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230)

  • 陈列室实拍: 2023 Honda City 1.5V 小改款, 售价9.5万令吉

    Honda Malaysia在今年8月正式向本地市场发表了第五代小改款的City,由于当时的发布会现场只有顶规油电版的City e:HEV RS作展示,因此如今我们也特地为大家拍摄一组City 1.5V小改款在陈列室的新车实拍,让大家一探小改款City有什么差异。 这次小改款的Honda City在车型等级上做了明显改变,之前的City分为1.5S、1.5E、1.5V、1.5V Sensing和油电版的1.5 e:HEV RS;而小改款后的City则把原本的1.5V Sensing给取消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汽油版的1.5RS,也就是说它和油电版的City一样搭载原厂的RS运动化外观与内装套件。 至于价格部份,小改款的City的正式价格分别为RM84,900(1.5S)、 RM89,900(1.5E)、RM94,900(1.5V)、RM99,900(1.5RS)和RM111,900(1.5 e:HEV RS)。 之所以取消掉原本的1.5V Sensing,主要是因为这次City小改款后全车系都标配了Honda Sensing驾驶辅助配套,就算是最入门的1.5S也有,只不过五个等级车型的Honda Sensing配备内容还是会有些差异。 这次我们拍摄的1.5V车型主要标配有全LED的头灯组、LED前雾灯和尾灯组、16寸的单色轮圈、Keyless门把和引擎启动按钮、前后轮的煞车碟盘、黑色皮革座椅、米白色的内装顶篷、传统指针式仪表板搭配4.2寸彩色资讯幕、8寸支持有线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荧幕主机、传统手煞车拉杆、车匙遥控启动引擎功能、单区自动恒温冷气系统、后座冷气出风口。 比较遗憾的是,小改款后的City 1.5V依旧没有搭载Honda Connect车载联网系统,也就是说车主无法透过手机的App来监控车辆当下的状态并远端操作部份功能,同时也没有电子手煞车(EPB)和自动驻车(Auto Hold)功能,而且也没有原厂的RS运动化套件。 在安全配备部份,City 1.5V的自动跟车功能(ACC)并非像1.5 e:HEV RS那样为全速域,但其它功能如自动煞车辅助(AEB)、前车碰撞预警系统(FCW)、车道维持辅助系统(LKAS)、车道偏移警示(RDM)、前车起步提示系统(LCDN)和自动切换远近光功能(AHB)等都有标配,气囊数则是6颗,而且一样有左侧的LaneWatch盲点摄影系统。 在动力规格部份,City 1.5V继续同样搭载1.5L的DOHC i-VTEC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这具引擎的马力和扭力输出也和之前维持一样,分别是121匹马力和145Nm的扭力,搭配一具Honda自家开发的地球梦CVT变速箱。 2023 Honda […]

     



  • 已签署合作备忘录, Sungai Klang Link 大道待批即可建造

    雪隆地区又将迎来另一条新的收费大道!Sungai Klang Link(SKL)私人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已经与MTD Construction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合作开发并承建连接雪州巴生至吉隆坡地区的Sungai Klang Link大道。 根据本地财经媒体《The Edge》的报道,这条全长53公里的大道将会沿着巴生河流域建造,计划拥有7个大道连接路口,从巴生区的西海岸大道(WCE)作为起点,一直到吉隆坡地区的New Pantan Expressway 2(NPE2),并会与上述两条大道相互连接。 据报道,政府将会采用私人界承包和融资的方式建造这条新大道,因此政府不会出资,这条大道的建造金额预计为100亿令吉,规划中的路线沿途会经过吉隆坡的国家皇宫、Mid Valley、Taman Desa、雪州的Kinrara、Petaling Jaya、Puchong、Subang Jaya、Kota Kemuning、Shah Alam和Padang Jawa。 Sungai Klang Link目前已进入最终审批阶段,一旦获得政府批准就可开工建造。

     



