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September 2025 / 0 comments
除了CX-60外,日系品牌Mazda也在今日向我国市场发布了另一款三排七人座、同样定位高端的豪华SUV,也就是售价更高的CX-80,原厂公布它的售价为RM331,610.40,此价格包含了原厂预装好的防爆隔热膜,以及5年/10万公里新车保固和免费保养配套。 和CX-60一样,CX-80同样是从日本直接进口(CBU)而非本地组装,而且我国只引进一个车型版本,那就是是搭载2.5L的四缸自然进气引擎+电动马达的PHEV插电式混动版本的CX-80 2.5G PHEV AWD High Plus。 CX-80是在去年4月全球首发,它是一款三排七人座的SUV,车身尺码为4,995×1,890×1,705mm(长x宽x高),轴距为3,120mm,尺寸与同为七人座的Volvo XC90处于伯仲之间,在国外同时有2+3+2的七人座以及2+2+2的六人座版本,不过本地只引进六人座的版本。 本地的CX-80搭载一具2.5L SkyActiv-G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搭配一组电动马达,综合马力输出达到323HP,综合扭力500Nm,搭配八速自排(8AT)变速箱以及AWD四驱系统,原厂没公布它的0-100km/h加速数据,但表示它的极速可达195km/h,同时也表示它的综合油耗数据为惊人的1.6L/100km。 作为一款PHEV,CX-80的电池一样可以手动回充,它的电池容量为17.8kWh,支持7.2kW的AC慢充,从0%充电到100%需要耗时2小时30分,在纯电动模式下可行使65公里。比较可惜的是,国外市场看到的3.3L六缸引擎并没有被引进大马。 作为Mazda其中一款采用全新世代后驱底盘打造的新车,CX-80的悬吊系统也比较讲究,它的悬吊采用前双A臂(Double Wishbones)、后多连杆(Multi-Link)的设定,标配20寸的轮毂,轮胎尺寸为235/50R20,并且没有备胎而是提供一组临时补胎工具。 在配备方面,本地的CX-80标配全LED的头灯和尾灯组,并且标配踢脚式感应开启的电动尾门、全景式天窗、12.3寸的全数位化电子仪表板、彩色的抬头显示器、附记忆功能的电动皮革座椅、双区自动恒温冷气系统、后座冷气出风口、电动调整的方向盘。 此外,它还配有12.3寸支持无线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屏幕主机、全车6组的USB-C充电插口、手机无线充电面板、12支喇叭组成的Bose音响系统,座椅采用2+2+2的三排布局,因此第二排是两张可独立调整坐姿的总裁级座椅,并且具有冷气通风和加热功能。 在安全配备上,作为品牌定位豪华市场的一款SUV,CX-80自然也是给好给满,全速域的自动跟车(ACC)、自动煞车辅助(AEB)、车道维持辅助(LKAS)、车道偏移警示(LDW)、盲点侦测(BSM)和360度全景停车录像系统等都有标配。此外,由于是一款PHEV,因此总代理也强调其电池组可享有8年/16万公里的保固。 Mazda CX-80 2.5G PHEV AWD
3 September 2025 / 0 comments
去年12月在本地车展上首发亮相、今年6月宣布开启预购的Mazda CX-60如今正式来马!而且总代理如今也正式公布了它在本地的售价,CX-60在我国只有2.5 2WD单一车型,正式价格为RM200,510.40(西马价格、未包含保险)。 与CX-5不同,CX-60是一款定位更高端的五人座SUV,也是第一款基于Mazda自研的后轮驱动平台所打造的全新SUV,它的车身尺码长宽高分别为4,740mm、1,890mm,以及1,680mm,轴距则是2,870mm。尺寸与现有的Mercedes-Benz GLC差不多一样,比CX-5更大。 本地的CX-30是从日本直接进口(CBU),搭载一具2.5L的SkyActiv-G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最大马力189HP,最大扭力261Nm,搭配八速自排(8AT)变速箱,采用后轮驱动的动力布局,官方公布的综合油耗数据为7.3L/100km,油缸容量为58公升。 CX-60的悬吊系统采用前双A臂(Double Wishbones)、后多连杆(Multi-Link)的设定,车身的回转半径为5.4米,标配20寸的轮毂,轮胎尺寸为235/50R20,备胎则是较小的18寸。 在外观配备部份,它标配了全LED的头灯和尾灯组、全尺寸的玻璃天窗、支持踢脚式感应开启的电动尾门,内装则有12.3寸的全数位化电子仪表板、12.3寸支持无线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屏幕中主机、无边框的自动防眩后视镜、双区自动恒温冷气系统、后座冷气出风口。 