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上汽集团(SAIC)旗下的名爵汽车(MG Motor)日前在中国地区正式开启了全新MG4纯电动五门掀背房车的预购活动,并且公布了它在当地的预售价格,介于7.38万到10.58万人民币(约4.34万到6.22万令吉)之间。 全新第二代的MG4 EV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号称融合了双门敞篷电动跑车MG Cyberster的设计元素,并且其车身尺码也比上一代MG4明显放大,而且被品牌视为一款全球重点战略车型(Global Model),从研发阶段就以面向国际市场出口和销售为重点,不过第二代的MG4目前一样也只有纯电动版本。 全新MG4的具体车身尺码为4,395×1,842×1,551mm(长x宽x高),轴距为2,750mm,在中国当地分为随心版、从容版、自由版和智趣版四个车型,前三个版本的车型搭载的是42.8kWh容量的电池,而价格最高的智趣版则是搭载53.95kWh电池,续航里程分别为437公里(42.8kWh)和530公里(53.9kWh,皆为CLTC测试标准)。 根据中国的名爵汽车官网资料,新的MG4只需要20分钟就可从30%充电到80%,但官网并未明确标注它具体支持多少kW的充电功率,但有强调MG4将会采用新的半固态电池(Semi-Solid State)技术,号称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并且达到了IP67和IP69K的防水与放高压标准,以及搭载了3.3kW的V2L反向供电功能。 动力部份,新的MG4搭配一组前置式的电动马达,拥有120kW(163PS)/250Nm的功率输出,0-50km/h的加速成绩3秒整,极速为160km/h,而且原厂还宣称为新的MG4所搭载的动力系统提供终生保固,原厂标配的轮毂尺寸为16或17寸(依车型不同而有差异)和车头自发光的MG厂徽。 在配备部份,新的MG4依据不同的车型版本,分别搭载10.25、12.8和15.6寸的中控屏幕,而且号称使用高通骁龙(Qualcomm Snapdragon)8155旗舰级处理器,同时也和中国的知名手机品牌Oppo合作,采用后者开发的车载智能操作界面系统,并且也可以直接透过手机操控车辆进行遥控停车功能。 除此之外,新的MG4也搭载了电动皮革座椅、前座的冷气通风与电动加热功能、全景式玻璃天窗、50W手机无线充电面板、电动加热的方向盘、256种颜色变化的LED车内氛围灯、电动尾门、电动加热的左右后视镜、360度全景停车录像系统、TPMS胎压侦测系统,并且有完整的主动驾驶辅助配套。
6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深陷财务危机的日系品牌Nissan日前已经开始了该公司的裁员计划,欧洲媒体机构《路透社》最近就报道,称Nissan管理层已经开始与法国的Nissan雇员职工会开始接洽谈判,谈判的重点就是如何以双方皆同意的方式执行裁员。 路透社引述一份被指是Nissan公司内部文件与电邮的消息指出,Nissan管理成已经与法国的Nissan雇员职工会代表达成初步协议,在这项协议的大方向下,Nissan将优先推出自愿离职计划让旗下雇员选择是否自愿离职并获得补偿,双方预计将在今年10月20日正式达成谈判结果,并会在11月对内部雇员公开谈判结果和详情。 目前Nissan在法国蒙蒂尼勒布勒托讷(Montigny-le-Bretonneux)设有一个区域总部,也是Nissan在欧洲地区的企业营运总部,该总部内共有约560名正式雇员,除了负责监督与协调欧洲地区的业务外,也负责该品牌在非洲、中东、印度以及大洋洲地区的业务。 Nissan欧洲区副总裁Massimiliano Messina上周就透过电邮对外证实,称Nissan已经启动了该公司的裁员计划,虽然强调目前还未有具体的决策出炉,但强调该公司将遵守所在国的所有法律,并且以公正、透明以及人道主义标准来执行裁员计划,确保劳资双方的权益都获得最大程度的保障,而且也会和相关单位以开诚布公的态度进行沟通。 今年4月才刚上任的Nissan首席执行长(CEO)Ivan Espinosa早前对外宣布了该公司一系列的改革重组计划,其中就包括了要在全球裁减15%的工作岗位,并且要把全球17座汽车生产线削减至10座,同时将品牌的新车年产量从原本的250万辆降低30%,并希望透过这些一系列的举措为Nissan节省5,000亿日元(约144亿令吉)的开销。 Nissan目前在整个欧洲、非洲、中东和大洋洲地区一共有接近1.9万名正式雇员,该品牌早前已宣布了将在2026年3月正式关闭位于墨西哥莫雷洛斯州(Morelos)的汽车生产线,同时也会在2027年3月关闭位于日本神奈川县(Kanagawa)平塚市(Hiratsuka)以及横须贺市(Yokosuka)的生产线。