  • 陆兆福: 交通部将在无公交地区推出电召载人货车服务

    为了进一步拓展雪隆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率,交通部长陆兆福宣布将在一些没有公共巴士和轻快铁列车服务的地区推出电召载人货车服务,让公众可以透过这种载人服务从住家或办公地点前往临近拥有巴士服务的地区。 本地媒体《The Star》引述陆兆福的谈话指出,该部将会使用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拨给交通部的5,000万令吉拨款的部份预算来推行此计划,并且会在确认相关的具体细节和详情后再对外公布。 “我们知道某些住宅区并没有公共巴士服务而造成居民的长期不便,因此这项计划将用来填补这方面的漏洞,它将采取类似电召车(e-hailing)的概念,不会有固定的行车路线,但我们会选择一些策略性的地点推展这项服务。” 类似的服务其实在某些地区确实已经存在,如雪州的Subang Jaya、Petaling Jaya、Cyberjaya,马六甲以及柔佛新山等地的Kumpool载人货车服务,便是采取类似的电召概念进行,在收到用户的电召后,Kumpool将根据每一位用户的上下车地点规划出相应的行车路线,并且宣布和RapidKL合作提供部份地区的接驳服务。

     



  • 新车实拍: 2024 BMW i5 eDrive40, 单一等级售价42万, 6秒整破百, 极速193km/h, 续航里程582公里, 34分钟充电80%

    BMW Malaysia刚在上个月向本地市场发表了全新大改款的5系列,距离全新5系列全球首发也只过了半年时间,因此BMW Malaysia这次的步伐相当的快,不过这次来马的5系列暂时只有纯电动版本的i5,传统汽油版的5系列还需等到之后(估计是明年)才会来马。 这次,我们向BMW Malaysia借来了这款才刚在本地发表一个多月的i5进行实车拍摄,为大家呈现全新5系列的外观和内装的完整实拍。本地的i5暂时也只有eDrive40一个等级,性能版的i5 M60 xDrive或许也要等到明年才会来马。 如果你对纯电动版本的BMW i5不感兴趣也不必急着离开,因为新一代的BMW 5系列无论是纯电动版,还是搭载传统内燃式引擎版本的520i、530i,抑或是油电版的530e都拥有一样的外观和内装设计,它们都是属于原厂平行开发的车型,也就是说在开发初期就已经完全考量到各种规格车型的需求,所以这次的i5也可以让你一窥全新汽油版5系列的设计特点。 首先是价格的部份,单一等级的BMW i5 eDrive40在本地的正式售价为RM419,800,而且是从国外进口(CBU),由于政府目前向纯电动车提供税务全免(除了销售税)的优惠,而油电(Hybrid/PHEV)车款则不再享有税务回扣,所以估计之后来马的纯汽油版5系列以及PHEV版本的530e在价格上也不会比i5便宜太多。 在国外,无论是i5 eDrive40还是i5 M60 xDrive,两者都采用同样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不过eDrive40采用后置单马达的配置,而M60 xDrive则采用前后双马达形成电子四驱系统。 i5 eDrive40的后置马达拥有313匹马力和400Nm的扭力,而且在弹射起跑的模式下可把动力输出暂时提高到340匹和430Nm,让其0-100km/h加速成绩可以做到6秒整,极速可达193km/h,电池容量为83.9kWh,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最长可达582公里(WLTP标准)。 在充电效能部分,i5 eDrive40支援11kW和22kW的AC充电协议,若使用11kW的AC充电盒,需要8小时15分钟充满电,而22kW的AC充电盒则只需4.1个小时,但它们同时也支援最高205kW的DC快充,只需要34分钟就可从10%充电到80%。 在车身尺码部份,i5和标准汽油版的全新5系列一样,车身长度达到5,060mm、车身宽度1,900mm、车身高度1,515mm,轴距为2,995mm,对比上一代的5系列增加了97mm的车身长度,而且也比上代宽了32mm并高了36mm,同时轴距也拉长了20mm。 在外观配备部份,i5 eDrive40标配21寸的轮圈、具备自动切换远近光功能的LED头灯组和LED尾灯组,而且两个等级都标配原厂的M Sport外观运动化套件,同时还有电子避震器和后轮转向辅助系统,并且有Digital Key智慧型钥匙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利用手机直接解锁车门并启动引擎。 内装部份,i5 eDrive40搭载了一具14.9寸的触屏式荧幕主机,里面采用的是BMW OS8.5的作业系统,支援无线的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同时仪表板是由一具12.3寸的液晶荧幕组成,并且支援了智能声控助理系统。 此外,它还搭载了由好莱坞电影配乐大师Hans Zimmer专为BMW电动车量身打造的模拟声浪,而且中控台上还有一条贯穿至两侧车门、整合车内气氛灯功能的互动式发光条,而且里面也整合了冷气控制的电容式按钮,同时还有18支喇叭组成的Bowers & […]

     