此外,它还配有电动调整的方向盘、方向盘后方的换挡拨片、彩色的抬头显示器(HUD)、电子手煞车(EPB)和自动驻车系统(Auto Hold)、具备记忆功能的电动皮革座椅、全车12支喇叭组成的Bose音响系统、360度倒车全景录像系统、Qi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和四组USB-C充电插口。 安全配备上也算是给好给满,CX-60标配了7具气囊、自动煞车辅助系统(AEB)、全速域的自动跟车系统(ACC)、车道偏移警示系统(LDW)、车道维持辅助系统(LKS)、盲点侦测系统(BSM),以及具备自动遮蔽部份光源并调整照射角度的智能化头灯组。 本地销售的CX-60将可享有来自原厂的5年/10万公里新车标准保固,并且一样享有5年/10万公里的免费保养配套。 Mazda CX-60 2.5G 2WD
2 September 2025 / 0 comments
如题所述,比亚迪(BYD)宣布在马来西亚的销量累计突破20,000辆大关,稳坐本地纯电动车(BEV)市场一哥宝座。回顾过去,这家中国新能源车巨头是在2022年12月8日携旗下Atto 3登陆大马市场,来到今天用时不到三年便达成这一里程碑,表现亮眼。 随着Atto 3的热销,比亚迪后来也逐步扩充在我国市场的产品阵容,先是在2023年7月27日推出Dolphin,接着在2024年2月22日带来Seal,同年10月15日推出M6 MPV,11月14日再迎来Sealion 7 SUV。 进入2025年,比亚迪的高端子品牌腾势(Denza)也正式进军我国,并在2月20日推出D9 MPV。随后在7月24日,Atto 2加入阵容,使得比亚迪在本地市场已提供多达七款纯电动车,包括Denza D9在内。 根据大马陆路交通局(JPJ)截至今年7月底的注册数据显示,Sealion 7在2025年前七个月的销量最高,达2,238 辆。排名第二的是Atto 3,售出2,056辆,而M6则以1,094辆位居第三。 此外,BYD Malaysia上个月还宣布,将在霹雳州Tanjung Malim的KLK TechPark设立一座厂房,占地约60万平方米,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投入生产,进一步强化其在本地市场的布局。
2 September 2025 / 0 comments
大马奇瑞(Chery Malaysia)在其Facebook专页释出最新预告,宣布将在近期内推出全新的Chery O5,新车现已开放兴趣注册。实际上,这款新的O5就是去年在俄罗斯首发的小改款Omoda 5,只是换了一个新的名称而已。 由于该车型已从Omoda子品牌“过继”到Chery主品牌旗下(在马来西亚,Omoda | Jaecoo属于独立运作的个体品牌),因此在本地市场上,新车将以Chery O5的名称推出。 这款新车在印尼市场又被称为Chery C5,为了避免与Omoda C7及C9 PHEV在命名上混淆,故而大马市场采用了O5的名称。不过,与印尼相同,O5的车头仍会带有Omoda字样,而在澳洲,该车型则以Chery字样作为品牌标识。 新车在印尼市场被称为Chery C5 外观上,新车换上了全新设计的前脸,包含重新塑造的前保险杠以及改为车身同色方块饰板的新格栅,取代了旧款的镀铬点阵式格栅;车侧部分,新车换装全新18寸轮毂,同时取消了早前印尼车型上的红色装饰点缀(包括保险杠、后视镜、侧裙、尾翼及轮圈等),改为以黑色为主。 动力系统依旧搭载1.5升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输出功率为156 hp,以及230 Nm。不过,传动系统有所调整,旧款的CVT无段变速箱被替换为六速双离合变速箱,同时后悬挂也从扭力梁改为多连杆结构。 车厢布局维持不变,依旧采用贯穿式冷气出风口与双10.25寸屏幕(官方称为20.5寸一体式双联屏),并支持无线Apple CarPlay与Android Auto。新车预料将维持提供两个等级,并配备包括仿皮座椅、前排通风座椅、双区恒温空调、语音助手、Sony八扬声器音响以及无线充电板等。 安全层面,除了一般常见的传统安全配备如六具气囊等以外,新车还将搭载一套达Level 2级别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以及540度全景影像镜头。更多细节预计会在本地正式发布时揭晓。 印尼市场的Chery C5
2 September 2025 / 0 comments
