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861)

  • Proton 发布新厂徽,来看看宝腾34年来的厂徽进化史

    Proton在今天正式发布了全新的厂徽,标志着这个马来西亚的国产品牌如今买入另一个新的阶段。当然,新的厂徽是好看还是不好看,或者说有没有比原有的厂徽更适合,这点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人的审美观也不同。 我们这次就不谈它的厂徽好不好看,因为我们要带大家回到34年前开始重温Proton曾经的厂徽进化史。Proton虽然成立于1983年,但他们在1985年才正式推出第一款产品,也就是第一代的Proton Saga,这款Saga当时的厂徽体积相当大,而且很直接的采用了辉煌条纹国旗上的十四角星和月亮,作为它的厂徽,而也很直接的告诉了大家它的身份,那就是代表着马来西亚汽车工业的国产车。 这个厂徽承载了许多70后和80后的回忆,小编还记得一些Saga的厂徽在夜晚还会有背光亮灯呢,现在想起来其实也觉得蛮酷的,而这个第一代的厂徽也一直被沿用到1993年,直至Proton推出同属第一代、严格上来说算是小改款的Proton Saga Iswara时,这个厂徽才被改变。 Iswara搭载的厂徽依然以十四角星和月亮为主角,但原本累赘的设计变得更加精简,改而采用盾牌型的设计,而这也奠定了后来几代Proton厂徽的基本锥形,这个第二代的厂徽除了在Saga Iswara之外,也被沿用在后来推出的Wira、Satria和Putra等车型上。 到了2000年,Proton推出了曾经红极一时的Waja,而且也顺道在Waja身上采用了第三代的厂徽,这次的厂徽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原本的十四角星和月亮被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老虎头,而且盾牌的比例也经过重新设定,但是采用蓝、黄和绿三种颜色的设计,这一代的厂徽也被使用在Gen 2、第一代的Persona、Satria Neo和Jaguh等车型的身上。 第三代的厂徽维持了8年之久,到了2008年,Proton低调的开始在当年推出的第二代Saga(俗称BLM)身上开始率先导入第四代的厂徽,其实第四代的厂徽和第三代没什么设计上的差异,只是把原本的蓝、黄、绿三色换成黑白色而已,而当时Proton也把这个厂徽逐步的采用在全部车型上。 到了2016年,Proton因为销量不佳而深陷财务危机而且负债累累,但当时Proton还是在第三代的Saga还有第二代的Persona身上推出了第五代的厂徽,这次的新厂徽和第四代差异其实也不大,只是把原本厂徽内的PROTON字眼给拿掉,并且把原本白色的盾牌边框改为银色,让它看起来更加立体和更有时代感。 2019年的今天,在被吉利收购近半的股权之后,Proton如今推出了第六代的新厂徽,这次的厂徽取消了盾牌的外框设计,仅保留里面的圆形外框和老虎头造型,而且老虎头看起来也比之前更加圆润,让人觉得这头老虎似乎变胖了(笑)。

     



  • Proton 推介全新厂徽与品牌口号,以进军全球市场为重点

    Proton今天正式对外推介了该品牌全新的厂徽以及品牌口号,并且宣布Proton将以全新的品牌形象出发,以新的口号“Inspiring Connections”(激励人心的联系),标志着Proton这个曾经多次经历低潮的国产车品牌浴火重生! 新的Proton厂徽依然保留了它最大的特征,那就是“老虎头”,不过它从原本的盾牌造型变成了圆形的设计,里面的虎头造型依然是朝右,而且厂徽依然是以黑白双色为主,基本上你可以把它堪称是把原本的盾牌外框给拿掉,剩下里面的圆形框框和虎头,至于好不好看就见仁见智啦! 根据Proton首席设计师Azlan Othman的说法,新的Proton厂徽之所以坚持保留老虎头的造型,是因为老虎被普遍视为是象征马来西亚的动物,最能代表马来西亚,因此Proton也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老虎头作为厂徽的核心图像。 另外,Proton也强调在更换了新的厂徽和新的品牌口号之后,Proton接下来的产品都会注重在质量和可靠性(Reliability)之上,而且也会打造更多符合时下需求具备联网功能并强调技术创新的新车,改变本地民众对于开车的固有印象,并且提升品牌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Proton也强调新的厂徽将会开始出现在即将在本地组装(CKD)的Proton X70身上,而以后推出的新车款也会搭载这个新的厂徽。此外,本地的所有Proton新车陈列室、保养中心、办事处和代理商也会逐步换去新的厂徽。

