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1318)

  • 小改款Chevrolet Colorado本地面市,价格RM99.9k起!

    Chevrolet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Naza Quest于今日正式推介了小改款的Chevrolet Colorado,原厂早前已对外公布了小改款后Colorado 5个等级,分别是2.5 LT手排(9万9,911.28令吉)、2.5 LT自排(10万7,948.20令吉)、2.5 LTZ自排(11万5,031.12令吉)、2.8 LTZ自排(12万4,916令吉)和2.8 High Country自排(13万2,874.48令吉),所有价格都是个人注册,而且包含了首年的保险和消费税。 小改款后的Colorado在车头上的差异,包括了重新设计的双层式前水箱护罩、内建灯管状LED日行灯的全新头灯,以及重新设计的前保险杆。在内装方面,这次原厂为Colorado重新设计了整个中控台,搭配了一些软质塑胶和改良过的仪表板,中间有一个可以显示电子时速、保养资讯、引擎润滑油使用期限等功能的资讯幕。 这次的Colorado采用了第二代的Duramax柴油引擎,其中2.5 LT手排搭载的是2.5升Duramax柴油涡轮增压引擎,可在3,600rpm输出163hp马力,并在2,000rpm输出380Nm,比上一代的Duramax引擎增加了13hp马力和30Nm扭矩。至于2.5 LT自排和2.5 LTZ自排则搭载同一具但是增加了可变几何涡轮(VGT)技术的引擎,马力和扭矩输出上涨到180hp和440Nm。 而在较高的两个等级方面,则会采用小改款前高阶等级原本就搭载的2.8升柴油可变几何涡轮引擎,马力输出有193hp,扭矩则更是达到了500Nm。出了最入门的2.5 LT手排等级搭载的是六速手排变速箱外,其余等级统一搭载具备手排换挡功能的六速自排变速箱。 在最入门的2.5 LT手排的配备方面,它是采用传统灯罩式的头灯,没有鱼眼(Projector),但标配了前后雾灯、侧边踏板、16寸铝合金轮圈、后停车雷达、绒布座椅、整合蓝牙、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功能的7寸荧幕MyLink多媒体娱乐系统和倒车摄影镜头。安全配备方面则有3具气囊(第3具是司机膝部气囊)、防车轮锁死系统(ABS)、电子煞车力道分配系统(EBD)、刹车辅助系统(BA)和后座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座(ISOFIX)。 必须提及的是,最入门的2.5 LT手排等级采用的是油压式辅助的动力方向盘,其余较高等级则统一使用电子动力辅助。而在2.5 LTZ自排以上的等级方面,则加入了LED后尾灯、银色镀铬的车门把、后尾箱盖门把、电动折叠的侧镜、18寸铝合金轮圈、遥控启动引擎、自动启闭的头灯和雨刷、定速巡航系统、附音响控制按钮的多功能方向盘、自动恒温冷气、自动防眩望后镜、六向调整的电动司机座、皮革座椅,以及升级到8寸荧幕的MyLink影音系统。 安全配备方面,2.5 LTZ以上等级导入了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防滚保护系统(ARP)、斜坡起步辅助系统(HSA)、斜坡缓降辅助系统(HDC)、胎压侦测系统(TPMS)、车道偏移系统(LDW)和前方碰撞警示系统(FCA)。 原厂表示,首100名订购小改款Colorado的客户将可享有原厂提供的3年免费维修与保养配套,而新的Colorado也提供了5年或20万公里的原厂保固。 2016 Chevrolet Colorado 2.5 LTZ 2016 Chevrolet Colorado […]

     



  • Mercedes-Benz 销售量逆流而上,成本地豪华品牌第一!

