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Mercedes-Benz(以下简称奔驰)这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品牌有些许了解,那么您便会发现,奔驰旗下“悍将如云”,其产品阵容之丰盛,放眼整个车坛除了非直接竞争对手的Toyota以外,您很难再找到另一家了。
故而,喜欢汽车的朋友,无论您是在哪一个年龄层,处于怎样的人生高度,奔驰总是离不开我们的视野,比如说大老板们会选择能够让夏树坐上车的S-Class、年轻小伙子朝思暮想哪天成功后要入手的C-Class、小姐姐钟爱的A-Class,乃至于Ah Beng们梦寐以求的AMG A 45。
小编可就不一样了,除了以上提及的我都喜欢以外,我还默默地把GLC列入了Bucket list。是的,小编已来到了买车必须要左顾右盼,务必选择最实用的阶段,于是乎,GLC作为一款SUV自然成为了我所向往的其中一款……
回顾过去,继2015年初代GLC诞生之后,时隔7年,第二代大改款的GLC全球首发登场;翌年,也就是今年4月,这款德系紧凑型豪华跨界休旅车终于来到了马来西亚。说实话,去年小编在撰写二代GLC首发的新闻时,便已非常期待它的到来。
毕竟,它是近几款全新换代的奔驰车型当中最好看的一款(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不信看看全新大改款的E-Class),奈何新的GLC除了造型设计是Wow factor以外,它在本地的定价也同样让人“Wow”。
这次代号X254的GLC在本地暂时只提供GLC 300 4Matic一个等级,目前是从国外进口(CBU),但Mercedes-Benz Malaysia已经表示今年内将改为本地组装(CKD),到时价格上或许会有所变动。
前面之所以提到它的定价让人“Wow”不是说它卖的很便宜,反之,新车在本地的正式售价为RM429,888(此价格为西马半岛的私人注册、包含首年路税和注册费的价格,但还未包括保险,同时它可享有原厂4年的新车保固)。
你没看错,在万物通胀的这个年头,除了经济饭不再经济以外,人们的Dream Car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太能够理解普通非AMG性能版的GLC凭什么卖得比定位更高的E-Class还要贵。
好吧,既然有这样的疑问,在新车于本地面市一个月后,小编也迫不及待向原厂借来新的GLC试驾,看看它的定价到底有没有毛病,在这里且让小编娓娓道来。
首先,来看外观,新的GLC并没有大破大立,整体依然延续不少上一代的影子,特别中网进气格栅依然采用大尺寸的设计,同时中间也还有一道横幅式的镀铬饰条贯穿整个格栅。
或者这么说,新车的主要变化都在细节上,比如说中网换成了与新款C 300一样的星辉格栅(里内布满小三芒星,就像名牌包包上面铺满了LOGO一样)。当然,作为大改款,新的GLC自然也重新设计了头灯组,其灯腔内部构建的LED日行灯条颇有新意,其整体造型看起来锐利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这具灯组采用的是多光束智慧型数位头灯(Digital Light),除了照明更精准、范围更广以外,它也具备远光灯自动调节、智慧光型变化、主动遮蔽等功能,而且与其他的奔驰车型一样,每当解锁汽车坐上车内时,头灯会向前方投射出独特的迎宾动画,映入眼帘的灯光秀确实超有仪式感。
还有一点小编觉得让它的造型加分的是前保险杠两侧通风口的设计,横贯车头再往下衍生的两侧开口在我看来是点睛之笔,特别是它的边饰采用亮黑色处理,为整车高贵优雅的气息中增添几分运动美感。
车侧方面,新款GLC的整体造型变化不大,贯穿式的腰线设计搭配下方裙线进一步提升了力量感。同时,本地的GLC 300 4Matic将搭配一套20寸的多幅式铝合金轮毂;来到车尾,相较于上一代的GLC,新车的尾部轮廓明显变得更加圆润,而且C柱之后的车窗尺寸明显加大。
此外,重新设计的尾灯组看上去也具备了一定的辨识度,采用扁平化处理,内部是三维立体结构,时尚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过有一点是小编想要吐槽的,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双边两出排气管处一大片的镀铬饰板很突兀?毫无疑问,这一部分是我觉得整车违和感最强烈的部分。