  • Honda e:N1 纯电SUV于泰国投产, 明年首季进入东盟市场

    日系品牌Honda日前宣布已在泰国正式投产旗下的纯电动SUV Honda e:N1,并且将在明年首季于当地正式上市开卖。这除了表示Honda是首家在泰国当地生产和组装纯电动车的日系品牌外,也意味着纯电动的HR-V即将进入东南亚市场! 虽然这款SUV名为e:N1,但大家从原厂发布的照片中也能明确看出,它的外观其实就和HR-V几乎一样,因此它也被外界普遍视为是纯电动版本的HR-V,同时它也在不同的市场拥有不同的名称,就譬如在欧洲它被称为e:Ny1,而在中国则是e:NS1或e:NP1。 这款e:N1采用的是Honda专为纯电动车而开发的e:N Architecture F底盘,是一款前置马达、前轮驱动,而且号称有高强度的车身结构以及低重心表现,被原厂宣传为一款拥有出色驾驶乐趣、保留了Honda的操控精髓同时又兼顾到实用性的纯电动SUV。 e:N1搭载的前置式电动马达拥有201匹马力和310Nm的扭力,搭配68.8kWh的锂离子电池,原厂表示它的续航里程最长可达412公里(WLTP测试标准),而且也支援DC快充,号称只需45分钟就可从10%充电到80%。 在外观上,e:N1虽然和HR-V几乎长得一模一样,但因为没有搭载引擎、对进起和散热需求不像传统燃油车那么高的缘故,同时也为了创造出更好的风阻系数,e:N1的车头并没有传统的水箱护罩,而是采用全封闭式的设计,上方则有一条一样是封闭式的黑色横杠连接两边的头灯组,同时它的车尾也采用了和HR-V一样的尾灯组和造型。 在内装部份,e:N1延续了Honda强调空间最大化的设计理念,号称乘坐空间依旧出色,中控台的造型与HR-V基本雷同但中间的荧幕换成更大的15.1寸直屏式荧幕主机,并且把控制冷气功能的所有实体按键与旋钮都整合进荧幕内,仪表板也改成一个方型的10寸荧幕,而且也没有传统的排挡杆,而是使用按键切换车辆的行进模式。 虽然e:N1在数据和规格上看起来相当不错,但我国的Honda原厂已在昨日的CR-V新车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没有向本地市场引进纯电动车的计划,而是会专注于经营更多的Hybrid油电车款,因为原厂认为无需充电的Hybrid油电技术更符合我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那大家觉得原厂应该重新考虑他们的决定吗?

     



