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239)

  • 大马获多家美国巨头投资630亿令吉总额,Ford 汽车也在列

    众所周知,近年来,来自美国的汽车巨头品牌Ford在本地汽车业内一直表现得相当“安静”,但日前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出访美国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时宣布获一众美国巨头公司投资的消息却“平地一声雷”,在车坛引起关注。 事关安华宣布获得总额为630.2亿令吉的投资当中,Ford汽车的大名竟出现在名单列内。随着首相安华的官宣,Ford有意投资我国,扩张其在东南亚的业务是有可能的。 尽管如此,安华并没有进一步透露Ford准备投资在哪些领域,以及具体投资金额是多少。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有关投资计划是否包括在大马进行本地组装(CKD)业务,抑或涉及电动车领域。 目前,Ford已在我们的邻国,即泰国组装旗下的Ranger系列皮卡车型,以及Everest SUV,但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尚未确定在东南亚区域的电气化转型计划和方向,至于这次对大马的投资范围则有待观察。 表面上看似平淡如水,但事实上Ford已在悄悄进行着一些部署,今年早些时候,Ford便宣布将与印尼公司PT Vale Indonesia和中国的浙江华友钴业共同投资45亿美元(210亿令吉)在印尼苏拉威西东南部开设镍加工厂。 除了Ford以外,这次首相安华的美国行也获得了来自Abbott Laboratories、Mondelez International、Amsted Rail、Hematogenix、PerkinElmer、Boeing、Amazon Web Services、Enovix、Lam Research、Google、Microsoft,以及TikTok的投资。

     



  • Theophilus Chin 基于 S70 绘制全新 Proton Saga 渲染图

    全新Proton S70的更多规格配备和信息在今年凌晨发布,在这之前大家都已经看过了新车的全貌(官图),不免让人联想下一代Proton Saga的设计取向是否会采用类似S70的家族式设计语汇,于是本地知名的汽车设计大师Theophilus Chin便通过绘制渲染图来诠释他自己的想法。 如题所述,Theophilus Chin释出了他基于S70绘制的新一代Saga渲染图。新车整体采用了与S70如出一撤的设计,包括采用镀铬材质的砖石点阵式中网、头灯组,以及前保险杠设计,而且它的车身轮廓也延续了S70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现款在售的Saga甫在今年6月悄悄进行第二次小升级(MC2),当时宝腾为其换装了由Aisin提供的四速自排变速箱替代原本由Hyundai集团提供的变速箱(同样是四速自排),除此之外,其他配备毫无变化,故宝腾也没有为它举办正式的发布会。 看回Proton S70,新车是基于吉利集团旗下的BMA模组化平台所打造,基本是贴牌改造自吉利帝豪。目前,新车还未正式发布,仅释出规格配备等信息;无论如何,您如何看待Theophilus Chin的新作呢?如果下一代Saga真的长成这样,大家还满意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您的想法。

     



  • 2024 Volvo S60 Recharge T8 Ultimate 实拍, 售价31.6万

    瑞典豪华品牌Volvo在今年9月宣布为本地的S60推出2024年式的小升级版,和Volvo向来的做法一样,小升级版意味着它的基本外型、内装和规格保持不变,只是在部份的细节和配备上有些小幅度的升级。 这次升级版的S60只有Recharge T8 Ultimate一个等级,而且一样还是在本地组装(CKD),它的正式售价为RM315,888,这次的升级版让它改搭了一组全新的19寸六幅式轮圈,轮胎尺寸为235/40R19,而且也新增了一个名为Vapour Grey的灰色车身配色选择。 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款,S60 Recharge T8 Ultimate搭载的电池容量一样是18.8kWh,但支援的充电功率从原本的3.7kW提升到6.4kW,意味着它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透过充电盒充满电,它在纯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90公里。 2024年式小升级版的S60如今可获得原厂5年的免费数位化服务,包含了Google Assistant、Google Maps、Google Play Store和Volvo Cars的手机智能遥控功能,这些功能全都可透过新车内建的荧幕主机所采用的Android Automotive OS实现。 其它部分则和之前保持不变,它一样还是搭载同一具的2.0L双增压汽油引擎,搭配一组后置式的电动马达,引擎本身有317匹马力和400Nm的扭力,搭配马达后综合马力输出可达到462匹,综合扭力709Nm,变速箱为八速自排(8AT),采用全时四轮驱动(AWD)系统,0-100km/h加速成绩4.5秒,极速为180km/h,综合油耗数据为1.4L/100km。 安全配备部份,它一样有提供完整的第二级半自动驾驶辅助配套,包含全速域的自动跟车、车道居中辅助、车道维持辅助、车道偏移警示、自动紧急煞车辅助、盲点侦测、后方车流警示系统等。 而在其它配备部份,它一样有标配全LED的头灯组、全景式玻璃天窗、皮革电动座椅、彩色抬头显示器、数位化电子仪表板、9寸的触屏式荧幕主机、双区自动恒温冷气系统、后座冷气出风口,以及14支喇叭组成的Harman/Kardon音响系统。 2024 Volvo S60 Recharge T8 Ultimate

