是我们基于“合理逻辑”与“常见例子”作出的推断,QV-E是否真的是Perodua首款纯电动车的正式名称,还有待原厂发布新车时才能确认。 Perodua eMO Concept(2025马来西亚汽车展)
3 June 2025 / 0 comments
在上个月初首次在2025马来西亚汽车展上公开亮相后,大家都已经知道Proton将在今年内发表品牌第二款纯电动车,也就是eMAS 5。如今,有网友目击到这款eMAS 5已开始进入到实车测试的环节,预计它距离正式上市已经不远。 根据网友Amar提供给我们的这两张照片,一辆全车经过迷彩伪装的Proton eMAS 5正在马六甲的某处公路上行驶,而且悬挂的是雪州的临时商用车牌,推测当时它正在进行道路实测,以在新车上市之前找出并解决各种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问题。 根据网友Amar表示,当时这辆身披伪装迷彩的eMAS 5并非孤身上路,因为其身后还有另一辆看似Proton X50小改款的另一辆新车同样在进行伪装测试,只是当时他未能来得及拍下eMAS 5身后同样有迷彩伪装的的X50。 说回eMAS 5,在今年5月初的车展上,虽然当时亮相的eMAS 5锁上了所有车门并且采用全车多彩的鲜艳烤漆,但可以明显看出它的外观造型其实与吉利几何星愿(Geely Star Wish)是“如出一辙”的,基本验证了它与吉利星愿是孪生车款的关系。 这款eMas 5是一款五门掀背纯电动小车,车身尺码为4,135×1,805×1,570mm(长x宽x高),轴距为2,650mm,相比起比亚迪海豚(BYD Dolphin),其车身还要更短一些,但比海豚稍宽,可被视为一款B-Segment的掀背车。 Proton当时并没有透露更多有关新车的规格配备,因此我们参考回吉利星愿,它是基于吉利全球模块化架构(GMA)所打造的车型,在中国拥有两种动力配置可选,两者搭配不同容量的电池。其中,入门级的车型采用一组后置式电动马达,拥有79PS马力和130Nm的扭力,搭配一组30.12kWh的电池,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有310公里(中国的CLTC测试标准)。 而比较高阶的车型则搭配一组40.16kWh的电池,其马达的输出功率也被提高到116PS马力和150Nm的扭力,续航里程也因为电池容量更大而可以达到410公里(同样是CLTC测试标准)。根据吉利的官方资讯,这两组容量的电池同样都是来自宁德时代(CATL),而且都是磷酸铁锂(LFP)电池,原厂并未公布具体的充电功率,不过宣称只需21分钟就可从30%充电至80%。 星愿在中国市场的配备包括了LED头灯和尾灯组、16寸轮圈、10.1寸或14.6寸(依等级不同)的中控荧幕主机、256种颜色变化的车内气氛灯、3.3kW的V2L反向供电功能、电动座椅、8.8寸的数位化仪表板、50W的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单区自动恒温冷气系统和后座冷气出风口。 在安全配备方面,星愿也提供比较完整的半自动驾驶辅助配套,包含自动煞车辅助(AEB)、路标辨识辅助(TSR)、车道偏移警示(LDW)、前车起步提示(FDA)等,不过并不是标配,原厂官网声称这些配备是“限时供应”的优惠配套,预计之后可能需要加价选配。
3 June 2025 / 0 comments
据《The Economic Times》报道,印度政府即将启动全新的电动车制造激励政策,并准备邀请各大车企提交申请。然而,尽管车坛过去不断有传闻指Tesla有意在印度设厂,而且展厅选址与招聘动作不断,但短期内设厂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印度重工业部长HD Kumaraswamy表示,Tesla目前的主要意图是在当地销售进口车型,而非本土化生产。相较之下,已有明确生产意愿的品牌包括Mercedes-Benz、Skoda、Volkswagen、Hyundai和Kia等。 这项名为“印度电动乘用车制造促进计划”(Scheme to Promote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Passenger Cars in India,简称SPMEPCI)的政策为愿意在印度投资至少4.86亿美元(约21亿令吉)建厂的企业,提供电动车进口税率从70%大幅下调至15%的优惠,不过适用数量有限。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2月曾批评Tesla若在印度设厂,将构成“极大不公平”。事实上,Tesla多年来希望打入印度市场,但高昂的进口税始终是其掌舵人Elon Musk口中的最大障碍。 尽管《The Economic Times》认为Tesla若愿意在当地设厂生产电动车、动力电池和充电系统,有望为印度制造业与高科技行业注入新动能,但Tesla惯用的直营销售模式恐难适配印度传统以经销商为主的生态。 此外,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也是一项挑战,更关键的是,印度乘用车市场价格竞争极为激烈,主力车型售价大多低于200万卢比(约合9.9万令吉);JSW MG Motor India名誉CEO Rajeev Chaba就指出,若Tesla真想在印度大展拳脚,就必须比在中国市场提供更诱人的价格与产品价值。 至少初期来看,Tesla若在印度销售车型,仍将以德国生产的进口车为主。除非特朗普或美国政府施压,迫使印度进一步下调关税,否则这些车型价格势必居高不下。而备受期待的“Model 2”平价车型传闻至今未兑现,外界普遍猜测,Tesla可能转而透过成本压缩后的Model Y版本来试水印度市场。 汽车市场研究机构Jato Dynamics总裁Ravi Bhatia指出,虽然目前电动车仅占印度乘用车总销量的3%,但从2020年区区5000辆成长至2024年突破11.3万辆的趋势,已显现巨大潜力,Tesla若切入高端领域,仍有一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