在刚过去的国庆日当天,大马长城汽车(GWM Malaysia)参与了本届国庆游行庆典,并首次公开秀出新的Ora Good Cat GT。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GWM已预告这款运动版的欧拉好猫即将登陆本地。 回顾过去,欧拉好猫首次登陆我国是在2022年11月,不过此前一直在本地市售的是普通版,而这次亮相的GT版也毫无遮掩地展示了外观细节,包括经过重新设计的前保险杠、更显眼的导流口、侧裙、以及带有碳纤维纹理效果的轮眉。 车尾部分,新车还配有车顶扰流板、GT专属徽章、扩散器以及18寸双色轮圈。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展出的车型采用的是与泰国市场一样的Aqua Grey灰色涂装;内饰方面,GT版加入了大量黄色元素,贯穿中控台、车门饰板和座椅,座椅采用麂皮与皮革混搭材质,并在头枕位置一体化设计,同时印有GT标识。 动力部分,官方暂未公布新车的具体参数,不过预计将与泰国相同。作为参考,泰国版本搭载了一具最大输出为171 PS和250 Nm的前置电动马达,相比普通版的143 PS和210 Nm动力更为强劲,并且还将配备了GT版独有的弹射起步(Launch Control)功能。 电池容量方面则保持不变,依旧是一组57.7kWh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但因为性能输出的提升,因此导致它的续航里程也略有减少,从标准版的480公里略为下降到460公里(NEDC测试标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根据泰国的Ora Good Cat GT为标准,本地的GT版本未必会全盘照搬。 标准版的Ora Good Cat在我国同时提供400 Pro和500 Ultra两个版本,前者售价为RM114,500,后者则是RM144,500,前者搭载的是57.7kWh容量的电池,而后者则搭载较大的63.1kWh镍钴锰酸锂(NMC)电池,续航里程可进一步提高到500公里(同样是NEDC标准)。
29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经历多次延宕的巴生谷东部大道(East Klang Valley Expressway,简称EKVE)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完全竣工,并将在明日(30日)清晨6时对外开放通车,而且将在9月30日晚上11时59分前提供免过路费优惠! EKVE大道是在2011年正式立案,并于2015年开始动工,原计划是要在2018年竣工,但工程多次延宕导致首期大道路段直至如今才正式对外开放,这条收费大道的完整路线图是从雪州加影的Sungai Long作为起点,一路途径Bandar Mahkota Cheras、Hulu Langat、Ampang直到Ukay Perdana,完整的大道路线全长39公里。 根据资料,这条收费大道也将与现有的另两条大道,即加影外环大道(SILK)和第二中环公路(MRR2)相互连接,并会在Sungai Long、Bandar Mahkota Cheras、Hulu Langat、Ampang和Ukay Perdana都设有衔接路口,一共规划有5座收费站和2座大道休息站。 即将正式对外开放通车的首期大道路段为Sungai Long到Ampang的路段,全长16.8公里(主路段)和8.4公里(衔接路段),因此首阶段通车的大道路段将有4座收费站和2座休息站;至于第二期从Ampang衔接到Ukay Perdana的路段在未来开放通车后,剩余的一座收费站才会正式启用。 如今随首期路段一同开放的4座收费站分别位于Sungai Long、Bandar Mahkota Cheras、Hulu Langat和Ampang,而两座休息站则皆位于Hulu Langat地区(来往方向);而剩余一座还未开放的收费站则是在Ukay Perdana。 首期的EKVE大道路段已在今天由首相安华以及工程部长Alexander Nanta Linggi共同主持开幕仪式,目前已确认将从周六清晨6时开始对外开放通车,在今年9月30日晚上11时59分之前使用该大道皆无需缴付过路费,而之后的过路费则会在稍后对外公布。 根据介绍,新的EKVE大道采用两向双车道设计,即每个方向的路段皆设有两条正常车道,其收费站全都将设有RFID通道与自动车牌辨识(ANPR)系统,未来可直接升级成多车道自由流动系统(MLFF),即在不设栏杆的情况下,透过车牌自动辨识系统征收过路费。 马来西亚大道局(LLM)指出,EKVE大道在开通之后,预计可将加影(Kajang)地区至安邦(Ampang)地区的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并且无需进入拥堵的吉隆坡市区,因此有助于舒缓吉隆坡市区的交通拥挤问题,也更方便于Ampang和Kajang地区两地的民众与商家往来。
