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comments
继上个月正式推介Electron DC 快速充电网络之后,国家能源公司(Tenaga Nasional,简称TNB)宣布,今年将在南北大道沿线增加多六个快充站点,以进一步扩大其充电网络覆盖范围。 日前,该公司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上发帖,公开他们的部署计划,并且附上了这些新增站点的具体位置,以及一些概述。 据了解,目前正在开发的另外六个TNB Electron站点将坐落于R&R Machap(往南)、Rawang(往北)、Gunung Semanggol(往南)、Gurun(往北和南),以及Paka(往南)。 这些快速充电站预计将在今年内竣工;另一方面,该公司还透露,将在两年内拨款9,000万令吉持续用于开发更多充电网络。 目前,TNB Electron充电设施可在三个大道R&R区域使用,即南北大道的Ayer Keroh(往北)和Tapah(往北)以及第二东海岸高速大道(LPT2)的 Paka(往北)。 其中,Ayer Keroh和Paka站点都提供90 kW充电器(每分钟收费RM2.20),而Tapah站点则提供80 kW和100 kW充电器,收费分别为每分钟RM2.05和RM2.35。
/ 0 comments
日前,BMW官方发布了自家全新一代的多媒体信息娱乐车载系统(iDrive 9),同时基于不同基础系统Linux开发的iDrive 8.5也一并登场! 这次新的iDrive 9弃用了Linux系统,改为采用Google的Android Automotive OS(AAOS)作为基础,这也意味着,iDrive 9将会有更多的应用程序开源,可通过应用程序商店进行便利安装,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根据官方表示,新的iDrive 9系统将适配旗下小尺寸(10.25+10.7寸)曲面屏,车型包括全新一代的X1以及2系列Active Tourer等,预计将在11月份亮相。 至于iDrive 8.5则适配旗下大尺寸(12.3+14.9寸)曲面屏,车型包括全新7系、小改款X5以及XM等车型,预计将于7月亮相。 BMW表示,虽然iDrive 8.5与iDrive 9采用不同的语言开发,但两者的底层逻辑及基本结构类似。具体来看,新系统引入QuickSelect概念(快捷选择),用以改进菜单结构,使常用功能无需再进入子菜单,便可以快速访问。 BMW还透露,未来iDrive 8.5将逐步应用于旗下的中型、中大型以及大型车款当中,同时该系统将会是最后一个基于Linux开发的车载系统。
/ 0 comments
日产Nissan最近对外公布了该品牌未来电动化发展的大蓝图计划,这次并不是公布未来要发表多少款纯电动EV或Hybrid油电车,而是公布如何降低EV的生产和研发成本。根据该公司的说法,他们预计新的计划可透过技术与零件共享,以及模组化生产的方式让EV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降低30%! Nissan将这项计划命名为“X-in-1”,计划的最大重点就是让Nissan旗下的EV和Hybrid油电车共享关键的技术和零部件,并且整合两者的生产线,让Nissan旗下的e-Power Hybrid油电车款可在2026年率先达到与现有传统燃油车同等的价格。 在“X-in-1”计划下,Nissan将会把EV和e-Power Hybrid系统的关键零部件整合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意味着两者的电动马达将会采用更多的零部件与技术共享,而Nissan也特意为此研发出“三合一”模组化整合的EV电动马达和变频器(Inverter),而e-Power Hybrid油电系统则将会推出“五合一”模组化整合的马达。 Nissan表示,通过这项共享技术与零部件的概念,未来电动车马达的重量和体积可被进一步缩小和减重,借此提高整体的性能和电耗表现,而且新开发的电动马达也将消耗更少的稀有金属原料,实现更环保的概念。 Nissan在上个月对外宣称该品牌将在2023年前持续推出27款电动化车款,其中有19款为零排放的纯电动EV,而现有的e-Power油电技术将对此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Nissan的e-Power油电技术与传统的Hybrid技术有明显差异,它是利用传统内燃式引擎充当发电机向电池和马达供电,再由马达负责驱动车辆前进。 与Honda的e:HEV油电技术不同的是,Nissan的e-Power油电技术里的内燃引擎完全不负责向车辆提供动力而仅是扮演供电角色,车辆的动力来源100%是由马达负责供给,而Honda的e:HEV油电技术虽然引擎也是扮演向马达供电的角色,但在必要时(如打脚油门加速或高速行驶)还是会介入向车辆提供额外动力。
