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Page 680)

  • 又是油泵惹的祸, Toyota 扩大全球召回数量至584万辆车

    继早前在全球范围宣布找回330万辆已售出的汽车后,Toyota日本母厂如今宣布把找回范围再一次扩大,额外在美国市场找回另外的152辆已售出汽车,让这次因燃油泵(Fuel Pump)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召回行动范围,扩大到总共584辆Toyota。 外国媒体《路透社》引述Toyota母厂的消息指出,这次在美国被额外召回的Toyota数量为152万辆,分别是生产年份介于2013到2015年的Lexus LS460、GS350,2017年到2019年的Toyota Highlander、2017到2020年的Toyota Sienna以及Lexus RX350、2018到2020年的Toyota Avalon、Camry、Corolla、Sequoia、Tacoma、Tundra,以及2019到2020年的RAV4。 召回原因和之前一样,这些已售出的车款都被发现使用了由Denso生产和提供的燃油泵,这批燃油泵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缺陷,在行驶一段里程后可能因为零件溶解而导致燃油泵无法正常运作,重则导致车子突然失去动力故障而导致意外发生,轻则导致无法启动引擎。 原厂表示将会为所有被召回的Toyota更换改良后的燃油泵,并且将会承担所有的零件和工资费用。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国市场,我国的总代理UMW Toyota Motor早前已列出被召回的名单,包括13,500辆已在市面上流动的Toyota和Lexus车款。 其实除了Toyota之外,Honda、Mazda以及Perodua也因为同样的Denso油泵问题而在本地宣布召回,其中Honda在本地需要召回55,354辆产于2018到2019年的汽车,而Mazda也宣布召回19,685辆汽车。

     