6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根据中国汽车媒体的消息,原隶属Volvo旗下子公司,后来分拆独立的Polestar(中国称为极星汽车)将在今年底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原因包括销量持续低迷,以及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 这家由吉利控股的瑞典电动车品牌,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仅交出69辆销量的惨淡成绩,4月和5月更是零交付。反观另一面,Polestar在全球同期共交付30,319辆新车,较2024年同期增长51%。 事实上,当前的种种迹象已显示Polestar正逐步淡出中国市场。报道称,Polestar与星纪魅族设立的合资公司“极星时代科技”已于今年4月停止运作。此外,该品牌目前在中国只保留上海一家直营门店,线上购车平台已关闭,整体营运几近停摆。 除此之外,Polestar自2022年上市以来股价已暴跌逾九成。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Polestar今年也收到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发出的合规通知,原因是其股价在2024年一度跌破1美元。 品牌资金方面,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实际控制的吉利控股集团主要投资者PSD Investment已向Polestar注资2亿美元(约8.45亿令吉),并借此将持股比例增至44%;此外,李书福本人也对Polestar的整体持股提升至66%,而Volvo所持股份则由18%降至16%。 早在2024年2月,Volvo已停止为Polestar提供资金支持,并将所持48%股份转售给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紧接着在2024年3月,Polestar宣布获得9.5亿美元的外部融资。 至于产品层面,Polestar 2已在今年4月更新为2026年式车型,入门版本换上更大电池,WLTP续航里程提升至554公里。即将推出的新车还包括将在欧洲生产的Polestar 7豪华紧凑型SUV,以及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开售的Polestar 5。
6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继Jaecoo J7 PHEV以及J8后,我国的Omoda Jaecoo原厂似乎还会在今年陆续发布更多的新产品,因为根据原厂最近对外公开的一则宣传信息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似乎即将在近期内发布另两款产品,即定位低于J7的Jaecoo J5,以及油电混动版的Omoda C9 PHEV! 大马Omoda Jaecoo原厂将在本月21到24日之间,于吉隆坡的Desa Park City举办一场嘉年华销售活动,而原厂针对这场销售活动而发布的宣传海报中可以看到两款还未在售的新车款,分别就是Jaecoo J5和Omoda C9 PHEV! Jaecoo J5是一款五人座的SUV,但它的尺码小于现有的Jaecoo J7,具体尺码为4,380×1,860×1,650mm(长x宽x高),轴距为2,620mm。作为对比,大家熟悉的Honda HR-V的车身尺码为4,385×1,790×1,590mm,轴距为2,610mm,因此Jaecoo J5完全就是一款B-Segment的SUV。 Jaecoo J5搭载的将会是一具排气量1.6L的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197PS,最大扭力290Nm,搭配七速的双离合器变速箱,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与J7同一套的动力总成,只不过其定位比J7入门,所以没有提供AWD的四轮驱动版本,只有前驱版车型可选。