     



  • 2023 Ford Ranger Platinum 新车实拍, 售价RM183,888

    美系品牌Ford本月初正式向本地市场引入了Ranger另一个新车型,名为Ranger Platinum,它的定位介于原有的Ranger Wildtrak以及性能版的Ranger Raptor之间,在西马半岛的正式售价为RM183,888,而今天我们也为大家带来这款Ranger Platinum的完整新车实拍图集! 根据总代理早前宣布,新的Ranger Platinum可享有5年或16万公里的原厂质保(视何者为先),而且还可加价延长质保限期,延长质保将有五种不同配套选项,分别为5年或20万公里、6年或16万公里、6年或20万公里、7年或16万公里,以及7年20万公里,选配价格介于RM2,300至RM6,900。 除此之外,亦可加价选配定期保养服务配套,同样提供四种选项,分别为2年或4万公里、3年或6万公里、5年或10万公里,以及一个更完整和全面的5年或10万公里,选配价格介于RM2,982至RM10,364。 外观上,新的Ranger Platinum与普通版不同之处仅在一些细节体现,其特征包括搭载20寸的铝合金轮毂、车头引擎盖上的‘Platinum’字样、矩阵式LED头灯组、带阻尼器支柱的尾门、电动卷帘,以及车顶上的行李架等。 内装方面,新车将搭载12.4寸的数位化仪表盘、12寸的多媒体信息娱乐触控屏幕主机,并支持无线Apple Carplay,以及Android Auto、带八具扬声器的B&O高级音响系统、全车共四个USB Typce-C和Type-A充电插口、双区自动冷气恒温系统+后座冷气出风口、车室氛围灯等。 除此之外,新车也将搭载黑色皮革包覆内饰和座椅,其中前排座椅将具备通风和加热功能,并带记忆功能和可做十向调节,而且前排的椅背上还有‘Platinum’的铭牌以表证身份。 安全层面,除了一般常见的传统安全配备以外,新车还将搭载一系列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其中包括有自动紧急煞车、自适应巡航控制(Stop & Go)、车道维持辅助、盲点侦测、后方横行来车警示、自适应远光灯,以及360度全景摄像镜头等。 最后,在动力方面,本地的Ranger Platinum将搭载一具2.0升的Bi-Turbo涡轮增压柴油引擎,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10 PS马力,以及500 Nm的峰值扭矩。传动系统部分,与之匹配的是Ford自家的SelectShift十速自排变速箱,以及全时四轮驱动设置。 2023 Ford Ranger Platinum

     