  • Proton X50 保养费用如何? 对比 X70 与 Honda HR-V 看看

    我国车坛最近最夯的话题无疑就是刚发布的Proton X50,这款造型时尚且科技感满满的B-Segment SUV凭借很强的性价比成为了许多人的购车口袋名单,但我们常说一句话“买车容易养车难”,那这款SUV的保养费用又是如何? 我们特地为大家找来了X50的官方保养价格列表,这款SUV在本地分为4个等级,从最入门的1.5 Standard到最高规格的1.5 Flagship,售价介于7.9万到10.3万令吉之间,那原厂给出的官方保养费用又是如何? 我们先来笼统为大家说一下,以保养费用而言,X50的每一个等级,包括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引擎的顶配1.5 Flagship的保养费其实都是一样的,整体而言它比C-Segment的大哥X70稍微来得便宜一些,以5年/10万公里的保养标准来看,它的费用比X70便宜大约数百令吉。 但如果我们拿X50和它的同级竞争对手Honda HR-V来比较的话,它的费用却比HR-V来得稍微高一些,X50的5年/10万公里总保养费用为RM4,326.95,而HR-V则是RM3,874.45,两者差异在400多令吉左右,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个总开销是以HR-V每次使用半合成引擎润滑油(Semi Synthetic)为准,而Proton给出的价格表则是以全合成(Fully Synthetic)润滑油来计算,若HR-V升级使用Fully Syn的润滑油,5年下来的保养费用其实要RM4,598.79,但其实也只是比Proton贵了大约200多令吉。 我们详细研究两者的保养费差异,X50每次更换引擎润滑油的费用为RM162.50(全合成,Fully Synthetic),而HR-V则只需要RM88.49(半合成,Semi Synthetic,使用全合成润滑油需要RM145),至于大哥X70则是需要RM190。 需要强调的是,Proton保养中心售卖的润滑油是以一般4L或1L的瓶装方式销售,而Honda保养中心则是把原厂的润滑油储存在油槽内,再根据不同车款、不同排气量引擎所需要用到几多公升的润滑油,自行调整润滑油的数量再泵入引擎内,因此Honda在这方面可说是非常人性化。 Proton和Honda都一样,都是规定他们的SUV车款必须每隔1万公里(或6个月,视何者为先)就必须回厂更换引擎润滑油,而且新车首1,000公里的检测性保养其实都是免费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原厂检查新车在行驶1,000公里后是否存在任何明显问题或瑕疵。 在变速箱润滑油部份,X50和X70(CKD)采用的都是同一具七速的湿式双离合器(DCT)变速箱,而HR-V采用的则是无段式的CVT变速箱,因此X50和X70必须每隔9万公里更换一次变速箱润滑油,费用为RM237.36,而采用CVT的HR-V则需要每4万公里就更换一次,但费用只需RM127.17,基本上首5年/10万公里都只需要更换一次。 而在引擎进气滤网(Air Filter)部份,原厂规定X50和X70每隔2万公里就需要更换一次,而HR-V则是每3万公里才更换,而且X50/X70的滤网价格只是HR-V的一半而且还是N95级别,但即便如此,5年/10万公里下来X50/X70的滤网更换总开销还是比HR-V高,因为更换次数更频繁。 而在燃油滤网(Fuel Filter)部份,X50每隔2万公里就需更换一次,每次费用为RM57.07,5年的总开销为RM285.35。而X70的滤网价格则是RM140.85,HR-V价格则是RM243.24,但HR-V每隔8万公里才需更换一次。 在引擎火花塞(Spark Plug)的部份,因为X50和X70采用的是一般普通的铂金(Platinum)火花塞,而Honda原厂提供的则是寿命更长、点火效率更好的銥(Iridium)材质火花塞,因此每次更换火花塞的费用都比HR-V便宜。 但这当中也有些差异,因为X50搭载的1.5L三缸引擎只需要用到三颗火花塞,而X70和HR-V都使用四缸引擎而需要四颗火花塞,因此X50每次更换火花塞的费用为RM96.84(每4万公里),X70的每次更换费用为RM112.32(每2万公里),而HR-V则是每次RM438.43(每10万公里)。 而在引擎水箱冷却液(Radiator Coolant)的部份,Proton为X50和X70规定的更换里数为每6万公里,每次更换费用为RM135,而Honda的原厂Coolant则号称拥有20万公里的使用期限,因此首5年/10万公里都无需更换Coolant,这是导致HR-V保养费用较便宜的关键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X70和HR-V采用的四缸引擎都同样使用正时链(Timing Chain)技术,因此无需更换正时皮带(Timing Belt)和传动皮带(Drive Belt),但X50的1.5L三缸引擎则是需要更换上述部件,原厂规定新车第10万公里需要回厂检查皮带消耗状况,并建议在第11万公里或66个月内更换。 **更新**根据官方的说法,正时皮带的价格是RM195.16,而传动皮带的价格则是RM112.89,同时更换这两个皮带的人工费各别是RM150。因此X50在第11万公里的总保养费用是RM825.27。 综合来说,Honda HR-V在新车首三年的保养费用其实都不高,但第四年和第五年的保养费用因为牵涉到更换更多的消耗品如燃油滤网和銥质火花塞等,所以它的保养费用在第4和第5年会比前3年来得更高。 […]

     



  • 不落人后!Mercedes-Benz 计划在近年推高性能电动跑车

    随着国际社会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电动车已然是大势所趋,即便是性能这一块也不能独善其身!近年来,我们开始看到不少电动跑车的出现,比如说已经量产市售的Porsche Taycan、Tesla Model S,甚至是还没量产的Audi e-tron GT等。 作为汽车业内的巨头,Mercedes-Benz自然是不甘落后,日前该公司首席执行长Ola Kallenius向海外媒体暗示,宾士也有意朝此方向发展,先推出搭载插电式混动系统的性能车,未来几年再进一步推出纯电动性能平台和电动跑车。 与此同时,宾士的母企Daimler集团财务长Harald Wilhelm也表示,宾士有着丰富产品线,当然也包含充满魅力的性能车款,而这些跑车总有一天会转型电动车。 Mercedes-Benz EQS概念车 目前,宾士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已经推出了四款基于EVA平台架构的EQ系列纯电车型,但暂时还没有推出高性能的电动化车型。不过宾士称,在即将推出的S-Class AMG系列上就会搭载插电混动系统。 EQ系列与AMG系列的高性能插电式混动车型都将是宾士未来在电动化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前,宾士曾透露将现有产品逐步进行电动化转型,并通过电动化专属平台打造数款纯电动产品上市销售,进一步提升宾士在电动化领域的竞争力。

