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ugust 2020 / 0 comments
本地的Toyota总代理UMW Toyota Motor在上周五透过脸书发布了小改款Hilux的预告,正式宣告今年6月才刚全球首发的小改款Hilux即将来马,同时也在他们的帖子中附上了链接让有兴趣的顾客可以留下联系方式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Toyota选择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稍微放缓之际以线上的方式发布了2021年式小改款的八代Hilux,这款Pick-up在这次的小改款中针对性的提升了它的动力、油耗和舒适性表现,同时也对它的拖重能力做出了强化,一些配备也跟着升级,逐渐追上对手的步伐。小改款的Hilux将在今年8月率先在澳洲开卖。 首先是外观部分,原厂把Hilux的LED头灯组从原本的单颗投射镜(Projector)的设计方式改为双投射镜的设计,这样能让它投射出来的LED光源变得更集中而且也更明亮,并能进一步减少LED强光对其他司机视野带来的影响,而且远光灯也从原本的卤素灯泡一并升级成LED。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可以从官图中看到小改款Hilux在前后保险杆的设计,以及前水箱护罩的设计上也做了细节的改变,让它整体看起来更符合2021年的潮流趋势,而且轮圈也做了变化。 这次小改款的Hilux依然维持单厢(Single Cab)和双厢(Double Cab)两种车身版本,而且也一样还有传统的四驱和前驱两种配置,变速箱也一样分为手排和自排两种选择。 在引擎的部分,小改款的Hilux一律都沿用原本的柴油和汽油引擎,柴油引擎的部份有大家熟悉的2.8L和2.4L涡轮增压引擎,汽油引擎则是一具2.7L的自然进气引擎,其中主力的2.8L涡轮引擎在许多细节的部份都做了强化,包括它的冷却系统和供油电脑的设计都做了改变。 根据原厂的说法,在经过调校后的的这具2.8L柴油涡轮引擎的马力来到了150kW(201hp),对比之前提升了15.3%,而最大扭力也被提升到500Nm,比之前增加了11.1%。 除了动力表现更好以外,原厂也针对它的油门供应做了调校,让它在起步时的油门反应更快更轻盈,并借助这种调校方式让它的整体油耗数据对比小改款前降低了11.1%。 另外,原厂也为Hilux的悬吊系统设计做了一些修改,包括它的避震器也叶片弹簧的部份也做了设计上的更动,主要是为了让Hilux拥有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尤其是在载物辆少的情况下,可以让Hilux拥有比较好的车身动态表现。另一项升级重点就是它的拖重能力,原厂号称它的最大拖重辆如今来到3,500公斤。 内装配备的部份也做了升级,首先是它的仪表板,虽然还是传统的指针式仪表,但中间的驾驶资讯幕做了升级,变成了一个新的4.2寸彩色荧幕,而且显示功能也更丰富。中间的8寸荧幕主机如今加入了声控功能,而且将支援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 另外,早前在泰国市场发布的小改款Hilux也在高阶等级上搭载了许多高科技的主动安全辅助配备,包括了全速域的主动式跟车系统(DRCC)、自动煞车辅助系统(AEB)和车到维持辅助系统(LKAS),不知道这些主动安全配备是否也会一并来到大马市场呢?