  • Chery Omoda E5 纯电动SUV首批新车低马, 预计明年发布

    继早前在本地发表搭载1.5L传统涡轮汽油引擎的Omoda 5后,来自中国的汽车品牌奇瑞(Chery)如今宣布纯电动版本的Omoda E5首批新车已正式被运抵大马,并且即将在本地进行各种宣传和预览活动,预计将在明年让这款纯电动SUV在本地正式发布。 和Omoda 5不同的是,纯电动版本的Omoda E5并不是在本地组装(CKD)而是从中国进口,而且我们也暂时还不清楚纯电版的Omoda E5日后会不会有在本地组装的计划,但由于目前政府有向所有进口的EV提供税务豁免(SST除外)的优惠,因此无论是进口还是本地组装,在终端价格上也不会有明显的差异。 纯电版的Omoda E5是在今年的中国上海车展上首发亮相,基本就是Omoda 5的纯电动版本,两者的外型几乎没任何差异,唯独车头原本的水箱护罩被取消改为实心设计,以创造更好的风阻系数。 这款纯电的Omoda E5日前已在临近的印尼市场开放接受新车预订,而且当地的原厂也公布了它的部份规格,包括搭载一组前置式的电动马达,拥有224匹马力,0-100km/h加速成绩7.8秒。 而在电池容量和电耗数据的部份,它搭载一组61kWh的电池,官方公布其续航里程最长可达450公里(根据中国的CLTC测试标准),综合电耗数据为15kWh/100km,而且支援DC快充协议,号称只需30分钟就可从20%充电到80%。 作为对比,搭载传统汽油引擎的Omoda 5在本地售价介于RM108,800到RM118,800之间,至于纯电动的Omoda E5则暂时还不知道价格,但碍于电动车的成本目前还是比传统燃油车要高,因此预计它的价格会在12万令吉以上,不知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 Chery Omoda 5 EV(印尼车展实拍)

     



