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2018 Mazda 6 2.0 SkyActiv-G,这就是精益求精

Mazda在去年发布了一个很多人以为是大改款(小编一开始也以为会是大改款),但其实原厂后来号称只是2018年式小改款的Mazda 6。当然,是小改款还是大改款,对很多人而言其实都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你付了这个价钱得到的是否是你想要的,所以大改款还是小改款,随大家喜欢想要怎么看它都行。

其实这辆车小编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向总代理Bermaz借来试驾了,但碍于去年年尾本地接连有一些新车发布和公办试驾活动,所以这款Mazda 6的试驾文一直被推迟到今日才被刊登,小编在这里先向各位等待许久的Mazda迷说声抱歉。

和之前一样,Mazda 6在本地依然分为2.0和2.5的汽油版,还有2.2的柴油版,当然还有一个2.5的旅行车Wagon版本,售价介于RM165,215.60到RM211,426.47之间,而我们这次试驾的是最入门也是上一代车型中能见度最高的入门版本2.0 SkyActiv-G。

试驾:2018 Mazda 6 2.0 SkyActiv-G,这就是精益求精

外型方面因为这里已经有附上多张各种角度的内外装照片,所以小编也不浪费时间去介绍了。我们从外观配备上的意见开始说起,这次Mazda终于把LED日行灯列为Mazda 6的全车系标配了。

老实说之前的Mazda 6在入门的2.0版本上的卤素灯泡日行灯小逼觉得有些丑,这次的LED日行灯终于让入门版车主也能享有同等帅气的外观了,而且还有另一个重点,那就是LED头灯也终于能在入门的2.0版本身上成为标配了,虽然还是没有主动切换远近光功能,但至少已不再是廉价的卤素灯泡!

其它的部分,和之前车型几乎一模一样的后视镜造型可以看得出它沿用了之前Mazda 6的一些零组件,而其实这次的Mazda 6其实也和之前的车型依然采用同一具底盘,只是原厂号称有进行了强化。

外型上小编觉得这次Mazda 6的改变又让它变得更加成熟和贵气了,尤其是车头的水箱护罩、车侧的17寸金属色轮圈等部份都很合小编的胃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牺牲了原有的年轻化外型,很多年轻人第一眼看到这辆Mazda 6都依然无法避免的被它的外型所吸引。

谈完外型,我们来看看它的内装,这次Mazda 6除了外型上有着巨大变化外,内装的设计也有着飞跃般的提升,尤其是在设计感和质感营造方面,全新的中控台一样采用了许多的软质塑胶,但这次搭配的皮革包覆的部份比之前来得更多更大面积,因此对比之前这次的质感来得更好,更加逼近双B一A的豪华车水准,而且要强调的是它只是入门的2.0版本而已哦!

另外还有一点小编要赞赏的是,之前车型虽然已经搭配了电子手煞车,但Auto Hold功能却被原厂给阉割掉了,让人觉得原厂欠缺诚意,配备给一半不给一半,但这次Auto Hold终于被补齐了,其它配备如后座冷气出风口、双区恒温冷气、MZD Connect荧幕主机、定速巡航等等都是标配。

试驾:2018 Mazda 6 2.0 SkyActiv-G,这就是精益求精

不过小编要吐槽的一点就是,这辆Mazda 6搭载的MZD Connect并没有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连接功能,在其它品牌自两三年前都已陆续标配这两套手机连接系统的当儿,Mazda还在等什么?至于没有换挡拨片和抬头显示器小编觉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它是入门版本,而且排档杆依然可以切换到手动模式。

空间表现方面,这向来都是Mazda的最大短板,这次的Mazda 6也不例外,以D-Segment房车而言,小编觉得它已经是我目前在本地看过内部空间最狭小的D-Segment房车了,前座是没什么大问题,但后座以小编173cm的身高而言也只能说是刚好够用而已,甚至比属于C-Segment的Honda Civic FC还小一点。

怎么说刚好够用?小编前座调整到我的一般坐姿后,换到后座我的膝盖也只剩下刚好一个拳头而已,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一个拳头算不错了,但小编提醒大家,小编坐在Accord和Camry的后座上要有两个拳头的膝部空间是轻而易举的,所以大家自个儿比较吧,重点是别对Mazda 6的空间抱有一般D-Segment的期望就好。

另外还有一点是小编不得不吐槽的,那就是它的门把还有尾厢开启方式,作为一辆售价已经超过16万令吉,差不多可以买到2.4L的Accord VTi-L Advance的价格而言,你给了我引擎启动按钮但不给我感应式的车门门把,让我在上车时还需从口袋掏出车匙按下解锁按钮,上车后再把钥匙放回进口袋内再按引擎启动按钮,不是很多此一举吗?

至于尾厢开启方式也是一样,加上保险和路税后的车价都要接近17万令吉了,但尾厢盖却没有电磁阀,所以不能直接按下电磁阀打开尾厢,同样必须从口袋掏出车匙按下打开尾厢盖的按钮。这…尾厢的电磁阀不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是很多车的标准配备了吗?怎么连这也能cut?