3 August 2020 / 0 comments
在等了接近3年时间后,Mitsubishi Xpander来马的日期终于正式有了眉目,Mitsubishi Motors Malaysia(MMM)上周以文告方式确认Xpander这款入门的“跨界MPV”将会在今年正式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虽然Xpander还未在本地正式上市,但它瞄准的是许多本地中低收入家庭的市场,也是本地其中一块最多消费者入手的市场,它的同级竞争对手将会是Honda BR-V,因此我们也先来为大家比较一下Xpander和BR-V彼此之间的规格参数。 首先要强调的是,由于Xpander还未在本地上市,本地原厂也暂时还未公布Xpander在这里的规格和售价,但我们可以根据印尼现有的Xpander来作为参考,至少在车身尺寸和动力规格(Xpander目前只有一具引擎选择)来和BR-V比较。 价格部份,我们预计Xpander在本地的价格将会和BR-V处于一个相当接近的水平,BR-V在本地的售价为RM86,726(1.5E)和RM93,420(1.5V),因此Xpander很大可能也会介于这个价格区域之内。 首先是车身尺寸的部份,Xpander的车身长度为4,475mm、车身宽度1,750mm,车身高度1,700mm,轴距则是2,775mm。对比BR-V的话它无疑是一辆更大的MPV,因为它的车身长度比BR-V长了18mm,宽度和高度也分别多了15mm和23mm,轴距也比BR-V长了113mm。 有鉴于此,预计Xpander的实际乘坐空间会比BR-V来得更加宽裕,而这也基本体现在两款车的行李厢空间上,Xpander的官方行李厢空间数据为781公升,而BR-V则只有539公升,以上都是第三排座椅收折之后的行李厢容量数据。 而在动力规格方面,Xpander和BR-V同样都搭载1.5L的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但在数据部份则BR-V明显比Xpander来得更高。Xpander的最大马力为105匹,最大扭力141Nm,BR-V则有120匹马力和145Nm的扭力峰值,两者都是前轮驱动,但Xpander是采用传统四速自排(4AT),BR-V则是CVT变速箱。 由于它们都是披着SUV外型的MPV车款,因此车身的离地高度也是重点之一。Xpander的离地高度有205mm,BR-V则是200mm,在相差只有5mm的情况下两者差距并不大。另外Xpander的回转半径也比BR-V来得较小,因此在狭窄的小巷或路口要进行U转时会比较方便。 外观配备部份,Xpander在国外发布小改款时已经搭配了LED的头灯组,而BR-V则依然是采用传统卤素灯泡的头灯。两款车都搭载7寸的荧幕主机,但本地Mitsubishi原厂预计会为Xpander换上支援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的主机,在功能性上会比BR-V更好。 安全配备方面,两款车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同样都只有双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斜坡起步辅助系统(HSA)和儿童安全座椅的固定扣(ISOFIX)。 2020 Mitsubishi Xpander(印尼) 2020 Honda BR-V 1.5V
30 July 2020 / 0 comments
我们常常看到新闻报道某某品牌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并且言之凿凿称自动驾驶的时代要来了。但真正的全自动驾驶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实现并且普及开来?这一天恐怕距离我们还很遥远。 日前,美国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未来工作特别小组(Task Force on the Work of the Future)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全自动驾驶技术至少需要10年才能大范围部署。 报告显示,自动驾驶技术的扩展将出现在不同地区的特定交通类别中,各地的自动驾驶可用性也会存在差异。此外,除了技术上的挑战,成本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障碍。复杂的传感器、计算机以及自动驾驶远程操作都可能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成本。 从商业角度来看,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成本高昂,且无利可图。以在开发自驾技术的Waymo(Google旗下的子公司)为例,在疫情爆发导致业务暂停之前,该公司每年的收入只有数十万美元,而其每年的成本估计在10亿美元左右。随着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行业竞争变得更为紧迫。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像自动驾驶公车这样使用场景受限的车辆,也很难取得进展。两年前,美国交通运输部指出,自动驾驶公车初创公司面临车辆自动驾驶能力有限、采购挑战和监管不可预测性等问题。报告也显示,这个市场很小,且许多公司几乎没有设计、验证系统和生产汽车的经验。
