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Proton昨天大年初三在他们的官方FB平台上放出预告,宣布本周四(18日)将透过线上发布的方式,一口气发表四款基于现有车款的特仕版本(Special Edition),而且也几乎没在搞什么神秘感,因为官网已经提前透露了端倪。 这4款特仕版本基本上在之前就已经有传出消息,甚至也被拍到了谍照,它们就是Persona Black Edition、Exora Black Edition、Iriz R3 Limited Edition(限量版)和Saga R3 Limited Edition。 根据早前拍到的谍照,Iriz和Saga R3限量版基本上就采用了和之前Saga 35周年限量版一样的设计理念,也就是在原有车体上多加一些空力套件,而且有黄色线条做点缀,而黄色也是Proton R3赛车部门的官方代表颜色。 除了空力套件和黄色线条外,Iriz R3的身上也多了一些印有编号“83”的贴纸,83其实就是Iriz在2019年的雪邦1,000公里耐力赛中所使用的参赛编号,而Saga在该场比赛中则使用81号,两辆车都在当场比赛中夺得了冠亚军,所以这次明显是要致敬该场比赛。 之前的谍照中可以看到Iriz R3将会搭载更大的16寸轮圈,透过设计来看基本就是沿用之前Satria Neo CPS搭载的那组R3金属色轮圈,而Saga R3则看起来是沿用之前35周年纪念版的15寸轮圈设计。 原厂这次并没有透露太多详情,但预计这次的特仕版在基本的机械和动力规格上不会和原本有太多差异,相信也就只是多了一些空力套件、贴纸和内装的一些小改变而已,引擎、变速箱和悬吊系统基本预计都是维持一样。
11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Volvo Malaysia最近在他们的官方FB和IG帐号上发布了新车款的预告,这个预告虽然没有明确指明是什么新车款,只贴出了一款车灯的侧面照(Volvo几乎每款车的大灯造型都大同小异)但从帖子内的标语“VolvoRecharged”来看,可以肯定这是一款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PHEV)车款。 纵观Volvo目前的产品线,XC90、XC60、S90和S60系列都在本地已推出了PHEV版本,而且又还未到改款周期,反观入门的XC40目前在本地只有T5 R-Design纯汽油引擎版本,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这款即将在本地发表的新PHEV就是XC40的油电版。 有别于本地其它Volvo车款的T8油电款,XC40的油电版本采用的是T5 Twin Engine系统,差别在于它不是采用2.0L的引擎,而是采用和Proton X50引擎系出同源的1.5L三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这具引擎在开发初期就有油电版本的存在。 根据资料,这套Volvo的T5油电系统在引擎的部份有178匹马力和265Nm的扭力输出,搭配的电动马达可额外输出81匹马力和160Nm的扭力,让这套系统的综合马力达到258匹,综合扭力更是达到了420Nm,变速箱则是七速的湿式双离合器。 另一个有别于T8油电系统的就是电动马达的摆放位置和驱动方式,T8油电系统的马达被摆放在后轮轴的部份并负责驱动后轮,让车子形成全时四驱(AWD)系统,但T5的马达被摆放在前轴,仅扮演辅助引擎提供额外动力的角色,因此XC40 T5 PHEV依然是前驱配置。 在性能表现部份,油电版的XC40 PHEV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7.3秒,并没有纯汽油引擎版本的6.4秒来得快,而且极速也只能达到180km/h,但油电版本强调的是油耗表现,它的官方油耗数据为2L/100km,比纯汽油引擎版本的7.7L/100km要出色不少。 XC40 PHEV搭载的锂离子电池组容量为10.7kWh,被摆放在车底中央的传统传动轴位置,原厂将会提供3.7kW的AC充电插头,需要5个小时才能满充,而如果额外购买原厂的快充插头的话,则只需要3个小时就可充满电,满电后的纯电续航里程最长为45公里。 