     



  • 贴牌、双生车很可耻?带你了解那些为了双赢而生的双生车

    上周五,全新一代的“牛魔王”A90 Toyota Supra正式在本地发布,Supra无疑是一款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跑车,但在这一次的发布会上,我们注意到了许多朋友对这款新车的冷嘲热讽,显然很多人还是很难接受,甚至是鄙夷双生车、贴牌车的做法。 但其实大家知道吗?为什么会有双生车、贴牌车的诞生,主要原因除了市场策略的布局以外,更重要的是研发成本。要知道开发一款新车、底盘动辄需要数十亿,甚至是过百亿令吉,而在投入了这笔巨额之后,车厂又未必能确保所研发出的新车能够带来正面的回报。 在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下,为了减少昂贵的成本,车企与车企之间选择了跨品牌合作,共同研发、分担成本,然后再共享技术,甚至是底盘,于是双生车和贴牌车应运而生,目的是为了达到双赢效果。 在近几年来我们看到全球车企开始“抱团”,不是并购就是组建联盟关系,所以未来类似的双生车和贴牌车肯定会越来越多。小编觉得为了在残酷的市场上生存下去,各取所需,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其实在海外车市这也是非常平常不过的事,比如说许多人崇尚的豪华品牌Maserati、Porsche等亦是如此。 而且不要忘了,独立开发的跑车有Lexus LFA,以及Kia Stinger等作为前车之鉴,它们其实都卖得不太好,相对来说共同研发这条路更为理智,所以双生车也好,贴牌车也罢,其实并没什么好可耻的,对一家私营车企来说,盈利和结果更重要不是吗? 双生车大致上分成几种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Toyota Supra与BMW Z4是两个品牌合作开发的双生姐妹车以外,最常见的莫过于同集团共享资源,比如说Volkswagen集团的MQB平台、动力,甚至是变速箱套用在诸如Skoda、Audi旗下的汽车上。 至于贴牌车嘛,相信大马人肯定非常熟悉,过去我们的国产品牌就有贴牌自Mitsubishi Lancer的Proton Inspira、贴牌自Honda Accord的Proton Perdana,乃至于今天在大马卖的非常火热的Proton X70(贴牌自吉利博越)。 好了,说了那么多,你知道目前市场上的双生车、贴牌车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举出五个例子(当然还有很多,请恕我们不能一一叙述啦~),大家一起来探讨吧! 1. Toyota Supra/BMW Z4 BMW和Toyota在2013年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研发燃料电池、锂电池、轻量化材料和性能车,如今在Supra和Z4身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成果。新的Supra构架在与新款BMW Z4一样的模组化平台上。 根据此前官方的说法,除了一样的底盘、动力和变速箱(来自ZF)以外,其它部分都是由Toyota旗下专职赛车运动的性能部门,Gazoo Racing操刀打造,虽然两者同样是后驱车,但操控表现和底盘的调校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同一平台产品也需要差异化竞争,比较可惜的是Supra的内装有太多BMW的影子,反倒是Z4看不出有Toyota的基因,因此大部分人吐糟的还是它的内装与BMW太过相似。 2. Mercedes-Benz GLA/Infiniti Q30 可能你还不知道,Mercedes-Benz的母企Daimler集团早在2010年就已经和当时的Renault-Nissan集团结盟,双方不但共享技术资源,还交叉持股。而它们比较让人熟知的合作便是在2012年推出的上一代A-Class。 后来宾士又基于A-Class开发出入门的跨界SUV GLA,其中新车的动力与MFA平台都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与此同时,隶属Nissan的豪华子品牌Infiniti也以同样的基础在2015年推出Q30,所以基本上GLA和Q30可以说得上是双生车型。 […]