    我国的汽车市场在今年可说是一片惨淡,新车销售量比去年退步不少,但还是有一些品牌成功在逆境中逆流而上,创下比去年更好的销售业绩,其中久包括了来自德国的豪华汽车品牌Mercedes-Benz,他们不单止未受到平淡市场的影响,反而还取得了业绩上的增长! 根据Mercedes-Benz Malaysia(MBM)公布的业绩显示,该公司在今年首9个月一共卖出了9,047辆新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也让Mercedes-Benz在我国汽车市场的市占率达到了2.4%,对于一个定位高端、价格比一般品牌来得高的豪华品牌来说是个非常亮眼的表现。 MBM指出,随着今年的销量增长、市占率来到2.4%后,Mercedes-Benz已经成为本地豪华汽车品牌的销售冠军。而对该品牌销售量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在本地非常受欢迎的全新C-Class,该公司表示他们在今年一共卖出了3,733辆C-Class新车,比去年同时期暴增了90%,而这主要归功于本地组装的C-Class拥有价格上的优势。 目前,在本地销售的C-Class一共拥有4个等级,分别是最入门的C 180 Avantgarde、C 200 Avantgarde/Exclusive、C 250 AMG Line和顶级的C 300 AMG Line(已被刚推出的C 350 e取代)。 该公司表示,虽然该品牌旗下的其它主要车系如E-Class和S-Class的销量都比去年下降不少,但C-Class的火红足以弥补回其它车系销量下跌带来的影响。他们指出,E-Class全车系在今年的销量只有1,463辆,比去年骤降了45%,这主要是因为今年刚好遇上E-Class大改款,许多消费者都不愿意掏钱包购买上一代的W212车型,反而选择等待新的W213 E-Class;而旗舰车系S-Class的销量也只有821辆,比去年少了40%。 在其它销量较少的车系方面,入门的A-Class的销售量比去年增加了21%,来到了829辆;而CLA和GLA车系也有所增长,今年一共卖了480和473辆。在SUV车型方面,MBM在今年首9个月一共卖了964辆的GLC和190辆的GLE/GLE Coupe。至于其它外观造型较独特、性能较强而且也较冷门的车系,如双门的Coupe、开篷的Convertible、AMG和MAybach车系,全部加起来也只卖了195辆。 在汽车产量方面,MBM位于彭亨州Pekan的新车组装厂的产量在今年提高了15%,来到了6,424辆,同时该公司也在最近与组装厂附近开设了新的新车库存厂,有助于该公司应付国内对Mercedes-Benz品牌逐渐提高的需求量。 目前Mercedes-Benz在全马一共有29间代理商,而在今年也一共有7万9,917辆已经售出的Mercedes-Benz汽车返回原厂进行维修和保养,这个数据比去年同时期增长了18.1%,同时该公司也一共从售后服务这方面获得了18亿令吉的税前收入,比去年狂增了80%。

     



  • 中国野马汽车 B11 申报图曝光,被指抄袭 BMW i3 !

    早前中国的陆风 X7因为外型与Range Rover Evoque十分酷似而被多方批评抄袭,如今同样是中国品牌的野马汽车被曝光了一组新车申报图,图中的野马 B11在外型与设计上都与BMW的纯电动车i3非常相似,随即引来了抄袭的指责。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野马 B11在外型设计的一些细节上有了改变,包括前保险杆的雾灯和黑色设计、前水箱护罩换成封闭式的蓝色设计,以及在车顶增加了行李架,不过整辆车的轮廓,包括头灯的整体造型、车侧的车门设计,尤其是后车门窗框向下凹的标志性设计依然被保留,明显看得出整个车身设计都“借鉴”了BMW i3。 车侧方面,B11和i3最大的差异大概就是轮圈的设计,B11的轮圈看起来比i3的轮圈尺寸更小,而且设计上也比i3简单得多。而车尾方面,整体设计也与BMW i3如出一辙,尾灯和后挡风玻璃的设计几乎一模一样,后保险杆上也一样有反光片和雾灯的设计,只是细节的设计上有些不一样。 其它细节方面,中国的汽车之家报道指出,这款B11的车身长度达4,163mm、车宽1,720mm、车高1,630mm,而轴距则是2,515mm。对比BMW i3的话,i3的车身长度是3,999mm、车宽1,775mm、车高1,578mm,轴距则是2,570mm。这意味着B11比i3要长,同时也比i3高,可是车身宽度和轴距却略输i3。最值得一提的是,野马的B11还会和BMW i3一样,即拥有纯电动行驶或混合动力(Hybrid)配置。 BMW i3

     



  • 过低车身、夸张轮圈与轮胎弧度改装,JPJ:必定对付!

