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法拉利最近在他们的大本营马拉内罗发布了两款定位非常独特,而且是限量版的超跑,分别是Monza SP1和Monza SP2。这两款限量的超跑据称全球只有不到500辆的配额,而且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没有车顶! 你没看错,它们是没有车顶,不是开篷,而是完全没有车顶!根据原厂表示,这两款限量超跑是参照了上世纪法拉利166MM、750 Monza和860 Monza为代表的法拉利barchetta(意大利文的意思为小船)经典车型的概念设计而成。 这两款限量超跑当中,SP1是一款只有一个座位的超跑,顾名思义SP2就拥有两个座位。虽然没有车顶,但它们都能合法上路,而且原厂也在车身设计也布局中考量了没有车顶后对车内司机与乘客的防护。 不过这两款超跑的价格都属不凡,据称最便宜的价格为300万美元(1,240万令吉),而且有钱也未必买得到,因为原厂声称这两款超跑是为法拉利的收藏家而打造,一般相信只有获得原厂邀请的客户才能买到。 单座的SP1和双座的SP2 根据法拉利的最新产品规划,这两款限量超跑将被列为法拉利家族的“Icona”系列的一员,定位将比一般市售的法拉利超跑更高,而接下来的系列则有一般超跑(488 GTB、812 Superfast)、GT系列(GTC4 Lusso、Portofino)和Special Series(488 Pista),其中Icona的大部分产品将只针对获选的法拉利忠实顾客进行推销和开放赏车。 回到SP1和SP2的身上,它们的车身长度为4,657mm、车身宽度1,996mm、高度1,155mm,SP1的车身净重量为1,500公斤,SP2则是1,520公斤。搭载的是一具法拉利顶尖的V12自然进气汽油引擎,排气量为6,496cc(6.5升)。 这具引擎的最大马力为809hp @ 8,500rpm,最大扭力为719Nm @ 7,000rpm,搭配七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加上没有车顶后能有效降低风阻系数和提升高速稳定性等因素之下,SP1和SP2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2.9秒,0-200km/h只需要7.9秒就可完成,极速更超过了300km/h。 作为一款真正的无顶跑车,车型设计面临的一大挑战即如何完全在无挡风玻璃的情况下有效优化驾驶舱内的空气流动,从而确保超凡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新车采用了一项称作为“虚拟挡风板”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虚拟挡风板”整合于仪表板及方向盘前方的导流装置中,通过疏导部分气流,确保驾驶舒适性。 法拉利还与顶级奢侈品牌Loro Piana及 Berluti合作,为Monza SP1及SP2车主打造了优雅绅士的专属精品服装配饰。车主精选包括全套竞赛驾驶服、针织衫、头盔、手套、围巾及驾驶专用鞋。凭借一系列先进技术,这些精品拥有舒适合体的穿着体验,令驾驶者可轻松自如地享受驾驶激情。
19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图取自太平洋汽车网 去年,吉利的中型级距SUV,博越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29万辆,足见其备受消费者青睐。而今2018年式小改款的博越已在中国上市,作为吉利的合作伙伴,我国国产品牌Proton也贴牌引入博越,准备在近期内推出旗下的首款SUV,Proton X70。 不过,吉利并不满足于此,根据中国媒体《盖世汽车资讯网》报道,该国媒体从陕西省环保厅探悉,吉利正在规划车型代号为NL-3的新项目,而该车型很有可能就是博越的跑旅版车型,也就是大家熟知的SUV Coupe。 根据建设信息,该项目将在中国陕西省实施,内容为车型代号NL-3的生产,工厂包含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发动机车间等,整车规划年产能为10万辆。其中,冲压车间的车身冲压件年产能为10万套,JL18TGDI四缸汽油引擎的年产能为20万套(缸体及缸盖)。 图取自太平洋汽车网 据悉,这款代号NL-3的车型尺寸为长4,480 mm、宽1,820 mm、高1,860 mm,轴距则是2,660 mm。在吉利旗下的车型中,博越(长4,519 mm、宽1,831 mm、高1,694 mm,轴距为2,670 mm)与其十分相近,结合此前曝光的博越Coupe谍照来看,NL-3有很大可能就是该车型。 此前,已有疑似博越Coupe的谍照曝光,即使进行了伪装,该车的溜背造型依旧十分显眼,酷似BMW X6;内饰方面,新车标配电子挡杆更加具有科技感,副驾驶前方的面板采用钢琴烤漆材质且配有方形的设计图形,与吉利旗下最新的旗舰房车博瑞颇为相似。 2018年式吉利博越小改款
