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试驾: Toyota Vios 1.5G 小改款, 同级性价比最强车款

我们这一次的新车试驾主角比其它汽车媒体来得比较迟,它是第三代小改款的Toyota Vios,因为原厂早前主办的媒体试驾活动刚好碰上我们的档期被排满,所以我们无法出席原厂举行的公办试驾活动,必须等到试驾活动结束后才向原厂借车进行试驾,导致我们的试驾文比其它媒体来得较迟。

但我们相信迟来的试驾文未必没有吸引力,因为我们这次借车的时间有几乎一周的时间,比原厂公办试驾只有2天的时间来得充裕许多,让我们有很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去体会它的每一项优缺点,除了动力和操控之外,我们也深刻体会了它在配备、空间、组装品质、隔音等各方面的表现。

所以这一次的试驾文会比较长,有兴趣考虑这款车的准车主们,不妨多花一点时间慢慢阅读我们的试驾心得分享,在决定花钱付头款买车之前,先看看我们对这一台Vios的评价,再考虑你到底要选择Vios、City、Almera还是Mazda 2。

新车试驾: Toyota Vios 1.5G 小改款, 同级性价比最强车款

首先我们还是不免俗的先带大家复习以下三代小改款Vios在本地的规格,它一共有三个等级,分别是最入门的Vios 1.5J、1.5E和这次试驾的1.5G,价格分别是7.72万、8.12万和8.73万令吉(未包括路税和保险)。

本地的Vios 1.5G标配了原厂的外观套件,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前后保险杆都标配了红色线条的下巴还有侧裙,车尾还有小尺寸的鸭嘴式尾翼,头灯组在1.5G上搭配了透视镜(Projector)的头灯组,但远近光、转向灯和前雾灯都依然是卤素灯泡,而且LED的日行灯并非整合在头灯组内,而是另外内嵌在前保险杆上缘的部份。

车尾的部份,尾灯组搭配了部份的LED光源,原厂还有为它标配了后雾灯。在此提醒大家一下,后雾灯是在下大雨和起大雾时才有开启的必要,主要是让后方驾驶者在视线模糊的环境中更容易察觉你的存在以及判断与你之间的距离,在一般可见度良好的状况下胡乱开启后雾灯,会造成后方驾驶者的视线负担,并可能造成意外。

车侧的部份,它标配了16寸的四幅式双色铝圈,如果是比较入门的1.5J和1.5E的话则是搭载15寸的单色轮圈,不过在后备轮胎的部份,每个等级都是搭载全尺寸的备胎,1.5G给的是一模一样的铝圈充作备胎,而1.5J和1.5E则是给全尺寸的铁圈。

和小改款之前一样,无论是最入门还是最高规格的等级,都统一标配了无匙启闭车门和引擎启动按钮,所以在司机座的门把上都有一个黑色的塑胶按钮,只需要把钥匙带在身上,就可以直接按下这个按钮上锁或解锁车门,同时1.5G和1.5E都标配了整合在后视镜外壳的转向灯,以及电动折叠的后视镜。

至于外观设计的部份,外观美丑从来都是很个人的,但如果你问小编的话,小编会说它的车头设计真的不是小编的菜,小编觉得原厂如果能把它的日行灯整合入头灯组内,然后把前保险杆的设计变得简洁一些不要那么复杂的话,或许会顺眼许多。

新车试驾: Toyota Vios 1.5G 小改款, 同级性价比最强车款

接下来是它内装的部份,皮革座椅是1.5G才有的配备,但全车系都没有电动椅,方向盘也只能调整上下角度不能往前后拉伸,对小编来说比较难找到一个既能坐得舒适又能迁就到双手握着方向盘角度的坐姿,但老实说以这个价位而言,这种只能调整上下的方向盘是很常见的。

1.5G和1.5E的方向盘在九点钟方向都有搭配音响控制和蓝牙电话接听的按钮,三点钟方向的按钮则用来控制前方仪表板的彩色资讯幕内容,全车系依然没有搭配定速巡航(Cruise Control)系统。

前方的仪表板对比小改款之前做了很大幅度的变化,依然是双圆式的设计,而且依然是传统的指针式仪表,但它的资讯幕是彩色的,而且解析度以这个价位来说还算不错,显示内容主要是以油耗和行驶里程为主。

新车试驾: Toyota Vios 1.5G 小改款, 同级性价比最强车款

整个中控台都是黑色的硬质塑料制成,搭配小部分的雾银色饰板作点缀,还有一些假的车缝线明显是想要提升视觉效果,但老实说,小编觉得这些假的车缝线并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的硬质塑料的纹路看下去相当粗糙和廉价,就算做了一些假的车缝线也没多大帮助。

小编倒是觉得第二代Vios中控台虽然也是硬质塑料制成,但它的硬质塑料纹路至少在视觉上看起来没这么粗糙也没这么廉价,小编觉得原厂如果能沿用二代Vios的纹路设计,至少在视觉上会感觉比较高尚。

除了中控台外,车门板依然完全采用硬质塑料来作为门饰板,只有在靠手的部份才搭配了少部分的皮革包覆。中间依然有中央扶手,扶手盖有一些皮革来作包覆,但打开之后里面的储物空间其实很小,而且12V的电源插口和USB插槽也不在里面,而是分别在手煞车拉杆的后方以及荧幕主机旁。

三个等级的Vios一律标配单区恒温冷气系统,小编很喜欢它的冷气实体按钮,因为它的按钮设计与铺排相当简洁容易操作,而且按钮面积也够大,就算是一边开车一边调整冷气的风量或温度,也不会造成司机分心。另外抬头一看,1.5G还有同级车中难得一见的自动防眩后视镜呢!