车身尺寸部分,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18、1,890,以及1,640 mm,轴距为2,888 mm。相比下,新款GLC的长度和轴距分别增加了60和15 mm、宽度保持不变、高度则降低了4 mm。车身尺寸变化后,不仅内部空间更加宽裕,新车的尾厢容积也提升了70L,达到620L。
进入车内,和新款S-Class、C-Class一样,新的GLC采用了类似苹果iPad的竖置式11.9寸中控屏,并且稍微向驾驶位倾斜。当然,全液晶仪表盘(12.3寸)自然是少不了的。此外,其中控屏内嵌第二代MBUX人机交互系统,并支持OTA升级。
其他配备方面,本地的GLC 300标配了原厂的AMG Line运动化内装套件,包括三幅式运动化造型的方向盘、AMG地毯,而且还有64种颜色变化的车内气氛灯、前座两张电动调整且具有记忆功能的皮革座椅、12.3寸的全数位化仪表板、11.9寸的竖屏式MBUX荧幕主机、无线的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后座的手动遮阳帘、Burmester的3D音响系统。
毫无疑问,内装氛围的营造向来都是奔驰的“拿手好菜”,特别是近年来新世代的产品,从最新的S-Class到C-Class,甚至是电动车它们都采用了几乎相似的家族式设计,一横一直的大屏幕,再加上不错的用料,豪华与科技碰撞拿捏恰到好处,相信没多少人会嫌弃奔驰的内饰。
不过,话虽如此,小编还是想吐糟那奔驰最新的“蜻蜓款”家族式方向盘。当然,在视觉上,小编不否认这样的设计颇有时尚美感,但是实用性极差,尽管左、右两侧按键分别可控制数位仪表与中央屏幕,左右滑移选单操作,但在开车过程中时不时会点到,又或者是想要进行其他操作却误触的情况频频发生,特别是想要切换歌曲时。
坦白说,我可以理解新世代的车型必须融入科技才会有竞争力,但仔细思考,科技的存在也是为了方便人类,而这一电容感应方向盘的操作明显背道而离,如果可以选择我会毫不犹豫要回上一代的实体键方向盘。
在数位化仪表的部分,除了经典、简洁、运动三种基本显示风格外,也支援导航图资、驾驶辅助、越野模式等丰富的资讯整合,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对应的界面样式,只不过琳琅满目的功能需花些许时间来适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对应新增的越野模式,数位仪表与中央屏幕也有了新的界面显示,提供坡度、倾角、指南针、转向角度、海拔高度、经纬度座标等资讯,而且这次大改款的GLC是首款搭载底盘透视功能的奔驰车型,这对越野玩家来说非常加分。
简单来说,在越野模式下,时速低于8km/h以下时,中央屏幕的画面显示会以底盘下方为主,而8km/h以上会改成前方画面,直到超过20km/h时才会关闭侦视功能,而且它的显示画质清晰,流畅,确实可帮助驾驶者更容易掌握路面状况,但问题来了,谁会开一台40万令吉的豪华车去越野?
在安全配备部份,本地的GLC 300标配了比较不错的主被动安全辅助配备,如车道维持辅助(LKAS)、盲点侦测(BSM)、自动煞车辅助(AEB)、自动停车辅助、360度环景摄影系统、胎压侦测系统(TPMS)等。
遗憾的是,它并没有搭载自适应巡航控制(ACC),有的仅是普通的定速巡航(Cruise Control)功能。说实话,开价40万令吉你还不给ACC真的说不过去。
尽管如此,GLC 300所配备的Burmester 3D高级音响系统是真的很不错。虽然小编对于音响没有太深入的研究,但这套由15具扬声器组成的环绕音场饱满又细腻,人声清脆,而且乐器声听得出层次,喜欢听歌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
另一方面,新车的座椅泡棉设定软硬适中,柔软之余又带点Q弹,整体的支撑和包覆性都不差,坐上去算是相当舒服的,只不过它的后座椅垫明显缩短,大腿的支撑性稍微逊色,乘坐长途大腿会有点“无处安放”的感觉,而且中央地面隆起稍高,左右横跨时仍有些不便。
话虽如此,受惠于车身长度和轴距的加长,它的后座空间,特别是膝部有明显进步。小编的身高大约172cm,在前方座椅调整到正常坐姿下,膝部大约还有两至三个拳头的空间,而且头顶也毫无压迫感,再加上车窗的尺寸面积适中,置身车内的视野也不错。
至于前排部分,奔驰新世代的家族式设计中控台变得十分简洁,因为大部分的实体操作键钮都集成到了中控台的大屏幕上,原本中央鞍座腾出来的空间变成了两组杯架,以及手机无线充电面板和少许的置物空间,不过实际使用时,您便会发现充电板的位置设计有点不太理想,当放置饮料杯或水瓶后,想要置放或取出手机便会面临卡着的尴尬现象。