  • 比亚迪海豹中国赛道简单试驾, 一切都不错只是轮胎不给力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中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BYD)已经表示过会向本地市场引入旗下定位运动和性能的纯电四门跑房海豹(Seal,)而其实早在今年10月,比亚迪就已经邀请了一批本地媒体远赴中国的珠海赛车场体验过这辆四门跑房,让媒体在赛车场内抢先体验这款海豹的操控性能。 当然,比亚迪邀请媒体此行的目标很明显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海豹即将会在不久后来马”的消息,只不过原厂还是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日期,而大家最关心的价格也还没有任何官方的说法,至于本地市场即将发表的海豹会有怎样的配备?原厂当然也还没有透露啦。 所以原厂邀请媒体远赴中国在赛车场内体验这辆海豹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造势,一方面这也是比亚迪中国母厂定期会举办的媒体公关活动,毕竟这次受邀前往中国的除了大马媒体外,也包括了已经发表海豹的新加坡媒体。 首先要强调的是,原厂这次让我们在赛道内试驾的海豹虽然是符合本地市场要求的右驾版,但原厂表示我国的海豹的最终规格还未被敲定,因此在这次试驾活动里的海豹所搭载的一些配备或许不会完全照搬到大马市场。 不过小编个人认为,就算在当时试驾的海豹并非大马市场的最终规格版,但在动力配置、电池容量和内装配备的部份,应该也不会和本地最终看到的规格相差太远,所以大家应该是可以做个参考的。 这也就是说,本地市场即将发表的比亚迪海豹,在动力数据、电池容量、续航里程和充电效能的部份应该和国外版本的维持一样,而一些重点的配备应该也会被保留。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来分享我们在这短暂的试驾过程中对海豹的一些看法。 外观的部份我们就不多做赘叙了,毕竟大家的审美标准不一定都一样,但相信大家都会认同这款海豹的外观造型还是相当具有运动感和侵略性的,至少它对比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海豚和Atto 3来说,外观绝对是更富运动感的。 而内装部份,海豹一样搭载了一个15.6寸的可旋转屏幕,而且充当仪表板荧幕尺寸也来到了10.25寸,终于不像Atto 3和海豚那样只有手机荧幕般大小,而且在配备部份也应有尽有,内装的做工和质感也尚算可以,虽然无法和一些豪华品牌的内装用料媲美,但相对来说还是不会让人觉得廉价。 我们在这短短的试驾过程中获得分配两个不同版本的海豹,分别是标准后驱版和性能更强的四驱版,而我被分配到的是一辆后驱版的海豹,正好可以体验一下后驱车在珠海赛车场内的表现,而适逢当时正处于台风时期,因此赛车场内的路面处于湿滑状况,正好让我们可以体验一下这款后驱的海豹在湿地上的性能如何。 小编当时在湿滑路面上以大约60-80km/h的速度连续驶入珠海赛车场的多个连续急弯,以车身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来说海豹的表现尚算不错,方向盘的指向性也还算可以,只不过因为我们试驾的海豹使用的是一款主打节能的轮胎,具体就是Continental的EcoContact 6,因此这也成为了海豹在高速入弯时的最大制约。 小编认为海豹作为一款主打性能和操控的四门跑房,其实应该为它搭载一组抓地力和排水性更好的性能胎,尤其是在四驱性能版的部份,毕竟它的0-100km/h加速成绩已经来到了3.8秒的超跑级别水平,如果没有一组好的轮胎,恐怕一般人很难把它在公路上驾驭好。 至于这是不是代表比亚迪厂方基于成本问题所以才选择给一组节能胎?其实事情也不能这么看,毕竟在这个电动车刚起步的年代,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它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能,各大电动车企都会想尽办法让旗下的电动车在有限电池容量的前提下创造出更长的续航里程,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海豹会选用一组节能胎而非性能胎。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或许也不算什么问题,毕竟只是轮胎,自己换一组抓地力好、排水性不错的下去就好了。 关于海豹的试驾部份,心得大概也就只有这么多了。没错,因为这次的媒体行程虽然有5天4夜,但真正试驾海豹的行程只有半天时间,而这半天时间里还包括了记者会、现场新车静态展示、技术讲解等部份,而且还包括了紧急煞车演示和饶锥的活动等。 所以实际可以在弯道内驾驭这辆海豹的时间其实只有大约10分钟的时间,所以小编不会长篇大论的跟大家分享它的空间表现、舒适性、配备的实用性等这些部份,毕竟10分钟就能完整试玩海豹的整车性能而且能给出详细的试驾心得,你相信吗? 既然如此,我们也不想像其他人一样只开了短短几分钟就假装自己开了好几天一样,把这辆海豹从头讲到尾。而这里我们也大概预测一下海豹在本地的上市时间,可能会来马的车型等级,以及一些重点配备等。 基本上,比亚迪海豹的车身长度为4,800mm,车身宽度1,875mm,车高1,460mm,轴距为2,920mm,采用比亚迪的e-platform 3.0模组化底盘,也就是与Atto 3以及海豚(Dolphin)属于同一组底盘。 纵观海豹的车身尺码,可以说它的车身尺码与Tesla Model 3算是比较接近,而且两者都是纯电的四门跑房,而且都拥有不俗的性能表现,所以这也很容易让许多人拿海豹来和Model 3作比较。 在国际市场上,海豹其实可分成三种版本和等级,分别是入门的标准后驱版、中间的增程版和四驱的性能版,其中入门的后驱和中间的增程版都是采用后置单马达的配置,而性能四驱版则是前后双马达配置。 在入门的后驱版部份,这具马达拥有201匹马力和310Nm的扭力,0-100km/h加速成绩7.5秒,它搭配的电池容量为61.4kWh,采用比亚迪自家的刀片式(LFP)电池技术,号称有460公里的续航里程(WLTP测试标准)。 而中间的增程版则同样采用单马达后驱的配置,不过马达的输出功率更强,达到308匹马力和360Nm的扭力,0-100km/h加速成绩5.9秒,而且采用的电池容量也更大,达到82.5kWh,续航里程延伸到570公里。 而定位最高的四驱性能版部份,两组前后马达的综合马力达到523匹,综合扭力670Nm,0-100km/h加速成绩3.8秒,搭载和增程版一样的82.5kWh电池组,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为520公里。 而在充电效能的部份,最入门的标准后驱版支持7kW的AC交流电充电协议,从0%充电到满需要8.6个小时,但它同时也支持最高110kW的DC快充协议。而增程版和四驱性能版则同样支持7kW的AC家用充电协议,需要15.2个小时才能充满电,但它们支持更高的150kW DC快充,原厂宣称只需37分钟就可从10%充电至80%。 而此外,由于我国的比亚迪总代理早前已经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让海豹再次于本地亮相,而且当时亮相的海豹搭载的是19寸的双色轮圈,搭载的轮胎还是Continental的EcoContact 6,所以我们预计本地总代理会同时引入标准、增程版和四驱性能版三种车型选择。 至于价格的部份,首先总代理和原厂至今都没给出过一个具体的价格,但根据当日活动现场的一些本地比亚迪销售代理透露,这款纯电四门跑房的本地价格预估落在18万到22万令吉之间,其中18万的预估价当然是最入门的标准后驱版,而22万令吉则是四驱性能版,至于中间的增程版则是预估在20万令吉左右。 如果这个价格真的最终落实的话,那就代表本地的比亚迪海豹将会在价格部份直接对上已经发表的Tesla […]