     



  • 下一代 Toyota 86/Subaru BRZ 的概念车将亮相东京车展

    Toyota的经典跑车除了“牛魔王”Supra以外,当然也少不了《头文字D》里的代表跑车AE 86。在新一代的Supra回归之后,Toyota车迷们关注的焦点自然回到了这款“豆腐车”身上。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款86和Subaru BRZ是双生的姐妹车型,它们从2012年发表至今已经超过了7年,如今也是时候应该要推出新一代的大改款车型了。而就在本届东京车展开幕前,车坛就传出消息,指下一代的86将会以概念车的形态亮相车展。 根据日本媒体的消息,量产版的新一代86预料将会在2021年上半年面世。据悉,新车将会采用新的平台,但并非从头打造,而是基于现行架构的升级版。原因是Toyota的TNGA和Subaru的Global Platform无论是尺寸与绝对不能缺少的后轮驱动配置,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得要另外寻求解决方案。 左为现款Toyota 86,右为Subaru BRZ 在动力部分,新车极可能会采用Subaru的2.4升水平对卧四缸涡轮引擎(FA24),虽然这具引擎的排气量比现款的2.0升(FA20)还要高,但它的最大马力输出可能会从260匹调降至220匹,这样的话新车就能够同时提供六速手排与六速自排两种变速箱选择。 无论如何,这也只不过是一个来自日本媒体未经证实的消息,该报道并没有透露消息来源,因此可信度仍有所保留;其实早在今年1月,Toyota和Subaru就已经确认正在进行新一代86/BRZ的研发工程,所以未来新车的具体消息究竟如何,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 美国最省油的13款SUV车型,几乎全都是日系品牌的天下

    美国著名的汽车市场调查机构《KBB》最近发布了一份美国市场最省油的SUV排行榜单,虽然说这份榜单是针对美国市场的,大部份车型并没有在本地上市,但至少可以分享给网友们看一看国外SUV的实际路测油耗表现是如何,同时也希望本地品牌的总代理可以考虑引进这些油耗表现较好的SUV到我国销售。 根据《KBB》发布的这份榜单,13款入榜的SUV车型当中就有12款是日系品牌,只有排行第5的是美系的Chevrolet Equinox。笼统而言,省油依然是日系品牌的最大杀手锏,尤其是在国际油价不稳的这个年代,看来美系和欧系品牌还是得在油耗表现上下一番功夫才行。 另外,进榜的大部份SUV都是属于搭载油电混合动力(Hybrid)或柴油引擎的车型,汽油引擎的部份只有Nissan Kicks、Mazda CX-3、Honda HR-V等车身体积较小而且车重较轻的B-Segment SUV得以进入前十。 而搭载汽油引擎、体积较大且车身较重的CR-V也只能勉强挤入第10的位置,另一款采用汽油引擎的Toyota C-HR也只能排在最后的第13。这一点也间接印证了SUV其实更适合搭载Hybrid或柴油引擎,汽油引擎的SUV纵然有涡轮技术加持,在油耗表现上始终比Hybrid和柴油引擎差了一截。 以下是《KBB》公布的美国13款实际路测最省油的SUV车型以及它们的具体油耗表现: 1.Toyota RAV4(Hybrid),平均油耗:16.58km/L 2.Lexus UX(Hybrid),平均油耗:16.58km/L 3.Nissan Rogue(Hybrid),平均油耗:14.45km/L 4.Nissan Kicks(汽油),平均油耗:14.03km/L 5.Chevrolet Equinox(柴油),平均油耗:13.6km/L 6.Lexus NX(Hybrid),平均油耗:13.18km/L 7.Mazda CX-3(汽油),平均油耗:13.18km/L 8.Lexus RX(Hybrid),平均油耗:12.75km/L 9.Honda HR-V(汽油),平均油耗:12.75km/L 10.Honda CR-V(汽油),平均油耗:12.33km/L 11.Toyota Highlander(Hybrid),平均油耗:12.33km/L 12.Mazda CX-5(柴油),平均油耗:12.33km/L […]