29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日前,源自北欧瑞典的豪华汽车品牌Volvo正式发表了全新车型,Volvo XC70。这也是该品牌旗下的首款增程式插电混动车型(RE-PHEV),又称超级混动。这款新的XC70定位中大型SUV,主要面向中国市场,新车现已在中国投产并开启预售,欧洲市场将稍后推出。 XC70延续品牌过去使用的车型(原为旅行车,Wagon)命名,并基于Volvo最新的Scalable Modular Architecture(SMA)平台打造。官方信息显示,新车提供两种动力配置,两者均基于400伏电气架构,油箱容积为60升。 入门款采用1.5升三缸涡轮增压引擎,由前轴双电马达驱动,其中一台马达与引擎相连以发电,综合最大输出功率达318 PS,搭配21.2kWh磷酸铁锂(LFP)电池,纯电行驶距离最高可达116公里,0–100 km/h加速仅需8秒,WLTP标准油耗测试为1.27 L/100 km。 至于更高阶的长续航版本则在后轴增加第三台马达实现四轮驱动,其综合最大输出为462 PS,搭配容量达39.6kWh的三元锂(NMC)电池,CLTC纯电续航212公里、综合最大续航里程可突破1,200公里,百公里加速仅需5.3秒,WLTP油耗0.98 L/100 km。 在充电方面,前者使用7 kW的AC充电可在约4小时内充满,四驱长续航版约需7小时。在DC直流快充条件下,四驱长续航版电池可在约23分钟完成0-80%充电,前者则需约39分钟(官方未说明具体快充功率)。 价格方面,中国市场的入门版预售价为人民币299,900元(约RM177,000),四驱长续航版为329,900元(约RM194,000),早期订车用户可享受四项总价值超过2万元人民币的预售礼遇,车身提供七种颜色选择。 尺寸方面,XC70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815、1,890、1,650 mm,轴距2,895 mm,定位介于XC60与XC90之间。五座布局下行李厢容量为408升,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扩展至1,456升。 内饰方面,新车延续简洁风格,取消实体按键,通过横置15.4寸中控触控屏操作大部分功能,配备12.3寸全液晶仪表和增强现实HUD。配置包括双层中控台、触感媒体控制、杯架、下层隐藏储物区、无线充电板,三温区恒温空调配后排出风口及控制面板,全景玻璃天窗、氛围灯、多主题情境照明以及Harman Kardon音响系统均为标配。 外观上,新车前脸采用家族标志性Iron Mark徽标和对角线饰条,分体式“雷神之锤”日行灯独立于大灯布局,类似Volvo EM90设计;车侧车窗线条向后上扬,呼应EX90设计;尾部为一体式纵向尾灯,配有延伸至尾门的光条。
29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美国电动车巨擘Tesla为旗下小改款的Model Y推出了定位高阶性能版的Model Y Performance,对比标准版的Model Y拥有明显更强的性能表现,并会率先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上市,之后才轮到其它地区市场。 新推出的Model Y Performance搭载前后两组电动马达,各别驱动前后轴形成电子四驱系统,根据官方数据,Model Y Performance的综合马力达到460HP,而且只需3.5秒就可达成0-100km/h的静态起跑,极速也可达到250km/h,续航里程为580公里(WLTP标准)。 作为对比,标准长续航版的Model Y Long Range AWD则是一样搭载前后两组马达,一样是采用四驱方式,不过其0-100km/h加速成绩则是4.8秒,而且极速也只能达到201km/h,但续航里程则比Performance版稍长,可达到600公里。 根据外媒《Top Gear》的报道,虽然原厂没有明确给出Model Y Performance的具体电池容量数据,但它的容量比标准版的Model Y更大一些,且因为采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新电池组,因此在容量更大的同时却维持同样的重量,所以Model Y Performance的续航里程仅比标准版少了20公里。 由于马达功率更高、加速性能更强,因此Tesla也为Model Y Performance升级了其悬吊和煞车系统,换装了和Model 3 Performance同款的主动式悬吊系统和弹簧阻尼、车身防倾杆和悬吊塑胶衬套,以提升其车体钢性和改进操控感,同时也换装了新的煞车系统包括更大的煞车碟盘。 除此之外,Model Y Performance在外观上也和标准版的Model Y有细微差异,其车头和车尾的保险杆都经过重新设计以降低风阻系数,并且也采用了碳纤维材质的后尾翼以及红色的煞车卡钳,同时标配21寸的全新设计轮毂,并在车尾额外多了一个方形标贴,用来区分它作为性能旗舰车型的身份。 在内装方面,Model Y Performance也比标准版的Model Y额外多了一些碳纤维材质的中控和门饰板,并且改用了更符合高性能驾驶需求的全新设计座椅,座椅椅背也同样拥有独特的标志,一样具备电动加热与冷气通风功能,中间的屏幕主机也从15.4寸稍微升级到16寸。 […]
