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宝腾首席执行长李春荣博士在一场媒体新春晚宴上,就大马汽车市场的现况和发展趋势发表了一番深刻的见解。他点出,近年来本地市场涌入大量新品牌和新车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之余也对现有的供应链生态和市场构成挑战。
“我在这里工作了七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新品牌进入这一个成熟的市场。过去的近几年,至少有15个新品牌和35款车型进入马来西亚,其中大多数都是宝腾的竞争对手。”
宝腾还为此特别制成幻灯片来解释这一现况,仔细来看,这35款新车型当中有51%是电动车,考虑到目前的免税入境条件,这并不奇怪,但可能令人好奇的是它们在哪里(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如何)组装的。
有关幻灯片进一步区分了整装进口(CBU)、半散件本地组装(SKD),以及全散件本地组装(CKD)。数据显示,35款新车型中,77%为CBU,20%为SKD,只有3%是CKD(35款中只有一款)。
李春荣表示,虽然马来西亚对被视为CKD的最低本地内容要求很高,但SKD和CKD这两个术语在本地经常互换使用(某种程度上是偷换概念),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即使没有本地化,也会使用CKD这个术语。
“马来西亚的(汽车品牌)必须进行本地化(本地组装),因为我不相信马来西亚政府会允许你只做SKD(而不是真正的CKD)。”
虽然他没有说哪些车型是真正的CKD,但他点名Jaecoo J7的销量就是可以支持完整CKD供应商生态系统的一个例子。Jaecoo J7便是在奇瑞位于沙亚南的自家工厂生产的,而不是外包式的本地组装。
李春荣认为,虽然有更多的品牌和车型进入马来西亚是件好事,但如果市场没有相应扩大,从长远来看,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客户来说,这很好,因为你可以获得更多选择。这是100%正确的,但从长远来看,你的汽车可能会被遗弃(如果该品牌退出市场)。”
李春荣进一步解释,如果汽车的生产数量不能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维持,低产量/订单将对马来西亚的本地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产生负面影响。
他说,随着竞争加剧,每种车型的存活机会只会越来越低,这将导致供应商和消费者面临着被冷落的风险,在订单少得可怜的情况之下品牌可能会选择退市,因此必须要谨慎选择你的下一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