     



  • 难预约安装RFID,交通部展延车辆入境准证 (VEP) 政策

    我国政府原本宣布要在今年10月1日开始向新加坡入境大马的外国车辆强制执行入境准证(VEP),但碍于种种现实问题,交通部如今宣布暂缓执行这项措施直至另行通知为止。 根据交通部在今早发布的文告,该部最近收到民间很多的意见回馈,指要预约时间进行VEP-RFID安装非常困难,有鉴于此交通部决定暂缓这项措施的执行日期,而且政府也会在近期于Sultan Abu Bakar大厦设立新的安装据点,以加快VEP-RFID的安装流程。 根据政府早前的公布,从国外入境我国的车主必须先上网向陆路交通局(JPJ)申请VEP,申请之后车主将会透过电邮获得下一步通知,以安排安装入境准证内包含的VEP-RFID贴纸,每份发出的入境准证有效期为5年,到时没有入境准证的车辆将不被获准进入我国。 政府早前已宣布将率先向从新加坡入境我国的外国车辆实行VEP政策,而下阶段则会逐步向从泰国、汶莱和印尼入境我国的外国车辆实行同样政策。这项政策在宣布后的初期曾引起新加坡政府不满,因该国政府认为我国只针对性的向新加坡车辆实行VEP政策。

     



  • Kia Stinger 全球销量不如预期,或导致原厂腰斩后续车

    外媒最近报导,两年前发布的Kia高性能四门跑房Stinger虽然普遍评价不错,但在过去的2年时间内在大部份国家的销量一直都不如预期,极可能会导致原厂放弃这款主打后轮驱动的四门跑房,不再为它推出后续车型。 Kia的副总裁Gregory Guillaume最近就在法兰克福车展上表示,当初Kia在发布这款四门跑房时就对它寄予厚望,因为Stinger肩负了证明Kia也有本事打造高性能跑房实力的重任。 “我们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在销量上抱有太大的期望,毕竟Stinger的市场定位有些偏高,它是一款主打高性能、质感和操控的跑房,但至少我们期望它在比较成熟的北美市场可以拥有比其它国家更好的销量,可是事实却非如此。” 曾在Audi任职的Guillaume也指出,当年Audi A8也经历了三代的车型才成功在豪华旗舰房车的市场站稳阵脚并获得大部份消费者的认可,最终被认同与BMW的7系列和Mercedes-Benz的S-Class属于同个等级,因此他认为Stinger要在高性能四门跑房的市场上站稳阵脚,并且最终能与其它豪华品牌抗衡也需要一些时间。 除了还未获得许多消费者的认可之外,另一个导致Stinger销量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就是Sedan房车在全球市场都面临萎缩的窘境,还有就是它的价格还不够亲民,以及原厂并未投放足够的资源去对这款跑房进行宣传。 Stinger也有在大马销售,分别有2.0 T-GDI GT-Line以及搭载3.3L V6引擎的GT版本,价格分别为26.5万令吉和38.4万令吉,原厂将它定位为足以抗衡BMW 3系列和Mercedes-Benz C-Class的四门跑房,不过这款Stinger在本地的能见度至今为止也没有很高,小编也只在路上看过两次而已。 Kia Stinger 3.3 V6 GT

     



  • 新专利申请漏出端倪,Mazda RX-9 转子引擎传奇将回归?