  • 2023 Proton S70 简单试驾心得, 舒适却也有不错的操控

    没错,还是有关于Proton S70的文章,之前我们陆续分享过了关于S70的一些基本规格、资讯详情等,而在这里,我们就转换一下主题,趁我们在媒体预览活动中短暂体验过S70,那就简单的分享一下我对S70的看法和基本的心得。 不过在这里要和大家事先说明一下,由于原厂举办的S70预览活动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而且中间也仅有不到1小时的时间让我们在原厂内部的测试场地去简单的测试S70的各种加速性能、安全配备、操控和舒适性表现,因此我们也只是简单且表面的分享一下这短短时间内的一些看法而已,不会太过深入去分析和探讨。 当然,我们也会在这款S70正式发布而且开始向媒体提供新车试驾后,再为大家带来一个比较完整而且深入的试驾心得分享,只不过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原厂会在几时正式发布这款新车,也不知道几时才能获得原厂安排媒体试驾车。废话不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吧。 首先是外观的部份,S70的外观美丑小编自然不想去做任何主观评论,毕竟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太一样,但就以现场近距离肉眼所见,S70的外观并不会让人觉得廉价,如果拿它来和大家熟悉的Honda Civic、Toyota Corolla对比,小编觉得在外观上(撇除品牌光环)和质感上,它并不比Civic和Corolla来得差。 而在内装质感的部份,S70延续了之前X50和X70的一贯做法,肉眼看上去质感是相当可以,尤其是在中控台的部份仅是许多软质塑胶和仿皮革的材质,搭配一个12.3寸的荧幕主机和10.3寸的数位化仪表板,单论科技感的话我觉得它足以完胜Corolla,与Civic处于伯仲之间,至于说Vios和City那就更不用比了。 不过,如果你伸手去触摸它的中央鞍座(排挡杆和前排中央扶手的基座)以及两侧的门饰板,尤其是内侧的门把拉杆,你就会开始觉得质感掉分了不少,明显的它的门把拉杆和门饰板都是硬质塑料,而且用手指轻敲一下你就会觉得这块塑料板感觉并不太厚实,声音听起来蛮空心的。 内侧门把拉杆虽然有银色的亮面烤漆做处理,中控台也有一条银色的饰条,但给人的感觉就是这种烤漆做工很容易被指甲刮花掉漆,然后这块门把拉杆感觉也会像很多X50车主反映的那样,只要不太斯文的对待就会出现容易被拉断的问题。 小编之前数次试驾过X70和X50,对于这两款X系列SUV的方向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想,就是它们的方向盘虽然都可以做上下前后四向的调整,但调整幅度并不够大,尤其是X70的方向盘调整后的角度其实并不是正面对着驾驶者,但这问题在S70身上似乎获得了改善,小编也比较容易调整到我觉得顺手而且舒服的方向盘角度。 至于座椅的部份,S70的座椅唯一给我的问题就是椅垫长度略显不足,大腿接近膝盖的部份还是有些悬空,但这点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身高都不一样,大腿和上半身的比例也会有些不同,所以它的座椅是否好坐,还是建议大家以后亲自去试坐一下才下定论。 而后座空间的部份,膝盖的空间以我175cm的身高来说与前座的椅背还有大约一个拳头的空间,而我的头发也不至于会动到C柱的车顶,因此空间感来说算是过关,只不过后座座椅的设计相对比较平整,所以包覆性和支撑性表现不是很好,如果司机的开车习惯比较激烈,那后座的舒适程度就会打折扣。 如果你要拿S70的后座空间来和其它对手做对比的话,我觉得它的后座空间表现不如City那么宽裕,但比Vios要来得好些,Vios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后座的头部空间,只要身高达到170cm的水平就很容易出现顶头的问题,而S70却没这方面的问题。而如果对比Civic的话,S70的后座空间表现就更逊色一些了。 另外,原厂也在这次的媒体预览活动中特地找来了一辆City和一辆Vios(都是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最新款)来比较它们的0-100km/h加速表现,至于为何会是City和Vios?