29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长期深耕智能清洁领域的追觅科技(Dreame Technology),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reame扫地机器人品牌日前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且首款车型将定位于超豪华纯电动市场,目标直指Bugatti Veyron,预计2027年登场。官方放狠话声称,要打造“全球速度最快的汽车”。 对于外界质疑“跨界造车”的动机,创始人兼CEO俞浩回应称,这并非跟风,而是把十二年的技术积累、水到渠成的延伸。他强调,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传感与控制等方面有深厚的研发基础,这些技术并非局限在机器人,还能迁移到电驱、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等核心环节。 数据层面,追觅截至2024年底已申请超过6,300件专利,其中近一半为发明专利,涵盖电机控制、传感器融合和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公司相信,这些储备足以支撑造车计划,不至于“空中楼阁”。 Dreame的首款车型定位超豪华纯电跑车,目标直指Bugatti Veyron。 目前,追觅汽车项目团队已接近千人规模,队伍既有自家智能硬件的核心骨干,也吸纳了传统车企的工程师。与此同时,公司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布局工厂,为未来量产铺路。今年1月,“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也被视为追觅造车版图的实质起点。 其实,追觅的跨界造车梦并非孤例。此前英国的Dyson也曾高调进军电动车领域,不仅组建了上千人的研发团队,还官宣将在新加坡设厂投产,甚至连原型车都造出来了。然而,耗资数十亿英镑的项目最终因“商业不可行”被迫叫停。 当然,家电企业跨界造车并不都是失败收场,小米在2024年顺利把首款电动车推向市场,销量和话题度双双爆棚,成为少数真正跑通造车路径的科技企业。因此追觅的选择究竟是走向下一个Dyson,还是成为下一个小米,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29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在走过了18年的岁月后,“东瀛战神”Nissan GR-R R35如今终于也正式宣告停产了,Nissan日前在日本的生产线产出了最后一辆GT-R R35,并为它举办了一场正式的告别仪式,象征一个时代的落幕。 根据Nissan表示,GT-R R35自2007年正式量产至今已走过了18个年头,而这18年里都是产自Nissan位于日本栃木县(Tochigi)的厂房,累计产量已经达到4.8万辆,而最后一辆下线的GT-R Premium Edition T-Spec的买家则是一位日本当地的车主。 虽然R35如今已正式停产,但Nissan也表示这并不是整个GT-R车系的最终告别,并承诺GT-R在未来还会有后继车款,只是目前还未给出具体的日期和其它信息。 在市场上销售了长达18年之久的GT-R R35在这段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改款和升级,但其外型、内装和动力配置始终没有太大改变,一样是采用双门四座位的布局,搭载一具代号VR38DETT的3.8L V6双涡轮增压引擎,而且强调引擎本体是采用人工方式组装,多年来的改款与升级也将这具引擎的最大马力从一开始的480PS提升到600PS(官方版本,不包括第三方改装数据)。 除此之外,作为日系高性能车款的旗舰级代表之一,GT-R R35在过去的多年里也多次刷新过德国纽柏林北环赛道的单圈记录,并且至今依然保留了“全球最快速度漂移”的世界记录,在30度的漂移情况下以304.96km/h车速完成漂移过弯,这项纪录是在2016年于阿联酋的机场被创下,至今依然无人能破。 虽然官方已经确认Nissan GT-R未来还会有后继车款,而且过去几年中外界也多次传出关于下一代GT-R的各种流言与消息,但这些消息都未获得Nissan的官方证实,因此下一代的GT-R会变成怎么样的一款车?是否会如某些传言般的变成Hybrid油电混动车款还是纯电动?相信还要等过好几年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