    “Stance & Fitment”(SnF)这名词相信对许多改装车迷来说并不陌生,所谓的SnF就是指车主将原本的轮圈更换成更宽、更大的轮圈和轮胎,而改装后的轮圈因为宽度大,而导致轮胎最外缘会与车身轮拱的外缘切齐,一些甚至直接让部分胎面外露在车身之外,同时轮胎和轮拱之间的空隙也会变得非常小,以借此营造一个非常夸张的造型。 除此之外,一些发烧级的改装米伸直还会透过更改弧度螺丝(Camber Nut)来加大左右两侧轮胎的弧度,让轮胎大幅度向外倾斜。但其实你有没有想过,类似的SnF改装在我国并不被陆路交通局(JPJ)所允许,JPJ称这种改装法潜在可能引发意外和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影响的风险。 JPJ汽车工程组主任Datuk Mohamad Dalib指出,正确改装其它尺寸的轮圈确实能够提升汽车的抓地力和操控性,但如果使用与车身比例不符的过大轮圈尺寸,并且擅自改变轮胎弧度,就会导致胎面与路面的接触点受到影响甚至是变小,以至汽车的抓地力和操控性不增反减,同时也会对原装的悬吊和避震器带来负担。 “举例来说,弧度改装过大的话,轮胎和路面接触的接触点就会变少,汽车是靠轮胎提供的抓地力来保持循迹性和操控精准性,一旦接触点变少就会导致抓地力和循迹性变差,高速行驶时可能导致汽车容易失控,并引发意外。” 此外,一些擅自将车身改低的车主在驶过路墩时也必须以更慢的速度前进,一面过低的车身撞及路墩,而这也会为后方的道路使用者带来影响,并导致原本通畅的交通变成行驶缓慢,若遇上一些更高的路墩,改低的车身甚至可能会被直接卡着,导致必须向其他人求救,这些都是JPJ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Mohamad Dalib也指出,根据我国的陆路交通法令,所有在我国上市的新车款都必须先经过JPJ的检测和批准后才能公开销售和注册上路,因此JPJ已经拥有了所有上路车款的原厂尺寸和数据,一旦发现有车主擅自改装汽车,JPJ就有权对他们采取行动。 “其实我们并不禁止车主们更换轮圈,但更换的轮圈必须符合汽车的机械与工程科学,不能与有关的汽车不匹配,因为过度的改装会导致意外的发生,同时也增加汽车的油耗,并加重悬吊系统的负担,导致悬吊系统更容易损坏。” 他说,一旦JPJ发现有车主违法改装汽车,他们会先向有关汽车开出为期10天的上路禁令,并谕令车主在这10天内将汽车更改回原装状态,同时也必须将汽车送往JPJ进行检测,检测过关后JPJ就会撤销有关汽车的上路禁令,若检测不过关才会对有关车主发出300令吉的罚单。 “而如果有关车主没有遵守谕令在10天内把汽车改回原装状态并送给JPJ检测,我们就会延长这10天的上路禁令,在连续4次延长禁令后车主都没有遵守谕令的话,我们就会冻结有关汽车的路稅,直至车主履行我们开出的谕令为止。” 早前网络上也有传言称JPJ会以汽水罐的高度为标准,一旦车主被发现将汽车改到离地高度低于一个汽水罐,就会向车主开出罚单。对此,Mohamad Dalib称这项传言并不属实,同时强调JPJ并不会单纯以汽水罐来作执法标准如此儿戏。 “JPJ并不是要扼杀国内的汽车改装行业,也不是要打压汽车创意的发展,但这些创意应该展现在安全的赛车场或者是合法的汽车展内,而不是普罗大众使用的道路上。”

     



  • Michelin Pilot Sport 4登陆大马,16至19寸的轮胎选择!

    Michelin Malaysia今日为本地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性能轮胎选择,新推出的Michelin Pilot Sport 4将会逐步取代已经停产的Pilot Sport 3,原厂表示全新的Pilot Sport 4轮胎在抓地力、排水和安全等性能上都比上一代的PS 3更加精进。 新的Pilot Sport 4轮胎是Michelin首款采用“Dynamic Response”花纹设计的轮胎款式,轮胎的树胶成分内含有芳族聚酰胺(Aramid)和尼龙强化的钢丝,以提高Pilot Sport 4的可靠和耐用性,并让它在高速滚动时拥有更好的抓地力。 此外,这款新轮胎也采用了改良后的弹性体和疏水性二氧化硅,以提升它的刹车性能,以及在干湿路面上的抓地力。另外,更深的纵向花纹也能有效的将路面的积水排走,并减少打滑的机率。 被归类为性能级轮胎的Michelin Pilot Sport 4,将被视为是Continental Sport Contact 6和Goodyear Eagle F1 Asummetric 3的直接竞争对手。目前在我国市场上的Pilot Sport 4轮胎一共有23种尺寸选择,从16到19寸的尺寸,建议零售价格从每条480令吉至1,293令吉。

     



  • 全新Proton Saga完整试驾心得:内在与细节表现更精进!