/ 0 comments
油电车(Hybrid)或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款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它的电池寿命与维修价格问题,因此导致许多人在考虑入手二手车甚至是新车时都不太敢尝试油电车型。 如今为了消除消费者疑虑,Sime Darby Motor旗下的官方二手车销售网络Sime Darby Auto Selection(SDAS)为官方渠道销售的BMW二手PHEV车款推出+HYBRID油电系统延长保固配套,但凡透过SDAS购买的BMW PHEV车款都能享有这项保固。 根据SDAS公布的细节,从即日起透过SDAS销售网络购买的二手BMW PHEV车款如330e、530e、740Le、X5 40e或X5 45e,都能自动享有这项针对油电系统的延长保固配套,而在此之前购买的BMW PHEV车款则需要向雪州Glenmarie的SDAS 3S服务中心付费购买,但官方没有公开其购买配套的价格。 SDAS指出,这项+HYBRID延长保固配套只适用于车龄不超过8年,行驶里程不超过14万公里的二手BMW PHEV车款,即日起SDAS销售的二手BMW PHEV可自动享有这项保固配套,而之前已经入手、如今想要额外购买这项配套的车主则需要接受官方的检查服务,以确保符合资格。 这项+HYBRID延长保固配套是由SDAS与本地二手车保固服务供应商Guard My Ride,以及RHB Insurance合作推出,保固范围涵盖油电系统里的高压电池、电动马达、电池管理组件(SME)和相关的电子结构(EME),并不包括电线组和软体,每次保固限额为RM15,000,每年最高保固限额为RM100,000。
/ 0 comments
继去早前在本周一举办新车预览活动之后,2023年式小改款的Nissan Leaf电动车如今宣告在本地正式上市开卖,有兴趣的消费者如今可在指定日期前往指定的Nissan新车陈列室赏车,其正式售价为RM168,888(西马半岛价格,未包括保险)。 除了透过一般贷款或现金买断的管道直接购买这辆纯电动掀背车外,本地的Nissan Leaf小改款也可透过长期租赁的方式入手,每月的租赁费用从RM1,800起(3年合约),但这项租赁费并未包含每年需要更新的保险费用以及原厂的保养费用。 本地的Nissan Leaf可享有来自原厂的3年或10万公里的新车保固,而电池部份则有8年或16万公里的保固,而且原厂强调它的保养间隔为每2万公里,平均每年的保养开销仅为RM300,号称是同级对手中保养开销最便宜的一款EV。 外观上,小改款的Leaf依旧保留了之前的外观特征,仅在部份细节部份做了优化和修饰,整体的头灯组和前水箱护罩设计依旧维持不变,仅取消了水箱护罩的镀铬饰条变成全黑设计,而且车侧也换上了一组新的18寸熏黑式轮圈,而且全车系无论是那种颜色都采用双色(Dual Tone)的车身配色处理。 内装部份,它也依旧延续了小改款前的基本设计,中控台的改变幅度并不大,只是中间的荧幕主机换成全新8寸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新主机,而且中间的后视镜也换成电子后视镜(可将此功能关闭变成普通后视镜),而方向盘中间的厂徽也换成全新设计的2D平面式厂徽。 其它配备部份,它依旧标配手动的皮革座椅、LED头灯和尾灯组、单区自动恒温冷气系统、360度环景摄影系统、半数位化的仪表板、前排两张座椅的电动加热功能等,而且其头灯组也具备自动切换远近光(AHB)的功能,原本就有的e-Pedal电子单踏板功能也获得保留,启动此功能后只要踩下踏板即加速,稍微松开即减速,而完全放开踏板则会让Leaf完全煞停。 