由于定位低于J7,因此估计J5在我国的价格也会低于J7,J7在我国的起售价为RM138,800。 而至于Omoda C9 PHEV,则基本就是Omoda C9的PHEV油电混动版,它搭载与J7 PHEV同一组的油电系统,由一具1.5L四缸涡轮增压引擎搭配电动马达组成,引擎本身有143PS/215Nm的动力输出,但马达数量提高到三组,综合马力达到598PS,综合扭力915Nm,0-100km/h加速成绩只需4.9秒,可在纯电模式下行驶150公里,油电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官方油耗数据为6.9L/100km。 由于是一款PHEV油电混动车,因此Omoda C9 PHEV也搭载了一组电池,它的电池容量为34.46kWh,支持最高70kW的DC快充,号称只需25分钟就可从30%充电到80%,但也同时支持6.6kW的AC慢充,使用AC家用充电盒需要5小时半才能从30%充到100%。价格部分,由于标准汽油版的Omoda C9在我国的售价最高为RM188,800,因此估计油电版的C9 PHEV价格可能会达到20万令吉大关。 Jaecoo J5(EV电动版,曼谷车展实拍) Omoda C9 […]
6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中国车企哪吒汽车近日传出复工复产动向,据悉其位于浙江桐乡的工厂近日已恢复全额发薪,显示品牌在破产重组过程中正逐步恢复运营。 作为重组的一部分,母公司合众新能源于今年8月4日发布公告,公开寻求战略投资者参与重整工作。早在7月10日,该公司已通过阿里巴巴资产处置平台开放预报名通道,以吸引外部资本进驻。 报道称,截至目前,共有47家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下一步需在9月15日前缴纳5,000万元人民币(约2,940万令吉)保证金,以示投资诚意。 哪吒汽车近年来深陷财务困境,自2024年11月起已连续数月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员工薪资拖欠等问题,并最终在2025年6月正式进入破产程序,期间裁员幅度高达一半。
5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相信有不少人已经知道Proton即将在今年发表改款的Saga,并且已看过数次它的上路测试谍照,但这次我们来点新的,就是它的改款内装照片,还有就是无伪装的车头照! 经常在网络上分享各种新车谍照和资讯的The Ajerul日前就透过Tiktok平台曝光了一份被指来自于Proton内部的文件还有几张照片,而这些文件和照片的主角就是即将发表的2025改款Proton Saga,虽然我们暂时无法百分百确认这些照片和文件的真实性,但也还是值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The Ajerul曝光的文件内容,改款的Saga将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变速箱,分别是CVT和传统自排(AT),但完全没提到手排(MT),因此不排除改款Saga可能会彻底放弃手排版本,虽然Saga是Proton品牌定位最入门的车款,但毕竟Proton之前也曾提到手排车在我国市场的实际销量越来越低,因此若原厂真的选择放弃手排,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决定。 这份文件内容也提到Saga将同时提供Standard、Executive和Premium三种车型,其中Standard和Executive会搭载传统自排变速箱,而Premium才会采用CVT,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会采用谁家的AT和CVT变速箱,但不排除它会继续采用Aisin提供的四速自排(4AT),毕竟这具变速箱已被证实相当可靠,非常适合使用在Saga这种主打入门市场的车款上。 除了变速箱外,这份文件也提到了另一个重点,那就是它的引擎排气量为1.5L,这与现有的1.3L引擎全然不同,考虑到Proton自主研发的CamPro系列引擎只有1.3L和1.6L两种排气量,所以我们可以大但猜测它就是来自吉利的全新1.5L引擎,估计是1.5L的四缸自然进气,不会搭载涡轮增压技术,以和现有的S70作出明显的产品区分。 