     



  • SK Innovation发布全新电池技术, 充电20分钟续航800公里

    纯电动车(EV)已经是未来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是有许多电动车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就好比说续航里程、电池容量和效率、充电效率和便利性等问题,而来自韩国的SK Innovation似乎给出了一个强有力的答案,或许足以改变电动车的未来发展并成为EV大量普及的功臣。 隶属韩国五大财团SK集团旗下的SK Innovation最近就在韩国的一场能源展销会上对外宣称成功研发出一款支持超级快充,只需充电20分钟就可行驶超过500英里(800公里)的全新车用电池技术,而且其使用寿命比目前的一般三元电池多出一倍! SK Innovation早前已经成功测试一款号称续航里程长达620英里(1,000公里)的电池组,当时这个电池组在基于三元电池的基础上再调整其化学形式与材料,并且提高鎳(Nickel)的比例以及优化电池的功率输出稳定性,鎳的比例提高有助于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让电池在不增加体积和重量的前提下,拥有更多的电源储存量,但其生产成本也较高。 而这次SK Innovation发布的则是另一款号称只需在行驶途中停下充电10分钟两次,就可获得500英里(800公里)续航里程的高效电池组,但该公司没有进一步对外透露这款全新电池组的的其它信息,包括工作电压、功率、容量和相关的技术参数等,但强调其使用寿命可达到1,000次充电循环,比目前市面上一般的三元电池的500次增加了一倍。 三元锂电池全称是“三元材料电池”,一般是指采用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NCM)或镍钴铝酸锂(NCA)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把镍盐、钴盐、锰盐作为三种不同的成分比例进行不同的调整,所以称之为“三元”,包含了许多不同比例类型的电池,是电动车常见的电池技术。 目前全球的电池生产与制造技术大多主要掌握在韩国与日本企业手中,这两个国家掌握了全球超过50%的车用电池市场份额,而最大的车用电池供应商是来自韩国的LG化学,其竞争对手还有同样来自韩国的Samsung SDI和SK Innovation等。

     



  • 发布在即?Volkswagen Malaysia 释出 Mk8 Golf GTI 预告

    本月初,我们曾报道第八代的Volkswagen Golf GTI(Mk8)在本地现身,事实上这款德系性能钢炮已多次在本地被“捕获”,如今Volkswagen Passenger Cars Malaysia(VPCM)也在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上发布预告,暗示新车即将在本地上市。 “接下来发生什么?战斗或逃跑?”VPCM在其官方Insta账户上发布Stories这么暗示;回顾过去,一台经轻度伪装的红色Mk8 Golf GTI也曾在彭亨州Pekan上路被发现,Pekan是Volkswagen本地组装厂的所在地,目前在当地组装的Volkswagen车款有Vento、Passat、Tiguan Allspace,以及Arteon。 此外,我们的读者早前也在布城发现一台挂上本地车牌的无伪装蓝色Mk8 Golf GTI【点击这里查看新闻背景】。有趣的是,这台被拍到的新车在挡风玻璃上贴着DRB-Hicom的贴纸,上面写着“由Hicom组装与检测”,而且明确写明组装和检测地点是在彭亨州的Pekan。 在这之前,本地市售的Golf车系皆是从德国整装进口(CBU),如此看来,新一代的Golf几乎可以确定将在本地组装(CKD),因此有可能拉低售价或提供更好的配备。 全新第八代Golf GTI搭载的是代号EA888的2.0L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245匹,最大扭力370Nm,对比上一代的Golf GTI多了15匹马力和20Nm的扭力,变速箱则是七速的DSG双离合器,搭配前轮驱动配置。 其它配备方面,新车搭配了LED头灯和尾灯组,18寸的双色轮圈、皮革内装、10.25寸的全液晶荧幕仪表板、10寸的触屏式荧幕主机、电子手煞车和Auto Hold等。 2020 Volkswagen Golf GTI MK8

     