    相信许多性能迷、Mazda的粉丝们都知道转子引擎的传奇故事,这一个引擎在2012年Mazda RX-8停产之后就已经淡出“江湖”,但如今日本媒体曝光的一张新专利申请图却让我们看到了全新Mazda RX-9,还有转子引擎回归的曙光。 当然,这张专利图是由Mazda所作出的申请,内容是关于汽车底盘,而这当中也隐藏了重要信息,那就是暗示该品牌正在研发转子引擎跑车,RX-8的后继车型。 根据海外媒体的判断,专利申请资料内关于Vehicle Shock Absorption Structure车辆吸震结构的图样,显示车架结构与现行Mazda所有产品包括Sedan房车、Hatchback掀背车,和SUV休旅车都不同。 而且从图中也找到了一些振奋人心的蛛丝马迹,那就是前悬吊双A臂设定,这种悬吊结构多数出现在性能车款或者跑车上。再者,横亘于车头前方突出的横梁显示这个结构很有可能采取的是前中置引擎配置。 被视为Mazda RX-9原型的RX-Vision概念车 由于专利图中的引擎室空间相对狭小,故而判断会使用体积小但能输出强大动力的转子引擎可能性颇高,以延续从RX-7到RX-8的经典特性。 在专利资料当中也显示此车架结构对于轻量化的重视程度,这一点从运用CRFP碳纤维复合材质和铝合金等材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而根据日媒报导,来自于 Mazda内部消息来源证实RX-9会采用新开发专属平台,未曾出现也没有使用在其他产品上。 其实早前,Mazda就已经获得为了转子引擎所设计的新型涡轮增压装置专利,这一个装置可强化进气效率,提升性能表现并且能隔绝烟尘与水分进入燃烧室。且Mazda曾在2015年推出被视为RX-9原型的RX-Vision概念车,事实上,Mazda高层也确认未曾放弃量产这款概念车的计划。

     



  • 全新 Toyota Corolla 现身本地陈列室, 双等级售价12.9万起

    继上周宣布开始接受第十二代全新Toyota Corolla在本地的新车预订后,这款许多人所期待的C-Segment日系房车日前终于现身在本地的Toyota陈列室了,我们也抢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拍摄了一组完整的新车实拍照而且是由外观至内装再到引擎的部份。 本地的全新Corolla将会有两个等级,分别是1.8E和1.8G,而且统一搭载1.8L的自然进气引擎,原本的2.0L引擎已经被取消,而泰国市场看到的1.6L和Hybrid版本都不会来马。 根据总代理的说法,全新的Corolla将在本地的正式名称将会只是“Corolla”,这是根据国际市场的一贯叫法,但实体车身上还是会有“Altis”的铭牌存在,因此你想叫它为Corolla或Corolla Altis,其实都没问题。 价格的部份,根据总代理早前公布的新车预售价,1.8E的价格将会是RM128,888,而1.8G则会是RM136,888,有兴趣的消费者其实已经可以前往临近的Toyota陈列室看车并且下订,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款新车目前还未在本地正式上市。 根据总代理UMW Toyota Motors在网站上公布的官方资料,新Corolla搭载的是同一具的1.8L Dual VVT-i自然进气汽油引擎,最大马力为139匹,最大扭力为172Nm,变速箱将会是CVT,基本上就是沿用第十一代车型的动力配置。 新的Corolla采用了Toyota集团最新的TNGA模组化底盘打造,车身长度为4,630mm、车身宽度1,780mm、车身高度1,435mm,轴距长度为2,700mm,车头悬吊采用麦花臣(MacPherson)的设计,车尾悬吊则是双A臂(Double Wishbone),所以在操控和动态表现上都会比上一代来得优秀。 在外观配备的部份,1.8G将会搭配17寸的双色多爪式铝圈,而1.8E则会是较小的16寸,头灯组部份1.8G采用的是LED头灯组,而1.8E则是传统卤素灯泡,但两者一样都有LED的日行灯而且都有前后雾灯,尾灯组则一样都是采用LED光源,自动雨刷则只有1.8G才标配。 内装配备部份,两个等级都有标配Keyless门把和引擎启动按钮、电子手煞车、Auto Hold、三种驾驶模式切换(一般、运动化和省油)、皮革包覆的方向盘和排档杆、八向电动调整的司机座椅、后座冷气出风口和6.8寸的荧幕主机,可惜的是这架主机只有基本的MirrorLink功能,并没有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两个等级都会标配原厂的防爆隔热膜。 另外,1.8G的车型还多了换挡拨片、皮革座椅、双区恒温冷气、尺寸更大的7寸彩色驾驶资讯幕、自动防眩后视镜、Qi手机无线充电面板、360度全景摄影系统和前后双向的行车记录器,但1.8E的车主也可加价选购行车记录器和360摄影系统。 安全配备部份,入门的1.8E将会标配7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VSC)、循迹防滑系统(TRC)、斜坡起步辅助系统(HAC)、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和两组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扣(ISOFIX)。 至于价格更高的1.8G还会额外增加名为Toyota Safety Sense的主动安全辅助配套,它包含了主动煞车辅助系统(PCS)、主动跟车系统(ACC)、车道偏移警示系统(LDA)、盲点侦测系统(BSM)和后方车流警示系统(RCTA)。 2019 Toyota Corolla 1.8G