原厂后来解释说因为S70未来的定价足以侵蚀掉部份B-Segment房车的市场,所以才找这两款房车来对比。 但我个人认为这当中原厂可能也存在一些小心机,毕竟如果拿Civic来对比的话,S70或许在0-100km/h的加速性能表现上没什么必胜的把握,正所谓献丑不如藏拙,所以才选择往下欺负没有涡轮增压的City和Vios? Anyway,在实际测试过三款车的0-100km/h加速表现后,胜出的当然是搭载涡轮增压引擎的S70,毕竟City和Vios的引擎排气量虽然同为1.5L,但输在没有涡轮增压的加持,因此City和Vios实在是非战之罪,而S70胜出其实也有点胜之不武。 虽然原厂没有公布S70的0-100km/h官方数据,但多家媒体在测试后得到的成绩都落在9.5秒左右,如果拿同样搭载1.5L涡轮引擎的Civic来对比,S70的加速表现确实不如Civic,但如果不横向比较的话,其实9.5秒的加速成绩对于大部份人来说也是很够用的。 而说到0-100km/h的加速测试,我们也不得不提到100-0km/h的紧急煞车距离表现,S70同样也是在这三款车当中表现最好的,而原厂也有说过他们在研发S70的过程中有升级过了S70的煞车系统,包括采用比中国吉利帝豪更大口径的煞车碟盘和更大压力的煞车卡钳,以做到更好的煞车性能表现。 这是因为中国的吉利帝豪只搭载1.5L的四缸自然进气引擎,马力和扭力输出都没有本地的S70那么大,在动力更强的前提下当然也要升级它的煞车系统,否则很容易出现跑得快但煞不住的问题。顺带一提,100-0km/h的紧急煞车表现这一环,表现最差的是Vios;而0-100km/h加速表现这块,表现最慢的也是Vios。 而在我们测试0-100km/h加速表现的环节里,几乎每个人都在S70身上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那就是全力踩下油门踏板的那一刻,会出现大约1秒钟的油门空档,也就是说City和Vios全力踩下油门时车子就会立刻给出反应开始起跑,而S70则会有大约1秒钟的迟滞,之后才会给出反应开始起跑,但它还是凭借涡轮增压的优势很快就追了回来并取得领先。 而在操控和舒适性这一块,原厂特地在测试场地内让我们测试了车辆高速绕锥(Slalom Test),让我们体验车辆在连续高速过弯时的稳定性,同时也在一段大约500米的路段上模拟了各种坑洞和路墩,让我们体验S70的避震器和整体舒适性表现。 整体来说,S70的悬吊系统调校是偏舒适性为主,在时速约60km/h的车速驶过这些坑洞和路墩时它的舒适性表现算是相当不错,而车辆在连续高速入弯的稳定性表现也在水准之上,比之前的X50和X70普遍偏软的表现都更好。 而在这短暂的试驾过程中,小编也发现S70的引擎室隔音和胎噪表现并没有像X50和X70那样出色,只要引擎转速稍微拉高就可以听到明显的引擎咆哮声,而且轮胎高速滚动时的噪音隔绝也完全不如X50与X70那么好;同时引擎运转时的声浪也和X50/X70一样偏向粗糙,怠速运转时站在车外听起来的声音就像柴油引擎一样,这点在X50和X70身上都一样,这点小编并不觉得意外,毕竟这具引擎是吉利和Volvo合作研发出来的产品,许多欧系引擎也都有类似的声浪特性。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原厂在这次活动中给媒体体验和试驾的都是最高的两个等级,也就是1.5 Flagship和1.5 Flagship X,两者唯一的差异就是天窗,因此在质感、材质和隔音的心得部份未必适用于比较入门的1.5 Executive和1.5 Premium车型上。 总的来说,如果S70顶规的1.5 Flagship X的车价真的落在我们猜测的10万令吉左右,以它的配备和动力表现来说也算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毕竟原厂给予它的定位就是一款“价格足以撼动B-Segment市场的C-Segment房车”。 撇开品牌光环不讲,若单纯看性价比的话,它确实是会比价格相仿的City/Vios更有竞争力,而就算对比C-Segment的Civic和Corolla,S70也不见得会比这些对手明显来得差,可能就是0-100km/h的直线加速性能不如Civic,还有就是Proton这具三缸涡轮引擎会让一些保守派的消费者不太喜欢而已。 […]