    Proton Saga除了是Proton成立以后第一个推出的车款外,也是Proton历史上最畅销的车款,因此来到第三代的Proton Saga自然肩负了挽救Proton的重大使命。而就在全新的Saga推出才20天之际,就交出了6,000张订单的销售成绩,算是对得起原厂对它的期待。 原厂在本周一针对全新的Saga举办了一场官方的试驾活动,邀请了国内所有主要的汽车媒体和部分平面媒体参与,以Proton在Shah Alam的总部为出发点,前往霹雳州怡保进行2天1夜的试驾体验,整个试驾路线除了包括Guthrie大道和南北大道(PLUS)外,也包括了Gopeng一带的甘榜和郊区道路,以及怡保市中心内走走停停的市区路段。 第三代的Proton Saga一共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最入门的Standard等级分别提供手排和CVT变速箱,另外两个等级则只提供CVT选择。我们早前就已为大家带来了全新Saga的详细规格配备与介绍,同时也刊登了它的初步试驾心得,只是当初的试驾是在原厂总部内的封闭式试车场进行,除了道路状况无法反映真实环境外,试驾时间也不长,因此我们当时的初步试驾心得只简略的谈到一些组装品质和隔音等问题,如今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更加详细和完整的试驾心得,同时也会以我曾经驾驶过一段时间的上一代Saga FLX为标准,和新的Saga进行对比。 在开始之前,我们还是一如往常的为大家复习一下全新Saga三个等级的售价编程,新的Saga一共分为Standard手排、Standard CVT、Executive和Premium,它们的售价如下(包括保险的西马上路价格): Proton Saga Standard手排:3万6,800令吉 Proton Saga Standard CVT:3万9,800令吉 Proton Saga Executive:4万2,800令吉 Proton Saga Premium:4万5,800令 引擎与变速箱表现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了很多篇关于全新Saga的规格配备与外观设计介绍,因此我们在此就不再重复这些老话题了,直接带大家进入大家最关心的重点,就是这款新的Saga在实际上路时的表现。首先我们从引擎和变速箱的表现作为开始,新的Saga搭载了Iriz身上的那具1.3升Campro VVT引擎,这具引擎对比上一代Saga的旧引擎,最大的差异就是新增了可变正时气门(VVT)的技术,这种技术可透过进气阀门的控制技术来提高引擎的油耗和动力表现,其实在许多国外品牌的引擎上早已存在了类似的技术,但Proton迟至2年前才在Iriz身上为大家带来这项技术,算是有点迟了,但迟来总好过完全不来。 原厂表示这具引擎的马力和扭矩输出分别是94hp和120Nm,与Iriz的动力数据保持一样。而搭载的变速箱依然是由Punch提供的CVT变速箱,原厂已经表明大家很期待的Jatco CVT必须等到明年尾才会开始出现在Proton的产品上,说到这里相信许多人会感到失望,但原厂强调虽然是同一具CVT变速箱,但和新的Persona一样,原厂为Saga的这具变速箱进行了软体上的重新调校和改良,务求将原本被人诟病的CVT噪音和起步表现尽可能改善。 这次我们在2天1夜的行程中分别试驾了Standard CVT和Premium的两个不同等级,在首天试驾Standard CVT的时候,我发现其起步时的油门反应和表现和我当初在Proton试车场内进行第一次试驾时有着蛮大的差异,相较于上次的油门轻盈、起步较为轻快的感觉,这次的Standard CVT的油门却变得比较紧和比较重,在车上只有我和另一名媒体的情况下,我必须把油门踩得比较重才能获得比较够用的起步加速力道,尤其是从小路转出大路,或者是在高速公路上转换车道时,我更加需要黄金右脚才能获得比较符合我预期的加速力道表现,但这样一来就会牺牲了油耗。 不过,在第二天试驾的Premium等级上,我却又重新体验到当初第一次试驾时那种油门比较轻快的反应,我不确定这是所有Standard和Premium等级之间存在的差异,还是单纯的个别案例,不过需要强调的是,Standard等级搭载的是13寸的铁圈轮圈,而Premium则搭载15寸的铝合金轮圈,虽然轮圈大小和材质会对起步表现有所影响,但我不认为轮圈的尺寸差别会带来如此明显的起步力道差异,而且更小的轮圈理应会有更好的加速力道才是。 除此之外,全新的Saga在加速力道的表现上并不会比上一代退步,尤其是我试驾到的Premium等级,对比上一代Saga FLX的Executive(上一代没有Premium的等级)表现更好。此外,它依然存在CVT一贯的转速飙高、但实际速度却缓慢上升的现象,但这次引擎传进车内的咆哮声和变速箱的噪音却比上一代明显降低不少,甚至可以说比某个同样搭载CVT变速箱、但价格却翻倍的日系B-Segment对手(虽然原厂将新的Saga定位为A-Segment,但其实以轴距来说依然算是B-Segment)的表现更好。在这方面,我认为以这个价位,Saga能给到这样的水准演出已经算是超额达标了。 […]