19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BMW最近对外发布了一款穿电动的概念SUV,名为BMW Vision iNEXT,这款概念车主要是为了让BMW可以对外预告该品牌对未来SUV市场的规划动向,而且这款概念车也确定会在2021年正式量产,到时将会名为BMW iNEXT,是一款纯电动的SUV。 从原厂发布的官图来看,这款Vision iNEXT大胆的颠覆了BMW向来的传统,但也保留了BMW家族的一些经典化设计,其中就包括了车头的双肾式水箱护罩,但这个水箱护罩的面积如今变得更加大而夸张,而且里面貌似会采用一些镀铬材质来营造质感。 在车头的其它部份,前保险杆左右两侧将会有一个L字型,类似进气口的设计。需要强调的是,纯电动车并不具备传统汽车的水箱(俗称水柜),因此车头看到的水箱护罩和进气口很多时候都只是装饰用途,并不具备真的散热和通风效果。 另外,这款Vision iNEXT的头灯组也采用了超扁平的设计,而这也是近年环球车坛流行采用的设计动向,头灯的设计往往都是越来越扁平,而且Vision iNEXT两侧头灯的尾端也一路延伸到A柱的前端,看似它将会取消传统的后视镜设计,转而采用新的电子后视镜概念,即以摄影镜头来取代传统的镜子。 车侧部份,可以看到Vision iNEXT采用了无窗框的车门设计,而且前后车门采用类似Rolls Royce的对开式车门设计,这样有利于车内的乘客上下车尤其是年长者,但制造成本相对也会更高,但最终量产版会否保留这样的设计,还真的让人有些怀疑。 车尾部份,可以看到后挡风玻璃上方整合了一个体积相当大的尾翼,而且车尾灯也和头灯组一样采用了超扁平的前后呼应设计,后保险杆才是最吸睛的地方,上面整合了一个设计非常夸张,而且体积也非常大的黑色烤漆部份。 内装部分,这款概念车也用上了两个类似IPAD的液晶荧幕来作为仪表板和主机,而且也会搭载自动驾驶系统,方向盘也被设计成非常简单而且非真圆造型。在动力规格方面,原厂并没有公布任何详情,但预计会比iX3身上的动力系统来得更强劲,因此马力可能会超过268匹,满电后的单次续航里程可能突破400公里。
19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期待了好一段时日,Mercedes-AMG旗下最入门,也是最便宜的车款,A 35 4Matic官图终于发布了!与早前的传闻一样,新车将搭载一具2.0升的四缸涡轮增压引擎,其最大输出功率达306匹马力,峰值扭矩为400牛顿米。 有关引擎采用单涡轮双涡管设计,传动部分则匹配自家的AMG SPEEDSHIFT DCT 7G双离合变速箱,并搭载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驱系统,从而让它的百里加速时间只需4.7秒,最高时速为250 km/h。 根据官方表示,新的A 35将在下个月(10月2日)开幕的巴黎国际车展上进行全球首发,而新车的竞争对手无疑将指向Audi S3、BMW M140i、Volkswagen Golf R,以及Honda Civic Type R等性能钢炮。 外观上,基于新一代W177 Mercedes-Benz A-Class打造的A 35只在原有的基础设计上进一步提升其运动气息,其车头进气格栅采用AMG的专属设计,即双横条幅式搭配大尺寸的三芒星Logo造型,当然AMG的身份铭牌自然是少不了的;此外,其前保险杠也采用了运动风格设计,并在两侧增加了两片风刀。 来到车侧,新车并没有太过于明显的变化,它匹配了一套18寸的熏黑密辐轮圈、前四活塞制动卡钳和330毫米打孔煞车盘,同时侧裙包围增加黑色装饰条。 相比之下,夸张的尾部车顶扰流板,更进一步突出了AMG的运动特性。另外,全新的后保险杠设计和底部扩散器也让它看起来更激进。更吸睛的是,新车还采用了黄色车漆涂装。 内装方面,其内装布局与普通版的A-Class保持一致,只在材质用料方面作区分,新车采用黑色Artico皮革座椅搭配黄色缝线,并辅以碳纤维装饰件进行搭配,全新的AMG方向盘,看起来战斗性十足。 此外,新车标配的全液晶仪表也将增加AMG显示风格,AMG DYNAMIC SELECT驾驶程序将提供Slippery、Comfort、Sport、Sport +和Individual五种驾驶模式选择,此外MBUX多媒体系统还将新增AMG TRACK PACE赛道数据记录器,以便驾驶员能够保存并分析掌握自己的赛道驾驶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AMG团队在打造A 35时,进一步增强了A-Class车身的扭转刚度,同时采用了AMG RIDE […]
