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1294)

  • 试驾: Hyundai Ioniq,超高性价比、全面进化的韩系代表!

    Hyundai今年杪在本地车坛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推介了一款属于C-Segment的混合动力车款(Hybrid)Ioniq,它除了是Hyundai在本地官方引进的首款Hybrid车型外,更是同级车款中历来性价比最高的一款新车! 在Ioniq上市初期,大家都已经知道它将会搭载琳琅满目的主被动安全配备,而且价格也非常亲民,不过在我们试驾过了全新的Ioniq后,我认为它的性价比不只在于它能给到你的主被动安全配备和亲民的价格,更多是在它的内在进步上,包括它的操控! 我们这次受到Hyundai原厂的邀请,在上周参与了他们举办的一场公办试驾活动,有机会完整的体验到了全新Ioniq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主被动安全、空间、操控、隔音和舒适性等。 由于我们之前已经为大家报导过Ioniq的完整规格配备,因此我们不再费唇舌的为大家再次解说了,有意要了解Ioniq完整规格与详情的网民们可以翻阅我们之前的Ioniq新车上市报导。在开始这次的试驾分享之前,我们还是为大家复习一下Ioniq在本地两个等级的售价编程(以下为西马价格未包括保险): Hyundai Ioniq HEV:10万328令吉 Hyundai Ioniq HEV Plus:11万828令吉 引擎与变速箱 坐上Ioniq的车内,第一件事当然是和其它车一样,那就是启动引擎。由于Ioniq是一款Hybrid车型,因此它在启动引擎的瞬间和之后都没有传统汽油汽车的引擎声,而这一点也和其它大部分的Hybrid车型一样。 Ioniq搭载的是一具1.6升的Kappa GDI汽油引擎,搭配一组置放在后座乘客椅下方的锂离子电池和电动马达。虽然这具汽油引擎具备缸内直喷技术,但为了降低油耗而使用了Atkinson循环模式,因此动力数据上没有很漂亮,单是引擎的动力输出就只有105PS马力和147Nm扭矩,以1.6升的汽油引擎来说此数据有点低。 不过,在搭配了电池组和电动马达后,它的综合马力却达到了141PS马力和265Nm扭矩,其实Hybrid车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它的综合数据,因为现时许多Hybrid车型的电动马达都会扮演辅助引擎的角色,加上原厂号称这具引擎的热效率达到业界领先的40%,因此它的实际动力表现都还是不错的。 变速箱是Ioniq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相较于许多Hybrid车型都会搭载CVT,Hyundai反其道而行的为Ioniq搭载了一具七速的干式双离合器变速箱(DCT),原厂解释之所以会选择DCT,是因为他们想让Ioniq拥有出色油耗和环保之余也能让车主享受到驾驶乐趣,同时DCT也被证明比CVT拥有更佳的传输效率,因此动力表现会更好。 确实,在实际上路时这具双离合器变速箱确实比一些CVT变速箱来得更有效率,在善用排档杆的普通(Normal)和运动化(Sport)模式的情况下,Ioniq的起步表现虽然称不上猛爆,但以一款C-Segmen的汽车来说已是足敷使用,至少在运动化模式之下不会有重拖的感觉,而变速箱的换挡衔接性也不错,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顿挫感。顺带一提的是,若司机将排档杆切换到运动化模式,前面的数位化仪表板也会从原本的蓝色变为红色。 相信很多本地消费者一听到双离合器变速箱,尤其是干式离合器(Dry Clutch)都会闻风色变,主要是某些品牌的DCT经常传出故障或离合器磨损过快的灾情,但Hyundai原厂的工程师对我们解释,由于Ioniq是一款Hybrid车型,在起步或市区内走走停停时主要依靠电动马达的动力来驱动。 原厂解释,一般纯汽油的汽车在这种情况下对离合器的磨损程度是最大的,反观Hybrid车型因为电动马达的介入而能够让离合器的负荷大大减少,并借此大幅度延长了这具DCT的离合器寿命,因此Hybrid车型搭配双离合器将会是一个理想的组合。 