     



  • Perodua公布首9个月新车销售业绩,Bezza成销售主力。

    Perodua昨日对外公布了该公司在今年首9个月的新车销售数据,他们在首9个月内一共卖出了15万9,000辆新车,估计市占率达36.1%,而对他们的销售量贡献最大的,莫过于该品牌的首款四门轿车(Sedan)车型Bezza,该公司目前已交了2万辆新的Bezza给顾客,而Bezza也是该公司历来首90天内交车量最高的车款,Bezza是在今年7月21日正式上市。 Perodua主席兼首席执行员Datuk Aminar Rashid指出,虽然该公司的业绩表现依然亮眼,但首9个月的新车销售数据依然比去年下降了4.2%,该公司在去年同时期卖出了15万7,400辆新车。此外,该公司单是在今年的第三季度也卖出了4万5,300辆新车,同样比去年第三季的4万9,000辆新车少了7.5%。 无论如何,P2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该公司能够在今年剩余的时间内将今年与去年的销售差距缩短。同时,今年首9个月返回原厂维修中心进行检修和保养的P2车款达到151万辆,比去年的145万辆增加不少。 由于今年的经济发展疲软,导致国内的汽车销售量一蹶不振,连带P2的产量也有所减少。该公司在今年首9个月一共生产了15万3,700辆新车,比去年同期的16万8,300辆减少了9%。不过P2也为了刺激销量而针对特定车款推出了销售优惠,详情可点击此新闻查看。

     



  • Honda下月在南美洲发布WR-V,比HR-V更入门的SUV。

    Honda将在下个月的巴西圣保罗车展上为全新的入门级SUV车型,Honda WR-V进行全球首发。日前,原厂就在车展开始之前对外发布了全新WR-V的官方设计彩绘图,让大家先透过彩绘图来一窥WR-V的风采。新的WR-V定位低于目前的HR-V,主要针对南美洲国家的市场。 从原厂发布的图片来看,WR-V在车头的水箱护罩上有一个粗壮的镀铬饰条,中间镶了了一个厂徽,左右两侧的大灯采用的是传统灯罩式的头灯设计,由于定位为入门级的紧凑型SUV,加上没有鱼眼(Projector)的配置,因此相信不会有HID或LED头灯,只会采用最廉价的卤素灯泡。 另外,由于被定为为一款SUV,因此它的前保险杆和车侧下方也看到一些黑色防刮护板的设计,而且轮拱边缘也一样有类似的设计,这种设计符合了一般SUV或跨界车的设计习惯,同时左右两侧的侧镜也和Jazz一样,被安置在前门板的上缘而不是A柱,A柱之后还有一个三角窗,可以降低司机的视野死角。 WR-V是基于Jazz的地盘开发而成,原厂声称他们在南美洲市场进行调查后,发现南美国家的消费者对小型SUV的需求量非常高,因此认为WR-V将能符合到当地市场的需求,目前除了巴西之外,原厂也会在其它南美国家如阿根廷等市场陆续推出这款新的SUV,但没表示会在其它国家推介这款新车。 其实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体在巴西当地拍到一辆相信是基于Jazz开发的跨界车款正在进行测试,而我们猜测这就是即将发布的WR-V。而Honda也曾在2012年于巴西市场,基于上一代Jazz的底盘开发并推出一款名叫Fit Twist的跨界车型,但目前这款跨界车已经停售。 2012年巴西市场的Honda Fit Twist

     



  • 欧盟将实行实境排放测试,小排气量引擎时代的终结?