  • 以股权换技术, Aston Martin 深化与 Mercedes-Benz 合作

    近几年来陷入财政困境的英国跑车品牌Aston Martin最近宣布以股权交换技术的方式与德国的Mercedes-Benz合作,以获得后者手上现成的电动车技术专利和使用权,包括纯电动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传统油电(Hybrid)技术。 Aston Martin这几年因为销量不济、经营不善而陷入财政困境,多次被传出即将被中国的吉利汽车集团收购,但最终入主这家英国传统跑车品牌的却是来自加拿大的亿万富翁Lawrence Stroll,而且还委任了前Mercedes-Benz的AMG性能部门总监Tobias Moers担任公司的新一任集团总执行长(CEO)。 随着Aston Martin推出旗下首款SUV Aston Martin DBX,这家英国跑车品牌也搭乘了SUV浪潮让品牌的销量取得稳定势头,基本止住了经营秃势,但这并不是品牌的长远方案,Aston Martin还是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汽车电动化时代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英国政府早前已经宣布将在2035年全面禁止传统内燃式(柴油或汽油)引擎的汽车在英国地区销售,身为英国品牌的Aston Martin如今急需获得电动车技术以提早做好准备,但该品牌本身并没有这方面的足够技术,因此与其他人合作成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由于Mercedes-Benz早与Aston Martin存在合作关系,加上前者拥有许多PHEV/EV和Hybrid的开发与销售经验,并且透过子品牌EQ拥有自家的电动车技术,因此Aston Martin也很自然的选择与Mercedes-Benz继续深化合作关系,采纳后者提供的电动车技术。 据报道,Aston Martin日前已经与Mercedes-Benz达成合作协议,将在未来3年内分阶段以股权交换技术的方式,把Aston Martin集团的17%股权转让给Mercedes-Benz,以获得后者提供的电动车技术专利权和使用权,并直接套用在未来的Aston Martin电动车上。 Mercedes-Benz目前已持有Aston Martin的2.6%股权,加上这17%新增股权,未来Mercedes-Benz在Aston Martin董事局的持股量将会达到大约20%左右,成为Aston Martin的主要股东之一。Aston Martin目前最大的单一持股者为老板Lawrence Stroll,持股量为25%。 目前Aston Martin多款跑车使用的都是源自Mercedes-Benz的引擎,它就是著名的Mercedes-AMG 4.0L V8双涡轮增压汽油引擎,而除了引擎之外,许多Aston Martin车款上采用的电子操作与中控台界面,也是源自于Mercedes-Benz的技术,因此这两家品牌其实早有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

     



  • 2020 Mitsubishi Xpander 于彭亨州厂房正式大规模投产

    即将在本地上市的Mitsubishi Xpander今日在彭亨州的生产线举办了另一场新车热身活动,原厂宣告本地版本的Xpander如今在彭亨州Pekan的生产线正式进入大规模生产,以供应给本地市场! 这款入门级的七人座MPV Mitsubishi Xpander将会在Pekan的生产线进行生产,并以本地组装(CKD)的形式在本地销售。原厂日前已经对外公布了Xpander的完整规格列表,并已开放接受新车预订,但还未宣布正式价格,仅表示车价将压在10万令吉以内。 Mitsubishi号称这家Pekan的生产线拥有全东南亚最先进的车身烤漆工厂,同时整个生产过程将由来自日本Mitsubishi母厂的认证稽查员负责监督整个生产过程以及为质量把关,包括以肉眼形式检查新车的每一处零件和组装成果。 我国即将引入的Xpander属于泰国和印尼已经小改款的版本,而且只有一个等级,它搭配了1.5L的四缸自然进气汽油引擎,以及传统四速自排(4AT)变速箱,最大马力105匹,最大扭力141Nm,属于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的车款。 在配备部份,它拥有LED双层式头灯组、16寸双色铝圈、Keyless门把、引擎启动按钮、前后雾灯、支援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9寸触屏式荧幕主机、手动的皮革座椅、吸顶式后座冷气出风口、单区手动冷气系统以及360度全景摄影系统。 安全配备部份,Xpander只有比较基本的双气囊、车身动态稳定系统(ESC)、循迹防滑系统(TCS)、三合一煞车系统(ABS+EBD+BA)以及第二排的两组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扣(ISOFIX),并没有搭配其它比较高科技的主动安全辅助驾驶配备。 Xpander将在本地对上诸如Toyota Rush、Perodua Aruz以及Honda BR-V等同属七人座MPV等对手,有兴趣近距离观赏这款MPV的朋友,可以在本月29日到11月1日期间莅临霹雳州怡保的Ipoh Parade,在现场的Mitsubishi巡回展中亲身体验这款新的MPV。 2020 Mitsubishi Xpander 2020 Mitsubishi Xpander另外3种车身配色实拍 2020 Mitsubishi Xpander官方宣传照