由于油电版的XC40 Recharge T5已在泰国开卖,而且是从大马组装后引入到当地销售,因此可以肯定我国销售的XC40油电版将会是在本地组装(CKD),并借此享有政府提供的油电车税务补助,或许在价格和配备上很有诚意。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市场在引入油电版的XC40之后,原本的纯汽油引擎版本XC40随即就被退出当地市场,所以我国的做法是否也会和泰国一样,在发表油电版的XC40之后就停止售卖纯汽油版本的XC40,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如果你刚好有兴趣想入手纯汽油引擎版本的XC40,或许你得加快行动咯。 Volvo XC40 Recharge T5 R-Design
11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点击图表放大 来到了2021年的农历新年除夕,小编在此先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回看2020年的我国整体车市表现,两大国产品牌(Perodua和Proton)的市占率合共达到了62.1%,也就是说去年每卖出10辆新车当中,就有约6辆是属于国产车,这是国产品牌自2003年以来的市占率新高。 国产品牌能在2020年重回高峰,主要原因当然离不开两家国产品牌在2020年的强势表现,Perodua在过去十年几乎都在雄霸本地汽车市场,而Proton也在两三年前开始实现咸鱼翻身的戏码,让业务重回正轨,当然这当中也包含了部份非国产品牌的竞争力下滑的事实。 我们在这次的文章中就为大家简略回顾一下过去10年我国前五大汽车品牌(Perodua、Proton、Honda、Toyota和Nissan)在我国市场的表现以及简单分析一下当中的原因,同时也简单的预测一下他们未来几年在我国的表现。 1: Perodua 虽然Perodua起步比Proton要晚了十多年,但Perodua因为选对了合作伙伴加上稳打稳扎的经营模式而在马来西亚迅速站稳阵脚,初期的Kancil已经让Perodua立于不败之地,2005年推出的Myvi更是让P2的业务更上一层楼,开始威胁到Proton称霸多年的大马一哥地位。 Perodua在过去10年在本地热销的车款除了Myvi之外,还包括了已经停产的Viva和后来取代它的Axia,而且2006年面世的首款Sedan四门房车Bezza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已是电召车司机首选),加上第三代Myvi在2007年凭借更好的主动安全配备和全新世代化的设计而延续了它的良好销量,Perodua预计还会再称霸下一个10年。 其实Perodua能称霸我国并不是没有道理,P2车款虽然一直都采用技术较为普遍(另一个意思就是指它一成不变)的引擎和变速箱,但也因为这些引擎和变速箱技术早已存在多年,许多常见的问题早已获得解决,因此P2在入门品牌当中被许多人认为可靠性较高,保养起来也比较省心,加上P2向来主打小排气量引擎,低油耗表现也正好符合了大部分马来西亚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除了这些之外,P2向来都是主打6万令吉以下的市场,其中最顶级的Myvi 1.5 AV的售价也只是5万多令吉,这正好准确切入了真正的大众市场,要知道马来西亚许多消费者买车其实只是为了代步,解决公共交通不给力的上下班和外出问题。 而另一个让P2能在过去10年一直力压Proton的理由,就是P2的研发压力和经费开销都没有Proton那么的大,Proton在过去10年几乎都是在搞自主设计和研发,反观P2则主要都是采用来自Daihatsu和Toyota的现成品进行贴牌或改造(最近几年也就只是搞搞外形和内装设计而已,技术含量不大),这大大降低了P2的经营成本,也缩短了他们的研发/测试时间,对于一个市场规模不算大的马来西亚来说,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是尤为重要的。 2: Proton 其实在2010年代初期,Proton的表现还算是可以的,凭借2007到2009年推出的第一代Persona和第二代Saga(俗称BLM,后来衍生出Saga FL和FLX)的余热,Proton在入门级市场上还是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后来花巨资研发了新一代的C-Segment房车Preve,以及2014年推出的B-Segment掀背小车Iriz,几乎都没有达到Proton预期想要的成果。 