    欧盟多年来不断收紧汽车的废气排放规则,如今规定所有在欧盟国家上市的新车款都必须符合Euro 6的排放标准。虽然如今许多汽车厂商生产的引擎都达到了这个标准,但所谓的测试其实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而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标准作业程序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所订下,因此已经有些过时。就以实验室的测试只会维持20分钟左右为例,只能测试汽车在首20分钟内的排放量,根本无法测试汽车在行驶超过20分钟后排放出来的实际废气数量。 Volkswagen的柴油门丑闻爆发后,欧盟随即宣布将在明年开始,规定所有新推出的新车款都必须进行有别于目前测试方式的实境测试,所谓的实景测试就是指进行测试的车款必须在实际公路上以符合现代化情况的方式进行测试,摒弃以往在实验室内无法反映实际数据的测试方式。同时,欧盟政府也规定在2019年开始,所有在欧盟国家上路的汽车都必须接受这项测试。 实境测试的推行意味着汽车厂商必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引擎技术才能在新的测试方式下达标,而目前许多获得Euro 6认证的小排气量引擎,一旦接受实境测试就会变得不过关,因为小排气、高输出的涡轮引擎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引擎刚启动时的排放量还好,但在引擎和涡轮连续行驶一段时间(超过20分钟)并进入高温后,排放量就会随之提高,而涡轮压力越高的引擎,在涡轮高温下的排放量也会更严重。 根据欧洲汽车工业一名专家指出,目前许多知名大厂的小排气量柴油涡轮引擎产生的实际排放,其实比当初在实验室内测出的排放量要高出15倍,而这就是因为涡轮在进入高温的工作状态后,会产生更多的氮氧化合物(NOx)。而一些小排气量的汽油引擎,为了在低转速时能拥有更好的扭力(Torque)输出,原厂往往会在引擎的调校上下功夫,让引擎在低转速时提高喷油量,但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引擎内产生过多未燃烧的碳氫化合物、细微颗粒和一氧化碳,就如Renault的一具900cc排气量的引擎(引擎代号H4Bt)。而出了这具引擎外,一些Fiat和Opel的车款也在一些国家的实境排放测试中,被测出实际排放超出了Euro 6的规定。 为了应付欧盟即将实行的实境排放测试,加上小排气量的引擎未必能过关,因此欧洲许多厂商如今都寻觅新的对策,而其中一个最好的对策就是放弃小排放量引擎,该用排气量较大、但不至于太大的引擎,譬如放弃原本的三缸引擎,采用1.6升的四缸引擎,因为较大的排气量加上四缸的设计,能让引擎的工作温度较低,而且在先天性上也有着较高的扭力输出优势,到头来实际排放量反而比一些小排气的三缸引擎更好。 据了解,美国的通用汽车(GM)目前已经决定逐步弃用旗下的1.2升柴油涡轮引擎,并在2019年推出排气量比1.2升大25至30%的新引擎,而Volkswagen也打算将现有的1.4升三缸柴油引擎淘汰,换成1.6升的四缸柴油引擎。此外,来自法国的Renault也计划将现有的1.6升R9M柴油引擎逐步停产,并在2021年更换成1.9升排气量的新引擎。此外,上一段提到的H4Bt汽油引擎也被指将在实境排放测试政策实行后被逐步淘汰,并以另一具排气量较大的引擎取代。 Mercedes-Benz的技术研发部主管Thomas Weber就表示,小排气量的涡轮引擎过去曾被许多厂商视为应付欧盟环保法规的最佳方案,但事实证明小排气量的引擎在废气排放的表现方面并没有绝对优势,引擎进入高温状态后的排放量会随着提高,而也因为这个原因,Mercedes-Benz一直都没有跟随竞争对手的步伐推出三缸的小排气量引擎。 Frost & Sullivan分析师Sudeep Kaippalli指出,随着欧盟改变排放测试方式,意味着日后的排放规则将会进一步变得更加严苛,而汽车厂商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此预测排气量小于1.5升的柴油引擎和1.2升的汽油引擎都会被逐渐淘汰,而这种情况也有利于混合动力车(Hybrid)和纯电动车的发展,因为电动马达的加入能有效提升汽车的动力输出表现,同时电动马达本身也不会排放任何废气,不会拉高汽车的整体排放量。