至于荧幕主机的部分,小编对这架6.8寸的荧幕主机的质量相当满意,可以看得出它是由Pioneer代工生产的,主机的前端音源输出功率(Pre-out Voltage)有4V,就算拿它来对比其它高价位的车载音响主机也不会逊色,如果你有打算日后升级音响的话,除非你想找一架能支援Hi-Res音乐档的主机,否则的话这架主机是可以保留的。

但这架主机也并非全无缺点,首先就是它只支援基本的Android MirrorLink功能,至于功能性更齐全的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则全不支援,如果能够补足这些功能的话,那这架主机就是满分了。

另外小编也要对这辆车搭载的360全景摄影系统以及它的倒车摄影镜头发表一下意见,以这个价位来说能标配360全景摄影系统(1.5J没有)实属难得,但它的解析度其实并没有很好,除了能清楚看到停车格的黄线外,其它的障碍物基本上很难被看到。

在倒车摄影镜头的部份,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启动镜头时,显示在荧幕内的倒车画面只在荧幕的左侧,右侧则是360全景摄影系统,画面较小之余而且移动时也有些卡顿。

另外,小编发现只要是停好车挂入P档之后,荧幕就会一直停留在360摄影系统的画面,司机必须手动长按下隐藏在方向盘后方左侧的PVM按钮才能把它关闭,这点并不是很人性化,也能看出这套全景摄影系统是总代理UMW Toyota自行在本地委托第三方供应商加装的,所以整合度不够好。

另外,这辆车也原厂标配了行车记录器,而且画面质量还算不错,同时还原厂标配了EcoTint提供的防爆隔热膜,隔热效果虽然算不上顶级但小编觉得足敷使用,重点是这些配备都无需加价选配,以这个价位能买到这些原厂标配的实用贴心小配件,这点不得不给总代理一个赞。

在座椅的部份,它的包覆性和支撑性都只能说中规中矩,基本上B-Segment房车的座椅表现都不会太好,但这还得看个人,因为每个人的身型和身高都不一样,小编觉得它的椅垫支撑性不足,但可能其他人觉得它的支撑性不错也说不定。

对比它的最主要对手Honda City,这一次的Vios依然没有后座冷气出风口,但中央扶手的后方有一个供后座乘客使用的USB充电插口,而且第二排座椅也有中央扶手,这多多少少为后座乘客增加了一点舒适性和实用性。

在行李厢的部份,原厂号称它的尾厢容量有506公升,对比它的主要对手Honda City其实相距不大,而且第二排的座椅椅背可以作60:40比例方式的倾倒,方便车主偶尔运载一些体积较大或较长的物品。

至于乘坐空间的部分,小编的身高是173cm,在前座调整到我的正常坐姿之后,后排座椅乘客的膝部空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拳头,但头部空间还算不错有超过一个拳头的距离,虽然还算是不错,但若对比它的对手City还是稍微小了一些。

在动力规格的部份,它沿用了小改款之前的1.5L双VVT-i四缸自然进气引擎,最大马力有105匹,最大马力140Nm,变速箱三个等级都统一只有CVT,而且在1.5G的方向盘后方还搭配了换挡拨片,虽然动力数据不怎么样,但原厂号称它的油耗表现很出色,达到5.8L/100km。

由于我们试驾的新车从落地到我们手中时的累计总行驶里程也只有1,000公里,在新引擎还未完全磨合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向大家提供一个客观而准确的油耗数据,但我们在试驾过程中得到的数据介于15到18km/L之间。

在实际开过这台车接近一周的时间后,小编觉得它的动力设定主要还是偏向以省油为主,如果全车坐了4名成年人的话会有明显重拖的感觉,就算是切换到运动化(Sport)模式也帮助不大,好在它有换挡拨片可以让我强制降档,稍微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基本上,我觉得这款Vios无需对它的动力抱有太大的期望,但它也不至于让你完全的失望,至少在一般单独驾驶或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一般的都市驾驶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你要拿它来和City比较的话,我觉得City的动力表现会比Vios来得较好。

至于底盘和操控,我能说的是打从三代小改款之前的Vios开始就已经不像第一和第二代的Vios那样的不稳定,但它终究还是以舒适的小家庭房车作为主要的市场取向,所以不要期望它在弯道中的稳定性会很好。