     



  • Hybrid 油电更符合需求, 我国 Honda 暂无引进EV的计划

    纯电动车被许多人认为是汽车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以及是全球各国排放法规越来越严苛下无可避免的趋势,不过除了Toyota之外,另一家日系车企Honda的电动化发展脚步也相对比其它人来得更慢,至今Honda已推出的纯电动车款更是寥寥可数,并未向其它欧系、韩系和美系车企那般主动的推出纯电动车款。 而在我国的第六代CR-V大改款的新车发布会上,Honda Malaysia董事经理兼首席执行员吉村宏信(Hironobu Yoshimura)就对媒体表示,Honda虽然不否认纯电动车是未来的趋势,但同时也认为不需要额外充电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和耗油量的Hybrid油电技术才更符合当下市场的实际需求。 吉村宏信指出,Honda已在着手准备企业未来朝纯电动化发展的大蓝图计划,并且最终也会成为一家纯电动车企,但这不会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而且将根据每个国家和市场的实际状况来决定发展步伐,在马来西亚市场,Honda认为目前的Hybrid油电技术更符合大部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Honda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推出的纯电动车款确实是屈指可数,而在我国,就算政府去年已宣布豁免纯电动车的所有税务(除了销售税),Honda Malaysia至今也还是未曾官方引进过旗下的纯电动车款如Honda e来马,而是继续向市场推出更多的Hybrid油电车款,如近期的City e:HEV RS、Civic e:HEV RS、HR-V e:HEV RS和CR-V e:HEV RS。

     



  • 更严厉管束代理商, 服务不达标的代理将被 Proton 罚款, 忽视车主投诉个案罚款RM1,000, 表现良好者将获额外奖励金

    自从进入与中国吉利汽车的合作时代后,Proton这几年来的发展可说是重回正轨,销量也重新攀升,不过还是不时会看到一些车主在网上公开抱怨Proton的售后服务与零件库存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困扰Proton许久的问题,Proton管理层如今也宣布出台新的政策,将以罚款方式更严厉的规管与约束旗下的代理商。 Proton副首席执行员兼销售部总裁Roslan Abdullah对媒体指出,Proton已在今年5月开始实行新的政策,将以额外佣金奖励的方式来表扬表现良好的代理商,并以罚款方式来惩罚服务表现不达标的代理商,以更好和更有效的方式管束各家代理商的服务素质。 他表示,具体的奖励和罚款数额将以各家代理商所处理的售后服务投诉个案总量,以及最终成功解决的个案数量和比例来决定,Proton将以系统内部积分的方式记录下每一家代理和经销商的客户服务表现,而一旦有代理商无视或忽略车主的投诉个案,有代理商的公司就会被罚款RM1,000,而负责处理个案的服务人员也会被罚款RM200。 “Proton在收到车主的投诉个案后将会派人跟进有关个案的后续发展,并针对投诉个案的细节作出研究和分析,一旦发现当中有代理商未能为客户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或有代理商忽视车主的合理诉求,那有关的代理商就会被Proton施以罚款。” 除此之外,Roslan Abdullah也再次表示Proton会强化自家企业的零件库存管理系统,同时也会把现有每个州属的3S或4S服务中心进行重新整合,具体总数达到155家。 而在零件库存的管理部份,Proton目前在全国拥有5家零件库存中心,其中3家位于人口稠密度最高的雪隆地区,一家位于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晋,另一家则在沙巴亚庇,其中亚庇的零件库存中心将在明年第二季(4-6月)搬迁到另一间更大的仓库地点,以容纳更多的零件库存。 同时,Proton也已经向各家加盟的代理商发出指示,需根据以往的服务记录数据和经验,确保各种需求量较高的零件都拥有足够的库存量以缩短车主的维修与保养时间。 “在通过各项改进措施之后,如今Proton的零件等候与运送时间已经比之前缩短了30%,这也可以让零件库存中心也在更短的时间内收纳和输出更多的零件数量。”