要知道,Preve可是Proton花巨资搞研发的一款作品,甚至还请来了外国设计师负责设计过程,这款房车在发布初期可说是话题性十足,但后来却因为种种妥善率和品管问题而让Preve在市场上的销量并不怎样,基本都是依靠政府部门的采购来维持销量和产量。 而Iriz则是一款被原厂寄望能够和Myvi一较高下的作品,所以原厂对它的期望其实是很高的,奈何Iriz的设计太过有个性,以及在妥善率和品管问题上无法和同期的Myvi比肩,在讲求“低保养、低油耗、低车价”的入门级市场,销量输给Myvi已是意料中事。 Proton背负着马来西亚第一家国产车公司的光环,自然也得承受这光环背后带来的负担,由于Proton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经历太多官僚主义管理,混乱的市场策略(经常推出市场重叠的产品尤其是C-Segment),误判市场未来走向(国际油价越来越高),让Proton在2010年之后就开始一蹶不振,直至2017年吉利入驻才开始看到改变。 吉利在2017年宣布收购Proton 49.9%的股权,成为DRB-Hicom之后的另一大股东,虽然牌面上吉利的股权不比前者大,但吉利却在Proton管理层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而Proton现任首席执行员李春荣也是由吉利委派,这开始改变了Proton多年来的结构性问题,也开始纠正了Proton整体的市场策略和发展方向,并着眼削减许多不必要的企业开销(如减少多出来的公司车数量和整合国内零件供应据点)。 随着Proton陆续推出X70和X50这两款基本就是贴牌的超高性价比SUV后,加上Proton重新回到消费者最关注的“低油耗、低保养、低车价”作为产品重点,许多入门级产品如Saga也开始重现昔日辉煌,而Proton过去2年的业绩反弹也是最好的证明,只要Proton能持续坚持,未来几年维持大马老二肯定不是问题,挑战大马销量冠军也不算是幻想。 3: Honda 不说你可能不知道,其实Honda是在2003年才亲自入驻大马市场,在此之前都只是在大马委任总代理而且引入的车款基本都是从外国进口,而在进入2010年之后,Honda在我国组装的车款越来越多,当时的City、Civic和Accord等热门车款都已在大马组装,加上Honda亲自经营大马市场,因此Honda在2010年代都是相当不错的。 Honda真正在大马市场崛起的时间点大概可以追溯到2013、2014年,凭借同级对手在产品上的性价比不如自己(City的配备比同期Vios更有诚意但价格相当),让Honda开始在B-Segment市场上超越并甩开对手,而B-Segment向来又是我国最大的细分化市场,加上2016年发布的十代Civic同样评价高性价比热卖,以及2014年发表的HR-V因SUV风潮而尝到了甜头,因此Honda的业绩在2017年来到了高峰。 Honda在2017年在我国创造了年销量破10万辆的佳绩,这不只是该品牌历来在本地最好的成绩,也是非国产品牌历年来在我国最高的单一品牌年销量,这让Honda风头一时无两,还一举把多年对手Toyota拉下马,自己当了非国产品牌的销量冠军,甚至还在销量上超越了Proton成为本地销量榜亚军。 但花无百日红,Honda在2017年站上巅峰之后就在隔年开始出现走下坡的迹象,2018年的销量虽然比2017年来得少但基本维持了10万辆的年销量佳绩,但来到了2019年,随着Proton开始复苏加上Honda因为之前的销量高而面对更多的车子品管问题,而Toyota也适时觉醒开始奋起直追,让Honda开始难以回到10万年销量的辉煌期。 除了这些之外,适逢我国2019年在希盟政府掌权时代,当时的政府因为官僚文化而导致迟迟无法批出许多新车款的关税文件,导致当年的HR-V小改款和后来的Civic小改款、Accord大改款也面对发布延误的问题,导致前一款已经没多大竞争力的产品必须在市场上卖得更久,这也影响了Honda的销量。 