评论完配备和空间后,我们来看看引擎和变速箱的部份,它依然采用同一具的2.0L SkyActiv-G四缸自然进气引擎,硬体上虽然还是一样,但软体部分却经过重新调校,最大马力为162匹,最大扭力213Nm,以2.0L的NA引擎来说这数据算很不错了,而变速箱也一样还是六速自排(6AT),一样是前轮驱动。

实际驾驶起来,它依然保有了Mazda车系向来的特点,那就是很优秀的操控、不错的指向性以及控制到很好的车身动态,动力部份小编觉得真正开起来比本身拥有的Accord 2.0L要出色不少,引擎和变速箱反应都更敏捷,尤其是低转和中转速的动力反应也还算充沛,不会有重拖的感觉。

在驾驶模式方面,小编试用几次后觉得Mazda的驾驶模式切换其实就只是在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上做延迟而已,引擎本身的动力输出还是一样。至于油门反应方面也明显有比之前的Mazda 6有所改善,并不会明显让你感到迟滞感,相信是原厂在变速箱调校上下了些功夫所致。

不过在引擎质感的部份小编就觉得没有那么好了,一般低到中转速时引擎的隔音和质感都还算可以接受,但如果是拉高转速想要超车(仙家们别告诉我降档超车就好,难道降档后引擎转速就不会拉高?)的话,引擎会传来相当粗糙的声浪。

小编指的不是引擎声浪很大,拉高转速时引擎声浪变大是必然的,但声音是否很粗糙却是另一回事,在引擎运转质感上小编觉得这具SkyActiv-G引擎并没有很好,而且已经完败给小编本身的Accord了,但动力表现却是完胜Accord的,所以有好也有坏。如果你不会很常拉高转速超车,或者很少上云顶的话,基本上可以无视它引擎声浪粗糙的问题。

底盘一如往常的扎实,算是日系车中最接近欧系车款的底盘表现,因为原本的G-Vectoring重力感应系统获得了升级,让它在弯道中的动态表现依然很好很稳定,虽然说不至于去到完全没有车身侧倾的那种感觉,但对比其它日系D-Segment房车,尤其是拿小编本身的Accord来对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在悬吊的调校方面,小编其实个人口味比较偏好软趴趴的悬吊,较硬的悬吊虽然能在弯道中换来更好的车身动态体验,而且也能把车子的操驾极限提升更多,但在一般碾过碎尸和坑洞路面,或者是减速路墩时却会带来一些比较明显的弹跳感,虽然科技的发展能让一套悬吊同时兼顾两者要求,譬如说电子避震器和气压悬吊,但Mazda并没有搭载这些配备。

在Mazda 6的身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悬吊依然“很Mazda”,那就是有些偏硬,在驶过一些减速路墩时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出来,但可以安慰大家的是,只要你愿意放慢些速度,坐在身旁的老婆、女友或长辈依然是不会向你投诉这辆车不舒服的,所以就算这种悬吊软硬度设定,小编觉得是OK的。

油耗表现方面,小编拿车时Bermaz已经为这辆车注满了汽油,在把一同汽油用完等到亮灯时,里程表显示它已经行驶了640公里,平均油耗是13.8km/L,小编在过程中没有特地黄金右脚,也没特地斯文的去对待它,就只是以一般大部分KL人的驾驶习惯去开这辆车,所以它省油吗?以D-Segment房车而言算可以吧,至少比我的Accord要省。

其它方面,有人说它少了液晶显示的仪表板,但小编觉得这没什么,小编个人还是比较偏好指针式的仪表+一个小尺寸的行车资讯幕;有人抱怨Mazda的i-Stop都不能永久关闭,这点小编认同是有些麻烦(对于小编这些不喜欢用停车熄火功能的人而言)。

比较可惜的是这次改款的Mazda 6,在入门等级上依然没有导入高阶的主被动安全系统,依然只有基本的6气囊、ESC和ABS等等,主动刹车辅助系统(SCBA)、盲点侦测系统(BSM)、车道偏倚警示(LDWS)和车道维持辅助(LAS)全部缺席,以它的价格而言,如果能够全部搭载的话相信会更有竞争力,毕竟消费者其实也不大在意你是从日本进口还是本地组装,本地消费者最在意的依然还是性价比啊!

最后总结的部分,Mazda 6在本地向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精品,为什么叫精品?以它的价位而言能做到直逼豪华品牌的水准的内装和用料,这是许多普通日系品牌都给不到你的,而且在驾驶感和操控感上也在日系品牌的房车中鹤立鸡群,而这次Mazda又把它的优点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当然它也并非全无弱点,拔掉尾厢盖电磁阀、门把感应式钥匙开启、输给同级对手的内装空间,还有就是相对较高的入手价格,都是它难以称霸本地日系D-Segment房车市场的一大软肋。最后还是那句,没有一款车是全方位完美的,所以它适不适合你?这得问你自己对车的需求是什么了。

2018 Mazda 6 2.0 SkyActi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