     



  • Proton X50 对比竞争对手, 各款B-Segment SUV差异分析

    等了很久,Proton终于在今天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B-Segment SUV X50,四个等级的定价介于7.9万到10.3万令吉之间。相信大家都对这款SUV有了基本的了解,而这次我们就拿它和同级的竞争对手,甚至包括它自家的大哥X70来和它对比一下。 X50属于一款B-Segment的SUV,和大哥X70所在的C-Segment SUV一样,都是大马市场目前主流的车款级距,时下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都会把B或C-Segment的SUV纳入考量范围内,而且这两个级距的SUV车款选择其实也相当丰富。 就以B-Segment SUV来说,本地目前比较火红的除了刚面世就以有很多张新车订单在手的X50外,还有雄霸市场多年的Honda HR-V、Mazda CX-30/CX-3、Toyota C-HR以及Subaru XV(虽然XV被某些人认为是C-Segment,但因为定价加上C-Segment已有了Forester的关系所以我们把它视为B-Segment)。 除了这些以外,两个韩系品牌Hyundai和Kia其实也早早已经宣布将在今年内于本地发表旗下的作品,分别是Kona和Seltos,这两款韩系代表同样都得和X50来场正面交锋,而它的大哥X70,则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可以更明确的区分X50和X70彼此之间的差异,才把它给拿进来比较。 在开始之前,我们为了公平起见,每一款SUV我们都只以本地最高规格、售价最高和最顶配的等级来做比较,并且会把彼此在动力规格、性能数据、产地、驱动方式、车身尺寸和重量、官方公布的油耗数据、悬吊设定、气囊数、主被动安全配备和其它便利性配备等等都以图表方式逐一列出来,让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的清晰比较。 首先当然就是价格,毫无疑问X50是所有对手当中价格最便宜、最亲民的一款产品,它最高规格的1.5 Flagship售价只需要10.3万令吉,这个价格就连最低配、最入门的Honda HR-V也买不到(除非你有办法向Honda拿到许多折扣)。 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是,Kona和Seltos在本地还未正式上市,虽然之前有提到它的预估价,但预估价并不是最终的价格,只是小编依然相信Kona和Seltos的定价很难比X50更有吸引力,毕竟它们都不是在本地组装(CKD)。 在动力规格的部份,所有车款当中马力和扭力输出最大的当然就是X70,它的1.8 T-GDi引擎拥有181匹马力和300Nm的扭力峰值,但毕竟它是一款C-Segment的SUV,我们看回B-Segment的话,其实X50和Kona 1.6T的动力表现是最好的,X50有177hp/255Nm,Kona则有175hp/265Nm,这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涡轮增压引擎的关系,其它车款主要都是自然进气引擎。 在变速箱部分,也只有X70、X50和Kona是采用七速双离合器(DCT)变速箱,其余的竞争对手要嘛就是CVT,要嘛就是传统的六速自排(6AT),但不同的变速箱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驱动方式部份,除了Subaru XV和Mazda CX-30是全时四驱(AWD)外,其它对手一律都是前轮驱动。 在车身规格部份,X50的车身长度为4,330mm、轴距为2,600mm,对比Honda HR-V的话它的车身长度只短了4mm,轴距则是少了10mm(1cm)。Honda HR-V向来是本地最畅销而且能见度最高的B-Segment SUV,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至于X70…我们就别拿大哥和弟弟比了。 至于在Seltos的部份,它的车身长度4,315mm,轴距2,610mm,而Kona在这里则是最短的,它的长度则是4,165mm。对比其它对手如XV、C-HR和CX-30等,X50的尺寸都是比较小的。 在配备部份,X50和X70是这些车款当中唯一两款拥有360度全景摄影系统的车款,而且也是唯一两款有全景式玻璃天窗的,其它车款中也就只有CX-30拥有标准尺寸的天窗。 此外,也就只有X50、X70和CX-30拥有全液晶荧幕显示的数位仪表板以及后座冷气出风口,其它车款统统都是传统指针式仪表但也没有后座冷气出风口,但每款车都有自动恒温冷气系统。 在手机配对功能部分,X50、X70以及HR-V都没有搭配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都只有比较基本的MirrorLink,如果你需要用到这两个手机配对功能的话,你就必须入手C-HR、CX-30、Seltos或Kona,至于CX-3则需要额外加价升级,而Subaru XV部份则是连MirrorLink也没有。 而安全配备则是X50最大最大的卖点,X50在顶配的Flagship等级上搭载了第二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拥有自动煞车辅助(AEB)、全速域的自动跟车(ACC)、盲点侦测(BSM)、车到维持辅助(LKAS)、自动切换远近光(AHB)、后方车流警示(RCTA)和自动停车功能。 […]