此外,原厂借鉴了其它品牌DCT传出的各种问题并对本身的DCT进行改良,包括将整个变速箱的所有组件“化整为零”,不再整合在一起,因此若出现单一组件磨损或损坏,车主只需单一的更换有关组件即可,无需像其它品牌的DCT一样需要更换几乎整个变速箱,因此维修费用大大降低。 空间与内装质感 Ioniq的轴距(前后轮之间的距离)长度达到2,700mm,以C-Segment的表现来说算是不过不失,不过在坐进车内之后,它的腿部空间却有着让我满意的表现,前座在调整成我习惯的驾驶姿势后,后座的乘客依然可以拥有接近2个拳头的膝部空间,唯独后座头部受限于车顶的造型,因此如果坐的较为挺直的话就会完全顶到头,必须坐的较为倾斜和慵懒一点,头部才会有大概两个指头的空间。 Ioniq的皮革座椅海绵设定有些偏软,但并不会像一些日系品牌那样的软趴趴,以舒适性来说还算不错,但对身体的包覆性却只是中规中矩,尤其是后座的左右包覆和支撑性没有很好,若司机稍微激烈的操驾车辆,后座乘客可能会被左右的抛来抛去而比较容易晕车,因此建议若后面载了人,司机还是斯文一点比较好。 其实Ioniq的内装质感营造得算是不错,以11万令吉的新车价格来说已经算是交足了功课,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原厂在前后座的冷气出风口和中控台的一些部位上以蓝色线条作点缀,而且中控台和前门板上缘也采用了软质塑胶,摸下去的质感不错,同时中控台的设计也比较像传统的汽车,不像其它品牌Hybrid车型那样的怪异或“科技感”。 在试驾过程中我也没发现到任何组装的问题,每个组件之间的接缝点都做到一致,唯独它的中控台在视觉上看起来像是硬质塑胶,同时前座两张座椅的椅垫支撑也不大够,如果能将椅垫做长一点,对司机而言能够降低长度驾驶的腿部疲劳程度。 需要一提的是,Ioniq的电池组被安置在后座乘客的椅子下方,因此椅子下面可以看到一排通风口的设计,但其实无需对此感到担心,因为在连续几个小时的试乘中,我都没感觉到后面的椅子会发热,而将电池组从后尾厢移入后座乘客的椅子下面,也能有助于提升尾厢的空间表现。 说到尾厢空间,虽然原厂号称Ioniq拥有488公升的尾厢空间,但我们在实际使用起来却觉得它的空间似乎没有账面数据来得大,主要是因为后挡风玻璃向后倾斜的角度很大,加上Ioniq还是采用了一贯Hybrid车的造型,因此让它的尾厢空间被压迫到了,但平心而论,Ioniq的尾厢空间表现还是足敷一般日常使用的。 操控与动态表现 在操控和动态表现这方面,是我觉得Hyundai这一次进步最大的地方。老实说,本地上市的韩系车款中,能让我对他们的操控和动态表现感到满意的并不多,尤其是C-Segment的韩系车款当中,动态和操控一直都不是他们的强项,顶多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Ioniq却让我对Hyundai有了改观。 首先,原厂强调本地上市的Ioniq和其它国家的Ioniq一样,都采用了同样的底盘调校方式,因此我国消费者买到Ioniq在底盘的调校方面会和欧洲等国家向消费者买到的一样,有别于Elantra或Sonata等同厂车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底盘调校。 在实际驾驶上,Ioniq的这块底盘其实算不上很精准、操控很好或很灵敏,但以Hybrid车型来说它的底盘调性算是难得的好,对比某同级对手的Hybrid车型来说,Ioniq的底盘反应明显较有个性,驾驶起来也不会那么的沉闷。 在试驾过程中,曾经有一小段安全的路面,我们跟随车队的速度开到了超过150km/h,在这种速度下Ioniq的车身稳定性依然很好,拜后车身采用多连杆(Multilink)悬吊所赐,整辆车都没有明显摇晃的感觉,也几乎听不见嘈杂的风切声或扰人的轮胎噪音,同时引擎噪音也处在一个可被接受的范围,底盘也没传来任何不该有的异音,可以说Ioniq其实蛮适合在高速公路上长途驾驶。 除了高速公路外,我们也把车开进了一些较多弯道,而且道路状况没这么好的马来甘榜地区,我发现Ioniq的底盘在弯道的处理上还是不错的,如果拿它来和一些普通的C-Segment对比,它的弯道处理肯定不是最好,但如果拿它来和一般品牌的C-Segment […]