来到2020年,Honda的年销量就只剩下6万辆,当然有人会说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了销量,但小编看到的是Honda以往在市场上的最大王牌(日系品牌光环+有诚意的配备+不错的定价)正逐渐被对手抵消,Proton X70和X50发布之后大幅度影响了CR-V、HR-V甚至是City和Jazz的销量,毕竟消费者在10万令吉以下已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在Proton的强势进攻,加上Toyota的适时觉醒下,Honda未来几年不仅难以重回本地市场老二的位置,甚至还必须与Toyota竞争老三的位置。 4: Toyota 在Honda还未强势崛起之前,Toyota向来都是本地非国产品牌的龙头,原因无它,因为Toyota和Perodua一样都刚好对准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胃口(低油耗、低保养和可承担的车价),因此Toyota一直都是许多人在入手非国产品牌时的首选。 […]
10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在经历了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冲击后,全球多国如今已陆续重启经济活动,国际原油价格也因为需求量回弹而止跌回升,如今我国本周的RON 95汽油零售价已经回到每公升售价RM 1.93,RON 97汽油每公升RM 2.23,而一般的EURO 2M柴油的售价则是RM 2.11。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因此财政部长Tengku Zafrul Aziz今天就宣布,政府将为国内的RON 95汽油和柴油设定顶价,也就是说无论国际油价走势如何,本地的RON 95汽油和柴油的零售价都不会高过政府设立的顶价。 根据Tengku Zafrul的宣布,RON 95汽油顶价将会是每公升RM 2.05,而EURO 2M柴油的顶价则是每公升RM 2.15,至于RON 97、RON 99和RON 100的高辛烷值汽油则随国际油价浮动。 Tengku Zafrul强调,政府如今为RON 95汽油和柴油设定的顶价其实比希盟时代的顶价(RON 95汽油每公升RM 2.08)来得更低,而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超出顶价范围的话,政府也必须拨款补贴价差。
10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全新一代的Honda HR-V(日本称为Vezel)已经确认会在今年农历新年后的本月18日全球首发,而在大家都在期待全新HR-V揭开神秘面纱之际,外媒最近就率先曝光了下一代HR-V的3D设计图,让大家抢先一览这款全新B-Segment SUV的外观造型。 根据设计图所见,新一代的HR-V将会采用全新的Honda家族设计语汇,包括整体更扁平的LED头灯组,看似六角形的大面积水箱护罩,而且水箱护罩顶端有一条和两边头灯组相互连接而且相对粗壮的镀铬饰条。 前保险杆部份,大家可以看到它的保险杆造型相当整洁,前雾灯的位置大幅度往下移,而车尾也延续了车头简洁设计的风格,尾灯组位置相对更高而且更扁平,后保险杆的整体造型也相对简洁。 从车侧看来,新一代HR-V的车侧肌肉线条相对比这一代更明显,更偏向美式肌肉设计,整体造型和外观设计上和目前Mazda的SkyActiv设计语汇有异曲同工之妙,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观念。 来自Theophilus Chin的全新HR-V假想图 除了这次被曝光的3D设计图外,我们也一并在文章内附上本地汽车PS达人Theophilus Chin早前根据谍照而绘制出来的全新HR-V假想图,让大家比对一下这次曝光的设计图。 除了已确定会在本月18日首发,新一代HR-V目前曝光的消息还是相对较少,消息称新的HR-V将会采用Honda最新的i-MMD油电系统,当然在部份国家(如我国)还是会继续纯汽油引擎版本,包括在日本本土已经看到的1.0L三缸涡轮增压引擎。 除了这些之外,原厂早前也预告新的HR-V将会搭载全景式玻璃天窗,而且它的荧幕主机将会支援无线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另一大亮点就是原厂号称新的HR-V在车舱内部将会搭载5个感测器,用来感测车内乘客,但这些感测器的功能是什么、能为乘客带来什么直接体验,原厂则没有直接说明。