在动力规格部份,本地的Nissan Leaf小改款依旧只提供标准续航版单一等级,搭载的电池组容量为40kW,官方公布的最长续航里程可达311公里(NEDC标准),至于国外搭载60kW电池的Nissan Leaf e+增程版则没有被引进大马。 它搭载的是一具前置式的电动马达,可输出150匹马力和320Nm的扭力,官方公布它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7.9秒,极速可达150km/h。其支援标准的3.6kW和6.6kW的AC家用充电插座,而且也支援最高50kW的DC快充。 根据原厂数据,使用原厂附赠的3.6kW AC Type 2家用充电插口需要12个小时才能充满电,而如果购买原厂的6.6kW AC家用充电桩则需要7个小时。而如果使用50kW的CHAdeMO DC充电插口,则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充满电。 Nissan Leaf是一款主打都会短途代步的小型掀背EV,车身长宽高为4,480mm x 1,790mm x 1,540mm,轴距则为2,690mm,与目前市面上大家熟悉的C-Segment掀背车款如Volkswagen Golf和Mazda 3等尺寸相当。 在安全配备部份,小改款后的Nissan Leaf标配基本的6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循迹防滑系统(TCS),还有自动煞车辅助系统(AEB)、前方碰撞预警系统(FCW)和车道偏移警示系统(LDW),不过依旧没有标配自动跟车(ACC)和盲点侦测(BSM)功能。 根据总代理陈唱汽车表示,小改款的Leaf将采取巡回方式,从3月11日至4月9日期间于半岛多家不同州属的Nissan新车陈列室亮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以下的时间表查询其时间和地点。 2023 […]
/ 0 comments
在SUV盛行的年代,我们经常能够在路上看见日系SUV的踪迹,其中Mazda CX-5是“能见率”最高的车款之一,在商场停车场随处可见,但您可曾见过它在大海出现? 日前,柔佛州Kuala Sedili警方在Facebook上分享一件趣闻,一辆银色的Mazda CX-5陷入了沙滩上的沙坑动弹不得,差点被卷入大海。这起事件是在昨天(3月8日)于柔佛州Kota Tinggi附近的Pantai Temalah发生。 当时,共有两名男子和一名女子共乘上述CX-5,冒险行驶到距离海面太近的沙滩上,结果陷入沙坑之中。警方表示,由于当时已开始涨潮,该车在不知不觉中只能任凭大海摆布。 不过庆幸他们及时报警求助,警方在接获投报之后赶赴现场,最终在居民的协助之下,利用一辆4×4皮卡将陷困的CX-5从水中拉出来,而车内的乘客也全员安全,无人受伤。 无论如何,小编在这里奉劝各位切勿把车开到距离海面太近的沙滩上。即便是去到沙滩时也要保持理智,确保只在坚固的地面上行驶和停车,以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 0 comments
泰国的Toyota原厂刚对外发表了小改款的B-Segment掀背房车Yaris,与不久前大改款的Vios(泰国称为Yaris Ativ)不同,Yaris这次只是进行了小改款,并没有像Vios那样换上全新的模组化底盘,也不是全新世代的大改款车型。 在这里我们也为大家科普一下,Toyota旗下的Yaris主要分为日/欧规和东南亚版本,我国和泰国市场销售的Yaris则属于后者,因此在外观、内装、配备甚至是科技层面上都与日/欧规版本的Yaris有明显差异。 而这一代的东南亚版本Yaris则是在2013年首发,并在2017年和2020年两次推出小改款,而我国总代理也是在2017年小改款后才将Yaris重新引入本地市场,因此如今已是同一代车型的第三次小改款。 在这次的小改款上,Yaris还是沿用原本的底盘和保留同样的引擎与变速箱组合,泰国当地的Yaris采用的是1.2L的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搭配CVT变速箱,最大马力为92匹,最大扭力109Nm,官方公布的油耗数据为23.3km/L。 这次小改款的Yaris主要只是针对其外型和内装配备上的一些修饰和升级,在外观部分,它换上了重新设计的头灯组、水箱护罩和前保险杆,虽然还是一样有LED头灯,但里面的设计从原本的矩阵式灯罩(Reflector)换成了投射镜(Projector),而且LED的日行灯也一样被整合进头灯组内。 