     



  • 橡胶原料涨价,本地轮胎价格明年一月开始调涨10%?

    本地中文日报南洋商报日前报导,国内的汽车轮胎价格将从2017年1月1日之后开始调涨,其中涨幅最高的将会是中国进口的轮胎,价格涨幅高达10%。 该报引述柔佛州轮胎商公会主席吴素星的谈话指出,这次调涨的轮胎包括了本地和国外进口的新轮胎以及复新轮胎,许多轮胎销售商都已经陆续接到轮胎制造商和批发商的通知,表示轮胎价格将在1月1日后调涨,而造成这次价格调涨的主因,是橡胶原料价格涨价所致。 根据马来西亚橡胶局(LGM)的资料显示,用来制造轮胎的SMR20等级橡胶在今年一月的价格是每公斤4.66令吉,而在十二月的价格已经飙涨到8.37令吉,涨幅接近一倍,因此轮胎制造商难以自行吸纳成本。 除了原料涨价外,令吉兑换率疲弱也导致了进口轮胎价格调涨,根据吴素星的说法,国外进口的轮胎涨幅将会介于5-10%,而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涨幅则约为10%,不过市面上一般的轮胎零售商都会有一至两个月的库存,现有的库存量估计可销售至明年的农历新年,因此消费者还是可在这段时期以现有的价格买到便宜轮胎。 除了轮胎之外,汽车电池涨价也将会成为车主们另一个头痛的问题,根据吴素星指出,用来制造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料是铅,铅的国际价格已从每公吨1,800美元(约8,046令吉)飙升到每公吨2,500美元(1万1,175令吉),因此汽车电池的售价也一样会在1月1日后调涨10%。

     



  • Honda BR-V 被拍到上罗里运送,开始交车给展销中心?

    Honda要在本地推介全新的七人座Crossover车型Honda BR-V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原厂甚至还在11月开始接受BR-V的新车预订,虽然这款新车至今都还未在本地正式上市,但我们的读者LS David最近就在路上拍到一组原厂拖格罗里正在运送BR-V的照片,而原厂日前也正式向各大媒体发出邀请函,邀请媒体在1月5日出席BR-V的新车发布会。 根据LS David指出,照片的拍摄地点是位于南北大道(PLUS)朝吉隆坡方向,经过Nilai后转入Elite大道的路口处。照片中的BR-V虽然被一层白布包裹得密不透风,但从车尾露出的车灯轮廓、车顶的尾翼造型和保险杆的轮廓可以十之八九的猜到,这就是即将在下个月5日上市的BR-V,而连同这款BR-V一起被运送的还有已经在售的Jazz,意味着这辆拖格罗里很可能是将车辆运往指定的Honda展销中心进行摆放。 由于原厂已经在11月的The Mines国际车展上向本地消费者公开展示了全新的BR-V,因此我们已经拥有了它完整的外观实车照片,在此我们也不再叙述它的外观造型设计了。BR-V是基于印尼的Honda Mobilio改造而来,是日本原厂专门针对东南亚市场而开发的入门级七人座Crossover车型。 BR-V的车身长度为4,455mm、宽度为1,735mm、车高1,650mm,轴距为2,660mm,离地高度有200mm,整体的车身尺寸比五人座的HR-V要大,但还是比CR-V来得小,可是轴距却比大哥CR-V还要大(CR-V轴距只有2,620mm)。 本地的BR-V将会搭载1.5升的i-VTEC自然进气引擎,马力输出有120hp,扭矩有145Nm,搭配本田的CVT变速箱,采用前轮驱动,第二排将会拥有一键倾倒的功能,而第三排也可以作50:50的倾倒,让车主将尾厢空间进一步扩大。 在三排座椅都归位的情况下,BR-V拥有同级最大的233公升行李厢空间,而把第三排座椅躺平后,它的行李厢空间可进一步扩充到539公升。在安全配备方面,BR-V在最高等级上搭配了车身动态稳定系统(VSA),因此获得东盟新车安全测试(ASEAN NCAP)颁发的5颗星评价。 The Mines车展上的Honda BR-V