19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Volvo Malaysia今天为旗下的旗舰SUV车款XC90追加了一个新的入门等级,XC90原本在本地拥有两个等级,分别是T8 Twin Engine Inscription和Inscription Plus,但两个等级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PHEV)。 在本地消费者的要求下,Volvo Malaysia这次追加的新等级属于纯汽油引擎的版本T5,它搭载的是一具2.0升的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254hp,最大扭力350Nm,变速箱是Aisin提供的八速自排(8AT),而且一样采用全时四轮驱动(AWD)系统。 根据原厂公布的数据,XC90 T5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7.9秒,而每行驶100公里也只需要用到7.9公升的汽油,同时它也保留了XC90的三排七人座设定。在最重要的价格方面,它的售价为RM373,888(未包括保险),而T8的两个版本则是分别售价RM403,888(Inscription)和RM413,888(Inscription Plus)。 外型方面它和两个更高等级的T8基本没什么差异,前水箱护罩内的护闸换上了亮面的黑色烤漆(T8是削光黑),后保险杆设计不一样,同时车侧车门下方也少了乘客踏板,并且换上了小一寸的19寸单色轮圈,而且车顶也少了全景式天窗。 坐进车内,可以看到中控台少了T8身上的削光木纹饰板,方向盘也少了亮面的黑色烤漆点缀,原本的Orrefors水晶排档杆也换成了普通的塑料排档杆,而且也没有Bowers & Wilkins的高级音响系统,但原本的全液晶显示仪表、10寸的荧幕主机和水晶造型的引擎启动旋钮依然被保留下来。 虽然价格比T8更加入门,但XC90 T5的安全配备却没有被和谐掉,它一样搭配了7气囊、主动式煞车辅助系统(AEB)、车道维持辅助(LKAS)、车道偏移警示(LDW)、盲点侦测系统(BSM)、胎压侦测系统(TPMS)和主动切换远近光的全LED头灯组。 随着XC90 T5在本地的发布,如今XC90在本地一共有5种车身配色,以及两种内装配色可供选择。5种车身配色包括了白色、蓝色、褐色、琥珀金和黑色,而内装则是褐色和黑色两种。新车一样可享有原厂提供的5年无限里程保固,欲知更多详情,请浏览CarBase.my。 2018 Volvo XC90 T5 AWD Momentum
18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继2015年法兰克福车展展出概念车型后,Audi今日在美国旧金山发表了旗下的首款电动SUV,e-tron。新车采用了全新的电动车平台打造而成,准备迈向新时代的电动车大方向。新车在美国的售价介于7万4,800至8万6,700美元(约31万令吉至36万令吉左右)。 e-tron的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是4,901 mm、1,935 mm,以及1,616 mm,轴距为2,928 mm;外观上,新车的造型与现有的Audi Q5及Q7有点相似,但细节上却大有不同,比如说它的车头水箱护罩边框更狭窄,头灯组造型也更加锐利。 此外,有别于一般电动车型,它的车头格栅并未完全封死,中间仍有通风洞口。对于电动车来说,空气动力学尤为重要,其风阻系数为Cd 0.27,在SUV中表现不俗;来到车尾,它的尾灯组采用贯穿式设计,尾灯末端还有类似箭头设计的灯带,视觉上辨识度极高,也非常有科幻感。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e-tron也可选配电子车侧倒后镜,通过位于车内A柱底部的液晶屏来显示路况,理论上可以比传统后视镜有更广的视野,也可以减少视野盲区。 