如果你开过第三代小改款之前的Vios,那我可以说它和小改款之前的底盘和悬吊设定几乎一样,但如果你只开过第一或第二代的Vios,那这款Vios的底盘和悬吊会让你觉得它进步不少,至少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稳定性提升了不少,只是在弯道中的车身侧倾还是有些明显,所以还是把它当成一辆小家庭入门房车来开就好,不要对它期望太高,自然也不会失望太多。

整体来说,小编觉得它的悬吊软硬度于City和Almera处于伯仲之间,主要是以舒适取向为主,车子在碾过一些坑洞或沟渠盖时并不会让车内的乘客感觉到很明显的震动,对于一些喜欢舒适悬吊的买家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高速行驶和弯道中的稳定性自然也有一些牺牲。

如果你要小编在本地B-Segment房车中根据操控和动态表现来列出一个最差到最好的列表的话,小编会很坦白的告诉你Almera肯定垫底,之后才是Vios,而City虽然表现也不算很出色但它的整体操控至少会比Vios来得稍微好一些,而其它对手如Mazda 2、国产的Persona或法系的208、德系的Vento表现都在这三款日系车之上。

新车试驾: Toyota Vios 1.5G 小改款, 同级性价比最强车款

至于它的CVT变速箱表现,小编觉得它虽然没有如Persona那般明显的CVT高转噪音,但它的整体质感还是给人很CVT的感觉,要如何形容这种感觉?其实以字面来形容的话有些难,总之就是那种踩油下去车子会拉着拉着的感觉,让人觉得油门反应并不是很好。

由于对手City也是CVT,而小编自己也试驾过这一代的City,小编必须坦白的说City的CVT变速箱无论在质感还是驾驶反应上都比Vios的这具CVT来得优秀,至少它的油门反应会比Vios来得更为敏捷,不会给人那种拉着拉着的感觉,而且City的引擎转速也不需拉得太高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当不错的引擎扭力输出,对比之下Vios在这方面反而有所打折。

之后就是它的安全配备部分,这是让小编觉得最满意也最超值的,以车价不到9万令吉而言,Vios 1.5G所给到的安全配备是绝对足以傲视同级所有竞争对手,Toyota以往都被人批评在安全性上缺乏诚意,但这次却交出了诚意之作。

1.5G和1.5E标配了7具气囊(第7具是司机膝部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VSC)、循迹防滑系统(TRC)、斜坡起步辅助系统(HAC)、盲点侦测系统(BSM)和倒车车流警示系统(RCTA),就算是最入门的1.5J也还是有7气囊的VSC。

虽然还是没有自动煞车辅助系统(AEB)、主动跟车系统(ACC)和车道维持辅助系统(LKAS),但纵观价格接近的所有对手,它已经是最有诚意的一个了,而且还是同级车中第一个搭配BSM和RCTA的车款!

不过它也有一些小缺点,那就是它的盲点侦测系统是无法被强制关闭的,这套系统只要在司机拨了转向灯的情况下,侦测到车侧有其它交通工具时就会作出声响提示,这个声响提示因为没办法关闭而有时会有些恼人,如果原厂能让车主自主选择要不要关闭警示声响的话,相信会更好。

至于隔音和组装品质方面,小编觉得这款Vios的整体组装品质比最接近的对手City来得要好,其实熟悉Honda的朋友相信都会知道,Honda的车款虽然性价比很不错,但有时在组装品质上却有些不足,一些板件之间的接缝点做得不大工整,而且中控台和门饰板内部久了之后也较容易出现异音,同时底盘隔音对比同级其它对手也不是很出色。

但这辆Vios却没这方面的问题,首先小编在试驾的一周时间内所看到的每一个车身板件的接缝点虽然都不算很精密,但至少看下去是整齐而且前后左右都一致的,引擎室、轮胎和底盘的噪音阻隔也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至于异音的部份,由于这辆媒体试驾车只行驶了大约1,000公里,以后会不会有内部的异音还很难说。

在最后总结的部份,在这一款小改款的Vios还未面世之前,小编觉得City一直都是本地B-Segment房车市场性价比最高,而且表现最全面的一个选择,但随着这个Vios的出现后,整个情况就出现了改变。

虽然这次小改款的Vios还是没有后座冷气出风口、还是没有LED的头灯组,但它却搭配了同级车首见的许多配备,而且当中有许多配备是无需加价选购的贴心实用性配备,如隔热膜、行车记录器、360全景摄影系统,还有攸关行车安全的盲点侦测系统等,小编觉得基本上买了1.5G的Vios,之后几乎也没什么需要额外加装了。

当然,每个人的买车需求还是不一样的,也并非每一项配备都对每个人一样的重要或实用,有些人比较注重操控、有些人比较注重安全、有些人注重空间、有些人则看品牌来买车;有些人觉得Vios没必要搭配360全景摄影系统,有些不擅长路边停车的女性驾驶则很喜欢这样的配备;如果每个人对车的要求都一样的话,那车媒还需要每一款车都去试驾然后写车评吗?

无论你到最后选择的是Vios还是City还是Almera抑或是国产的Persona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有时买车就好像男人选老婆或女人选老公一样,各人有各人的择偶标准;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完美,自然的也没有一款车是绝对的满分,切记。

2019 Toyota Vios 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