     



  • 减轻车祸造成的人命伤亡,政府安装防撞栏滚轴作试验。

    最近有驾车从Subang飞机场前往Federal Highway的驾驶者应该会留意到路旁的防撞栏多了一些很引人注意的黄色物体,但无需觉得奇怪,这其实是政府故意设置在该处,用来减少交通意外造成的伤亡事故的防撞栏黄色滚轴。 根据英文媒体Malay Mail的报导指出,该处因为属于一个急转弯的路段,因此发生过多宗交通意外,也因此被列为车祸黑区,政府因而选择在该处安装这些黄色滚轴,以减少车祸造成的人命伤亡。 该媒体引述工程部长Datuk Seri Fadillah的谈话指出,这种安装在防撞栏上的大型黄色滚轴拥有吸收撞击力的效果,车辆或摩多在失控撞上路边的防撞栏时,防撞栏上的滚轴会借助滚动而卸掉或减缓撞击力,因而减轻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 他说,这项技术其实早在一些发达国家如韩国等已经存在,但我国是在本月7日才第一次在上述地点安装这些黄色滚轴,政府将在这些滚轴安装下去后,密切监督当地的交通意外数据来验证这项技术是否有效,如果证明真的能够降低对道路使用者造成的伤害,政府会考虑在其它车祸黑区也一并安装这些滚轴。

     



  • 全新 Kia Grand Carnival 本地规格配备与售价确认,分两个等级,统一搭载 2.2 CRDi 柴油引擎,价格RM154k起!

    Kia在本地的总代理早在上个月The Mines的国际车展上就向本地消费者展出了全新的Grand Carnival,并且宣布开始接受新车预订。如今,这款大型MPV已在Kia位于PJ的旗舰展销中心展出,同时也公布了完整的规格与配备。 根据展销中心内的资料显示,本地的Grand Carnival将会分成两个等级,分别是入门的2.2D和高阶的2.2D GS,新车包含保险的上路价格分别是15万3,888令吉和18万1,888令吉,并且提供5年的无限里程保固,以及可在Kia Value 5的计划下保障其5年后的二手车价。 两个等级的Grand Carnival统一搭载一具2.2升的共轨直喷柴油涡轮增压引擎,这具引擎和柴油版的七人座SUV Sorento共用,可在3,800rpm输出200PS马力,以及在1,750至2,750rpm之间输出400Nm扭矩,搭配六速自排变速箱。 外观配备方面,新的Grand Carnival的头灯内建了鱼眼(Projector),虽然采用卤素灯泡但还是整合了LED的日行灯,两盏头灯中间的水箱护罩依然沿用虎鼻式(Tiger Nose)的家族设计,尾灯也是采用LED,车侧的侧镜整合了转向灯,以及车顶采用鲨鱼鳍的天线。 车侧方面,两个等级都统一搭配18寸的铝合金轮圈,轮胎尺寸是235/60R18,这一点和早前在车展上的19寸轮圈有差异。外观上两个等级较大的差异,就是顶级的2.2D GS的车顶搭配了行李架。 在其它配备方面,2.2D GS拥有电动侧滑门、引擎启动按钮和电动尾门,在入门的2.2D等级方面这些配备都被拔掉。而在内装方面,高阶等级采用了褐色的皮革座椅和内装设计,以及三区恒温附电离子冷气系统,入门等级则采用绒布座椅,以及全手动的冷气系统。 虽然如此,两个等级的Grand Carnival还是标配了4.3寸的触屏式荧幕主机、倒车摄影镜头、六具音响喇叭,以及仪表板中间3.5寸的单色资讯幕,前方的两张座椅都是采用手动调整,司机座附有腰靠调整功能,第二排座椅可前后滑移而且可作40:20:40的倾倒,方便第三排的乘客上下车,而第三排的两张座椅则采用50:50的倾倒方式,没排座椅的车顶都配有冷气出风口。 在安全配备方面,两个等级都搭配了六具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斜坡起步辅助系统(HAC),以及第二排和第三排的三组儿童安全座椅固定座(ISOFIX)。 Kia Grand Carnival 2.2D Kia Grand Carnival 2.2D GS

