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 Toyota C-HR 1.8, 操控精进不少, 年轻族群最爱

打从在国外发布开始,Toyota C-HR这款定位为B-Segment的入门型SUV就注定成为许多人的讨论话题,这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外形让许多人觉得眼前一亮,加上又是采用Toyota集团最新的TNGA模组化底盘,让原本只打算供应给欧美市场的C-HR,顿时收到来自其它地区消费者的呼唤,希望它能到来自己家门前。

继日本本土、澳洲和新加坡等地之后,我国也在今年正式迎来了这款全球瞩目的SUV。不过很可惜的,因为发布时间拖得太久,让许多原本对它有兴趣的潜在买家心都冷了一大半。没关系,我们还是为大家借来这款C-HR,为大家进行一次必要的试驾。

C-HR在本地的同级竞争对手其实是Honda的HR-V还有Mazda的CX-3,不过由于本地许多人都习惯性的以价格来作比较,因此一些人也会把它拿来和Honda CR-V或Mazda CX-5对比,但我们回归到最真实的基本,这次我们的试驾文将会拿HR-V和CX-3和它作各方面的比较。

试驾: Toyota C-HR 1.8, 操控精进不少, 年轻族群最爱

价格无疑是C-HR最吃亏的地方,在面市初期,总代理为C-HR标出了一个14.5万令吉的价格,后来因为消费税(GST)降为0%,让它的价格得以在这3个月内变成13.7万令吉(还未包括保险),但它依然比另外两个对手更贵。

我们来复习一下HR-V和CX-3的价格,HR-V最高等级的1.8V的价格目前是11.1万令吉,而CX-3则是12.7万令吉,而且都一样是免除消费税后的价格。看到这里,或许已经有许多人会在摇头了,但无论如何还是先看看我们对这款C-HR的想法,再来评断它值不值得这个价钱。

外型这回事真的是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还是不主动去评断它的外型设计的美丑,但至少我们看到的是C-HR在本地获得的外观配备对比许多国家来说确实是比较阳春的,头灯组虽然保留了LED的日行灯,但除此之外其它的全部都是传统卤素灯泡,前雾灯也一样。

试驾: Toyota C-HR 1.8, 操控精进不少, 年轻族群最爱

车侧部份,本地的C-HR标配的是17寸的单色五幅式铝圈,我们没能看到国外更大尺寸的双色轮圈来马,确实17寸的单色轮圈放在C-HR身上真的显得比较单薄和枯燥乏味,车尾则没什么好点评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次试驾的蓝黑双色车身配色是需要额外加价才能选购的,选购价格为848令吉,如果你没加价的话,你只能获得普通上下同色的车身配色,而且甚至连珍珠白的单色车身也一样要加价选配。

老实说,以C-HR目前没有GST的车价还要超过13万令吉的价位来说,我觉得它给到的外观配备真的有些欠缺诚意,毕竟我们看会它在本地的两大日系对手,在车价比它便宜的情况下却依然给到了LED头灯组、双色轮圈等配置,这一点C-HR无疑是在性价比上吃了一个大亏,就算你不给我LED,至少也应该给我HID。

试驾: Toyota C-HR 1.8, 操控精进不少, 年轻族群最爱

内装部份,双区恒温冷气、7寸的触屏荧幕主机、定速巡航、电子手煞车和Auto Hold、引擎启动按钮、自动启闭的头灯组和雨刷等等都有,不过这个价位我觉得如果能加入电动调整的司机座椅会更好,至于没有天窗我倒是觉得不大重要。

不过有一点我要吐槽的就是它的内装用料,其实我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确实被它中控台上那一大片紫褐色的真皮包覆饰板所吸引,因为它的手感真的很好,但在相处就后你会发现除了这片真皮饰板外,其它部份采用的软质和硬质塑胶无论在视觉还是触感上,都让人觉得想当廉价,不像是一台超过13万车价的车子该有的水准。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它的音响品质,虽然C-HR搭载的不是什么知名音响大厂的喇叭,但我觉得在音质效果和清晰度方面应该可以表现得更好才是,目前这套音响系统给到我的感觉就好像歌手站在你面前用手盖着嘴巴唱歌一样。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它的荧幕主机,主机本身是没什么大问题,但当我打开前乘客座的抽屉时,发现里面有荧幕主机的遥控机还有一本产品说明书,而整本说明书都是简体中文的,我知道其实大部分品牌的原装主机其实都是中国制造,但至少也别做得那么出面吧?