30 July 2020 / 0 comments
空气质量是当今人们相当关注的一件事,为此,韩国车企巨头Hyundai Motor Group发表了全新的冷气恒温技术,旨在保证车内空气洁净,并为乘客创造一个更舒适的车内环境。 该新技术将率先搭载于Hyundai在韩国本土市场上的特定车型,未来将逐步扩展至全球范围的Hyundai、Kia,以及Genesis车型上;有关技术共细分成三项,其中分别为After-Blow(后期再吹风)、Multi-Air Mode(多空气模式)以及Fine Dust Indicator(细尘指示器)。 首先,After-Blow技术会将蒸发器上的冷凝物进行干燥,抑制空调系统中的霉菌生长,因为在炎热的天气中,霉菌会产生气味,在引擎关闭、蒸发器上的冷凝水自然排出约30分钟后,After-Blow就会启动运行10分钟,将蒸发器以及空气通道中剩余的所有冷凝物进行干燥。在此期间,冷气系统会自动允许外部空气流入,以防止湿度增加。 该项技术采用了一个智能电池传感器(IBS)以监测电池,并会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停止工作,减轻对电池放电的担忧。此外,当冷气系统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使用时,或者当外部温度较低时,该技术也会失效。 接下来,Multi-Air Mode将采用多个通风口调节空气和供暖,利用柔风创造更加舒适的车内环境。当该模式被激活时,除了正常的通风口,空气会被分散至驾驶者和乘客座位前新增的多空气槽。整体风量保持不变,但是风被分散之后减少了与空气的直接接触,使得空气变得更柔和。此外,该模式还可根据驾驶者的喜好打开与关闭。 最后,在Fine Dust Indicator方面,其可实时测试车内空气,并提供数字化信息,让驾驶员更好地管理空气质量。为了让用户更好地看清,该指示器可利用整数数字和颜色展示车内的超细小颗粒(PM 2.5)。 当该功能处于激活状态,如果超细小颗粒的水平超过36 μg /m3,空气净化模式就会启动,以净化车内空气。该空气净化系统会自动将风量设置在3档至8档之间,并自动切换到空气再循环模式,并自动启动冷气系统以降低车内湿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空气净化模式下,空气质量没有得到改善,该系统也会提醒驾驶员更换空调过滤器或者清理被污染的座椅和垫子。
30 July 2020 / 0 comments
上周五,Honda Malaysia在其Facebook专页上首次发布全新第五代Honda City的预告,对外宣告这款本地最受欢迎的B-Segment Sedan即将迎来大改款。而今时隔不到一个星期,厂方再次释出第二轮预告,这说明距离新车发布的日子真的近了! 本次最新的预告与上回一样不改强势作风,厂方在预告中留下“是时候揭露伪装”(Time to expose the pretenders)的字句,并且标签“无法匹配”(No Match),以及“现在开始接管”(The take over start now),看似在像对手传达强烈的信息。 当然,本次的预告除了展示新车的全新矩阵式LED头灯组造型设计以外,依旧没有透露太多细节,有关规格配备等信息仍有待新车正式发布。 尽管如此,参考我们的邻国,泰国市场的大改款City,新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它的动力规格,当地的全新City搭配的是一具全新的1.0L三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有122匹,最大扭力可达到173Nm,原厂号称这具新引擎的排气量虽然比之前更小,但动力性能却堪比一具1.8L的自然进气引擎。 变速箱依然是Honda自家的地球梦CVT,原厂号称其油耗表现比之前的1.5L i-VTEC四缸引擎进步了33%,达到23.8km/L,至于油电混合动力(Hybrid)的版本则暂时还未现身。 安全配备的部份则并没有出现一些消费者想要的Honda Sensing系统,反而是保持现有的配备水平,如基本的6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VSA)和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扣(ISOFIX)等。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印度随后发表的全新City并没有使用这具新引擎,而是采用原有的1.5L引擎,但在其它配备部份却显得更有诚意,如天窗和抬头显示器等。一般来说我国的配备会和泰国版本比较相似,但不知道大家想要新引擎,还是旧引擎但配备更丰富呢? 泰规版2020 Honda City 1.0 RS 印度版本2020 Honda City 1.5 i-VTEC
30 July 2020 / 0 comments