     



  • 日本发布全新 Suzuki Swift,搭载全新1.0升涡轮引擎!

    继早前日本媒体曝光了全新Suzuki Swift的新车宣传单后,日本的Suzuki原厂如今正式在当地推介这款第四代的Swift,日本当地的Swift分成六个等级,跟别是RSt、Hybrid RS、RS、Hybrid ML、XL和XG。 和早前泄漏的消息一样,新的Swift在日本当地将会搭载两款不同的引擎,分别是代号K10C的1.0升三缸Boosterjet涡轮增压引擎,以及代号K12C的1.2升四缸自然进气引擎。1.0的涡轮引擎拥有102PS马力和150Nm扭矩,而1.2升的自然进气引擎则可输出91PS马力和118Nm扭矩。 动力输出最好的1.0升涡轮引擎将只会搭载在顶级的RSt等级上,这个等级的变速箱将会采用六速自排变速箱,采用前轮驱动的配置;另外的RS、XL和XG等级则搭载1.2升的引擎,分别搭配五速手排或CVT,但可分别选择前轮或四轮驱动。 而在两个Hybrid等级上则同样采用1.2升的汽油引擎,但搭配了一个可输出3.1PS马力和50Nm扭矩的电动马达和一组锂离子电池,这个电池和马达组主要只是用来辅助车辆的起步,以及塞车或等候红绿灯时的停车熄火功能,搭配的变速箱统一都是CVT,但一样可选择前轮或四轮驱动。 原厂指出,Hybrid等级的最高油耗可达到27.4km/L(前轮驱动)和25.4km/L(四轮驱动),而传统汽油引擎的普通Swift则可达到最高24km/L(前轮驱动搭配CVT),因此全新世代的Swift在油耗表现上非常优秀。 全新的Swift除了在外型和内装有着巨大的改变外,也采用了一组全新的Heartect底盘,这具底盘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打造,因此让Swift的底盘刚性、稳定性和重量都比上一代优秀,让全新的Swift在车重上能够控制在840至970公斤之间,比上一代轻了30至160公斤。 新的Swift的车身长度为3,840mm、宽度1,695mm、高度1,500mm,轴距则是2,450mm,其轴距长度比上一代增加了20mm,整体的车身长度也增加了10mm,但车高降低了10mm,前轮采用麦花臣(McPherson)悬吊设计,后轮则采用小车常见的扭力梁(Torsion Beam)。 外观上,全新的Swift搭配了LED头灯组,轮圈分别提供16寸和15寸的选择,车侧的车顶采用了部分黑色烤漆的设计,让人有一种悬浮式车顶的错觉,后门的门把也采用隐藏式的设计,车内的整个中控台,包括冷气出风口、方向盘、仪表板也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日本的Swift将依据不同的等级提供不同的配备,其中最高的等级会拥有自动恒温冷气、触控式荧幕主机(整合了卫星导航、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引擎启动按钮、倒车摄影镜头、换挡拨片和方向盘上面的音响控制按钮。 安全性将会是这一代Swift最大的进步之处,全车系将会标配六具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和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在较高的等级方面还会搭载自动煞车系统(AEB)、车道偏移警示系统(LDW)和主动式跟车系统(ACC)。 日本市场的Swift最低价格将从134万3,520日元(5万1,268令吉)起跳,最高等级的价格是194万1,840日元(7万4,107令吉)。可惜的是,Suzuki已在早前退出了本地市场,并转而和Proton展开合作关系,因此全新的Suzuki Swift已不大可能会来到大马,除非Proton和Suzuki达成协议,以重新贴牌(Rebadge)的方式为Swift换上Proton的厂徽并在本地销售吧。 全新 Suzuki Swift