另外,它的充电口设计在车侧翼子板的位置,为了适应不同国家的用车习惯,其左右两侧都设计了充电接口,但快充接口位于右侧,采用国际流行的Combo接口设计。 进入车内,e-tron的内装采用了Audi自家新一代的设计风格,其中控台上下布局的双液晶屏显得非常有科技感,上屏负责操控娱乐系统以及车辆功能设定,下屏主要负责空调系统的操作。 该液晶屏带有振动反馈,在盲操作时可以更好的确认是否完成操作。同时,液晶屏略微向驾驶员一侧倾斜,也是为了方便开车时的操作便利性。 其四辐方向盘与家族的旗舰房车A8相同,未来如果有S Line版本,或将使用更运动风格的三辐方向盘。全液晶仪表盘是当前的潮流趋势,显示信息更丰富,实用性高,视觉上也更好看。 动力方面,新的e-tron搭载了两具电动马达,其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00 kw,峰值扭矩为664 Nm。根据官方提供的信息,它从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为5.7秒,电子控制时速最高可以达到200公里/小时。 另外,新车的前后轴动力分配比例可以进行连续可变调节,大多数情况下这款车将使用后驱模式。在需要更多动力,或者冰雪天气驾驶、急速转弯以及车辆转向不足或者过度时,动力将会分配被前轴。 e-tron的驾驶模式选择系统提供了7种驾驶模式选择,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可以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性,其弹簧将根据车速和驾驶偏好自动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道路状况,底盘高度变化幅度最多可达76毫米。而长途行驶中,较低的底盘高度也有助于改善空气动力,延长续航里程。 充电方面,新车可以支持高达150kW的直流快速充电站充电,在30分钟内可以将电池充满,而如果使用400V的三相电源插座充电,则需要大概8.5小时。续航能力上,在WLTP测试标准下,续航里程可以超过400km。
18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日前,Mercedes-Benz相继释出了该性能品牌AMG即将推出的入门级掀背车预告图,这款“小钢炮”无疑就是AMG最入门的A 35。据悉,新车将在下个月开幕的巴黎国际车展上亮相。 此前,我们已多次报道,新车是基于新一代W177 A-Class所打造,而且官方也透露A 35的最大输出功率将在300匹马力左右,定位要低于后续也将进行换代的AMG A 45。 从原厂释出的预告图来看,A 35的车头与普通版A-Class大有不同之处,比如说它采用了镶嵌有AMG Logo的双横幅式前格栅,这可是AMG车型专属的设计元素。此外,它也采用了黄色车漆以突显其运动风格。 虽然这批预告图并没有曝光新车的内装,但基于全新一代A-Class打造的A 35预计内装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新款A-Class上的仪表板+中控台信息娱乐系统双屏幕依然会是标配,只是再换装一些AMG专属配件而已。 动力方面,新的AMG A 35有望搭载一套M264型2.0升涡轮增压引擎与电动马达结合的48V轻型混动系统,其最大输出功率有望达300匹马力,传动系统或匹配七速双离合变速箱,并标配4Matic四驱系统。 A 35的面市也将补足A 250与A 45之间的空隙,它的直接竞争对手将指向Audi S3,以及Volkswagen Golf R。 Mercedes-AMG A 35 4Matic 路测谍照
18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上个月,BMW Malaysia在本地推出了全新的旗舰混动跑车,BMW i8 Coupé,不过当时原厂并未一并发表敞篷版的i8 Roadster。而今,时隔一个月后,i8 Roadster终于在本地上市了!不过,它的价格比Coupé版贵了约20万令吉,售RM 1,508,800(上路价不包含保险)。 外观上,新的i8 Roadster与Coupé版保持一致,维持了经典的短前悬、长轴距的设定,整体造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它的头灯组内结构经过了重新设计,换上了镭射激光灯源,点亮后效果更加夺目。 