     



  • 宝腾为 Proton X50 推出两种选装配套,售价从RM3.3k起

    Proton X50今天正式上市,厂方同时也为新车推出了两种不同的选装配套,其中包含有电动尾厢盖、内置Touch n Go读卡器、线圈地毯、PVC地毯、磁铁式遮阳廉、塑料托盘,以及车门迎宾踏板装饰。 正如前述,宝腾为上述X50专属的附加配备划分成两种配套,首先Urban配套的售价是RM3,500,当中涵盖了电动尾厢盖、内置Touch n Go读卡器、线圈地毯,以及磁铁式遮阳廉;至于另一种Utility配套则售RM3,300,其中包含有电动尾厢盖、PVC地毯、塑料托盘,以及车门迎宾踏板装饰。 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些选装包是额外的附加选项,并非强制性购买。针对这一点,宝腾已向我们确认,因此如果您的销售经纪或经销商向您声称有关选装包是强制性,那么您可以反驳。 新的X50在本地一共有四种等级可选,最入门的1.5 Standard售价是RM79,200、1.5 Executive售RM84,800、1.5 Premium售RM93,200,而顶配的1.5 Flagship则售RM103,300。以上价格已获得政府提供的全额销售税(SST)豁免,价格有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另外碍于运输成本,东马的价格也会比西马的价格贵RM2,000(每个等级都一样)。 动力方面,顶配的X50 Flagship搭配的是一具拥有缸内直喷技术的1.5L三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最大马力177匹,最大扭力255Nm,搭配的是七速的双离合器(DCT)变速箱,采用前轮驱动的配置,0-100km/h加速成绩7.9杪,官方油耗数据为6.4L/100km。 而另外三个等级(Standard、Executive和Premium)则是采用同一具,但没有缸内直喷的1.5L涡轮引擎,这具引擎的最大马力下调到150匹,最大扭力也只有226Nm,这三个入门等级搭配的变速箱一样都是七速的DCT,而且一样都是前轮驱动,它们的官方油耗数据则是6.5L/100km。 由于Proton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举办了新车预览活动,新车的外观造型和各项配备都已基本曝光,因此我们也不多加详细叙述,欲知更多详情可以【点击这里】查看新车发布的新闻和其它相关新闻。

     