     



  • 欧盟提高新车安全要求,3年内要强制配备自动煞车系统。

    欧洲向来非常重视公路安全,因此一直都有规定在欧盟地区上市的新车款必须在安全性上达到严格要求的标准,包括必须装配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最少要有六具气囊(跑车或敞篷车除外)、一定要有后雾灯和可调节的大灯等等。不过,随着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而且汽车科技越来越发达,因此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也不断提高新车上市的安全配备最低门槛。 根据欧盟委员会列出的名单,他们要在2020年为这项最低门槛增加19项新的安全配备,包括规定所有在欧盟地区上市的新车必须拥有自动煞车系统(AEB)和车道偏移警示系统(LDW),目前欧盟已经规定成员国内的巴士和重型载货交通工具必须拥有这两项配备,而他们也希望将这项强制性规定扩大到所有新车上。 除了一般的汽车外,近年来非常热门的SUV也成为了这份名单的重点,欧盟委员会甚至在报告内呼吁各大汽车厂商更多关注SUV的安全性,因为SUV的重心比一般汽车来得高。 出了上述两项配备外,欧盟委员会也在名单内列出了紧急煞车尾灯闪烁功能的要求,意即当车子进行紧急煞车时,尾灯会以快速闪烁的方式亮起,用以警示后方尾随的车辆提高警惕并准备煞车,以免发生尾随的碰撞。 除此之外,主动式跟车系统(会自动跟前车保持同样的车速和距离)、车道维持辅助系统(协助将车子维持在当前的车道)、司机疲劳警示系统和司机晃神警示系统(会侦测司机是否有恍神,同时根据行驶距离与时间判断司机是否进入疲劳状态)也会在5年内列入强制性配备。

     



  • 不简单!Honda 迎来该品牌第一亿辆汽车的历史里程碑。

    T360小型卡车 今年对Honda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年,无论是本地还是国外。在本地,Honda在今年终于在销量上超越同乡的死对头Toyota,成功在本地的新车销售榜上长期占据第二名的位置,只排在国民品牌Perodua之后,甚至还好卖过Proton。 在国外,Honda在今年迎来了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那就是第一亿辆Honda汽车出厂。没错,日本的Honda在成立初期本身并没有生产汽车,而只是生产一些汽车配件而已。 到了1963年,Honda才正式推出了自身品牌的首款四轮汽车,但这个Honda汽车的开山鼻祖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Civic或Accord,而是一款叫做T360的小型卡车,以及叫做S500的双门跑车。隔年,Honda才在日本的佐山市正式设立了第一间该品牌旗下的汽车生产线。 S500双门跑车(左)和第一代的Honda Civic Honda是在1972年才推出他们的经典车系Civic,而Civic也成为了Honda至今最出名的代表作,而且还长期占据全球最畅销车系排行榜的前列位置。至今Honda已在全球拥有34家工厂,并且是全球汽车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品牌,还是日本第二大的汽车制造商。 除了制造汽车以外,Honda涉足的范围还非常广阔,而且还是全球最大的摩多和引擎制造商,Honda的EX5至今都一直是摩多界的经典。而在引擎方面,Honda除了自己制造汽车和摩多的引擎外,也有制造飞机、船艇、割草机、发电机和其它工业用途的机器引擎等等,甚至还推出自己品牌的小型私人飞。 近年来Honda还大举投入资金在智慧型机器人ASIMO的发展上,因此无论是海、陆、空方面,Honda的品牌可说是无所不在,甚至可说在人类科技发展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撇开在其它行业上的成就不说,但是在汽车工业而言,Honda在规模上虽然无法比肩世界前三名的汽车制造集团,但他们在汽车工艺上的经验和所掌握的技术绝对不亚于这些大腕,而且一亿辆汽车的里程碑也不是每一家车厂都有能力做得到!

