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Mazda的车侧盲点系统和RCTA讲解

我们之前曾经为大家讲解过一些汽车比较基本的安全配备,包括了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和循迹防滑系统(TCS),大家可以点击这里翻阅我们之前的文章。

这一次,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汽车安全特写文章,这一次我们把重点放在比较进阶的安全配备上,这些安全配备对于一些朋友来说可能已经相当熟悉,但我们相信还是有不少朋友并不知道这些配备的用途,以及他们的操作原理。

今天,我们要说的配备,就是盲点侦测系统(BSM)和后方横向来车警示系统(RCTA)。大家经常都会在我们介绍新车的文章或视频内看到或听到BSM、RCTA、盲点侦测系统、后方横向来车警示系统这些字眼,到底这些字眼意味着什么呢?

和ESC一样,这些配备其实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名称,因此大家会在一些不同的汽车品牌上看到不一样的名称。就以车侧盲点系统来说,有些品牌把它命名为Blind Spot Monitoring(BSM),有些则称为Blind Spot Assist(BSA),因此没有绝对的标准名称,也没有对错。

同时,为了让大家更容易和清楚的了解这些高阶主动安全配备的功能和操作原理,我们特地从Youtube找来一些相关的影片供大家参考。由于本站是中文汽车媒体网站,因此我们尽量寻找中文而且版权公开的影片,在选择影片时的标准与汽车品牌无任何关系。

盲点侦测系统(BSM)
首先我们从盲点侦测系统(Blind Spot Monitoring)开始讲起,这套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协助司机“看到”左右侧镜子所看不到的盲点区域。大家都知道,汽车的左右侧镜无论如何调整,都难免的会在部分角度存在盲点区域,也就是司机无法透过侧镜内的镜子看到有关区域是否有其它车的存在,因此必须转头查看。

这时BSM就能发挥到它的最大功能了,BSM的操作原理就是透过车尾两旁的广角侦测器(Sensor),来侦测左右两旁是否有来车,并透过左右侧镜内的外上角(通常都是在这个位置,有少部分品牌的灯号是在A柱内侧)的灯号来给予司机提示,告诉司机“你的左侧或者右侧有来车,请小心”。

当然,一些车型除了灯号警示外,也会附带声响警示。一旦系统侦测到左右两旁有来车,而司机又在这时拨打方向灯想要变换车道或者转弯,系统就会发出哔哔声来提醒司机潜在危险。同时,一些较高阶的品牌甚至会在方向盘上提供一些轻微的震动,来提醒驾驶者。

当然,如果你觉得你不需要用到这套系统,一般上大部分的汽车品牌都会容许你把它完全关闭掉,又或者单纯的关闭警示声响,但保留警示灯号。但我们认为这套系统在拥挤的城市地区,尤其是摩多数量很多的马来西亚路上很实用,因此还是建议大家开着,多一层保障。

当然,这套系统也并非是什么都能侦测,和其它的高阶主动安全系统一样,它使用的侦测器一般上只能侦测到普通的汽车、巴士或者罗里,如果说是行人或者脚踏车的话通常都难以侦测到,而摩多则视品牌而定,我曾试驾过一些汽车,它们的BSM是无法侦测到普通的摩多,但还是有许多品牌的BSM是可以一并侦测到摩多的。

后方横向来车警示系统(RCTA)
RCTA(英文全名为Rear Cross Traffic Alert)和BSM的操作原理其实一样,而且大家都是共用同样的硬件配备,所以基本上目前许多搭载BSM的车款,同时也会一并搭载RCTA的这套系统。顾名思义,RCTA就是用来侦测后方是否有横向来车,并以声响和灯号来提醒司机。

许多人在停车时都喜欢车头朝内、车尾向外,因此要驶出停车位时往往必须小心翼翼而且慢慢的把车退出停车位,过程中司机的视线很容易被左右两旁的汽车所阻挡,无法确认外面的道路上是否有来车,因此也就有了发生意外的风险。

这时RCTA就能派上用场,RCTA和BSM一样,同样采用车尾两旁的广角侦测器来侦测左右两侧是否有来车,一旦侦测到左边或者右边有汽车靠近,系统就会透过灯号或警示声响来提示司机,让司机放慢速度或者进行煞车,避免发生碰撞。

在灯号警示方面,每个品牌的做法都未必一样,以我们早前试驾的Hyundai Ioniq为例,它的RCTA系统的灯号警示位于中控台中间的荧幕内,一旦司机切换到R档,荧幕就会播放倒车摄影镜头的画面,这时一旦RCTA系统侦测到左右两旁有来车,就会在荧幕内亮起灯号,同时仪表板中间的资讯幕也会出现字眼提示,并会有警示声响,有些品牌则是与BSM整合在一起,直接使用侧镜内的BSM灯号作RCTA提示。

这套系统通常只有在司机切换到R档时才会开始启动,一般时间在D或者N档都不会介入。同样的,在某些品牌上我们同样可以把它单独关闭,但一些车款并没有关闭这项功能的选项,而我们也建议让这套系统处于启动状态,让行车安全多一层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