它的外型优美并符合空气力学,从低扁的引擎盖、Air Flap进气控制系统、前保杆进气口、密封的车身底部、侧裙、车身折线,至特殊的后扰流设计,有效率地导引气流通过。同时,它也采用了全新的引擎盖设计,冷却气流不再由引擎盖上方排放,而改为从车侧近轮拱处导出,并通过车底,一路延伸至车尾流出。 来到车侧,它的C柱上还嵌上了Roadster字样的标识用以表证身份。值得一提的是,新车也换装了新设计且与Coupé版不同的的20寸轮圈;此外,新的i8 Roadster所采用的电动收叠软篷在时速49 km/h以下,只需16秒左右便可进行自动开启和关闭,而这个软篷的铝制连接结构是采用3D打印技术打造而成,拥有更高的精准度,且隔应效果也更佳。 不过为了容纳多出的软顶结构,i8 Roadster不得不舍弃后座布局,因此它只有双人座的设定,但在舍弃了后座布局后,其后方则腾出了更多的储物空间。 内装方面,新的i8 Roadster也与Coupé版一样,内装铺陈维持以往的高科技与运动化风格,并标配了跑车式多功能真皮方向盘含换档拨杆、最新iDrive (ID6)介面、8.8吋中控触控萤幕、陶瓷iDrive旋钮含i8专属刻印、Dry Carbon碳纤维陶瓷饰板,以及BMW i interior design Halo天然皮革包覆等。 此外,新车也配备了BMW eDrive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统(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ment),这套系统具有5种动态行车模式,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搭配COMFORT、SPORT或ECO PRO,以及eDrive纯电模式的,COMFORT或ECO PRO,10.25吋多重行车模式仪表板也会切换不同的介面风格。排档杆向左推可进入SPORT模式,马达与引擎都会启动以提供充沛动能,并且能将电能回收效果最大化。 动力方面,新车采用了自家的BMW TwinPower Turbo 1.5升三缸涡轮引擎,以及电动马达所组成的一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在搭配Steptronic六速手自排变速箱之下,其最大输出功率为374匹马力,在纯电动模式下最大续航里程为55公里,0-100km/h加速时间为4.4秒,最高时速达到250km/h。 值得一提的是,凡购买新车的消费者可享有5年无限里程的保固期、原厂免费提供的维修服务、2年的轮胎保固计划(Run […]
17 September 2018 / 1 comment
和SST一起在9月份开跑的其实还有RFID,这项新的过路费技术将会在未来逐渐成为我国驾驶人士缴付过路费的主要选项,而Touch ‘n Go公司日前也开始为巴生谷地区的第一批驾驶人士提供测试贴纸。 不过,这个新的RFID技术却因为一些问题而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包括它的贴纸只能贴在车头左侧的头灯组外,不能贴在车内,还有就是必须另外注册和开通一个Touch ‘n Go的eWallet户口等等。 由于Touch ‘n Go公司上周五举办了一场媒体见面会,逐一回答了本地许多媒体抛出的问题,包括RFID系统正式对外发布之后会否收费?除了现有的贴纸外还会不会有其它选项?可不可以贴在其它地方?SmartTAG会不会被从此淘汰等等。 首先,Touch ‘n Go公司目前从网上接到了10万名来自巴生谷地区驾驶者的申请成为测试者,但第一批获选的只有1万人,但该公司已经表明日后还会有更多驾驶者获选成为测试者,并且希望能在今年结束前让这10万人都能成为测试者,以提高RFID这套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你还不知道RFID的实际操作方法,我们在这里向大家复习一下。本地的RFID其实就是透过一张张贴在头灯上的半透明贴纸,让收费站内的侦测器进行扫描,在扫描成功车主的身份后,就会直接扣除车主Touch ‘n Go eWallet(电子钱包)内的余额,好处是RFID能让车子更快通过收费站,能有效减少收费站前的车龙。 而要为电子钱包加额也不难,使用者只需透过网络银行或信用卡转账方式加额即可,并不像现在的Touch ‘n Go卡一样,需要前往油站或收费站柜台加额,同时eWallet每次加额也不需要另外多付50仙的第三方手续费。 