Mercedes-AMG旗下的旗舰双门超跑GT Coupe和GT Roadster系列最近迎来了2021年式的更新,但这次获得更新的只有最入门的Mercedes-AMG GT,主要是针对它的动力性能作出提升,而原厂也宣布原有的GT S Coupe和GT S Roadster从此停产。 根据原厂公布的资料,这个Mercedes-AMG GT系列中最入门的等级依然将会搭载同一具的4.0L V8双涡轮增压汽油引擎,但最大马力将会从原本的476匹上涨到530匹,上涨幅度达到54匹,其它性能数据则维持不变。 其它标准配备则包括了搭配主动式可变悬吊阻尼的AMG Ride Control悬吊系统、后轮周电子差速锁定期、红色卡钳的煞车系统,并且将会有赛道模式的切换按钮。 其它在国外需要选配的配备则包括了后轮转向辅助系统以及夜色套件(Night Edition),所谓的夜色套件就是指在外观上的一些部份如前保险杆和后视镜外壳等搭配亮黑色的镜面烤漆,以及黑色镀铬的水箱护罩,至于轮圈尺寸则分别有19和20寸的选择。 一般传统的硬顶Coupe版本将会搭配碳纤维的车顶,而Roadster敞篷版则会采用软顶配置,而原厂这次也为这款AMG GT推出全新不一样的黑色和灰色车身配色,在欧洲的价格将会从11.9万欧元(59.5万令吉)起跳,而敞篷版本则需要从13万欧元(65.3万令吉)起跳。
30 July 2020 / 0 comments
继早前新一代Mercedes-Benz S-Class的MBUX车载多媒体系统细节公布之后【点击这里查看新闻背景】,日前宾士再次公布了新车的智能安全配备等细节,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新车搭载了全新设计的车内安全气囊系统,并且首次在后座的乘客正面设置安全气囊,进一步保证后座乘客的安全。 全新设计的后座安全气囊采用充有压缩气体的圆柱形管状框架,并拥有翼形的展开结构设计。当气囊弹出时,形似帐篷的后排气囊将于两翼之间快速展开,体积较小的管状结构将面积较大的安全气囊快速带出并舒展开来,并以较小的力量完成,避免弹出的气囊对乘客的二次伤害。 除了后座正面安全气囊以外,新车还配有中央安全气囊。该气囊在遭遇严重的侧撞时,会从驾驶者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之间弹出,从而降低双方头部相接触碰撞的风险。 中央安全气囊被整合于驾驶者座椅靠背中,当系统识别出严重的侧撞,并且满足某些条件时,将触发中央安全气囊。此外,新车的后座还采用了充气式安全带,让后排乘客有全方位的保护。 当然,作为宾士的旗舰车型,除了安全气囊以外,新车还带来诸多“黑科技”,例如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借助5个多核处理器、20多个传感器以及立体摄像头来操作,可对不同的行驶状况作出预先反应。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悬架会使车身保持水平状态,并实时根据路面变化。面对颠簸路面时,新车将通过一套由48V电动马达、压力泵和悬架组成的系统,对每个悬架的高度和阻尼力度提前进行修正,还可以在加速和煞车时对悬架进行提升。 在弯道行驶时,系统还会对车身侧倾进行修正,以保证车内乘员的行驶舒适性。此外,该系统在提高侧面碰撞安全性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新车在Pre-Safe预防性安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功能,那便是侧面碰撞预警雷达。 侧面碰撞预警雷达能够实时扫描车身两侧的环境,并在侧面碰撞发生前进行提前预警。一旦系统侦测到即将发生侧面碰撞,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会控制悬架在0.1秒内迅速举升8cm,举升后会使碰撞区域下移,并由车身纵梁分担更多的碰撞力,减少对座舱的侵入。这点就与两年前首发,Audi A8上的悬架系统类似。 另外,全新的S-Class还搭载了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当车速低于60km/h时,后轮转向的方向与前轮相反。车速高于60km/h时,后轮转向的方向与前轮相同,以提高高速稳定性和换道时的响应。后轮最大转动角度为10度,这样可以减少约2米的转弯半径。 点击放大查看 还有!还有!新车还搭载了新一代的驾驶辅助系统,其中包含有全新的自动停车系统,该系统可以对车位线进行识别,不再完全依靠障碍物。同时,它还备有可旋转以及缩放的360度3D环绕影像、倒车紧急煞车、主动盲点辅助等等。 最后,根据早前的消息,全新的Mercedes-Benz S-Class将会在9月发布。在这之前,宾士将分3次为新车“预热”,早前介绍的第二代MBUX是第一集,本次公布的安全配备信息是第二集,接下来宾士还会在8月12日公布其豪华配备。所以欲知更多详情,敬请留意。
30 July 2020 / 0 comments