在行李厢方面,原厂数据显示,它的基础容积(未放倒后排座椅前)为620公升,透过便捷的一键倾倒功能,便可快速放倒后排4:2:4座椅,将最大容积扩展至1680公升。这样的数据对于一般的家用车来说已相当够用,而且它的尾厢格局方正、平整,放置行李或重物也不成问题。
说到行李厢,虽然这次大改款的GLC备有电动启闭功能,但却少了踢脚式感应开启功能,而且也没有钥匙感应自动开启。这些功能有的话自然是锦上添花,没有的话本也没太大问题,但试想想40万令吉的价位,心理马上就不平衡了。
好了,接下来马来进入试驾的重点。首先,新车搭载的是一具2.0L的四缸涡轮增压汽油引擎,并匹配48V的电动马达组成微型油电(Mild Hybrid)系统,综合马力输出达到258匹,综合扭力为400Nm。传动系统方面,它采用的是9G-Tronic九速自排变速箱,以及4Matic全时四轮驱动(AWD)系统。
需要强调的是,第二代的GLC系列如今已不再提供传统的纯内燃式引擎,就算在国外也一样,如今全车系的GLC系列都至少搭载48V的Mild Hybrid微型油电系统,或是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版本。至于比较入门的GLC 200或PHEV版本的GLC 300e则目前没在原厂的规划内。
根据官方数据,GLC 300 4Matic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6.2秒,极速为电子限速的250km/h,同时它在本地还标配了Agility Control电子避震器系统,可根据不同的驾驶模式调整其避震器的表现。
实际开上路时,坦白说,即便是纸面数据上有明显的进步,但它开起来对比上一代并不会有太大的落差。这一动力水平对于一辆这样的SUV来说其实已算是绰绰有余,毕竟它并非性能取向的车款。
我不确定大家的实际感受是不是和小编一样,一般奔驰的动力输出很容易给人一种慵懒的错觉,但又说不上反应迟钝,特别是在舒适模式下,它的动力传递来得舒缓,如果不过于苛刻,开起来是相当从容惬意的。
尽管如此,得益于电动马达的辅助,它的起步表现还算十分轻快,油门稍重也会有推背加速感。如果还想要更多快感,那就切换到运动模式,这时变速箱和油门的响应会变得更加积极,重油门还会连降三、四个档位。
简单来说,它在不同的驾驶模式下,都会有明显不同的性格,在一般舒适模式下,它的动力趋向线性并维持一贯轻轻柔柔的格调;在运动模式下,它的反应敏捷,提速俐落,伴随而来的引擎声浪也越来越明显,速度与感官上的刺激兼顾。
底盘方面,大改款GLC的悬吊系统依然沿用上一代的结构设定,即前后均为多连杆独立悬吊,而且悬吊的软硬程度可以根据驾驶模式自动调节,在ECO和舒适模式下,悬吊会偏软,运动模式下则会变硬,提供更好的支撑性。
整体而言,它的底盘调校还是偏舒适取向的,毕竟它始终是一台家用SUV,而且离地间隙较高,所以即便是在运动模式下,过弯时侧倾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即便是这样,它还是会有一定的侧倾抑制,整台车不至于太过摇晃。
而且,它的悬吊设定也不完全偏软,仔细感受是有一定的韧性存在,在经过一些减速带或者坑坑洼洼的碎路时,它的滤震效果出色,绝对会给你和家人带来一个非常舒适的乘坐体验。此外,相信是因为搭配20寸轮毂,传递而来的路感也较为鲜明。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大改款的GLC于我而言是改得真不错,无论是外观、内装、质感、科技、空间、动力、底盘等都有相当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在细枝末节处能够感受得到精益求精的用心,只是遗憾的是,新车来到我国后许多配备已被阉割。
尽管如此,在豪华氛围的营造,以及仪式感方面,奔驰确实做得比竞争对手还要到位,我相信目前放眼一众同级车款应该无出其右。不过,本地的GLC 300还是有很大的致命伤,那便是售价。
相信大家也知道,GLC的同级对手是BMW X3、Lexus NX、Audi Q5,以及Volvo XC60等,这些车款的本地售价最低只卖RM292k(Volvo XC60 B5),即便是最贵的Lexus NX也是RM390k,对比GLC 300的RM430k是一个相当大的差距。
说实话,如果我有这笔预算,纵使我很喜欢GLC,但考虑到性价比我还是会选择其他定位更高的车型,比如说奔驰自家的E 300 AMG Line(售价RM399,888)。所以一旦未来GLC在本地组装后,其售价依然没有大幅调降,其竞争力还是堪忧的。