除了文件之外,The Ajerul也曝光了一些照片,从这些相信是从内部流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改款的Saga在外型和内装上与现有款式的差异非常明显,而且首次采用了搭配投射镜(Projector)的LED头灯,而且内装的中控台也被重新设计,搭配两个贯穿连接在一起的横屏,而且方向盘也采用和S70同样的三幅式设计,不过从细节中仍可以看出,它是基于现有Saga进行深度改造而成。
5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宝腾旗下新能源子公司Proton New Energy Technology Sdn Bhd(简称PRO-NET)今天宣布正式启动全国巡回活动“MISI 5”,为即将发布的Proton e.MAS 5打响前哨战。 这款备受期待的入门级纯电动车将在2025年8月至10月期间,横跨全国五大区域展开巡回预览活动,预计覆盖全马所有13个州属。官方指出,e.MAS 5巡展将在多个旅游热门地标以及Proton e.MAS授权经销商处进行公开预览,借此让更多民众在新车正式发布前,抢先一睹实车。 PRO-NET首席执行员张强表示,e.MAS 7目前已成为本地市场上最畅销的电动车,而为了延续这一良好势头,品牌相信让消费者直接接触和体验即将登场的 e.MAS 5,才是建立市场信心和口碑的关键策略。 “MISI 5”巡展活动站点涵盖全马各大区域,具体日期如下: 他指出,这次巡回活动不仅涵盖静态展示,还包括由产品专家进行的讲解说明,同时也安排了人气网红与民众互动,进一步拉近产品与潜在买家的距离。他补充,e.MAS 5的开发初衷是为了满足城市年轻族群、小家庭用户以及首次接触电动车的驾驶者的实际需求,而透过“MISI 5”的全国巡展,宝腾将有机会走进每一个主要区域,直接触达目标群体,为新车上市前积累更多市场热度。 官方强调,这次巡展活动的重点不仅在于展示产品,更是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大众理解电动车的日常可行性。无论是在旅游景点还是授权展厅,公众都将有机会零距离接触e.MAS 5,并进一步了解其智能科技、空间机能及日常充电便利性等核心卖点。 透过这项活动,宝腾期望将电动车的使用场景真实地带入马来西亚人的日常生活中,打破大众对纯电动车的刻板印象,为品牌的新能源战略奠定更扎实的市场基础。
5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日前,德国豪华汽车品牌Mercedes-Benz释出了最新预告,向外界宣告旗下全新的纯电动版GLC,也就是GLC EQ将在下个月7日于德国慕尼黑开幕的IAA Mobility车展登场。这款新车也被看作是奔驰设计风格演变的拐点,预示着品牌未来车型的设计方向。 新的GLC EQ被定位为“感性纯净”(Sensual Purity)设计哲学的下一阶段代表作。这次的预告图曝光了新车的局部前脸细节,并且焦点相当明确,那便是中网格栅采用了独特的像素风格设计,并且由多达942颗可发光点阵组成,具备动态动画功能,进一步提升辨识度。 这一个新的像素格栅将作为选配项提供,并将搭配可发光的中央“三芒星”标志和格栅边框。当然,若车主偏好更低调的外观,原厂也将提供标准版本格栅,采用更传统的镀铬边框与烟熏玻璃质感的网状结构。 不过,无论哪一种版本,与燃油版GLC相比,这款GLC EQ的中网格栅尺寸已变得更大,搭配更宽的下方进气口,展现出独特的电动车家族身份。此外,预告图中还能看到新车更为狭长的头灯组,与车头融为一体。 同时,新的GLC EQ在前保险杠两侧还采用了三角形导流气帘设计,进一步优化空气动力表现。无论如何,根据官方表示,未来奔驰家族的纯电车型将在视觉上更贴近传统燃油车的造型,而GLC EQ正是这一策略的起点。 最后,动力与硬体规格方面,据了解,GLC EQ将采用800伏高压平台,并支持高达320 kW的DC快充,而其中一个确定将发布的车型为GLC 400 4Matic,其具备在10分钟内可回充260公里续航的能力。 另外,据悉,新车的轴距也比燃油版GLC增加了80毫米(达2,888毫米),以进一步改善后座乘坐空间,并可选配源自S-Class的气压悬吊系统与MBUX Hyperscreen全幅数字化座舱。