     



  • 无法支撑开销,KTM 希望政府批准车票涨价每公里20仙!

    电动火车(KTMB)近年来亏损连连,该公司声称之所以无法达到收支平衡甚至是赚钱,是因为火车票售价太便宜的关系,因此该公司主席Datuk Nawawi Ahmad希望政府能够允许KTM调涨车票收费,以改善该公司的财政状况。 Nawawi指出,政府如果能够允许KTM调涨他们的火车车资每公里20仙,那KTM就能达到收支平衡,目前KTM公司每年蒙受5,000万令吉的亏算,但亏算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人乘搭KTM,因为KTM每年有5,200万人乘搭,只是车资过低的问题。 他说,国内公共交通的车资都是由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SPAD)来制定,而如果营运方想要调涨车资都必须经过该委员会的同意才能进行,而目前KTM每行驶一公里的营运成本,比每公里征收的车资还要高,因此现有的车资根本无法支撑KTM继续营运下去。 他还说,KTM这几年为了筹集资本,只能将透过出售公司股份或资产来获得现金以维持营运,同时KTM身为公共交通,也必须定期为旗下的列车、轨道以及火车站等设施进行维修和检查,并替换已经老旧无法继续服役的列车,因此处境非常艰难。

     



  • 泰国发布 Honda City 小改款宣传照,搭载LED头灯组!

    这一代的Honda City不知不觉已经在本地上市了接近3年,也是时候要进行小改款来维持消费者对它的新鲜感了。日前,我们的邻居泰国就发布了一些小改款City的宣传照,透露了小改款City的一些大致详情,并开始接受当地消费者的预订。 从泰国Honda公布的宣传照来看,小改款City最让人惊艳的地方莫过于它的头灯组,照片内的City换上了一组和Civic以及Accord一样的矩阵式LED头灯组,看来Honda是打算要让这个招牌式的LED头灯组在Honda家族内普及化了。 由于泰国原厂公布的照片不多,我们只能从有限的照片中看到这组头灯组除了大灯是LED外,转向灯依然会采用传统灯泡,而Accord和Civic是连转向灯也是LED的,但以City的定位和价格来说能有LED头灯组已经是很不错了。虽然加入了LED头灯组,但前保险杆的雾灯依然被保留下来。而车头的水箱护罩面积也会扩大,让它看下去和Civic更加相似。 除此之外,照片中的头灯组下缘还有一条白色的LED灯管,因此相信小改款的City也会加入LED日行灯。而除了头灯之外,泰国原厂也公布了一张小改款City尾灯组的照片,照片中的尾灯看似造型没什么改变,但因为灯泡并未亮起,因此无法确认它的尾灯是否也会采用LED,还是会保留现有的卤素灯泡。 我国的Honda车款更新幅度向来都比泰国慢和迟,而且许多配备也和泰国市场的比较接近,因此相信我国的City小改款可能需要等到农历新年后才会和大家见面,不过一切要以Honda Malaysia在日后公布的消息为准。 根据目前的情况和Honda现有的操作手法推断,照片中的这款LED头灯组相信也会来马,但只会搭载在最顶级的车型上,其余较便宜的等级依然搭载卤素头灯,这点和目前的Civic FC和Accord小改款的做法一样。唯一较不确定的是LED日行灯会否像Accord和Civic一样成为全车系的标配。 目前本地市售的Honda City 1.5 V Modu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