意大利超跑大厂Lamborghini最近发表了一款新作品,但这款新作品定位有些特殊,因为它是一款只能开上赛道、不能合法在公路上行驶的超跑,而且全球只限量生产40辆,它是Lamborghini Essenza SCV12。 这款SCV12号称搭载了Lamborghini家族动力最强劲的V12自然进气汽油引擎,排气量达到6.5L,最大马力有830匹,搭配序列式的六速双离合器变速箱并使用后轮驱动系统,马力推重比达到1.66hp/kg。 在外观部分,这款Lamborghini全车经过重度的空气动力学考量而设计,原厂号称能够在250km/h的速度创造1,200公斤的车身下压力,并且大量采用了碳纤维的材质来打造以减轻车重,在搭配上Brembo提供的煞车系统和Pirelli专为它打造的赛车轮胎,整辆车就是为赛道竞速而生。 此外,为了让这具V12引擎能够创造更大的马力数据,原厂也在车身设计上做了许多配合,包括在车顶和车侧部份设计了许多通风口,让更多空气能够导入引擎室内协助引擎燃烧和降温。 同时为了让这辆超跑能够在赛道中进入维修站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原厂也在设计它的车身结构和各种配件时采用了模组化和可快速拆卸和装载的设计,而且车尾也搭配了一个可两段式调整的大型GT尾翼,为的就是更好的创造出那1,200公斤的下压力。 内装的部分,原厂也采取了类似F1赛车的做法,把许多重要的功能按钮都整合到方向盘上,让车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方便的方式针对车辆的各种功能进行调整。 由于这是一款专为赛道而研发的超跑,因此原厂也会为他们的车主提供各种专属的赛道活动,包括可以在全球多个知名赛道上尽情驾驭和体验这款超跑,平常没上赛道时还可免费把车子停在原厂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的车库内,由原厂代劳负责照顾他们的爱车,而且每一辆车都有专属的维修与保养团队,车主还可透过闭路电视远程查看他们的爱车状况。
29 July 2020 / 0 comments
选择新车时很多人都会在意日后的二手车价,而Proton为了确保该品牌日后的二手车价处于一个更稳定的水平,而在去年成立了二手汽车管理部门(Used Car Management,UCM)以简化二手车的销售程序,并支援新车的销售活动。 Proton成立这个二手车管理部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助一些想要用旧车换购新车的客户,在这个部门刚成立时只在全国指定的8家销售中心试水温,如今Proton决定把这个部门扩展到全国36家3S与4S销售中心。 根据Proton的数据,目前约有10%的Proton客户会利用旧款的Proton旧车换购新的Proton新车,这项服务有助于这些顾客实现旧车换新车的意愿,而且Proton也推出了Proton Xchange计划,鼓励现有车主换购新车。 Proton表示他们回购的Proton旧车将会经由专业的技师负责检验,进行全车多达201处的完整检查,确保有关旧车不曾淹水以及不曾遭遇严重车祸,之后将会以Proton的官方二手车管道(Proton Certified Pre-Owned,PCPO)对外出售,并为引擎和变速箱提供1年的原厂保固,以及有效期6个月的一次性免费保养(只限润滑油和滤网)配套。 Proton也指出,未来该公司将会为二手汽车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销售平台,包括销售二手车的网站,以让有兴趣购买Proton官方二手车的顾客能以更简单的方式去选购他们的理想车款,而这个网站也会为现有的Proton车主提供二手车估价服务。
29 July 2020 / 0 comments
来自法国的PSA集团刚对外发布了全新的eVMP电动车模组化底盘,并且将会基于这个底盘在2023年推出新的纯电动车款。外媒《AutoExpress》就爆料,计划中将在2023年面世的全新Peugeot纯电动车款,就是下一代纯电的3008! 其实所谓的eVMP模组化底盘就是该集团现有的EMP2底盘的改进型号,由于研发一组全新底盘需要耗费很多的财力跟时间,因此许多车企都会采用会现有的底盘作为基础再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升级,变成一个新的模组化底盘。 这个新的eVMP底盘是专为电动车而开发的底盘,能够搭载大容量的电池并且同时置放多组电动马达,而外媒称下一代新款的纯电动3008将会搭载容量介于60到100 kWh的电池,整体续航里程介于400到650公里之间。 另外,这款纯电的3008将会同时拥有单马达和双马达两种配置,单马达版本会是传统的前驱版本,而双马达则各自负责驱动前后轴,形成全时四轮驱动(AWD)系统。但马达的版本预计会有134匹马力,而双马达版本的综合马力预计达到340匹。 除了使用在纯电动车款之外,这个eVMP底盘也可用来搭载油电混合动力(Hybrid)或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技术,也就是除了一般的电池和马达外,也可同时容纳得下传统的内燃式引擎。 其实目前在售的Peugeot 3008就已经在国外拥有PHEV版本,其综合马力达到300匹,0-100km/h加速成绩为6.5秒,纯电续航里程最高为60公里。不过由于Peugeot在本地的销量不高,加上本地市场对油电车也并不感冒,因此总代理也并没有将这个PHEV的3008引入我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