  • 为何 Proton X50/X70 没有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Proton X50的GKUI 19系统界面 万众期待的Proton X50终于在今天中午在本地正式上市,和之前的X70一样,X50同样搭载了由吉利研发的最新GKUI 19影音系统界面,这套界面功能性相当丰富,不单只支援4G无线上网,而且还预装了卫星导航软体、声控功能,以及JOOX的网络音乐串流服务等。 另外,这次新的GKUI 19也在原有的MirrorLink功能上作了提升,让原本只支援Android手机的MirrorLink也支援了使用iOS系统的苹果iPhone手机,但这套名为QDLink的系统(其实就是换了名称的MirrorLink)在使用在iPhone身上是不能双向操作的,意即你一定要透过手机来操作,不能直接操作荧幕,只有Android手机能双向操作。 其实早在X70于2018年尾正式在本地发布时,就开始有不少本地消费者质疑为何X70的GKUI系统没有提供Android Auto(简称AA)/Apple CarPlay(简称CarPlay)这两大智能手机配对功能,毕竟它的车价已经在10万令吉以上的级别,而且也搭载了不少高科技配备但却独缺这两项功能,实在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 Proton X70的GKUI系统界面 而到了今天发布的全新X50,虽然它的MirrorLink同时支援Android和iOS两大系统,但依然还是少了AA和CarPlay,这是X50其中一个比较美中不足的地方,而许多人依然搞不明白,为何Proton这么舍得给天窗、遥控启动引擎、Nappa皮革、自动驾驶辅助、360全景摄影系统这些配备,却不舍得给AA/CarPlay? 其实原因很简单,虽然Proton没有给出正面的解释,但身为车媒的我们也曾经前往中国试驾过当地的吉利缤越,而且也对中国的汽车市场有些基本的了解,我们在此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何X70和X50都没有AA/CarPlay。 我们都知道,谷歌(Google)和面子书(Facebook)等来自西方国家的社交媒体平台基本上都无法进入中国市场,这与中国政府的政策有关,有去过中国旅游的朋友都知道,中国当地是没有Google Maps/Waze,甚至也无法使用Facebook/Youtube/Instagram和Whatsapp这些社交媒体的App。 Apple CarPlay 有鉴于此,在谷歌没有在中国提供服务的情况下,Android Auto自然在当地是用不到的,当然中国的车主们其实也可以透过第三方网站下载AA的APK档自行安装在手机然后在车上使用AA,但你会发现少了Google Maps/Waze等App的支援,AA基本上算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而在Apple CarPlay的部份,很多有在使用Apple CarPlay的朋友都知道他们的iPhone链接了荧幕主机的CarPlay功能后,可以在车上使用Whatsapp和苹果的卫星导航地图,以及Spotify等功能,但因为Whatsapp和Spotify等同样都没在中国提供服务,所以CarPlay在中国的实用性其实也不如其它国家来得那么高。 根据小编所了解,Apple其实是有在中国市场开放让当地车主使用Apple CarPlay服务,但由于当地没有Whatsapp和Spotify等服务,而能够使用在CarPlay上的中国本土App又很少(知名的虾米音乐至今都不支援CarPlay),因此CarPlay在中国的使用量其实并没有很高,一些人甚至批评CarPlay在中国市场对比其它车载影音系统在功能性和便利性上相当鸡肋,大部分驾驶者其实都更倾向选择当地车企或科技公司自主开发的手机配对系统(如百度等)。 回到X50/X70的GKUI系统上,我们都知道这套系统其实是由中国的吉利汽车所研发,而吉利在研发这套GKUI系统是其实主要是针对中国大陆的市场,在中国当地几乎没人使用AA,以及很少人使用CarPlay的前提下,GKUI系统自然也不会纳入这两大手机系统的配对功能。 Android Auto 直到X70来到马来西亚之前,吉利汽车才委托大马的Proton以及本地公司ACO Tech负责把这套GKUI系统的界面以及声控系统翻译成英文,同时也为了符合本地市场需求而把部份的内建功能换成不同的供应商(譬如音乐串流服务换成本地可使用的JOOX),但其它部份基本还是保留GKUI原有的特色和功能。 在这种前提下本地的Proton X50和X70自然也不会有AA和CarPlay,除非Proton/吉利愿意另外开发一套完全国际化的GKUI系统,融入AA和CarPlay这两大手机配对功能,但这又关乎到成本与利益的问题。 为何会这么说?我们都知道吉利汽车目前的主要市场依然是锁定在中国大陆,而马来西亚也只是吉利汽车进军东南亚甚至是海外的首个主要市场,基于X70和X50目前也只在马来西亚和汶莱等非常有限的国家销售(马来西亚的汽车销量对比中国其实是小巫见大巫),现阶段要吉利再开发另一个国际版的GKUI系统,似乎是不大符合经济效益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