10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说到极致奢华的汽车,大家脑海里想到的大概就是Mercedes-Benz S-Class、BMW 7系列,或Bentley Flying Spur以及Rolls Royce Phantom等,但如果是移动豪宅呢?你会想到什么? 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或许会是在西方国家很流行的露营车,但一般的露营车尺寸大概就和我国看到的一吨罗里不相上下,也就只是比普通货车大一点而已,因此许多露营车虽然配有卧床和厕所,但其规格还是显得有些简陋,空间也显得相当狭小。 美国一家名为Newmar的公司最近就发表了一款尺寸和大型旅游巴士相当的超豪华露营车Newmar King Aire,不仅拥有比一般露营车更大的空间,而且内装的奢华程度也是比照豪宅规格打造,无论是材质还是设计上都采用最高规格和最高的材料,真的是堪称一辆会移动的宫殿。 Newmar号称这辆露营车全车车长达到45英尺(13.7米),大概和一辆大型旅游巴士相当,搭载一具没有透露排气量和规格的柴油涡轮增压引擎,最大马力有650匹,最大扭力1,950lb-ft(2,644Nm),驱动一辆身躯庞大,而且内装极致奢华的露营车不是问题。 在进入它的内装配备之前,我们先看看司机和跟车员座位的规格与配备,一般上露营车强调的都是后座的配备和空间,因此留给司机和前座跟车员的空间基本上不会太宽裕,而且配备也比较阳春入门。 但这款超大超豪华的King Aire露营车却连司机和前座跟车员的福利也一并照顾到了,根据原厂的视频介绍,前面两张座椅采用的一样是来自意大利的顶级皮革包覆,而且都有电动加热和冷气通风功能,同时司机座除了是电动调整外还附有记忆功能,左右两侧的后视镜也会随着座位的记忆功能而联动。 不仅如此,前面两张座椅都配备了电动按摩纾压功能(放在S-Class身上可是要后座老板才能享有啊!),而且前座还配有Infiniti的音响系统,全液晶显示的仪表板、Qi手机无线充电面板,而且中间的荧幕主机也内建了卫星导航。 安全配备也没有马虎,除了一般的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外,这辆超大露营车也标配了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自动煞车辅助系统(AEB)、自动跟车系统(ACC)、胎压侦测系统(TPMS)和自动切换远近光(AHB)等功能,直接闪瞎一大趴的露营车规格。 来到露营车最重要的后座,这款King Aire露营车的后座分为客厅和卧房两个间隔区域,客厅空间不单只是宽敞,而且标配了意大利进口的顶级皮革沙发,大理石打造的餐桌、电动加热的原木地板、55寸的液晶智能电视机、内建电灶炉的厨房、不锈钢材质的洗碗盆和冰箱、高价原木制作的厨柜等等,而且客厅间隔还标配了BOSE高级音响系统。 来到车上的卧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全尺寸King Size的双人床,而且卧房内也拥有独立的49寸液晶智能电视机,以及独立的BOSE音响系统,让卧房和客厅以及前座的空间以及影音娱乐可以完全区隔开,完全就是比照一间高级住宅的规格,而且原厂还强调全车所有的座椅、沙发都是采用意大利最顶级的皮革制作。 这么奢华的露营车价格当然也不会便宜,原厂公布它在美国当地的售价从129万美元(521.3万令吉)起跳,顾客还可额外加装不同的配备和选用不同的材质,这辆超大露营车还有8种不同的车身配色供顾客选择。 当然,要驾驶这辆超大露营车上路也必须要有大型商用车的驾驶执照才行,毕竟它的车身尺寸已经和大型旅游巴士无异,所以要穿梭在市区内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也只能停在巴士或拖格罗里专用的超大停车位。 如果你是一名预算不成问题而且在住家和办公室都有专属超大停车位的富豪,你会选择购买一辆S-Class或Rolls Royce,还是入手一辆这样的超豪华移动宫殿然后再请一名有大型商用车执照的司机帮你开车吗?