     



  • Proton 承认计划推出SUV,可能rebadge Suzuki Vitara?

    Theophilus Chin基于Suzuki Vitara的PS构想图 作为一间规模不算大的汽车生产商(对比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汽车品牌,其实Proton的规模真的不大),虽然Proton的产品线并不算太完整,但至少Proton在传统的四门房车(Sedan,Persona、Saga、Preve、Perdana)、掀背车(Hatchback,Iriz、Suprima S)、多用途休旅车(MPV,Exora和即将发布的Ertiga)、小货卡(Pick-up,如果已经停产的Arena可被算为货卡的话)以及货车(如果Juara也被算为货车的话),貌似只缺一个产品,那就是全球目前正在流行的SUV。 如今,就在全新Saga的媒体试驾活动上,Proton总部一名高层就对我们漏了口风,证实Proton目前确实正在计划在明年开发一辆SUV,而新的SUV将会采用和某国外品牌合作的关系进行生产,虽然对方没有明言“某国外品牌”是指哪一家,但根据目前与Proton存在合作关系的国外汽车品牌来推算,不难猜测有关的品牌就是Suzuki。 Proton早已证实会和Suzuki合作为本身开发新车款,虽然原厂至今都没有官方声明这款车会是哪一款车,但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会是下个月发布的入门级七人座MPV Ertiga,而许多迹象也显示,Proton的Ertiga也会采用重新贴牌(Rebadge)的方式来生产,只是一些细节上会有些差异。基于Proton和Suzuki的这种合作模式,我们相信Proton计划中的SUV也会采用相同的合作模式,那就是Rebadge。 一谈到Suzuki的SUV,相信许多人第一个印象就会是曾在我国销售的Vitara,而目前Vitara已经在我国市场上停售,因此Proton采用Vitara的技术和设计进行Rebadge完全是行得通的计划。而除了Vitara以外,Suzuki另一款专供印度等新兴国家市场的入门级SUV Vitara Brezza(也就是Maruti Suzuki)也被视为可能被Proton采纳的候选车款之一。 基于Suzuki Vitara Brezza的谍照 其实早前网络上就已流传一张以Vitara Brezza Rebadge而成的Proton SUV,停在疑似Proton厂房内的照片,让人怀疑Proton很可能会采用Vitara Brezza进行Rebadge,但该名Proton的高层不断强调有关被拍到的SUV只是处于评估阶段,目前还未拍板定案,因此最后路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 由于Vitara Brezza是一款专门针对印度等新兴市场开发的SUV,在定位和配备上都相对阳春,因此Proton比较大可能会采用配备较好、定位也较高的Vitara来进行Rebadge。 我们在此为大家粗略介绍一下Vitara Brezza和Vitara在动力配置上的差异,定位入门的Vitara Breza搭载的是1.3升的柴油涡轮引擎,马力输出有90PS(约89hp),扭矩则有200Nm,只搭配了手排变速箱,并没有自排或CVT的选择。而较高级的Vitara则搭载1.6升的自然进气汽油引擎,马力输出有118hp,扭矩则有156Nm,搭配的是六速自排。 由于大马消费者对柴油引擎的接受程度不高,加上许多品牌车款的销售数据都表明自排车在本地更受欢迎,手排车虽然还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但其市场实在有限,因此明显的Vitara Brezza不会是明智的选择,而Vitara的汽油引擎+自排变速箱则更符合大马人的口味,而本地的著名汽车PS达人Theophilus Chin早前也曾以新一代的Vitara为想象,PS出Proton基于Vitara rebadge的SUV车型。不过我们需要强调的是,Proton的SUV计划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原厂也强调还未拍板定案,因此最终会怎样,还需大家留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