     



  • 未有效防止司机滥用和形成依赖, 美国公路安全管理局下令 Tesla 在北美大规模召回200万辆已出厂电动车以纠正问题

    来自美国的电动车巨擘Tesla向来都以自家开发的Autopilot自驾辅助系统作为产品卖点之一,不过由于国外有许多Tesla车主被发现滥用这套自驾辅助系统而酿成意外,因此美国的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日前就坐不住了,亲自介入下令Tesla必须纠正此问题,而事情也导致Tesla必须展开大规模的召回! 根据NHTSA的资料,Tesla这次必须在北美地区召回至少200万辆已经售出的汽车,甚至包括早在2012年就已经出厂的首批Tesla Model S,这些Tesla汽车都搭载了Tesla自家的Autopilot自驾辅助系统,可在特定环境和一定程度下自主操作方向盘、煞车和加速等动作。 根据国际标准,Tesla的这套Autopilot自驾辅助系统被归类为第二级(SAE Level 2)的驾驶辅助系统,意即司机必须保持警惕并且随时准备手动介入操作方向盘、煞车和加速等动作,并不能完全取代司机达成全自动驾驶。 NHTSA指出,Tesla开发和设计的这套Autopilot系统无法防止一部份的司机出现滥用情况,因此Tesla必须在北美地区纠正这项问题,防止一些司机滥用这套自驾辅助系统行程依赖,最终导致意外的发生。 Tesla方面则表示,产于2012年10月5日到2023年12月7日的Model S、2016年至2023年的Model X、2017年至2023年的Model 3,以及2020年至2023年的Model Y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已经出厂的Tesla电动车都在本次的召回名单内。 Tesla指出,该公司将主要以软体更新的方式解决这项问题,而且目前已经针对搭载Autopilot 3.0和4.0的车款推出代号2023.44.30的软体更新;而搭载Autopilot 1.0、2.0和2.5版本的Tesla车款,以及搭载3.0版本却没有车内侦测镜头的型号,则会在之后另行推出更新软体。 Tesla解释,这次的软体更新将会加入更多提示和控制功能,可以更大程度和更有效的提醒司机不要完全依赖Autopilot系统,并且在启动驾驶辅助功能后依旧保持警惕和专注,而这项召回行动目前只针对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市场。

     



  • 2024 Honda CR-V 1.5V AWD最受热捧, 目标月销1,000辆

    Honda Malaysia今天刚在本地发表了全新大改款的第六代CR-V,这款C-Segment SUV向来都是本地最热销的其中一款SUV,而随着新车已经发布,原厂也公布了全新CR-V自上月中开放接受预订至今的累计订单数量,以及准车主的等车时间。 根据Honda Malaysia的说法,全新CR-V开放接受新车预订至今已一个月,原厂也接获了2,000张新车订单,当中最多人订购的是汽油版的旗舰车型1.5V AWD,而这点也并不意外,毕竟本地消费者还是比较偏向传统的汽油引擎,对于油电Hybrid车型的接受程度还是不比传统汽油车那么高。 原厂表示,他们为全新CR-V定下的月销量目标为每月1,000辆,而目前订购全新CR-V的客户的新车等候时间预计为2到3个月。全新的CR-V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汽油引擎的1.5S、1.5E、1.5V AWD,以及油电版本的2.0 e:HEV RS。 在价格部份,原厂目前仅公布了三个汽油引擎版本车型的价格,分别是RM159,900(1.5S)、RM169,900(1.5E)和RM181,900(1.5V AWD),至于油电版的2.0 e:HEV RS的价格则需等到明年首季(1-3月)才会另行公布。 想要知道更多有关全新Honda CR-V的详情,请点击这里浏览我们的新车上市报道。 2024 Honda CR-V 1.5V AWD 2024 Honda CR-V 2.0 e:HEV RS 2024 Honda CR-V官方宣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