空间的部分,前座的空间我觉得是没有问题,我尤其喜欢前面的两张座椅给到我的支撑和包覆性,尤其是我这种身型宽大的胖子,它依然能支撑到我大部分的背部和腰部而且又不会让我觉得硬绷绷,这是我最喜欢的,可惜的是它的司机座除了电动腰靠之外其它的都需要手动调整,这一点还是有些太阳春了。

后排座位的部份,其实老实说它的空间并不会太过局促,我173cm的身高坐在车后座,膝盖依然有刚好两个拳头的空间,头部则是大概3个指头,椅背没得调整但倾斜度我觉得适中。不过主要问题是它后车门的车窗范围很小,加上车内的车顶篷和座椅全部都是黑色,让后座乘客在视野上相当压迫,没办法真正的去放松。

行李厢的部份,原厂的官方数据是388公升,对比HR-V和CX-3来说处于中间,比HR-V小但比CX-3大,实际使用起来我觉得行李厢底板的平整性还算不错,而且后座椅背也能倾倒,一般日常的载物需求足以应付,而且这辆车和HR-V与CX-3一样都配有小尺寸的备胎。

动力规格方面,本地搭载的1.8L Dual VVT-i自然进气引擎加CVT的变速箱,引来了许多人失望的表情,这具引擎最大马力为138hp,最大扭力171Nm,采用前轮驱动的配置,本地没有Hybrid版本,也没有四轮驱动的配置,更没有国外看到的那具1.2L涡轮增压引擎。

不过,在实际驾驶起来,个人觉得这具1.8L的NA引擎搭配这具变速箱其实还是相当够用,在一般的Normal驾驶模式下算是相当的平顺,普通的爬坡或超车不会明显感觉到吃力,但如果坐了4个成年人的话则需要切换到Sport模式了,这时它的油门反应会变得更加直接,而ECO模式则明显觉得车子软趴趴的。

试驾: Toyota C-HR 1.8, 操控精进不少, 年轻族群最爱

说到驾驶模式,这一点我也要抱怨一下,一般可以切换驾驶模式的车款都会在排档杆附近设有一颗按钮,可以让司机随时切换到自己想要的模式,但C-HR却必须透过方向盘右手边的按钮来操作仪表板内的彩色资讯幕,在资讯幕内的菜单才能进行切换,所以整个过程相当麻烦和耗时,无法让司机随心所欲的切换自己想要的模式,而我们还看到Auto Hold按钮旁边却有一个空白键,为何原厂就不能把驾驶模式的按钮设定在那边呢?

在动态表现方面,个人觉得它的操控性介于HR-V和CX-3之间,它的操控性、车头指向性和方向盘灵敏程度都在HR-V之上,但比CX-3略差一点点,但它的底盘和悬吊设定却比CX-3来得舒适,可以说是在操控不错的基础上也做到了不错的舒适性,整体而言我更喜欢C-HR的整个操控和悬吊多于CX-3,因为CX-3的操控和动态表现虽然很好,但舒适性却没像C-HR那么的兼顾得到。

底盘刚性完全没有问题,这个TNGA模组化底盘确实交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现,但如果你问我这具底盘和悬吊有没有好像其它媒体吹捧到的那么神?我个人觉得是没有,但无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摆脱了Toyota以往给人底盘和悬吊软趴趴以及不够扎实的感觉,更多的向操控靠拢了。

安全配备的部份,本地C-HR标配的是7具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还有盲点侦测系统(BSM)和后方横向来车警示系统(RCTA),国外看到的Toyota Safety Sense高科技主动安全配套并没有来马,所以连主动跟车系统(ACC)也没有。

油耗表现方面,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台媒体试驾车,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多家媒体试驾过它,而许多媒体试驾新车时往往都会黄金右脚去测试它的性能,所以长期下来行车电脑习惯了这样的驾驶方式后,油耗数据已无法作准。但我们在试驾了4天之后,以C-HR 50公升的油箱容积能跑大概400公里来说,个人觉得还算不是很差,但也不会很优秀。

在最后总结的部分,个人觉得C-HR以同级日系对手最高的价格在本地开卖已经是一大硬伤,如今在配备上还无法追上它的两大对手,无疑是让自己吃了大亏。我们看看CX-3,价格比C-HR便宜,但无论在安全配备和功能性配备上都完胜C-HR,这或许会让C-HR在本地无法交出一个很亮眼的销量成绩。

其实这也不能怪本地的总代理,毕竟小编也明白总代理已经很努力的想要把成本和车价压低,但基于许多现实考量,C-HR在本地的车价还是居高不下。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在这个价格前提下选择其它对手会更理智,但还是会有一些喜欢它外型和个性的消费者会愿意买单的,尤其是一些预算比较高的年轻族群。最后还是那句,没有一辆车是完美,只有一辆最适合你的车。

2018 Toyota C-HR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