除此之外,小改款的Yaris也彻底取消了前雾灯的设计,而且车侧也换上一组新设计的15寸双色轮圈,至于车尾的改变幅度则相对较小,其尾灯组设计看似和之前没什么差异,但后保险杆左右两侧多了两条直立式的透气孔设计,而且保险杆下缘的饰条设计也和之前不一样。 简单来说,小改款后的Yaris采用了许多源自日/欧规版Corolla Hatchback的设计语汇,尤其是其头灯组的新设计,更是明显受到日/欧规Corolla Hatchback所影响。 而在内装部份,它依旧还是采用传统的指针式仪表板搭配一个4.2寸的彩色资讯幕,而且方向盘、排挡杆、冷气出风口乃至是整个中控台的设计也和之前一样,唯一有差异的就是它换上了一组新的8寸悬浮式荧幕主机,而且都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以及360度环景摄影系统,但在入门等级上则是只有7寸。 在泰国当地,小改款的Yaris一共分为Sport、Smart、Premium和Premium S四个等级,只有两个最高的Premium和Premium S等级才配有较完整的主被动安全辅助系统如自动煞车辅助(AEB)、车道偏移警示(LDA)、盲点侦测系统(BSM),其余两个等级都只有标准的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等。 而在价格部份,泰国小改款Yaris四个等级价格分别为Sport的55.9万泰铢(7.21万令吉)、Smart的61.9万泰铢(7.99万令吉)、Premium的67.9万泰铢(8.76万令吉)和Premium S的69.4万泰铢(8.95万令吉),对比之前价格分别涨了1万到1.5万泰铢(RM1.3k到2k)之间。 有鉴于泰国的市场体量比我国更大,而且当地也比我国更早发布大改款的Vios,而这次Yaris却在当地只迎来小改款而非大改款,因此我们估计本地的Yaris未来也只会跟随泰国步伐推出小改款车型,而不会像Vios那样改用Daihatsu的DNGA底盘并迎来大改款。
/ 0 comments
昨天,本地车坛传出了震撼消息,法拉利官方确认将从今年4月8日起终止与Naza Italia(Ferrari Malaysia)的业务合作关系【点击这里查阅】。时隔一天之后,Naza汽车集团终于打破沉默,首次发表声明回应这起事件。 根据声明,该集团解释,与意大利超跑制造商分道扬镳的原因是出于双方战略上的分歧,以及无法就业务的统一方向达成共识。以下为Naza汽车集团的声明全文: “在过去的几年里,Naza汽车业务一直在审核我们的品牌组合,以决定适合我们的业务战略。由于他们(法拉利)的期望与我们的战略不一致,我们已同意结束与Ferrari S.p.A(法拉利)的关系。 与法拉利分道扬镳对我们来说是及时的,因为这将使我们能够更专注于我们的其他品牌,并为我们的其他品牌提供良好的服务,因为我们能够将资源重新分配给适合我们汽车业务战略的品牌。 到2023年4月,我们将继续为法拉利的业务平稳过渡提供支持。我们还要对法拉利的长期业务关系表示感谢,并祝愿法拉利品牌在未来继续取得成功。” 目前,法拉利官方尚未透露大马新合作伙伴的身份,但市场已有消息流传,不少公司正在参与竞争法拉利在我国的特许经营权,而这些名字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其中包括有Sime Darby,以及Berjaya汽车集团等。 无论如何,与法拉利结束关系之后,意味着Naza汽车集团旗下在大马只剩下Maserati、Ducati,以及Suzuki等品牌。
/ 0 comments
隶属于比亚迪(BYD)旗下的子品牌“仰望”日前在中国市场发表了全新的产品,它是一款大型纯电动SUV,名为仰望U8,它是一款采用非承载式车体(Ladder Frame)设计的SUV,因此拥有不俗的越野能力,加上仰望这个品牌主打的是高端市场,因此外界也把它视为是Land Rover Defender甚至是Mercedes-Benz G-Class的纯电版对手。 也因为如此,仰望U8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不会便宜。