10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在Toyota和Subaru宣布互购股权共组联盟之后,市场就传出两家车企将会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再度推出一款合作共同开发的性能车款,而继Toyota 86和Subaru BRZ之后,传言称Subaru还会和Toyota合作,推出一款四驱的高性能掀背钢炮。 日本媒体《Best Car Web》的消息称,这款新的四驱高性能钢炮预计将会在2022年秋季面世,它的整体尺寸大约和目前的Impreza相当,而且将会是另一款针对世界耐力锦标赛(WRC)而开发的四驱钢炮。 Toyota GR Yaris已知不会进入北美市场 目前针对这款性能钢炮的消息还很少,但日媒表示这款钢炮将会搭载Subaru标志性的水平对卧(Boxer)引擎,而且Toyota销售的版本也一样搭载同样引擎,至于四驱系统方面则采用Subaru著名的Symmetrical AWD全时四驱系统。 Toyota不久前也推出了一款自家研发,而且同样是针对WRC而开发的高性能钢炮GR Yaris,但这款GR Yaris目前已确认不会进入北美市场,消息称北美市场将会获得另一款Toyota的刚性能钢炮以取代GR Yaris缺席留下的空缺,或许就是指这款Toyota和Subaru合作开发的新钢炮。
9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在今日的国防部长例常记者会上,国防部长Ismail Sabri宣布从明日(2月10日)起国内的汽车零件装饰店将可重开,而国内的餐馆也允许堂食。但必须说的是,其实小编观察到雪隆一带的许多汽车零件装饰店在第二阶段的行动管制令(MCO 2.0)期间一直都有开门营业。 根据了解,汽车零件装饰店的业者们因为本身的行业属于汽车维修、零件供应和销售领域,因此在过去数周的MCO 2.0期间都有开门营业,而政府这次特意宣布允许汽车零件装饰店营业,是否意味着业者们之前是非法营业?小编也不懂了…
9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日前,中国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引述外媒消息报道,Toyota旗下的两款旗舰MPV车型,即Alphard和Vellfire将在2022年3月推出新一代的大改款版本,而且这两款新车将构架在Toyota自家的TNGA平台上,动力和安全配备方面也将会有所升级。 现款在售的第三代Alphard和Vellfire是在2015年推出中期小改款版本,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款MPV市场的王者也是时候迎来大改款的换代版本。 据悉,基于TNGA平台打造的两款新车,其车身尺寸长宽高预计是4,940 mm、1,850 mm,以及1,880 mm,轴距则达3,010 mm。与现款相比,除了车高降低65 mm以外,整体大致与现款保持一致。 在安全层面,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新一代的Alphard和Vellfire将导入一套完整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即Toyota Safety Sense,其中包含有可检测行人功能的预防碰撞系统、道路标识辅助、车道偏离警示、车道维持辅助、自动远光灯,以及自适应巡航控制等。 动力方面,报道称新车将继续提供2.5L汽油引擎和2.5L汽油引擎+电动马达组成的混动系统。其中最新的2.5L直列4缸自然进气引擎将具备缸内直喷技术,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05匹马力,峰值扭矩达250牛顿米。传动系统方面,与之匹配的是一具可模拟十速的CVT变速箱,并具有前驱和四驱两种设定可选。 至于混动版本方面,新车则将搭载Toyota THS Ⅱ系统,这套系统由2.5L引擎和电动马达组成,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为211匹马力,传动方面匹配E-CVT变速箱,同样提供前驱和四驱可选。
9 February 2021 / 0 comments
韩国最大车企Hyundai-Kia集团即将与科技巨擘Apple达成合作协议,替后者生产品牌旗下首款纯电自驾车的传闻在过去几个月一直都甚嚣尘上,但如今韩国的Hyundai-Kia集团正式发布声明作出否认,表示该集团没有与Apple洽谈类似的合作关系。 外国媒体《路透社》报导,就在Hyundai集团作出正式否认之后,集团的股价随即暴跌了6%,直接导致Hyundai集团的市值在一夜间蒸发了30亿美元(121.7亿令吉),而同属一个集团的Kia的股价更是暴跌了15%,直接导致Kia的品牌市值蒸发了55亿美元(223亿令吉)。 早前外媒普遍报导,称Apple主导的纯电动自驾车将会与Hyundai集团合作,由后者负责部份的开发工作以及代工生产,预计成品会在2027年正式面世,而这款纯电车所采用的电池也会交给Hyundai或Kia于美国的厂房生产。 消息传出之后,同属一个集团的Hyundai和Kia的股价即应声上涨,而如今Hyundai却在几个月后才出面官方否认这项传闻,因此有人认为这或许是背后有人试图操纵股价而故意放出不确实的消息,但这一切都有待证实。 而在Apple的部份,Apple由始至终都对这项传言三缄其口,也不曾确认过他们曾和Hyundai集团洽谈过一起开发或生产品牌旗下首款汽车的消息。业界分析师认为,Hyundai是因为不满与Apple洽谈过程中的部份条件而选择退出,有可能是因为Hyundai想参与更多的技术研发过程并借此获得相关的技术转移,而不只是负责车身设计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