根据Touch ‘n Go总执行长(CEO)Syahrunizam指出,目前一般的Touch ‘n Go卡和SmartTAG系统,一旦发现车主的余额不足就会拒绝让驾驶者通过收费站,导致驾驶者必须退车,后面排队的车也会变得麻烦和困难。 “但在RFID系统之下,就算驾驶者的余额不足我们也会让他直接通过,待他下次加额时系统就会直接扣除他拖欠的过路费,因此不会造成车主需要在收费站退车的尴尬局面。” 在贴纸的可靠性方面,他也说目前的RFID贴纸的平均使用寿命是5年,一般的洗车、下雨、阳光暴晒或路上的灰尘都不会对它造成损坏,而且就算有人故意把它撕下,贴纸内的辨识码也会立即损坏无法再使用,因此不存在被人偷走盗用的疑虑。 在目前的SmartTAG系统下,消费者只需要购买一架SmartTAG读卡机就可插入Touch ‘n Go卡上路,日后除了更换电池外无需再缴付任何额外费用,但在RFID系统下,Touch ‘n Go公司目前考虑让公众免费获得这张RFID贴纸,但必须每年缴付一笔注册费,就好像银行的提款卡或信用卡的年费一样,但这只是处于建议阶段,还未真正有定案。 另外,还是有许多人对于本地的RFID贴纸只能贴在大灯外感到不满,除了不美观之外,也引起了有人恶作剧蓄意破坏的疑虑,如果我们使用类似新加坡的RFID系统,在车内安装一架需要电池的RFID信号发射机呢?是否会更加安全? Syahrunizam指出,新加坡使用的RFID系统确实更为先进,而且信号可直接穿透任何的车窗隔热膜于防爆膜,但因为费用是本地RFID系统的5倍,因此暂时没被该公司所考虑。同时他也强调,本地的RFID贴纸只是不能穿透有铁质的隔热膜而已,一般普通的隔热膜并不存在这种问题。 目前RFID的安装地点只有5个,分别是Bangsar South的Touch […]
14 September 2018 / 0 comments
Mercedes-AMG C 43 Mercedes-Benz之所以享誉全球豪华品牌霸主的地位,除了其车辆卖得比竞争对手还要多以外,另一个让小编觉得它真正实至名归的原因是这家德系巨头旗下产品阵容之鼎盛。 当然其造车工艺、技术底蕴也是业界公认的“顶尖高手”;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92年)的豪华品牌,旗下可谓是“兵多将广”,无论是各种不同类别、细分市场上的车型,哪怕是一个极为细致的定位,宾士都慢慢地在完善、填补空隙。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宾士麾下性能品牌AMG的43系列应时而生,而今天,我们要谈的便是小编最近试驾的两款AMG 43系列车型,它们分别是Mercedes-AMG C 43,以及AMG GLC 43。 众所周知,AMG出品的车型是基于宾士普通版车型改造而来的,两者虽是“同宗”,甚至外观上也没有太大的落差,但是它们的售价一直以来是天差地别,而在这差异较大的两者之间,似乎总缺少那么一款可以平衡两者,不管是动力、操控还是售价的车型。 Mercedes-AMG GLC 43 借着AMG 43系列的面市,宾士完善了性能与普通定位车型中间的尴尬空隙,在价格上彻底拉近了平民与AMG之间的距离,但也因为这样,不少车迷们对于43系列也产生了负面情绪。 犹记得,AMG 43系列发布之初,许多性能迷,尤其是AMG粉丝都非议这一做法经离经叛道。为什么?主要原因是43系列并没有秉承AMG过去一脉相传的理念,“一人一引擎”(One Man One Engine)。 顾名思义,所谓“一人一引擎”便是指每一具引擎都由一位工程师负责纯手工打造,而每具引擎盖上工程师签名的铭牌更是抓住了不少车迷们的心,让人趋之若鹜。你以为喜欢AMG的人就只在乎它的马力有多大,跑起来有多快吗?除了动力以外,他们所追求的还有那一份你未必了解的情怀。 好了,更确切来说,AMG 43系列的诞生就是为了挽救过去消费者对AMG那种可望不可及的遗憾。这也就是小编所说的,宾士一直都在极力的完善旗下的产品阵容,填补细分市场上的空隙。 Mercedes-AMG C 43 所以,究竟少了“一人一引擎”,少了工程师签名的AMG还算不算正宗的AMG?下面就且让小编娓娓道来吧! 首先,在售价方面,很遗憾,Mercedes-AMG C 43目前已经下架,这是因为小改款的C-Class即将在本地上市,届时原厂将会另行推出小改款的C 43;至于GLC 43的售价则是RM 465,888(上路价不包含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