     



  • 2023 Proton S70 全车系四个等级规格与配备差异逐个看

    Proton不久前举办了一场媒体新车预览活动,预览的主角就是即将发表的S70,虽然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已经有列出S70四个等级间的规格和配备差异,但我们也知道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冗长的文章,所以我们在这边直接以列表方式列出四个等级的规格与配备差异,话不多说,开始啦! Proton S70 1.5 Executive 标准配备: 机械规格: 1,477cc 三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 150PS @ 5,500rpm,226Nm @ 1,500rpm 七速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7DCT) 电子辅助动力方向盘 前麦花臣、后扭力梁(Torsion Beam) 前通风碟、后实心碟煞车盘 前轮驱动系统 外观: 卤素灯泡头灯组 标准非贯穿式尾灯组 16寸单色轮圈 整合LED转向灯的左右后视镜 内装: 传统指针式仪表板 8寸荧幕主机 手动绒布座椅 引擎启动按钮 手动单区冷气系统 后座冷气出风口 电子手煞车(EPB) 自动驻车(Auto Hold) […]

     



  • Proton S70 新车预览: 为何没缸内直喷? 价格与 City 接近?

    在Proton不久前刚举办的S70媒体新车预览活动上,受邀的媒体除了可以现场体验这款全新的四门房车之外,当然也趁机向在场的原厂高层询问了一些大家或许都比较有兴趣想要知道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一一为大家列举出现场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高层们给出的答案。 1. 为何即将发表的Proton S70搭载的1.5L涡轮引擎没有缸内直喷技术? 答:我们在研发Proton S70的过程中做过了市场的意见收集,我们认为Proton X50 1.5 Premium所搭载的1.5L三缸涡轮增压引擎的技术已经足够这款S70的潜在买家使用,而X50 1.5 Flagship虽然搭载同一具引擎而且有缸内直喷技术(Direct Injection),但这却回增加造车的成本,从而提高S70的价格并最终转嫁回到消费者身上。 目前我们决定使用在S70身上的这具引擎有150匹马力和226Nm的扭力,虽然它的动力数据不如缸内直喷版本(177匹马力/255Nm扭力)那么出色,但S70依旧拥有不错的性能和瞬间加速表现,对比其它同级车款依旧不差。 2. 大家都知道Proton S70其实就是基于中国的吉利第四代帝豪(Emgrand)改造而成,除了引擎和变速箱的不同外,能说说两者还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吗? 答:Proton S70和吉利帝豪都是基于吉利集团的BMA模组化底盘打造,而除了我国市场的S70搭载涡轮引擎和使用双离合器变速箱,拥有比中国市场的帝豪所使用的1.5L自然进气引擎搭配CVT变速箱更强的动力性能外,我们也特地针对本地消费者的开车偏好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 其实S70真的并不只是从中国的左驾改成本地的右驾那么简单,我们在深入研究和体验中国的吉利帝豪后,研发团队决定把它更换不同的避震器和悬吊设定,让S70比帝豪拥有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更符合本地的日常代步需求。 3. Proton X90已是品牌第一款市售的新能源(NEV)车款,而且Proton早前也承诺会推出更多的新能源产品,那S70日后会不会也有油电Hybrid的选项 ? 答:Proton确实承诺会加速电动化进展,并且会在未来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款,但在这款S70的产品上,我们的目标是锁定在市场的大部份主流消费族群上,并且为它设定每个月2,000到3,000辆的销量目标,因此我们决定采用目前大部份消费者更喜欢纯燃油引擎设定,暂时没有Hybrid油电版本的计划。 4. Proton早前的文告有提到S70的推出主要是让Proton重返Preve停产后的C-Segment房车市场,但在活动中却多次被拿来和Honda City、Toyota Vios比较,那到底S70是被原厂定义为C-Segment还是B-Segment的房车?它的同级对手究竟是谁? 答:在我们的产品规划里,Proton S70确实是一款用来替代已经停产多年的Proton Preve的一个新产品,所以你可以把它视为是一款C-Segment的房车,并拿它来跟Honda Civic、Toyota Corolla等对手比较。 之所以会在活动里拿S70来跟B-Segment的Honda City、Toyota […]

     



  • Proton S70 媒体预览, 规格获得确认, 共细分成四个等级

    Proton日前举办了一场专门针对本地汽车媒体的闭门新车预览活动,预览的主角自然就是即将发表的Proton S70,而Proton也在活动上正式公布了S70的完整规格列表,这次就让我们带大家一起来看看S70在各等级车型上有些怎么样的差异。 首先,S70在本地被细分为1.5 Executive、1.5 Premium、1.5 Flagship和1.5 Flagship X四个等级,价钱和确实的发布日期当然还未公布,但原厂有表示S70虽被官方定位为一款C-Segment的四门房车,但它的价格定位也足以向Honda City、Toyota Vios等B-Segment的房车构成影响,因此估计它的价格可能会落在10万令吉以下,最入门的1.5 Executive起步价可能在7万到8万令吉左右,1.5 Flagship X的价格则可能在10万令吉左右。 虽然被细分成四个等级,但全车系的S70都搭载同一具的动力配置,也就是和X50 1.5 Premium、Executive和Standard一样的1.5L三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而非X50 1.5 Flagship身上的那具1.5L TGDi引擎,这具引擎并没有缸内直喷(Direct Injection)技术,因此马力和扭力输出都比较低。 具体来说,这具引擎的最大马力有150匹,最大扭力有226Nm;作为对比,1.5 TGDi引擎有177匹马力和255Nm的扭力。变速箱则是一样的湿式双离合器(DCT)并且拥有七个挡位,而且一样都是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配置。 原厂并未公布它的综合油耗数据,也未公布它的0-100km/h加速成绩,但因为在活动上原厂有让媒体在封闭场地内进行0-100km/h的加速测试,根据许多媒体得出成绩,S70的成绩基本落在9.5秒左右,虽然谈不上性能猛爆但也足敷日常使用需求。 在配备部份,最入门的S70 1.5 Executive将标配卤素灯泡的头灯组、16寸的轮圈、非贯穿式的尾灯组、Keyless门把、引擎启动按钮、手动的绒布座椅、手动冷气系统、后座冷气出风口、电子手煞车(EPB)和自动驻车(Auto Hold)功能、传统指针式的仪表板、8寸的荧幕主机、6具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以及盲点侦测系统(BSM)。 而1.5 Premium则会比Executive额外增加LED的头灯组、贯穿式的LED尾灯组、手动的皮革座椅、单区自动恒温冷气系统以及传统的倒车摄影镜头,安全配备则维持不变。 至于1.5 Flagship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满配车型,它比Premium额外多了完整的第二级半自动驾驶辅助配套,如全速域的自动跟车(ACC)、自动煞车辅助(AEB)、车道维持辅助(LKAS)、车道居中辅助(LCA)和胎压侦测器(TPMS)等。 此外,1.5 Flagship还把它的轮圈从Premium的16寸升级成17寸双色设计,并且把原本的指针式仪表板升级为10.3寸的全液晶荧幕数位化仪表板,而中间的荧幕主机也从8寸升级成12.3寸,并且是和X90一样采用6GB内存和64GB存储的硬体配置,同时还额外增加Qi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电动调整的司机座,以及360度全景摄影系统。 至于售价最高的1.5 Flagship […]