5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日前,财政部在国会的一份书面答复中表示,政府正加紧完善RON 95汽油针对性补贴的执行机制,并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前公布详细的方案。 有关答复是针对乌鲁冷岳国会议员Mohd Sany Hamzan的提问所作出。在这之前,他要求经济部就RON 95汽油针对性补贴机制的“前端与后端阶段”落实情况提供最新进展。 财政部指出,该部正积极投入工作,并且当前已达测试阶段,为的是确保日后有关机制可顺利推行。“政府目前正整合多个机构的数据,包括国民登记局(JPN)、陆路交通局(JPJ)以及大马统计局(DoSM),力求打造一套更全面、精准的补贴框架,让RON 95补贴能够准确惠及目标群体。” 此前,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于7月23日宣布,未来符合资格的大马公民只需使用MyKad认证身份,即可享有每公升RM1.99的RON 95价格。至于不符合资格者及非公民,则需支付未受补贴的市价,目前每公升介于RM2.61至RM2.69之间。 此外,第二财政部长兼代经济部长Datuk Seri Amir Hamzah Azizan昨日也指出,补贴机制亦将整合PADU数据库的资料作为评估基础。目前,PADU涵盖逾3,040万个个人档案,内容包括人口结构、居住地点、社会经济背景、职业、收入、教育程度、车辆持有状况、贫困状态及接受援助的类别等。
4 August 2025 / 0 comments
自动驾驶技术向来争议不断,虽然车企一再强调各种法律免责声明,但依旧还是阻止不了一些车主和司机滥用自动驾驶技术并且因此而造成意外。如今,美国法院就针对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作出了标志性的判决,认为就算有证据证明司机存在疏忽行为,车企也需要为意外承担部份责任并赔偿受害者和死者家属! 根据美国媒体《美联社》的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Miami)联邦法院的陪审团最近就针对一宗发生在2019年的车祸意外作出了标志性判决,判罚美国电动车企Tesla需要为这宗死亡意外负上部份责任,并需要为此支付高达2.43亿美元(约10.3亿令吉)的赔偿金,原因是Tesla所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未达所宣传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并且认为不能只是怪罪司机的疏忽行为。 这宗死亡车祸发生在2019年4月25日,当时由George McGee驾驶的一辆Tesla Model S在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的情况下直接无视当地道路的停车标志并直接驶出,同时撞上另一辆停路边的Chevrolet Tahoe,并造成当时坐在Tahoe车内的一人死亡、另一人则严重受伤。 当地警方的调查报告指出,肇祸的Model S司机McGee向警方承认当时他的手机不慎掉落,因此正在俯身想要寻找并捡起手机,所以才导致他没有注意到路口的停车标志并在开启了自动驾驶模式的前提下,让其Model S直接撞上停在路边的另一辆车。McGee后来被援引疏忽驾驶的罪名提控,而死者和伤者的家属也同时向McGee以及Tesla提起法律诉讼。 据美国媒体报道,McGee后来在审讯过程中承认自己为了寻找和捡取掉落的手机而存在疏忽行为,陪审团认为虽然司机已承认自己的疏忽行为,但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商Tesla也需要为此承担约33%的责任,并判处Tesla需要为此支付近2.43亿美元的赔偿,其中4,260万美金(约1.8亿令吉)为赔偿给死伤者家属的金额,另2亿美元(约8.47亿令吉)则是惩罚性罚款。 不过Tesla并不认同法院的判决,并且公开表示法院的判决无疑是在打击汽车工业对于汽车安全科技发展的贡献,而且也宣称案件中的司机已被多次证明存在疏忽与超速驾驶的行为,案发时司机的右脚正踩踏在加速踏板上,而这种行为已让司机的行为直接取代了自动驾驶系统发出的指令,同时强调该公司将针对迈阿密联邦法院的判决作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