     



  • 新一代牛魔王 A90 Toyota Supra 本地上市,售RM568K起

    曾经风靡全球,被许多性能爱好者视为Dream Car的“牛魔王”Toyota Supra在停产了17年之后,于今年1月宣告回归【点击这里查看新闻背景】。如今这款全新一代的Supra终于来到了马来西亚,在本地上市发售。 新车在本地只有单一版本可选,但却分为四种编成,它们之间的差异只在于车身漆面和套件不同,售价介于RM568K起至RM580K(上路价不包含保险)。 本地的Supra与数个月前在印尼发布的版本一样,搭载的是一具与BMW Z4共用的3.0升直列六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这具引擎最大马力达340匹,最大扭力500Nm,变速箱是ZF提供的八速自排(8AT),采用后轮驱动的配置,0-100km/h的加速数据是4.3秒。 底盘方面,全新Supra的悬吊结构为前麦花臣、后多连杆,在顶级车型上它还搭配了可根据路面状况调整阻尼的主动悬吊系统(Adaptive Variable Suspension system);并具备电子控制的主动差速器,可在过弯时自动调整两侧驱动轮的锁定比率以获得最佳循迹性。 此外,Toyota还特别强调新车的车身刚性,透过车身各部位钢、铝等骨架结构的新式黏合方式,让其车身刚性达到86的2.5倍,甚至也高于采用碳纤维座舱的Lexus LFA;至于前后车身配重比例当然也达到了理想的50:50,确保全新Supra拥有最出色的运动性能。 全新的Supra是由Toyota旗下专职赛车运动的性能部门,Gazoo Racing操刀打造,并且是该部门首款面向全球市场的车型。Toyota官方表示,他们想要打造的并非一辆仅是追求马力与单圈时间的车款,而是能与驾驶合而为一并体验到极致乐趣的跑车。 因此,新的“牛魔王”不仅经过德国纽柏林(Nurburgring)赛道的试炼,更在欧洲的乡村道路、德国的高速公路、北欧的积雪路面、美国的高速公路与日本的蜿蜒山道等地历经了长途测试,确保驾驶者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体验到驾驶Supra的乐趣。 不但如此,这一次全新的Supra还是Toyota与BMW跨品牌合作的产物,因此新的Supra构架在与现款BMW Z4一样的模组化平台上,这也是为什么它的整车内外观(特别是内装)都与新款Z4极为相似的原因。 外观上,新车采用了早前Toyota所展示的FT-1概念跑车的设计语言,而其GT跑车的车身造型和比例也致敬了过去经典的Supra车型。前脸部分,它的前保险杠设计灵感源自于F1方程式赛车,外凸的前保杠造型类似于赛车的前鼻锥,再搭配犀利的前LED头灯组,具有非常激进,夸张的视觉效果。 从车侧看上去,新车的车头较为修长,其座舱位置整体靠后,搭配短促的车尾设计,使得其车身比例极富运动美感;而在车尾部分,其后厢盖上沿边翘的后扰流板造型非常独特,整体看起来动感十足,也非常时尚。 内装方面,新的Supra整体看起来都非常的BMW,特别是中控台上的悬浮式中控屏幕、方向盘、中央鞍部上的电子排档杆(与BMW完全一样),以及控制旋钮。当然,作为一款新世代的跑车,它也标配了全数位化液晶显示仪表板,而这一个LED仪表的界面风格完全与BMW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