     



  • 副工程部长: 政府正与各大道公司协商, 争取暂停调涨19条主要大道的过路费, 或可能延长部份大道公司特许经营合约

    又是关于大道收费的课题!政府目前正与国内各家主要的大道特许经营公司洽谈,希望可以减低国内19条主要大道的过路费,甚至不排除会以延长合约的方式换取大道公司暂时冻结涨价。 根据本地财经媒体《The Edge》的报道,工程部副部长Abdul Rahman Mohamad日前表示政府已经和国内数家主要大道的特许经营公司的代表会面,包括Amanat Lebuhraya Rakyat(ALR)、Prolintas、IJM、ANIH和PLUS,以商讨大道过路费涨价的事宜。 ALR目前拥有连接Damansara到Puchong的LDP大道、连接吉隆坡到Damansara地区的SPRINT大道、位于吉隆坡市中心内的精明防洪隧道(Smart Tunnel)以及连接巴生到吉隆坡地区的Kesas大道。 而Prolintas则拥有连接Ampang到吉隆坡市中心的AKLEH高架天桥大道、连接Shah Alam到Rawang地区的Guthrie Corridor大道、连接巴生到Shah Alam地区的LKSA、连接Damansara到Shah Alam地区的DASH大道、连接Kajang到Serdang一带的SILK大道,以及连接Sri Petaling到Bukit Antarabangsa的SUKE大道。 而IJM则拥有四条大道的特许经营权,分别是连接吉隆坡市中心到Putrajaya一带的Besraya大道、连接吉隆坡到USJ一带的NPE大道、连接Kajang到森州芙蓉的LEKAS大道,以及连接巴生谷地区到霹雳州的WCE西海岸大道。 而ANIH则主要拥有两条连贯半岛东西海岸地区的大道,分别是KL-Karak大道以及东海岸大道(LPT)。至于PLUS则拥有南北大道、NKVE、Seremban-Port Dickson大道、北海居林高速公路(BKE)、槟威大桥和马新第二大桥。 根据Abdul Rahman的谈话内容,政府此次与大道公司的代表会面主要是为了商讨国内各主要大道的收费事宜,并找出一个两全的方法降低大道过路费,或至少暂时冻结大道过路费再次涨价,但一切都需要经过详细研究和讨论才能决定,而且也需获得财政部的批准。 “如果说要全面废除我国所有大道的过路费将涉及非常庞大的政府开销,估计费用会高达4,000亿令吉,因此所有政策和建议都必须经过详细探讨才能有定论。”此外,他也确认政府正在探讨延长大道公司合约的可能性以换取大道公司冻结调涨过路费,部份大道的收费合约甚至可能会延长额外30年。 根据政府和国内各主要大道公司签订的特许额经营权合约,大道公司有权在每隔一段时间后重新调整过路费以维持当下的维护和营运成本,因此政府必须透过协商手段让大道公司同意暂停调涨过路费,而通常政府为了让大道公司同意冻结调涨过路费,都会给出一笔数额的赔偿,不然就是延长大道公司的特许经营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