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仰望U8的定价预计落在百万元人民币(约65万令吉)左右,妥妥的是一款主打高端豪华市场的纯电大型硬派SUV,而且也是仰望这个新创品牌的首款作品,肩负起带领仰望主攻豪华市场的领军重任。 根据官方资料,仰望U8的车身长度达到了5,300mm,而且其轴距(前轮到后轮中心距离)也达到了3,050mm,搭载20寸的大型轮圈。作为对比,五门版长轴版的Land Rover Defender 110的车身长度仅为5,018mm,轴距也只有3,022mm;而宾士标准版G-Class的车身长度也仅有4,613mm,轴距2,890mm。 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仰望U8搭载四组电动马达,单组马达的马力输出就有322匹,扭力输出也达到420Nm,四组马达综合起来的马力输出就达到了1,304匹,综合扭力更是达到1,680Nm的惊人水平,而且号称只需要约3秒多的时间就能完成0-100km/h的起步加速。 而在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的部份,原厂暂时还未对外公布这款U8的详细规格和资料,但媒体称这款U8采用的是比亚迪自家的刀片式电池(Blade Battery),这种电池是由比亚迪自主研发和生产,号称拥有更高的耐热性和能量密度,而且在发生意外导致电池变形甚至是破损时也较不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炸的问题。 除此之外,这款U8也使用了全新的e4模组化底盘,加上四组电动马达各别驱动四个轮子的设计,以及底盘良好的密封性,让这款U8号称可在水上浮动甚至是保持动力前进,宛如可以变身为船艇一般!
/ 1 comment
随着纯电动车(EV)被越来越多人认同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所在,针对EV的续航能力、充电效能和公共充电站等课题也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并且有不少人认为在公共充电站不如油站普及、充电效率不如添油快的前提下,EV应该往更大电池容量和更长的续航里程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消费者购买EV的意愿。 美国特拉华(Delaware)州的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最近就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指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收集并分析了多位燃油车车主的日常开车习惯后,发现大部份人其实只需要约230公里的续航里程就可满足日常的移动和出勤需求,因此人们未必需要长续航的EV车款。 根据外国媒体《CarScoops》,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报告中指出,他们一共找来了333位拥有并驾驶传统燃油车的车主进行数据收集,主要是分析这些人的开车习惯和每日的开车距离,最后发现他们在不改变开车习惯的前提下,有高达37.9%的车主只需一辆续航里程可达230公里的电动车就可满足他们的日常代步和出勤需求。 而且该研究团队还指出,如果车主在家里或工作场所拥有充电桩设施能满足EV的充电需求,那就有将近50%的车主根本不需要长续航里程的EV,甚至也不需要依靠公共充电站为EV充电,因此该团队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的需求选购电池容量较小、续航里程没那么长的EV,若偶有长途外出的需求就善用公共交通或租车。 该研究团队解释,这是因为容量较小的EV电池组的成本一般上较低,而续航里程较低的EV车款售价也较便宜,同时大容量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也对许多稀有金属的材料需求更高,这意味着若消费者一味只考虑购买长续航里程的EV,将直接或间接导致车企在生产大容量电池时对地球环境带来更多污染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